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傳承的故事

第94章 傳承的故事

江北的秋風吹來了桂花的清香,江潮上的浪花拂尖輕巧的落在應天之中。

朝廷中有躁動的氣息而作。

不知從何處傳出的消息,京城中都流傳着李祺命不久矣的消息,街頭巷尾的百姓僅將此當作某個嫉妒李祺之人的詛咒,痛罵後付之一笑。

可大部分官員都知道這是真事。

不少人都想去探望李祺,但是多數都被擋了回來,傳出來的只有一句話,“我暫時還死不了,秋闈在即,不要誤了諸考生之事。”

這句話更是讓人沉默,而後感慨。

李祺這是擔心那些視他爲精神領袖的士子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所以故意瞞着,真有父母之愛子的愛護。

“這天下有很多人盼着我死,但亦有很多人將我放在心中,若是因我而影響了考試的狀態,讓這一科該中的人不中,不該中的人卻中了,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嗎?”

直到此時,李祺依舊很是清醒,他雖然已然是舉世公認的聖人,但公認不代表無人反對,公認不代表就要聽從。

只不過是因爲他打遍天下無敵手,那些人不敢再來攖其鋒芒而已。

但只要他一死,那些人立刻就會跳出來,這就是爲何要與浙東士人和解,李顯穆還太年輕,處理的事太少,功績太少,即便再有能力,聲望也不夠。

須知李祺使用大儒傳承後,再加上後世的智慧,相當於滿級出關,走到這天下人都不得不承認他無敵、承認他是聖人的地步,也用了十二年!

穿越七日震驚皇帝,穿越一月震驚朝野,穿越一年震動天下,那是神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在李祺這裡,只有時間纔是支撐他走向更高的、最偉大的力量。

當他越來越老,他的鬚髮開始變白,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他的功績越來越多,他的威望就越來越高!

李祺的冷處理很有效果,京城中剛剛掀起的一點討論之聲,很快就被科舉之事掩蓋了。

秋闈在即,朝廷又突然調整了來年春闈的時間,這纔是震動天下之事,整座應天府百姓的精力都放在了諸府的考生身上。

……

秋闈前一日,在燦燦驕陽的陪伴下,一輛裝飾並不如何華貴的馬車駛入了國子監,李祺坐在其中,他掀起車簾,如同破開迷濛山水的清風,出現在所有學子面前。

王艮和李顯穆扶着他下車。

國子監中有種寧靜的喧囂,沒有人說話,但李祺卻彷彿能夠聽到那些士子咚咚的心跳。

“諸生可安好啊。”

李祺爽朗向所有人笑道。

這句話彷彿打破了什麼寂靜之所,國子監中只一瞬便由寧靜轉而燃燒般的喧囂,無數道問好之聲,歡呼之聲縈繞在李祺耳邊,由遠及近,彷彿萬人呼和。

王艮和李顯穆在一瞬間感覺李祺的身體沉了一瞬,兩人眼中帶着微不可察的悲慼,用力將李祺扶住。

“明日便是秋闈之日,距離春闈亦不過三月之期,諸生可有萬全之備了?”

李祺沒再往堂中而去,侍者搬來一把椅子,李祺順勢坐了下去,溫聲道:“諸生皆是我大明的國之棟樑,未來的六部尚書、諸高官官,都會從你們之中出現。

我在這世上有些薄名聲望,總想着該做些什麼,是以今日來國子監叨擾,同諸位說些話,若能有一二言入諸生耳中,也算是爲我大明的千秋萬歲,再盡一份力。”

李祺的話彷彿有種神奇的魔力,方纔還喧囂的國子監中再次漸漸安靜了下來,只剩下他的聲音在迴響。

所有人都望着李祺,這位當世的聖人,滿足了他們對於聖賢的所有想象,永遠溫和、平靜、強大、富有智慧,而懷着悲憫之心!

他的眼睛很是清亮,如同武當山上甘澈的清泉,亦寬博溫厚,帶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穩重,說話不疾不徐,沒有絲毫曾激言辯論時的激昂,如同潺潺流水。

縱然是那些不願意臣服於李祺的學術派系,亦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聖人,這是跨越一切的普世價值。

正如王安石和蘇軾在政壇上是對手,可二人對對方的人品唯有敬重,甚至私交甚篤。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昭烈帝的這句話,李祺在用一生來貫徹,如果再給他二十年,他或許真能懾服天下諸派,而一統天下士林。

“這些年或許是年紀漸漸大了,頗好爲人師,來到國子監前,總想着和大夥說些什麼,可總也找不到一個由頭。

想着不若勸學一番,可諸生已然是天下士子中的佼佼者,又何須我在這裡撓撓而言呢?

想着勸諸生不要太過於緊張,可科舉事關終生,諸生揹負着家族的期望,緊張乃是自然之理,又如何能坐於岸上而說些風涼話呢?”

李祺緩緩說着,士子中已然有人眼眶微微溼潤,“李景和待人以誠而言語真摯,故堪爲天下友,能爲天下師”,這句話突然出現在大部分人腦海中,唯有靠近李祺,才能感受到這句話的含金量,才能知道什麼叫做良師益友。 王艮臉上滿是驕傲,這就是他的老師,不僅僅是他學業上的老師,還是他爲人上的老師,是他的榜樣和神聖,願爲老師赴湯蹈火,而爲天下先!

“最終想來想去,或許說些爲官之道,最是合適,這也是一種對諸生的盼望,望諸生皆能蟾宮折桂,顯耀高中!”

