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

羅希奭擅長刑獄之事,乃玄宗朝數一數二的酷吏。羅希奭本爲李林甫的心腹愛將,但自打李林甫倒臺後,羅希奭便投靠了新貴楊國忠,深受楊國忠重用,官職也是一升再升。

羅希奭精於刑訊構陷,爲當朝諸官所畏懼,和另一名酷吏吉溫並稱爲“羅鉗吉網”,和吉溫一同營造了許多冤案,名噪當時。頗有武周朝來俊臣和周興的意思。。

羅希奭既爲刑部郎中,便是京官,理當在長安任職,他既然出現在了劍南。自然就是奉了上峰的意思,而這個上峰自然就是楊國忠了。

譙爲周聽到羅希奭的話,知道他是楊國忠遣來劍南的,他便知道是楊國忠接到了自己和張天師的書信,派羅希奭南下庇護了,彷彿將要溺亡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羅希奭官職不顯,本來不入李瑁之眼,但隨着李林甫倒臺,羅希奭投靠楊國忠,羅希奭在楊國忠的授意下大興刑獄,百官聞之喪膽,羅希奭倒也算是朝堂中的風雲人物,李瑁自然也是知道這個人的。

羅希奭狐假虎威,仗着楊玉瑤和李林甫的勢在朝中大殺四方,惡名深遠,百官都深爲畏懼,聽到他的名字都不免心中一顫,但李瑁自與旁人不同,以李瑁地身份自然不會將他看在眼裡。

“下官侍御史、刑部郎中羅希奭封楊相之命拜見靖王殿下。”羅希奭站在門外,對屋內的李瑁道。

“進。”李瑁頭也不回,只是對門外淡淡地說了一聲。

羅希奭得了李瑁的允可,這才走到屋內,對李瑁俯身拜道:“下官羅希奭參見靖王殿下。”

羅希奭雖然仗着楊國忠的信任膽大妄爲,但他也不是蠢笨之人,他很清楚什麼人可以得罪,什麼人萬萬不能得罪,而李瑁正好就是他萬萬不能得罪的人之一。

昔年武周朝酷吏來俊臣何等了得,比起如今的羅希奭不知強了多少,最後還不是因爲得罪了太多的宗室,被武則天下旨處死,羅希奭膽子再大也不敢擅自對李瑁這樣手握重權的皇子不敬。

羅希奭的來意李瑁自然也是清楚地很,他瞥了羅希奭一眼,問道:“羅大人不在刑部理事,怎麼到了劍南,莫不是專程來拿本王回去問案的?”

李瑁知道羅希奭來意不善,方一張嘴便將羅希奭嗆地半死,拿李瑁問案,就連楊國忠都不敢提,他羅希奭哪有這個膽子。

羅希奭沒想到李瑁上來就這樣叫他難堪,連忙回道:“下官豈敢,豈敢。”

這時,李瑁面露不解之色,疑惑地問道:“既然不是來拿本王問案,羅大人來此作甚,難不成是遊山玩水來了?劍南風景獨好,峨眉、青城俱是當時名山,武侯祠也值得一觀,改日本王若是得了空,還可約上羅大人同往。”

李瑁在與羅希奭胡扯着,羅希奭雖明知李瑁的意思,但也不敢表露出絲毫的不滿,只能陪笑道:“下官何德何能,敢與殿下同遊,而且下官來此也不是爲了遊玩,是有正事的?”

李瑁聽羅希奭這麼一說,臉上一下子露出了不屑的笑容,問道:“正事?自打楊國忠爲相後,你們還做過正事?”

