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

升李顯穆爲正二品右都御史,巡撫山東,節制山東三司,三品以下先斬後奏,再命壽春侯等率三大營往山東平亂,亦受李顯穆節制。

這一道旨意,就驚了京城三次。

第一次是李顯穆晉升的正二品,竟然不是工部尚書,而是突然晉升爲從未擔任過的監察系統的右都御史。

六部尚書加左都御史,這七個正二品被稱爲“七卿”,再加上正三品的大理寺卿和正三品的通政使,是“九卿”,從品級上也能看得出來“七卿”的含金量高的多。

右都御史和左都御史同爲都察院的長官,也都是正二品,但實際上是左都御史的佐貳官。

李顯穆相當於升了半級,而不是一級,但考慮到他出京巡撫,那簡直沒有比右都御史更合適的本職了。

第二驚則是山東發生了什麼?竟然讓皇帝直接把李顯穆派過去,甚至帶着先斬後奏的旨意,其中殺氣騰騰,簡直肉眼可見。

第三驚則是皇帝竟然把三大營調過去,還說要平亂,難不成山東有人造反不成?

若真有,難怪陛下如此驚怒,山東和直隸相鄰,一路之上無險可守,當初元末時,紅巾軍劉福通佔據山東,便震動元廷,讓元廷調集了百萬大軍前來圍剿他。

而今,震動的便是大明朝廷了!

英國公府。

張輔和李顯穆翁婿二人正喝着茶,待茶過喉口,落在肚中,張輔才慢悠悠道:“陛下讓你去山東是殺人的,你怎麼想?”

李顯穆冷聲道:“那便殺一殺好了。”

“這一殺,你如今的名聲就保不住了。”

“小婿哪有什麼名聲,有的只是一顆公心罷了。”

公心二字一出,張輔就知道李顯穆決心有多大了,他略一沉吟,“那你要注意一下自身安危,小心那些人狗急跳牆,我從莊子上給你調些家丁,錦衣衛也多帶着些,現在山東也亂,戰場之上刀劍無眼,萬事要小心,婉兒和四個孩子都還等着你呢。”

得益於李祺的兩件道具,在永樂十三年生了一對龍鳳胎後,又完成了三年抱兩的任務,系統中的嫡系子弟人數也到了4人。

李顯穆點頭示意自己明白,從張輔堂中出來後,便等着妻子張婉,此番恰好是陪她回家省親。

張婉帶着孩子們從母親房中出來,快步走到李顯穆身邊,低聲問道:“父親可派人跟着夫君?”

李顯穆點了點頭,張婉輕輕呼出了口氣,放鬆了些,“那妾身就放心了。”

自家男人要去做大事,身爲將門虎女,她自然不會哭哭啼啼,只要多加準備,能平安回來就好。

李顯穆輕輕握住妻子的柔荑,一切盡在不言中。

……

當山東三司衙門知道皇帝已經知道了山東之事,並且派出了李顯穆作爲山東巡撫,還派出大軍要來平亂時,簡直尿都要嚇出來了。

從永樂六年李顯穆入仕途以來,到如今十年,他已經是貨真價實的皇帝第一寵臣。

大明官場上公認的一件事,一旦皇帝派出李顯穆,那就是極度不滿,一定會有人遭殃。

最讓人憂心的是,李顯穆是收買不了的。

那些官場上常見的腐蝕手段,威逼利誘、金錢美色,對李顯穆都沒用。當初在江南的時候,揚州瘦馬、西湖船孃,各個角色,人家看都不看一眼,至於錢這種東西,他出身豪貴之家,更是沒興趣。

實際上他們都明白,李顯穆以李忠文公爲榜樣,以聖人之道踐行自己的理念,這些東西自然不能入他的眼。

就在這種極度焦慮的氛圍中,李顯穆的車架還是按時到了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濟南府,一衆山東文武官員迎接欽差巡撫大駕。

這一次的李顯穆和當初去江南又是不同,當初他本職很低,可這一次他本職右都御史已然是正二品,凌駕於整個山東布政使司所有官員之上,所以他坦然受了山東布政使司所有人行禮。

