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李祺教子

錦衣衛在江南殺瘋了!

自藍玉案後,錦衣衛已經一年多不曾大規模出動,此番如同嗅到了骨頭的狗,在江南大開殺戒。

李祺雖然沒有親身參與,但這些時日以來,國子監中不時便有直隸、江西、浙江三省籍貫的學生被錦衣衛帶走。

其中還有幾個被記在明史上的官員,李祺不禁感慨蝴蝶效應真猛,扇扇翅膀直接把人吹沒了。

他本來是不關注這些事的,卻沒想到他的弟子王艮登門求他救一個人,而此人在史書上可謂大名鼎鼎,正是明初三楊之首的楊士奇!

他前後在永樂、洪熙、宣德三朝擔任內閣輔臣,擔任內閣首輔二十一年,整個明朝無出其右者。

至於楊士奇爲何會與王艮相識,原因非常簡單,楊士奇雖有謀國的大才,但卻沒有功名,他年少家貧,依靠教學自給,王艮曾經跟隨楊士奇學習過一段時間。

至於家貧的楊士奇爲何會被牽連到針對富民大戶的“胥吏案”中,李祺即便不去了解也能猜到,無非就是被有心人藉着這個機會構陷。

每次死在大案中的人,至少一半以上是冤死的,這是古代制度固有的缺陷,沒人能解決的了。

幸運的如同楊士奇,能有王艮這樣的人去救他,不幸運就只能成爲大案的犧牲品。

胥吏案雖然是由錦衣衛主辦,但三法司在其中亦有不小的權責,李祺往陳英處去信一封,說明情況,第二日楊士奇就從牢中出來,而後跟隨王艮一起來到公主府中拜謝李祺。

“你的老師是王叔英?”

“有幸曾追隨王公修過幾年書。”

楊士奇有些好奇,他不過是一介布衣,李祺堂堂駙馬,又高居士林之頂端,如何會知曉自己的過往之事。

李祺又詢問楊士奇治史、時策之事,楊士奇皆能對答如流,他經年於鄉間遊歷,對民間疾苦之事非常清楚,每言皆能切中時弊。

及至日暮西山,楊士奇才從公主府中離去。

臨安公主牽着李顯穆的小手,從後堂中走出,好奇問道:“駙馬似是很欣賞此人,爲何不留下他。”

李祺沉吟,“是因爲王叔英。”

楊士奇能以布衣的身份入仕建文朝,就是王叔英舉薦,而王叔英能在建文元年從知縣一躍爲翰林,則是因爲他是方孝孺的至交好友。

在建文帝自焚、南京陷落後,王叔英和王艮一樣,舉家自殺爲建文帝殉國了,雖是一介文人,卻相當的有骨氣,不是軟弱卑賤之人。

“王叔英是方孝孺的人,而楊士奇的傾向還不能確定,一個人再有才華,可若是站位不對,也不能用。”

作爲一路相伴從江浦縣回到京城的妻子,臨安公主對李祺的謀劃最是清楚不過,當即瞭然的點頭。

李祺復又望向兒子李顯穆。

如今的李顯穆已然三歲多,日趨聰穎,他每日的課程都安排的非常滿。

不同於其他人只學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在確認了李顯穆的聰穎之後,李祺便給他制定了完全不同的學習內容。

首先是每天一個時辰的儒家經典學習,這畢竟是儒學昌盛的古代。

雖然未來儒學不可動搖的地位,一定會被推翻,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李顯穆未來是要做聖賢的人,不可不學。

以李顯穆的天資,每天一個時辰的學習已經足夠他勝過其他人。

其次便是數學、天文、地理的學習,李祺在允許範圍內,儘可能的向李顯穆傳輸知識。

這些是爲了讓李顯穆有理性的思維,以及對世界有大致的認知。

當一個人有了超出時代的眼界,他的智慧就會極大的提高。

最後,李祺爲李顯穆大量的講解了朱元璋的《洪武大誥》,在這個時代應該叫做《御製大誥》、《御製大誥續編》、《《御製大誥三編》以及《大誥武臣》。

他爲李顯穆詳細的講《大誥》自然不是爲了培養李顯穆忠君愛國,而是——“穆兒,這大誥中的內容,便是未來你要改革的大明制度。”

李祺永遠記得當時李顯穆難以置信的神情,但李祺必須要打破李顯穆的幻想。

“大誥中幾乎所有案件的爆發,你皇外祖父都推到了臣子身上,但這是不對的,這一切背後都有我大明制度缺陷的影子。

等你皇外祖父不在了,後世的皇帝一定不會再按照大誥做事,但大誥中的制度依舊是危害天下的毒瘤,你能改變多少,就改變多少。

剩下的要一代代的傳下去。

還記得橫渠四句嗎?

雖然爲萬世開太平很難,但總要去做,你每改正天下的一件錯事,就是在推動萬世太平的路上,行進了一步。”

“可父親您比我更加聰慧、有力,爲何不去做呢?”

李祺望着並不在眼前的宮城,認真道:“因爲你的皇外祖父還活着,他鎮壓天下,沒有人能夠去做這些事。”

李顯穆想到皇外祖父對自己的疼愛,心中有些難受,“難道皇外祖父是大奸大惡之人嗎?爲什麼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他去世纔可以做,爲家族平反是這樣,想要改變天下也是這樣。

既然是有利的事情,爲什麼不能規勸呢?”

“你的皇外祖父當然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只是人上了年紀後,就會固執,失去了承認錯誤的勇氣,這是絕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不可以因此而怪責你的外祖父。

只不過因爲他是皇帝,一言一行能夠影響的人太多了。

爲父知道你想要爲你外祖父盡孝,但真正的孝順便是將他真正在意的東西發揚光大,他在乎大明的繁榮昌盛,你就送他一個昌盛的大明,如此而已。”

如此,春去秋來,寒暑週轉,時間大步向前。

————

洪武二十七年的冬日,對李顯穆而言,瀰漫着肅殺蕭瑟之意,在這一日,他的父親爲他揭開了大明王朝的真相,那些溫暖的、繁盛的、煊赫的,只是滿目瘡痍下的裝飾,往來的權貴、巍峨的皇宮,深埋着小民的血淚,他還很小卻只覺肩上有千斤重,他看到了父親眼中的希冀和期望,家、國、天下,盡在此間。——《聖賢之路》

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90章 五年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24章 諫言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55章 李祺之爲第63章 聖朝以孝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24章 喪鐘已鳴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24章 諫言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26章 聖君無過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90章 太子尊位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4章 諫言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63章 入宮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63章 入宮第99章 哀榮第67章 建文有罪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22章 心、理之學第26章 聖君無過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7章 深藏功名第32章 七星寶刀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23章 格物大道
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90章 五年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24章 諫言第81章 直入宮中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48章 江南爲棋盤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103章 有聖諭自洪武三十一年來!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08章 大勢已在我掌中!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55章 李祺之爲第63章 聖朝以孝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20章 降神香,父子相見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24章 喪鐘已鳴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80章 烽火重燃!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24章 諫言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30章 大朝會上反駁皇帝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26章 聖君無過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90章 太子尊位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24章 諫言第25章 儲君之位第163章 入宮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63章 入宮第99章 哀榮第67章 建文有罪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51章 人心似水,臣服頗易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22章 心、理之學第26章 聖君無過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9章 宗族社稷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27章 深藏功名第32章 七星寶刀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23章 格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