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太后病情既已大體無恙,次日皇帝恢復了早朝。孟麗君奏明皇帝,從這日起便回到太師府,只早晚兩次,進宮來爲太后撫琴請脈。皇帝准奏,又道:“這兩日辛苦愛卿了,朕放你幾日假,就不必上朝了。若有要事,朕自會遣人去太師府宣旨。”

孟麗君回到太師府,太師已上朝去了,見過康氏夫婦,說了一陣子宮中事宜,問道:“府裡這兩日可有甚麼事?”蘇映雪答道:“昨日皇甫……表舅遞上門帖,來求見爹爹,說是一家子前日才從泰安迴轉京城。爹爹命我出來和表舅見面認親,我已將孃的噩耗轉告。”說到這裡,語音低沉下去。

孟麗君輕輕握住她手,以示慰藉。聽到皇甫敬一家已經迴轉京城,心中大喜,臉上絲毫不露。又說了一會子話,才攜蘇映雪回到弄簫庭。摒退了下人,問道:“你和皇甫伯父都說了些甚麼?”

蘇映雪道:“我一切都是依照官人吩咐說的。我告訴皇甫老爺,我娘叫做葉蓉娘,是他的遠房表妹,我們孃兒倆是從雲南昆明萬里迢迢地來投奔於他。皇甫老爺一聽到我孃的名諱,就變了臉色,過了半晌,才問:‘你是不是還有個姐妹?’我說:‘我是有個姐姐,可惜她還留在雲南,不曾逃出來。’皇甫老爺嘆一口氣,就不再和我說話了,又和爹爹說了好一陣子話才走。”

孟麗君點點頭,心道:“這樣一來,皇甫伯父自然當我還在雲南。我的身份之密,可不能教他知道,如此我行事也會方便許多。”當下將這兩日在皇宮裡的經歷細細說與她聽。蘇映雪聽罷又驚又喜,道:“皇上竟肯答允你一樁心願麼?當真謝天謝地!官人何不趁機討一塊免死金牌?”

孟麗君還真不曾想過這點,聽了這話,不由微微一怔。她知蘇映雪時刻都在爲自己打算,一直憂慮自己女扮男裝,日後該當如何脫身,她要自己趁此良機討得一塊免死金牌,他日便可免去擾亂陰陽、欺君罔上的死罪。但自己當初既然選擇走上了這條路,就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何況眼下正是關鍵時刻,劉捷等人必守在一旁虎視眈眈,要拿自己錯處,稍有疏忽便將前功盡棄。自己若在此時提出討要甚麼免死金牌,豈非徒然授人話柄?再說日後若當真敗露了女兒身,旁人便要編造一百條重罪,教自己死上一百次,也是輕而易舉之事,一塊金牌抵得甚麼用?

想到這裡,又不好對蘇映雪明言,怕勾起她對自己將來的擔憂,只道:“免死金牌哪有這樣容易討得?皇上若問一句:‘愛卿擔心伴君如伴虎麼,難道說卿以爲朕是昏君不成?’我該如何應對?”不等她再開口,又道:“我自有打算,雪妹你只管放心就是了。我兩日不曾閤眼,着實累得很了,讓我歇一會兒。待會岳父回來了,你便叫我起來。”

蘇映雪忙叫外面丫鬟打來清水,伺候她洗漱了,一面鋪開錦被,替她脫去外衣靴子,服侍她睡下。孟麗君十分疲倦,不多時便沉沉睡去。蘇映雪坐在牀沿,替她輕輕地扇着扇子,望着她清麗如仙般的睡顏,聽着她淺長均勻的呼吸聲,腦中思慮紛雜。

歇了約莫一個時辰,聽芙蓉報說老爺下朝回來,蘇映雪輕聲喚醒孟麗君,換過衣衫,來到太師書房。

太師也剛換上便服,坐在書房,擡頭見孟麗君進來,道:“賢婿這兩日衣不解帶地守在宮裡,救得太后性命,委實辛苦了。老夫聽說你纔回來睡下,怎不多歇一會?”孟麗君見過禮,問道:“近日前方可有新的戰報傳來?”