諸學子錯錯落落的向李祺行禮,而後漸漸恢復了平靜,重新望向李祺,聖人的爲官之道,或許便是連陛下都不曾聽過的,又會說些什麼呢?

幾乎每個人都升起了好奇之心,即便是國子監祭酒等人都不經好奇的張起了耳朵。

“官場是很黑暗的。”

李祺的第一句話就讓所有人驚住了,這也是能說的嗎?

尤其是從聖人的嘴裡說出來!

“諸生中有許多年輕人,懷着一腔熱血想要做一番功業,造一份清平,將聖人所教的那些道理,在現實中一一用出,繼而治國平天下,名留青史。”

李祺淡淡的講述着,卻說進了許多士子心中,“可官場不是這樣,縱然你有無窮的熱血也會在這裡面不斷地消磨,洪武朝殺了很多貪污的官吏,他們難道一開始進入官場的時候就想着貪污嗎?

可時間一長,便同流合污,曰之和光同塵,爲人之道。”

人羣中已然有些騷動,李祺說的這些都是痛點,可卻都非常的現實。

人羣有一士子出列高聲道:“景和公,我父親曾是兵部一主事,因爲觸怒上官而含冤死去,直到當今陛下建極,才平反此案,他一生清白,可若不是陛下登基,卻似乎無甚用處,倘若和光同塵,或可保存性命,請景和公解惑。”

“這世上有兩種好人。”

李祺環視着所有人,而後對那年輕士子溫聲道:“一種人性格剛烈,上可死諫於君王,下可搏命於世道,這等人乃是世之脊樑,千百年來都爲人所稱頌,世道人心能一次次的重鑄,便是有這等人存在,你的父親就是這種人,你不該有此疑惑,當爲有這樣的父親而傲然於當世。” wωw▲ тt kǎn▲ ¢ o

那年輕士子淚眼婆娑的長揖於地。

李祺的聲音有些高漲起來,“還有一種人,隱忍圖謀,如後漢之王允,隱忍於董卓之前,乃至於見辱於猖梟!

這等人亦有大勇氣、大智慧,事不成之前,誰知其忠奸乎?

一旦事真不成,便是千古罵名,乃至於遺臭萬年。

對這等人來說,縱千夫之所指,亦面不改色,爲何,其心如鐵,光明於其中,而道存天矣!”

李祺此言說罷,衆士子只覺渾身熱血沸騰,可緊接着李祺的話就讓衆人又愣住了,“可想要做個好人是很難的,有時候你總是會迫不得已的做些事情,沒有人能愛惜羽毛,一直一塵不染,大多數都會死於道中。”

衆士子只覺腦子都要炸開了,李祺剛大大讚揚了兩種好人,轉頭就說這條路很難活着。

是啊。

這條路若是真的那麼簡單,那普天之下到處都是那等名臣了。

“總有人迫於時勢要做些違背良心的錯事,可人絕不能自甘墮落,而真的以爲自己已然無救,繼而真的便沉於黑暗。

越是在黑暗的境地中,越是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你生來就要做些大事,你和那些披着人皮的禽獸不同,在你的內心中,依舊有良心和理想。

那些在你們現在胸腔中跳動的那顆心,縱然經歷了千百風塵,可它依舊是鮮活的,是如血般鮮豔的赤色,只有它還在,你便永遠都是年輕時那個志在清平天下的少年郎!”

李祺話音落下,國子監中已然是寂靜一片,唯有自輕柔而漸漸散來的風,帶着秦淮河上的脂粉香,帶着已然盛放的桂花香,縈繞在鼻翼之間。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國子監中心學門徒實在不少,縱然不是心學門徒也都知曉這句極其震撼人心的言語,以及善惡四句之教。

“正是此言!”

李祺往四周拱手,“今日靜極思動叨擾諸生,明日開考,祝諸生俱能高中,日後造福一方。”

說罷在王艮和李顯穆的攙扶下重新上了馬車。

諄諄教誨言猶在耳,卻見李祺已然要離開這裡,諸生頓時紛紛上前,無數人想要說些什麼,卻只聽見李祺最後道一聲,“言盡於此,今日當散去。”

雖是不捨,可諸生還是紛紛讓開了通路。

“景和公,鄉試後的鹿鳴宴您會來嗎?”

“或許吧。”

餘音嫋嫋。

有位聖人,輕飄飄的來了,又輕飄飄的走,不帶走什麼,只留下些許言語。

(本章完)

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18章 斬九卿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63章 入宮第31章 尊位大成第54章 大勢人心第25章 儲君之位第33章 英雄狗賊6月底病中隨筆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55章 李祺之爲第34章 東宮相邀第31章 尊位大成第51章 但行好事第56章 愛子情深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0章 五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24章 諫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89章 立地成聖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90章 五年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86章 奪嫡之爭第65章 燕王何意6月底病中隨筆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55章 李祺之爲第60章 皇帝后悔第41章 三十一年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24章 喪鐘已鳴
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18章 斬九卿第95章 真是親父子啊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63章 入宮第31章 尊位大成第54章 大勢人心第25章 儲君之位第33章 英雄狗賊6月底病中隨筆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55章 李祺之爲第34章 東宮相邀第31章 尊位大成第51章 但行好事第56章 愛子情深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0章 五年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53章 父子二人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8章 意滅靖寧第124章 諫言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89章 立地成聖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90章 五年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43章 語滅大臣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86章 奪嫡之爭第65章 燕王何意6月底病中隨筆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55章 李祺之爲第60章 皇帝后悔第41章 三十一年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42章 皇帝所託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23章 格物大道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76章 有三問罪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24章 喪鐘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