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

隨着席君買入陣,斬殺拔野力,先破薛延陀膽氣,而後左右兩翼大軍各出輕騎,去薛延陀後端,薛延陀已然註定了敗局。

大度設自浚稽山率五萬薛延陀大軍南下,諾真水一戰李恪下了殺令,薛延陀大軍折損三萬,過半人馬死在了諾真水。

如此損失,與薛延陀而言不可謂不慘重,旁的不說,至少經此戰後,薛延陀南部的浚稽山部五載內是再無力南下侵擾了。

不過這還不是李恪想要的全部,除惡務盡的道理李恪豈會不知,大度設在薛延陀,最是主戰,此役若是能將他和麾下的士卒盡數誅殺,既可免漠南再被侵擾之憂,也可爲日後北伐掃平阻障。

大度設潰逃,李恪一聲令下,親自率衆追擊,過了陰山隘口,山北一馬平川,一眼望去盡是草原,李恪倒也不懼埋有伏兵。

李恪親率輕騎一路追殺,但凡行動稍慢些,落了隊的,或是後軍擠住,撤退不及的薛延陀士卒,便淪爲了唐軍的刀下亡魂,甚至其中還有許多不甚墜馬,被後方的同袍騎馬活活踩死的。

大度設率兩萬殘軍北逃,當他逃出諾真水草原,越過漠南、漠北之交後,身邊剩下的人馬已是十不存一了。

大度設一路不敢稍歇,生怕唐軍追上,便要了他的性命,一路逃到了浚稽山地界才停下了腳步。

“特勤,唐軍追擊的前軍似乎不見了。”薛延陀一衆奔逃多時,早已累的氣喘吁吁,大度設是武將,底子不錯,倒還尚可,可跟隨大度設身旁的趙德言卻是文臣,連奔了半日後早已是氣喘噓噓,強撐在馬背上對大度設道。

大度設看了眼身後,也慢慢勒停了馬,一邊大口地喘着粗氣,一邊問道:“唐軍的追兵可是停下了?”

趙德言回道:“此處已是浚稽山地界,想必唐軍也不敢擅至,必是已經停在了邊線。”

此時大度設的臉上還是一副驚魂未定的模樣,看了看身旁跟隨着的士卒,比之剛退時還要稀疏上許多,大度設對趙德言吩咐道:“清點人數,看看隨我北返的還有多少人?”

趙德言領命,隨即下去大致地清點了一下,片刻後回稟道:“稟特勤的話,隨特勤回到浚稽山的將士只剩五千上下了。”

大度設看着人羣稀疏,也是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可當大度設聽着趙德言的話,聽到了那個數字時,還是心中猛地一顫,覺着心窩子裡一陣絞痛,竟險些栽下馬來。

大度設知道此役損失慘重,可他沒想到竟如此慘重,五萬大軍南下,前後還不足一月,竟只剩下一成了。

這五萬大軍幾乎是浚稽山全部的人馬,也是他在薛延陀立足的最大依仗,這五萬大軍沒了,他又如何去爭那可汗之位,從此他在汗庭說話恐怕都沒了底氣。

大度設扶着馬背,強撐着騎在馬上,眼中彷彿失了神一般,問道:“怎會如此?”

趙德言見狀,忙寬慰道:“特勤勿憂,方纔撤軍太急,恐怕多有走散的將士,興許再過半日便能回攏了。”

其實趙德言所言,也真的只是在寬慰大度設而已,方纔撤軍時趙德言自己看得清楚,唐軍大軍碾過,薛延陀士卒大部亡於刀下,至於極少逃出的,也只是四散奔去。

草原茫茫,不知方向,更何況他們的身上又沒有乾糧,撐不了幾日,就算他們僥倖逃生,也未見得還有命活着回到浚稽山。經此一役,大度設損兵折將,這元氣只怕是再難恢復了。

大度設拍了拍大腿,懊惱道:“只恨當初未聽先生所言,棄了諾真水,才落得今日這般。”