太師從案頭取過一份表章,道:“這是今日纔到的戰報,老夫知你關心前方戰況,特地抄了一份。”孟麗君稱謝接過,打開一看,不由大奇,原來竟有兩份表章,分別由彭如澤和呼延贊二人呈上,各執一詞,內容迥異。

先看呼延贊呈上的表章奏道,自前番敗後,彭如澤扼守劍閣,呼延贊鎮守閬中,約定互相接應、共阻叛軍鋒頭。六月十六日晚,李長寧聚集全部兵力,夜攻閬中,勢頭兇猛。呼延贊派出二十名武藝高強的勇士,四散殺出,前往劍閣報訊求援。有三名勇士浴血殺出,連夜趕到劍閣,請求彭尚書即刻出兵增援。不料彭如澤聽罷口信,不但不肯出兵,反而誣陷三人乃是敵軍奸細,下令投入大牢。途中兩人以命相拼,終於使得其中一人趁亂逃出。是夜一衆將士拼死殺敵,折損了三成人馬,方纔守住城池。凌晨叛軍退去,那名勇士返回閬中,稟明經過,呼延贊大怒,與彭如澤對質不果,遂上表章彈劾。

而彭如澤所呈表章裡,首先奏明呼延贊一意孤行,不肯合兵攻敵,執意要率本部兵馬鎮守閬中。十六日晚,因月色明亮,自己率領親兵,出城探察叛軍行蹤,根本不在城內,亥時迴轉後,也未見有人前來報訊。呼延贊不服號令,分散兵力,以致損兵折將,更在衆將面前以下犯上、誣陷誹謗長官,請求朝廷予以處置。

孟麗君將兩份表章細細看完,問道:“今日朝中於此有何反應?”太師搖頭道:“老夫不信呼延贊會誣陷上官,他要求分散兵力,必是如你從前所說、擔心號令不行的緣故。兵部朱奎自然是保彭如澤的,史朝山、裴年佶等都站在他一方。皇上聞聽又吃了敗仗、折損了人馬,很是不悅。”

孟麗君道:“國丈呢?”太師道:“劉捷狡猾,自不肯親自出來擔保彭如澤。他奏請皇上,派出欽差,徹查此事,務必弄個水落石出,皇上已經准奏。”孟麗君點頭道:“國丈必是要讓他的心腹之人擔任欽差,好於中取事,偏袒彭如澤。”

將彭如澤的那份表章再看一遍,喃喃道:“六月十六,六月十六,那時四日之前的事了……”忽然眼睛一亮,不及細說,只道:“太師稍待,容下官去欽天監查一件事。”太師一怔,不知她爲何突發此念,待要問時,孟麗君步履匆匆,已出門去了。的

兩個時辰後方回,面帶喜色,這才解釋道:“小婿先時忽然想起,四日前我粗略推得將有月食,本待攜夫人一同觀月,不想那日陰雲密佈,不曾見到月亮。”太師也是個聰明人,立時猜知她意,大喜道:“莫非那日劍閣閬中一帶也可見到月食?”孟麗君從懷中取出一張欽天監的天象記錄,回道:“正是如此。”

太師心中大讚:“君玉當真是個博聞廣識的聰明人兒,今日朝堂上爲兩份表章誰真誰假,兩派直爭得面紅耳赤。不想竟有這等法子,輕易指證彭如澤所奏爲虛,任誰也料想不到。”翁婿二人對視一眼,均知事不宜遲,當下換上朝服,備轎進宮。

※※※※※※※※※※※※※※※※※※※※※※※※※※※※※※※※※※※※※※※※※

來到乾清宮,通報進去,皇帝宣入。才入偏殿,已見殿上立了三人,正是國丈劉捷、吏部尚書史朝山以及兵部侍郎朱奎。行過禮後,孟麗君還未開口,便聽皇帝說道:“酈愛卿來得正好。朕本想以你的兵法韜略和醫治太后的功勞,正可在兵部任職,也好爲國效力。不想朱卿查覈之後回奏,眼下兵部並無空缺。愛卿如此大功,不可不賞,正巧戶部郎中一職出缺,這是從三品的銜兒,愛卿意下如何?”的

孟麗君微微一笑,心知所謂“並無空缺”,必是劉捷及其心腹不願自己插手兵部的遮掩之語,而戶部郎中一職,更是他們拋出的誘餌,反正戶部並不在其掌握之中,索性樂得大方。以自己入朝僅三個月的資歷而言,從三品的官位已是本朝極爲罕見的殊榮,若非有救治太后的大功,是決計無法如此擢升的。然而自己的意圖原不在於此,好在手中已握有一張王牌,待會便可讓國丈等人無話可說、乖乖吞下自釀的苦果。

