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秋闈之事

李祺表情玩味望着三人,伸手不打笑臉人,他施施然道:“祺與三位,無甚交情,今日卻得盛情相邀,乃是祺的榮幸。”

“駙馬名動京城,我三人早已想與駙馬結交,以文會友。”

幾人虛情假意的寒暄一番。

方孝孺似是不經意道:“此番陛下信重駙馬,任駙馬爲直隸省主考,科舉之事,事關國朝盛衰,駙馬可萬萬要小心謹慎纔是。”

“正學先生育人多年,倒要討教正學先生。”

方孝孺大概是沒聽出李祺話中略帶的譏諷之意,竟真的答道:“討教不敢當,只是些年長者的撓撓之言,科舉選士,務在公平,選的是中正平和,文辭優美,言之有物的雅士,而非故作艱澀之言,奇談怪論,博人眼球之輩。”

李祺已然冷笑起來,這番話聽起來頗有些諄諄教誨之意。

可在李祺看來卻充斥着南人的傲慢,方孝孺一不是李祺長輩,二於儒道上也不如李祺,有何面目如此居高臨下?

況且言語中亦是刺人眼目,在方孝孺三人看來,北人若不故意博人眼球,自己若不故意偏袒,北人是萬萬不如南人的。

李祺皮笑肉不笑道:“正學先生所言固然有理,祺卻有些不同看法,還請殿下與三位靜聽。

科舉選士,選的是治理天下的官員,盼的是能出輔佐君王清平天下的大才,是以選士之時,便要着重觀其天下之念。

有些人才學不凡,卻只重鄉土,未來如何能遷轉諸省;有些人視邊疆爲雞肋之地,卻忘了皆是大明將士血肉所鋪;有些人自視太高,不曾發跡已經鄙夷同窗的出身、跟腳,忘了聖人四海一家之念。

皮毛不存,骨血不附,心將寄於何處!

這等人若是被選中,那可真是主考官的過失了。”

李祺話音剛落,方孝孺三人便勃然色變。

“你!”

他的指桑罵槐太過於明顯,就算是建文三傻也聽出來了,畢竟江南三省的文人一向是天老大、地老二、皇帝老三、他們老四的。

大明京城在江南,大明最富裕的地區是江南,大明文化最昌盛的地方也在江南!

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

三大中心彙集之地,他們當然驕狂的要上天,看不上大明的其他地方。

可李祺就是要打斷這些人的脊樑和骨頭,他已然起身,冷然對方孝孺三人道:“祺受陛下所託主持直隸秋闈,自當秉公行事,實在不知今日三位爲何要請東宮殿下行此一招。

若是以爲本駙馬會攜怨徇私,那便是對本官的極大羞辱,今日定要與你三人分個上下,決個生死!

若不是,此番瓜田李下之舉,值此秋闈前夕,還望三位自重,以免落人口舌,本官清譽,若明月皎皎,斷不可污!”

不待三人回話,李祺又衝着朱允炆一拱手,“殿下,恕臣今日無理,翌日臣於家中設宴,與公主一同向殿下賠罪!”

說罷,轉身便向外走去。

這一套行雲流水的操作直接讓屋中四人愣在了原地,等到李祺的身影已經踏出殿門前,才反應過來。

“李祺狂妄!”

方孝孺三人幾乎要跳腳了。

朱允炆從愣神中回過神來,心中很是複雜,他有些後悔今日爲齊泰三人牽橋搭線了,這叫什麼事。

齊泰意識到朱允炆的神情不對,低聲道:“殿下,正學先生乃是天下鴻儒,此番親自出面,是看李祺有才,想要指點一番,若是能納入東宮爲殿下效力,豈不美哉?

可他性格如此剛烈過激,三言兩語便負氣而走,若是入了東宮怕是每日事端不止,於殿下不利。”

朱允炆本來的思緒被打斷,一聽齊泰所言,頗爲有理,“對啊,多虧愛卿提醒,我這姑父才華雖高,但性格的確是太剛烈了,不能容人。

日後還是讓他做事務官吧,東宮邸臣便罷了。”

