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

李瑁破門而入,將通敵之罪擺在了譙爲周的身上,譙爲周瞬間失去了反抗的機會,楊國忠對他的幫助便成了譙爲周全部的希望,但隨着羅希奭被李瑁呵斥離開,譙爲周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如今的他就像是一隻螞蟻,任由李瑁拿捏。

“在下的通敵之罪已經坐實,不知殿下準備如何處置在下,如何處置譙氏。”譙爲周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蕭瑟道。

“裡通外國,按律當斬。”李瑁彷彿沒有感情般淡淡道。

李瑁雖然嘴上說着要斬殺譙爲周,但手上卻並沒有動作,也沒有命人將他拿下。

譙爲周看着李瑁地樣子,似乎在等着什麼,他低頭沉思了起來。

李瑁看着他的樣子,也沒有去打斷他,過了半晌,譙爲周忽然想起了什麼,擡頭道:“譙某未問殿下之志。”

李瑁聽着譙爲周的話,嘴角終於掛上了一絲笑意,譙爲周總算不是蠢笨之人,估摸到了自己的意圖。

“天下。”李瑁秀口微張,緩緩地吐出了這兩個字。

譙爲周接着問道:“那殿下以爲當今天下,除了朝廷外,誰的勢力最強。”

“世家。”李瑁依舊還是緩緩說出了兩個字。

譙爲周道:“世家權重,不利天下安穩,而且早年殿下又與崔氏等山東世家生隙,想必是對世家是極有成見的,然否?”

譙爲周說着,但李瑁並未回答他的話。

譙爲周見李瑁面色入場,並無異色,於是接着道:“殿下不喜世家,想必是有拿世家動刀的意思的,可殿下想過,當今天下,世家真的能殺得絕嗎?殿下以爲百姓微末疾苦,而世家貪得無厭,可殿下想過嗎,世家並不是一些亙古不變的家族,也不是幾個人,而是權勢的象徵。無權勢者是爲百姓,掌權勢者乃爲世家,這個世上只要有不公,世家就會存在,永不絕滅。”

譙爲周竭力地說着,李瑁雖然還是一副沉默的樣子,但他的內心已經掀起了波瀾。

誠然,正如譙爲周所言,世家和百姓雖是對立,但確實天然存在的,這個世上只要還有不公,世家便不會滅絕,就算他將現在的世家全部殺絕,過上數十年,新世家還會重新出現。

別的不說,一旦他能夠登基,就是李光弼、李泌、馬璘、崔乾佑、高適等等這些陪他出生入死的心腹愛將,將來便會成爲天下新興崛起的世家門閥,叫天下側目。

這些跟隨李瑁多年的愛將,他們將來若是成了世家,難道他也能對他們下手嗎?這與兔死狗烹何異。

“接着說。”李瑁沒有立刻回覆譙爲周的意思,只是擡頭看了他一眼。

譙爲周看着李瑁的反應,他知道李瑁已經被自己說動了。

譙爲周繼續道:“俗話說得好,堵不如疏,治水如此,治民亦是如此。殿下與其和世家爭鋒相對,何不換一種方式,興許會有意外之喜。”

李瑁靜靜地看着譙爲周,過了片刻才道:“你說這麼多,是爲了保住自己,保住譙家吧。”

譙爲周被李瑁說穿意圖,並沒有覺得絲毫的不妥,反倒笑道:“譙氏乃蜀地世家翹楚,譙氏出事,想要替譙氏而代之的世家絕不在少數,這些東西想必殿下也是知道的。”

世家間雖有累世的通家之好,但也畢竟一地的資源有限,自然也會發現必要的爭鬥,相互間的算計就少不了。

李瑁淡淡道:“世家之爭與朝堂黨爭無異,向來如此。”

譙爲周道:“也許有人能夠替代譙氏在蜀地的地位,但譙氏有一樣東西是誰都替代不了的。”

李瑁問道:“何物?”

譙爲週迴道:“名望,譙氏在蜀地自西周始營建至今的名望,有了它便可以助殿下行事,無往不利。”

李瑁聽了譙爲周的話,臉上開始露出了笑容,說了這麼多,李瑁終於聽到他想聽的話了。

李瑁雖強,但在民間的底蘊畢竟有限,李瑁要想將劍南徹底收爲己有,便少不得世家在鄉土上的支持,而蜀中世家中名望和淵源最深的譙氏無異便是最佳人選,這就是李瑁爲何會對譙爲周有耐心的原因。

“你說的話是你的意思,還是代表整個譙氏?”

李瑁要的可不是一個譙爲周,譙爲周沒有這個價值,他要的是蜀西譙氏。

聽到李瑁這麼說,譙爲周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擔憂,反倒露出了難掩的自信和喜色,李瑁既然這麼問他,說明李瑁對他的話上心了。

譙爲週迴道:“不只是譙氏,還有周邊的眉州、嘉州等整個蜀西世家。”

譙爲周爲譙氏家族二十餘年,譙氏上下自然可放手施爲,同時蜀地也不同於中原和關中,蜀地地域劃分明顯,譙氏盤踞蜀西千年,早就成爲蜀西甚至是成都世家的龍頭。

李瑁聽了譙爲周的話,微微有些驚訝,問道:“果真?”

譙爲周忙回道:“單論郡望而論,譙氏絕對是蜀地翹楚,無出其右者。”

眼下正是保命的時候,絕不可隱藏半分實力,遠的不說,就是在節度府之宴後想必已經有些人在私底下悄悄聯繫過李瑁,希望投靠到李瑁麾下,將來有機會取譙氏而代之。

只不過這些大多實力有限,還入不了李瑁的眼,李瑁真正看中的只有譙氏和董氏兩家罷了。

按理說李瑁看中了譙氏,譙氏也有把柄在李瑁的手中,表示願意效勞,李瑁便該直接收攬譙氏便是,可李瑁卻有自己的想法。

李瑁看着譙爲周道:“能得譙氏相助自然是好的,可本王還覺得不夠。”

李瑁的話音未落,譙爲周看着李瑁地神色便有了猜想,李瑁除了譙氏必然還有其他的目的。

“殿下指的是五斗米教?”譙爲周擡頭看着李瑁,試探着問道。

李瑁這才笑着回道:“你是聰明人,自然知道本王的意思。”

譙爲周點了點頭,卻又擔心道:“五斗米教背後有楊相撐腰,想要對付恐怕不易啊。”

李瑁冷冷道:“你替本王約見便是,整個蜀地只能有一個人的聲音,那就是本王,五斗米教若是不能服本王之命,本王留之何用?”

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五章 立儲第二章 緣起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章 提詩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九章 論戰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九章 春獵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章 徵前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賑災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五章 官學第九章 論戰第十章 決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九章 論戰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一章 激將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四章 斬首
第二章 神箭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五章 立儲第二章 緣起第三十章 籌糧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四章 提詩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五章 出關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九章 論戰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九章 春獵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章 籌糧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十八章 胡姬酒肆第四章 徵前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七章 入城第十九章 賑災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十五章 官學第九章 論戰第十章 決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終章 盛世再起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九章 論戰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十一章 激將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四章 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