於是躬身對道:“微臣的功勞賞賜,那是些許小事,不妨容後再議。眼下有一樁緊要大事,微臣與太師趕進宮來見駕,正是爲了這樁大事。”皇帝奇道:“哦?奏來朕聽。”

太師與孟麗君早商議妥當,爲了繼續加重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分量,一切均由她親自稟奏。當下孟麗君奏道:“今日微臣聽太師回府後談及前方戰報,兩份表章各執一詞,不知孰真孰假。此事關係重大,一日不得妥善解決,前方將士便一日不得安寧,可謂緊要大事。微臣雖不在其位,但既食君之祿,便當略盡綿薄之力,以爲君分憂,這是身爲臣子的本份。”一面說,一面雙手奉上欽天監的天象記錄,

皇帝越發驚奇,道:“愛卿竟有良法明辨真僞麼?”接過記錄,不由皺眉道:“這是何物?”孟麗君解釋道:“此乃朝廷欽天監所做天象記錄,但凡天現異象,諸如日食、月食、彗星等等,俱有記載。”略頓了頓,隨即奏道:“此份記錄表明,六月十六日晚,自京城、兩河、四川至雲貴等地,均可見月食。由此可見,彭如澤表章中所言十六日晚月色明亮、月下出城查探叛軍行蹤,俱爲謊言。據此而推,所謂‘呼延贊一意孤行’、‘未見報訊’等等,亦非實情。”

太師這時上前一步,道:“彭如澤身爲兵部尚書,不思如何盡心竭力爲國平亂,反陷部屬於危難之中而不加援救,復又虛言謊奏、欺君罔上。三條重罪,罪不可赦,老臣伏請萬歲聖裁。”

劉捷等三人面面相覷,誰也不曾想到,彭如澤的表章中竟能揪出這樣大的漏洞,鐵證如山,辯解亦是無用。朱奎曾當殿保奏過彭如澤,這時直嚇得冷汗涔涔,生怕牽扯到自家的身家性命。

皇帝細看記錄,果見正如孟麗君所言,六月十六日晚,自酉時三刻至亥時初刻,各地均現月食,彭如澤倘若當真帶兵出城巡查,亥時方回,不可能不會注意到這樣明顯的異象。拍案怒道:“好大膽子的彭如澤!傳旨下去,革去其兵部尚書之職,即刻解送回京等候定罪。前方一衆兵馬,暫交威武大元帥呼延贊代管。”

劉捷心中暗罵彭如澤無用,竟連這點子事都不能辦得乾淨利落,反給人落下偌大把柄。此事既已捅露,惹得皇帝震怒,彭如澤此人已無用處,遂起了棄他不用的念頭,便也不爲他爭辯。

殿中沉寂片刻,太師忽然開口道:“國家當此多事之秋,兵部不可一日無人主事。萬歲方纔不是有意讓酈學士任職兵部、爲國效力麼?眼下兵部尚書一職既已空缺,老臣以爲,酈大人精通兵法,以其武略才幹,又有醫治太后以及明辨表章真僞兩大功勞,乃是兵部尚書的不二人選!”此言一出,四座皆驚。

孟麗君又驚又喜,雖知太師從前曾經答允,會在皇帝面前美言、令自己得以大展宏圖抱負,卻也料不到他竟會在這時出言舉薦自己。依她原本的打算,是要借皇帝那日金口許下的諾言,來提出出任兵部尚書的要求。但比之自己恃功而求的毛遂自薦,由太師來出面提議,自然要妥當得多,也更有分量得多。

劉捷等三人又驚又恐,萬萬想不到一向狷介古板、視清名令譽重於性命的樑太師,竟會一反常態地舉薦自家女婿。三人彼此看了一眼,急忙爭先恐後地提出反對意見,唯恐皇帝聽信了太師言語。

朱奎首先站出來道:“太師此言差矣。酈大人文采高絕,立有大功,滿朝文武皆知。但兵者國之大事,他一介文弱書生,縱然讀過幾本兵書,哪裡就當真精通兵法了?豈能擔當得起兵部尚書這樣的重職?”