當日大度設取定襄城未成,退至諾真水,趙德言曾勸大度設未免同唐軍開戰,棄守諾真水,盡數撤軍回浚稽山保存實力。

其實當時趙德言的本意既是不願大度設據有水草豐美的諾真水草場,平添勢力,也是擔心李恪初到草原,未必是大度設的對手,再折損了兵將。

可如今看來,倒是趙德言低估了李恪的本事和固守疆土的決心,李恪初到河東便提軍北上,絲毫不給大度設喘息的時機,而後一戰而定,殲盡了大度設的麾下精銳,叫大度設無力再起。

趙德言本也是在暗中相助李恪,可如今看來,當初趙德言勸大度設棄了諾真水,反倒是對大度設的良言了,也難怪大度設會如此懊惱。

趙德言道:“特勤,眼下不是懊惱的時候,當務之急是想着如何應對可汗。”

此番大度設兵圍定襄城本就是抗命行事,如今又損兵折將,夷男自然要把其中的罪責加在大度設的身上,以平息大唐的怒火,大度設雖然逃出生天,但他現在的處境並不好過。

大度設本就不是善謀之人,如今更是亂了心思,所能依仗的也只有趙德言了,大度設問道:“我已落得這般田地,又還能如何?”

趙德言滿是一副忠心護主的模樣,一口應道:“特勤放心,在下這條命是特勤給的,無論特勤如何,在下都會同特勤共進退,同生死。”

趙德言的話落入大度設的耳中,大度設的心裡竟有一股子莫名的感動。現在的大度設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手握五萬精銳,坐鎮浚稽山千里草原的特勤,而是一個與戰不利,或將爲可汗問罪的敗軍之將。

現在的大度設已經是人盡遠之,可大度設卻從未想到,趙德言竟仍舊以他爲主,原本他都不甚瞧得上眼的趙德言竟是如此的忠耿。

此時的大度設若知秦王異人和呂不韋之事,恐怕當即便該說出:“必如君策,請得分秦國與君共之”的話來。

大度設對趙德言問道:“此事之後父汗必會重懲於我,汗庭的那幾位兄弟也絕不會輕易放過我,不知先生有何法子助我保全性命,東山再起。”

趙德言道:“特勤戰敗,汗庭上下必已容不得特勤,要殺了特勤向唐求和,汗庭和浚稽山是不能待了,當務之急是趁着可汗未至,速速離去。”

大度設連忙問道:“我若是離去,又能去往何處?”

趙德言故作模樣地思慮了片刻,對大度設道:“科布多,特勤可以去金山腳下的科布多草場投奔母族部落,請求庇護。”

當初薛延陀和突厥大戰,便是大度設第一個率軍攻下了突厥的金山汗庭,爲了表大度設之功,夷男可汗便將金山西北處一處肥沃的科布多草場賜給了大度設的母族,此番趙德言便是勸大度設前往投奔母族,求一立身之所,以圖來日東山再起。

不過大度設聞言,卻擔憂地問道:“科布多雖然是我的母族,能夠收留我,但科布多背靠金山,與西突厥盤踞浮圖城的阿史那社爾相鄰,我同他有舊仇,他如何能容得下我,到時阿史那社爾和父汗兩相夾攻,我必死無疑。”

趙德言解釋道:“特勤不知,正是因爲科布多草原位處西突厥和薛延陀之間,特勤才能保命。阿史那社爾雖然擁兵佔據可汗浮圖城,但他與可汗有仇,卻不是與特勤有仇,特勤只需許諾阿史那社爾共取薛延陀,阿史那社爾必會同意聯合特勤一同對抗薛延陀。

到時特勤只需在科布多喘息一載,積攢兵力,再借得西突厥之兵,便可乘着可汗不備,一舉攻回鬱督軍山汗庭,奪得汗位,到時再和李恪一較高下,雪今日之辱,豈不美哉!”

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章 端午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三章 召見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十二章 夜襲第十九章 尋機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七章 考較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四章 藥箱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一章 朝覲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章 馬周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三十七章 訴情
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章 端午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七章 命格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十三章 誤會第三十一章 校場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五章 主政右驍衛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十二章 敲打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八章 新皇登基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三章 召見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十二章 夜襲第十九章 尋機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六十三章 長孫設宴第九十一章 漕規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七章 考較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十四章 藥箱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一章 朝覲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九章 宴後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二章 東宮密議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章 馬周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六十四章 突厥潰敗第三十七章 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