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

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

聖旨以六百里加急奔向江南,禮部條文也送抵諸省。

辯論宴立刻停止!

各省布政使、按察使、指揮使立刻恢復本省秩序,不得出現更大規模動亂!

各省提督學道要安撫各省士子,明確朝廷的諄諄教誨之意!

面對失控的輿情,大明中央朝廷快刀斬亂麻,展現出了乾淨利落的收尾能力,其中也飽含着對後續發展的畏懼。

其中以浙江、山東、湖廣、陝西四省鬧的最大,都出現了士子傷亡現象。

尤其是浙江,多年積怨矛盾一朝爆發,僅僅粗略統計,士子傷亡人數就高達數百。

其中江南四才子之一,也在混戰中被打傷了腿,若是恢復不好,身體有殘缺的人,是不能參加科舉的。

前途幾乎被半毀。

是以聖旨到了浙江後,因人情洶涌根本壓制不住,直到各縣派出了衙役,再加上三司官署都到場多番壓制,纔算是制止。

待各地的士林亂象漸漸平靜下來後,朝廷很快就頒佈了一條旨意——

從永樂十一年後的科舉,《傳世錄》第一卷中李忠文公李祺對四書五經的註釋,將列爲和《四書章句集註》同等效力的解釋,允許士子自由選擇其中一種作答。

這道旨意在許多人意料之中,各打五十大板是解決此番亂象的最好辦法。

那些理學保守派自然如喪考妣,而心學學子則紛然歡呼着聖上英明。

這件事卻不僅僅科舉上的變化,而是更深刻的影響到了天下。

比如有些一貫以理學傳家的耕讀家族,甚至敏銳感覺到了局勢的變化,理學似乎開始漸漸陷入了頹勢,而心學則蓬勃發展,於是開始試圖逐漸轉變站位,讓家族後輩子弟學習《傳世錄》。

再比如李顯穆未來不再僅僅是孤軍奮戰,而是在可觀的未來能夠得到一大批生力軍。

再比如李祺的地位徹底和朱熹並列,甚至因爲更靠近大明當代,他的地位還隱隱超越朱熹。

對心學而言,這場士林大亂可謂大獲全勝,縱然不能慶賀,但亦足以讓衆人爲之欣慰。

還不等天下人從這等大事中緩過神來,京城又傳來聖諭,朝廷將要開啓第二次北伐征討瓦剌的聖旨向着諸省而去。

這次許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陛下之所以心急士林的亂象,和北征之事也脫不開干係。

去年年中英國公張輔從安南再次得勝歸來,如今朝廷有一支大軍在日本協助日本國王源義持平定日本國中叛亂,但大明卻並沒有往昔身處戰爭的感覺。

直到皇帝再次要御駕親征,天下人才再次感受到了那種九州爲之震動的風雨欲來之感。

果然,只有草原上的遊牧纔是大明唯一的生死大敵!

這一次李顯穆自然再次隨朱棣北征,這一次的人之中,還有被冊封爲皇太孫的朱瞻基。

朱棣最喜歡的孫子,一個真正從各方各面都最像他的孫子。

……

“顯穆。”

行軍大帳中,朱棣招手讓李顯穆和朱瞻基上前,而後朗聲大笑道:“顯穆,北征路上,朕就把皇孫交給你來看顧了。”

“臣定不辱此命,誓死捍衛皇孫安危。”李顯穆沉聲道。

“大明的未來交到你手上,朕放心。”朱棣笑着,而後轉頭望向朱瞻基,“大孫,跟着你表叔別亂跑,有什麼疑問就問你表叔,他是個無所不知的天才。”

“皇爺爺,孫兒明白。”

朱瞻基滿是稚氣的小臉緊繃着,學着大人模樣,悄悄偏頭望着無數次從父親、母親、皇爺爺還有許多人口中聽過名字的李顯穆。

行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遑論對於一個僅僅十三歲的朱瞻基而言,他本以爲打仗是激動人心的刀槍箭雨,可實際上打仗只是枯燥的行軍,每天日復一日重複着機械的行動,很快他就感覺到疲憊。

李顯穆察覺到了他的情緒,於是找到他,朱瞻基正在營帳外一處小土包上坐着,眺望着遠方剛剛有一絲綠意的草原。

“太孫殿下。”

“表叔?”愣神的朱瞻基被驚了一跳,回過神來才見到李顯穆坐在他下面的一塊石頭上,正笑吟吟望着自己。

“太孫殿下可是有些無聊了。”

“是啊,打仗和我想象中一點也不一樣,表叔這也是第二次上戰場吧,便沒有幾分……”

他遲疑不知道該怎麼說當前的感覺,“失望?”

“沒有。”李顯穆徑直說出,朱瞻基一愣,還不等開口,李顯穆便已經再次開口道:“因爲治國是個比打仗還無聊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啊?”朱瞻基驚得張大了嘴,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中所聽到的,“表叔還是第一個說治國無聊的人。”

“聽說太孫殿下喜歡鬥蛐蛐?”