待衆人起身後,李顯穆幾乎毫不掩飾自己的惡意,指着一衆山東文武,對身側的錦衣衛指揮使道:“勞煩指揮使,把三司之長都抓起來,立刻押送回京城。”

布政使、按察使、指揮使三人聞言大驚失色,萬萬沒想到李顯穆一上來就抓人,紛紛急聲道:“憲臺,不知下官所犯何罪,竟然……”

憲臺是對御史的尊稱,也有稱呼總憲的。

李顯穆厲聲道:“本官奉命巡撫山東,三品以上可直接押送進程,三品以下先斬後奏,爾等可是要抗旨不成?

你們有沒有罪,本官不在乎,但山東變成如今之煉獄之景,爾等三人爲長官,便難辭其咎,有什麼冤屈到了詔獄之中再說吧。

帶走!

若有膽敢阻攔者、若是膽敢違逆者,殺無赦!”

說罷身側的錦衣衛已然蹭蹭抽出繡春刀,明晃晃的刀刃閃着鋒芒,讓人知道李顯穆的殺無赦不是一句虛言。

在衆人愣神之中,錦衣衛已然上前將三人按住,甚至將早就準備好的枷鎖往身上帶去。

眼看李顯穆竟然真的二話不說就抓人,三人也不再忍讓,紛紛開口質問道:“李顯穆!你怎麼敢?

我是二品的大臣,你怎麼能無罪扣押我?

我一定要到陛下面前參你一本。”

山東三巨頭是真的懵,就算是錦衣衛抓人,也是講究一點罪證的,李顯穆竟然什麼話都不說,上來就抓。

錦衣衛指揮使聞言冷冷一笑,也就是現在錦衣衛失勢了,如果是當初的錦衣衛,區區二品大臣算的什麼,就算是一品也一堆堆的殺。

“什麼大臣?”李顯穆冷冷道:“不過是禍亂山東的罪人罷了。”

說罷又對錦衣衛道:“把他們的臭嘴堵上,立刻帶走回京。”

一團被團起來的臭布立刻被塞到了三人嘴中,而後被押上了馬車,一行錦衣衛帶着三人離開。

當馬車漸漸看不見時,其餘人才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電光火石之間,山東三巨頭就被直接拿下了?

甚至就連罪名都沒宣佈?

他們之前只覺得李顯穆來者不善,可現在看來,這哪裡是來者不善?

這是來要命的。

三巨頭直接無了,那山東剩下的官吏,不都是三品以下,他隨便殺?

一想到這一茬,幾乎所有人都打了個寒顫。

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75章 請重修史第46章 當廷爭辯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8章 日本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46章 當廷爭辯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24章 諫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55章 李祺之爲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18章 斬九卿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81章 直入宮中第44章 最後一夜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55章 李祺之爲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9章 哀榮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60章 皇帝后悔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56章 愛子情深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4章 當問何罪
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75章 請重修史第46章 當廷爭辯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68章 日本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72章 永樂天下第133章 祭祖,第一次信息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46章 當廷爭辯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04章 敢問學士,可還記得李氏否?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85章 時代變了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13章 登英國公府說張輔第77章 大明道統在我之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24章 諫言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27章 大明從此走向開拓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65章 永樂九年,第二次道具信息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44章 言出禍隨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83章 聖諭如雷霆第132章 大明財政會議!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14章 伯父,我是個假聖人啊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21章 諄諄教誨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60章 金陵之誓第128章 海洋時代第55章 李祺之爲第80章 元史之事終發第191章 高潔之雪,今日殺人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18章 斬九卿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73章 京都條約(第四更)第81章 直入宮中第44章 最後一夜第66章 陛前問罪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02章 人心如水,大勢易變第122章 同心共志!第55章 李祺之爲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99章 哀榮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60章 皇帝后悔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56章 愛子情深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96章 總是要道別的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26章 廷議對峙鄭和!第194章 棄城者死第64章 當問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