李瑁話音未落,羅希奭的臉上露出明顯的難堪之色,若是旁人敢說這話,羅希奭早就將他拿下治罪了,今日說這話的偏偏是李瑁,他非但不能動怒,還得陪着一張笑臉。

“殿下言重了,自打楊相拜相以來,朝中百官一掃以往頹態,每日盡心盡力,不敢有絲毫懈怠。如今下官便是得到了地方的檢舉,譙氏低價兼併土地,特地將他提去長安受審。”

“提譙爲周去長安受審?你是奉了誰的命?”李瑁指了指一旁的譙爲周,問道。

羅希奭如實回道:“下官奉楊相之命前來,還望殿下準允。”

李瑁看了羅希奭一眼,果然搖頭道:“不可,土地兼併只是小事,本王處尚有另一大要案需譙爲周留此案查。”

“還有一案,殿下指的是?”羅希奭好奇地問道。

李瑁回道:“譙爲周勾結吐蕃,趁着糧荒哄擡糧價,火燒成都武庫,羅大人以爲這是否是大案?”

李瑁的話一出口,羅希奭臉上一下子愣住了。這叫什麼事兒,這天下怎麼還有這樣的世家子?乾的竟是些作亂之事。

羅希奭雖是酷吏,但他也是正兒八經的刑部郎中,他不介意冤枉無辜,但他對違法之徒也是同樣的憎恨,李瑁的話讓羅希奭一下子對譙爲周反感了起來,若是早有楊國忠嚴令在先,他恨不得親自主審此案。

羅希奭道:“稟殿下,按照大唐律例,凡士大夫通敵之罪需交由朝廷,有刑、兵兩部一同審理,地方不可擅斷,依下官之見,不如就正好讓下官將譙爲周帶回長安調查,如何?”

李瑁搖了搖頭道:“譙爲周燒我成都武庫,哄擡糧價致城中百姓混亂,本王深爲惡之,此事本王自當親自審理,事後向父皇呈稟,就不必你插手了。”

不管羅希奭怎麼說,李瑁都是一個態度,那就是譙爲周絕不能交給別人帶走,只能由劍南審理。

羅希奭原本不敢開罪李瑁,但無奈楊國忠有死令,也只能硬着頭皮道:“大唐法度在此,縱然是親王也不可隨意僭越,還望殿下明察,莫要下官難做。”

羅希奭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算是盡力了,李瑁道:“那是自然,本王豈會與國法爲難?”

李瑁的話一出口,羅希奭和譙爲周頓時都是心中一喜,只當李瑁鬆口,同意將譙爲周交給羅希奭了。

可就在羅希奭神情稍鬆,準備道謝的時候,李瑁卻突然從袖中取出了一枚令牌,令牌正面上書“黜置使”四大字,背面上書“代天巡狩,便宜行事”八小字。

羅希奭看到李瑁手中的令牌,他這纔想起,李瑁此次賑災非但被李隆基冊封了賑撫使,還被冊封了劍南道黜置大使,想到這些,羅希奭的心一下子涼了下來。

所謂黜置使,便是代天子巡查地方的欽差大臣。黜置使權力極大,可便宜行事,不經上奏便可懲治轄區內四品及以下官員,權勢煊赫。

李瑁有黜置大使一職在身,莫說是審理譙爲周,就算將譙爲周當場格殺,那也是合情合理的,甚至羅希奭若是敢再多言一句,李瑁也可以將羅希奭拿下治罪。

“羅大人還想帶人嗎?”李瑁冷冷問道。

羅希奭連忙回道:“下官不敢,下官告退。”

羅希奭躬身行禮,連忙退了下去。

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二十章 叮囑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九章 寧王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七章 試探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五章 離間第八章 提點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六章 定策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六章 盧婠婠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四章 監軍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七章 試探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五章 離間第三章 暗探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一章 激將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八章 提點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六章 中毒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一章 激將第六章 名將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
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二十章 叮囑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九章 寧王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一章 盤算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七章 試探第一章 玉環有喜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五章 離間第八章 提點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六章 定策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六章 謀退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六章 盧婠婠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四章 監軍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章 結盟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七章 試探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五章 離間第三章 暗探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十一章 激將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十四章 危局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八章 提點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六章 中毒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六章 收盤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一章 激將第六章 名將第十五章 紛爭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