李祺快步出了東宮後,微微鬆了口氣,好險,差點就被納入東宮了。

若是入了東宮,那以後想要投靠朱棣,就不容易了。

只要能不進入東宮,就算是與東宮輔臣交惡,也是值得的。

至於未來,他不是建文要針對的藩王,又是朱允炆的長輩,絕不會死,最多不過是在建文朝空置,反正他也沒什麼大的政治前途,若是閒置,恰好能著書立說,成爲大明唯一的聖賢。

李祺把一切都計算好了。

其後沒過多久,李祺與方孝孺等人在東宮爭執,而後李祺負氣離開東宮之事,竟然在京中不脛而走。

很多北人都認爲李祺是因爲替他們出頭纔會如此,很是感動,他的聲望又漲了1點,已經88點,李祺的這份香火情,大概燒個五、八、十年的不成問題。

若是碰到有良心的,甚至能夠庇護一代人。

在這種紛紛擾擾中,各省的鄉試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

……

按照鄉試流程,八月初六,考官們先進入考場,主管閱卷的內簾官和主管監考的外簾官,舉辦了上馬宴,李祺率一衆內簾官拜過了孔子像,而後便率領着內簾官入了考場中。

八月十五,鄉試最重要的第三場開始,李祺等考官所出的五道時務策問題目皆下發給了衆學子。

望着一衆奮筆疾書的學子,李祺突然想到很多科舉類的歷史小說,主角都要經歷一場又一場的科舉。

那些背誦默寫類的自然難不住主角,若是再有數學類、律法類的題目,完全就是給主角送分。

而主角總會一次次的震驚衆人,得到主考官的賞識。

最重要的是在最後的策問一場中,主角總是會用來自後世、迥異於這個世界的奇思妙想奪取解元、會員、狀元。

而李祺第一次經歷科舉,卻是以主考官、出題人的身份,來考教學子,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神奇的體驗。

同爲考官之一的解縉端着茶水走過來,問出了他憋了很多天的問題,“景和,你出的時務策問題目是什麼?”

這話一出,屋中的其他考官也都看了過來,實際上第一場的時候他們就想問了,但是擔心泄露,一直等到第三場考生們開始考,才問出來。

“我出的時務策問?”

李祺嘴角噙起一絲笑意,這個世界沒有穿越來的學子,只有一個穿越來的考官。

多有趣。

解縉等人好奇的簡直要抓心撓肝了。

身爲北人士人領袖的李祺,卻擔任了直隸省的主考官,他不可能什麼都不做,任誰都會好奇,他到底要出什麼考題。

就連朱元璋都有些好奇,特意召進宮中詢問,在得知了李祺的考題後,先是沉默,而後朗聲大笑,將李祺放出宮去。

李祺輕抿清茶,卻不回答,“是一道很簡單的題目,等閱卷時你們就知道了。”

見李祺還在賣關子,衆人頓時更好奇了,但李祺不想說,他們自然不可能強逼,只能望眼欲穿的等着衆學子答題。

考場中。

無論古今中外的考生實際上都一樣,拿到考卷後都會先全部粗略過一遍,而後他們便看到了那道策問題目。

他們都知道那一定是主考官李祺出的。

大多數人臉上的表情都很是精彩,不是問題太過艱澀而被難倒,而是一種類似於便秘的糾結表情。

李祺在考場堂內悠閒的喝着茶水、吃着糕點,不時還和解縉討論一下李顯穆的教育問題,真是好不愜意。

太陽落下又升起,如此三日,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人生命運的鄉試落下了帷幕,諸學子的試卷送進了內簾之中。

“駙馬,咱們開始閱卷?”

一羣人的視線在卷子和李祺之間來回遊曳,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要看到考題了!

李祺施施然將茶杯放在桌上,笑看着衆人,“那便開始閱卷!”

衆人欣然齊聲道:“是!”

然後他們徑自翻到了李祺親自出的那道題目上,解縉一看,先是一愣,確實不難,但……

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40章 李祺教子第20章 千里孤墳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4章 諫言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66章 陛前問罪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6月底病中隨筆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63章 入宮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24章 諫言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2章 面見朱棣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66章 陛前問罪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20章 千里孤墳第45章 燕王世子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54章 痛斥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68章 廢帝而立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50章 慨然赴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59章 飲馬長江第65章 燕王何意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24章 諫言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66章 陛前問罪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2章 二官殺一
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40章 李祺教子第20章 千里孤墳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4章 諫言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66章 陛前問罪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6月底病中隨筆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163章 入宮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24章 諫言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2章 面見朱棣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66章 陛前問罪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20章 千里孤墳第45章 燕王世子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45章 燕王世子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54章 痛斥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68章 廢帝而立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50章 慨然赴死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59章 飲馬長江第65章 燕王何意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24章 諫言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66章 陛前問罪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2章 二官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