史朝山緊接着進言道:“臣也以爲太師所言不妥。酈大人年方十七,進入朝堂尚不足三個月,便是出任從三品的戶部郎中一職,已是皇上天大的恩典、大大的越級擢升了。兵部尚書乃是統領一部的正二品朝廷大員,以酈大人的資歷而言,微臣恐怕……恐怕百官未必心服。”

劉捷也再顧不得裝模作樣地保持中立,奏道:“朱大人、史大人所言極是,兵部尚書一職,還當持重爲好。朱大人任職兵部十數年,通曉兵部各項事宜,對前方戰情亦十分了解,微臣以爲,由朱大人升任兵部尚書較爲妥當。”

太師駁道:“今日早朝之上,朱大人還一口咬定彭如澤所奏屬實,這也算是‘對前方戰情十分了解’麼?彭如澤既已罷官,保奏之人不但不予以治罪,反而立刻升官,這如何說得過去?”

劉捷一怔,饒他狡猾無比,一時也想不出話語反擊,只得搬出從前的老話道:“太師一意要爲自家女婿戴上一頂二品的帽子,下官也無話可說。只可惜太師一生剛正不阿的清譽,就此毀於一旦。”

太師臉上怒氣大盛,喝道:“你說甚麼!”便待與他爭辯,卻聽皇帝這時說話道:“好了,好了!太師國丈都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張。”只得垂手道:“是。”

皇帝道:“太師所言不錯,兵部不可一日無人主事。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酈卿年紀雖小,於兵法韜略上確有獨到見解,這是朕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衆卿不必懷疑。他有救治太后的大功,論功行賞,要做正二品的兵部尚書,原也做得。何況今日他辨別出表章的真僞,又立了一功,就算資歷淺些,百官也不至於不服。”

劉捷聽皇帝的口氣,是要將兵部尚書的位子賞給孟麗君了,不禁臉色大變。他千方百計招攬兵權,爲此不知明裡暗裡使了多少手段,到頭來若連統領兵權的兵部尚書之位都不能握在手中,豈非得不償失?忙開口勸道:“皇上……”才說得兩個字,已被皇帝打斷道:“朕意已決,國丈不必再言。”不由暗暗叫苦。

皇帝頒旨道:“酈君玉跪下聽封。”孟麗君一掀袍角,跪倒道:“臣在。”皇帝道:“翰林學士酈君玉身懷王佐之才,兼有救治太后大功,封爲兵部尚書,統領兵部。”孟麗君磕頭謝恩道:“臣酈君玉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個頭磕下去,想到自己終於有機會一展所學抱負,爹爹昭雪冤屈有了希望,心中歡喜滿襟,面上不由露出微微的笑容。

劉捷又氣又怒,皇帝如此堅持己見,在近幾年裡還是頭一回。聖旨既下,已然無法可施,心中暗自警戒:“酈君玉此人委實厲害。我從前對他太過輕視,不想他打的是忍氣蟄伏、以期一鳴驚人的主意。他與皇帝只單獨相處了兩日,便輕而易舉地撈去一個兵部尚書的官位。此人年紀雖輕,才能本領皆深不可測,加上心計極深,來日必是我大敵,萬萬不可小覷。”見孟麗君謝恩起來,微露笑靨,容色端麗絕倫、美不可言,越發肖似心中那個有如天神一般的人兒,若在平日,心神難免盪漾,這時卻是一凜。

皇帝看見孟麗君的笑靨,腦中“轟”的一聲,如着了魔一般神志不清,只覺一張令天地失色、日月無輝的絕美面龐在眼中無限放大,深深地印在腦海之中,再也揮拭不去。的

孟麗君覺察氣氛有異,擡頭望見皇帝失神的目光,立時收了笑容,端正顏色。皇帝這才清醒過來,自己也不知究竟爲何這般失神,輕咳一聲,道:“酈愛卿前兩日辛苦了,這幾日還要進宮爲太后請脈,先不必急於去兵部上任。朕放你三日假,好生休息了,三日後再正式上朝。”孟麗君躬身謝過。

*****************************************************************************************************************************

第一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一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二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七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二十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二章第二十三章第八章第二十四章第十八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十章第六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十九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十四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六章第十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十七章第五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二十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十章第二十四章第十三章第十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四章
第一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五章第四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七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一章第四章第四章第二十六章第十九章第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七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三章第二十章第十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二章第二十三章第八章第二十四章第十八章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六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三章第十九章第十章第六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十九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第十四章第二章第十五章第八章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六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六章第十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十九章第二十七章第十七章第五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二十章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十章第二十四章第十三章第十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三章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