李顯穆突然轉變了話題,朱瞻基聞言有些臉紅,但還是點了點頭。

“鬥蛐蛐好啊,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能看到蛐蛐撕咬、猛撲,直到最後勝利,想必那時太孫殿下很興奮吧。”

“表叔真懂,再沒有比勝利更讓人興奮之事了,我以爲打仗也是這樣,沒想到卻不是。”

“那是太孫殿下想錯了,打仗其實和鬥蛐蛐也沒什麼不同,這枯燥的行軍,便是最終的勝利而做蓄力,第一次北征時,幾個月的時候都在行軍,直到最後在斡難河之畔,一舉大獲全勝,鬥蛐蛐難道就能一上來分得出勝負嗎?”

朱瞻基陷入了沉思,良久才掙脫出來,肅然道:“表叔說的是,是小侄太過於着急了。

這就是兵法上說的——‘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的道理吧。”

“太孫殿下果然聰明睿智。”李顯穆讚道:

“聖上和太子都想讓臣教導太孫殿下,可臣看殿下有天縱的才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並不如何需要臣的教導,臣思來想去只有一樁事可以教太孫殿下。”

朱瞻基到底年紀小,被李顯穆這等年少成名、連中六首三元、名滿天下超級大才子一稱讚,頓時心中暗自欣喜,頗有幾分得色。

“表叔請說。”

“自古以來有數百帝王,有暴君、有昏君、有庸君、有明君、有聖君,這些君主有很聰明的,有資質普通的,也有資質頑劣不堪的,太孫殿下覺得什麼人能做何等樣的君主呢?”

朱瞻基微微皺眉沉吟,“自然是聰明的做聖君、明君,普通的做庸君,頑劣不堪的做昏君、暴君。”

李顯穆微微一笑,反問道:“是嗎?

那太孫殿下覺得秦始皇是頑劣還是聰明?漢武帝是頑劣還是聰明?隋煬帝是頑劣還是聰明?”

把秦始皇和漢武帝這兩個功遠大於過的皇帝,和隋煬帝這個一歲死都嫌晚的王八蛋放在一起,可以說是兩人被黑的最慘的一次,但舉例子自然要舉這種知名的,這三個人都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暴君,恰好不過。

李顯穆這一個問題直接給朱瞻基幹沉默了。

自古以來,秦始皇和漢武帝,都說暴,但沒人說菜,那都是創造下不世功業的,一統六國、打垮匈奴,這等豐功偉業千年萬世都難以抹殺。

隋煬帝在登基前的作爲,那也是可圈可點,只是登基後就好像被奪舍換了個人一樣。

朱瞻基沉默了許久,還是艱難開口道:“聰明,但這三人都是天生的性格暴虐,所以越是聰明,就越是對天下危害極大,正常的聰明人……”

李顯穆並沒有因爲朱瞻基的反駁而如何,而是笑眯眯的聽朱瞻基說完,而後才幽幽道:“那太孫殿下覺得唐玄宗如何呢?

他曾經開創過開元盛世這等歷史上最偉大的盛世,也造出了安史之亂這等讓唐朝幾乎中道崩殂的大亂,唐朝因爲他而走向巔峰,又因爲他而走向不可逆轉的毀滅。”

這下朱瞻基真的沒話說了,唐玄宗是一個足以讓所有持有以下觀點的人閉嘴的皇帝——

“他要是以後當了皇帝肯定是個明君”、“他要是晚死幾年不敢想象有多輝煌”。

這種觀點但凡被提出來,唐玄宗就會被拉出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朱瞻基被問懵逼了,就連那些久經官場摸爬滾打的官僚都屢屢碰壁,何況他一個少年,“表叔覺得是爲何?”

“殿下方纔說的,只說對了一半,想要成爲明君和聖君確實要有天生的智慧,那些平庸之輩是做不到的。

但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持之以恆的爲善政之心。”

李顯穆緩緩道:“方纔臣說治國理政是件很無聊的事情,這不是胡說,而是事實,甚至臣說的不夠嚴重,這實際上是一件很令人挫敗的事情。

鬥蛐蛐如果一直輸,太孫殿下恐怕就不想玩了。

而治國理政,就是這樣一件永遠也沒有勝利那一日到來的事情。”

這是朱瞻基從不曾聽過的論調。

“還請表叔給小侄解惑!”

(本章完)

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35章 統合!第28章 意滅靖寧第60章 皇帝后悔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30章 分省定額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53章 掛冠而去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61章 朱允炆死第60章 皇帝后悔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53章 掛冠而去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21章 學府諸生第25章 儲君之位第59章 飲馬長江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99章 哀榮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18章 斬九卿第59章 飲馬長江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6章 陛前問罪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23章 格物大道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23章 格物大道第37章 李祺收徒
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135章 統合!第28章 意滅靖寧第60章 皇帝后悔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30章 分省定額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09章 大朝會上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00章 點燃此香,就能見到父親嗎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91章 李顯穆入國子監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53章 掛冠而去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79章 陷阱(第五更)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61章 朱允炆死第60章 皇帝后悔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89章 立地成聖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46章 當廷爭辯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56章 哭到我李氏祖宗面前來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53章 掛冠而去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157章 狹路相逢,無可倖免!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21章 學府諸生第25章 儲君之位第59章 飲馬長江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99章 哀榮第58章 道衍和尚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大寫一個慘,住院了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55章 李祺之爲第118章 斬九卿第59章 飲馬長江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85章 朱雀街上初鑄望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45章 心學向南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65章 燕王何意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33章 英雄狗賊第195章 我以威望服萬民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76章 有三問罪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66章 陛前問罪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23章 格物大道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23章 格物大道第37章 李祺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