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衡州府

到了第二天,商家軍拔營起寨,繼續出發,王夫之主僕三人也隨軍同行。

人馬出發了一個時辰之後,到達了衡州城下,雖然在衡州城外看不到一個賊兵,不過從城外曠野中尚未清理走的屍體,以經乾透的血跡,以及散落的刀槍盔甲的殘骸來看,來這裡確實經過了激烈的戰鬥。

守城的明軍問明瞭情況之後,立刻打開城門,放商家軍進城,衡州府的知府劉堯佐和守備韓馳一起來到城門邊迎接商毅。雖然商家軍並未和流寇交戰,但劉堯佐和韓馳都明白,賊軍其實是被商家軍給嚇走的,而且有商家軍坐鎮城裡,大家也都覺得心裡有了底,因此也對商家軍的到來十分歡迎。同時王夫之也來相見,因爲他有舉人的功名,而且在湖南也算小有名氣,和劉知府也見過幾面,衆人又互相問候了一般,這才請商毅到府衙裡去落座。而王夫之也向商毅告辭,投奔到衡州城中的朋友家裡。

商毅這才問起衡州的情況。原來早在三天之前,賊兵就到達了衡州城下,打出的正是張獻忠的旗號。衡州城裡的守備力量還不如長沙,守軍只有三千多人。因此也引起了衡州城中的一片恐慌。

劉堯佐和韓馳都有守城之責,而且城裡還有桂王,因此也只能咬牙堅守,兩人一面向長沙告急求救,一面動員城中一切可動員的力量,招募青壯百姓,堅決死守待援。

而桂王朱常瀛也從王府的庫房中拿出二十萬兩白銀,資助守軍,並且還立下賞格:能有出城斬賊一名者,賞銀三十兩,在城頭殺賊一名者,賞銀二十兩。戰死或重傷者也賞銀五十兩,輕傷者賞二十兩。同時桂王還命王府的伙房,做好熟食,送上城頭來慰勞守軍。有桂王帶頭,衡州城中的達官富戶也都紛紛響應,出錢捐物,勞資守城的軍民。

這些做法自然都大大激勵了守城軍民的士氣,因此全城軍民在同仇敵愾,嚴防死守。結果賊軍連攻了三天,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但仍然無法攻破衡州城,而且又得知商家軍趕來救援衡州,他們也不敢和商家軍對陣,於是在昨晚連夜撤軍而走。

商毅聽完之後,心裡也頗爲感嘆,其實張獻忠的實力遠不如李自成,只要每一個地方官員能夠下定決心堅守的話,支撐個十天八天都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湖廣的每一個城池都向衡州這樣堅守,張獻忠也不會那麼容易就攻城掠地了。只可絕大部份的地方官員都畏敵如虎,一見賊兵殺到,往往是官員就先跑了。許多城池都是這樣不攻而破的。

另外桂王能夠做出這樣的姿態,在明末的藩王也算是難能可貴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成立南京朝廷,史可法一度選擇擁立他當皇帝,也不是沒有道理。

隨後商毅也告訴兩人,自己只是先頭人馬,後面還跟着黃得功部的一萬五千人,一二天之後,就能到達衡州了, 同時商毅又仔細詢問了許多賊寇的各種情況,劉堯佐和韓馳得知後面還有大隊人馬以後,也完全放心下來,也都儘自己所瞭解,詳細的解答。

根據兩人的述說,以及自已對張獻忠的分晰,商毅認爲進攻衡州的人馬很有可能就是西軍的主力部隊,而且是由張獻忠親自率領,雖然在昨夜賊軍連夜撤兵,但畢竟時間不長,如果發現了西軍的行蹤,還是很有可能追上。而從目前的判斷來看,西軍也不大可能北還回長沙府,因爲吳甡的大軍還在長沙,同時也不會向東進入江西,那裡還有左良玉在等着,因此西軍的出路只有兩條,就是向西到寶慶府,可以進入貴州,而向南到永州府,則可以進入廣西。

於是商毅立刻派出偵察兵,去打探西軍的動向,同時命令士兵暫時在衡州府中駐紮,等待偵察兵的消息。商家軍進城之後,果然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衡州城中的秩序也井然有條。也讓劉堯佐和韓馳放心不少,看來商家軍的名聲到沒有虛傳。

兩人和商毅又經過商議,決定在白天可以定時開放城門,放百姓出入,同時也安排人員,出城去收拾屍體,清理戰場,免釀成疾病蔓延。

而就在當天晚上,桂王朱常瀛也派人來請商毅和劉堯佐、韓馳,到王府中赴宴。商毅也帶着周少桓、童大勇、成進、成鋼、楊武丞等人一起赴宴。

其實桂王在這個時候的明朝藩王之中,並不算十分著名,比福王、周王、魯王等都要差得多,而且封地也較爲偏遠,但畢竟也是藩王一份,王府氣派不下。遠遠的就可以看見一大羣建築羣落,外面有高厚的牆垣守護,紅牆碧瓦,崇臺連城,儼然是一座小城的樣子。

明朝的藩王府邸,基本就是一個城中小城,而且都有一整套專門爲藩王服務的機構和一批從屬於藩王的散官、校尉、內侍、從人、待人等等,往往會多達數千人,並且都有相應的俸給,口糧,工食。這筆費用自然都是由朝廷的國庫來承擔。這時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下的制度,是怕自己的後世子孫捱餓受窮。

然而到了明末的時候,明朝藩王宗室的數量以經達到了數十萬,每年需要付出龐大的財帛米糧,供應他們的生活,成爲財政上的一個沉重負擔。結果到了萬曆中後期,朝廷就以經承受不了宗室的龐大開支,也開始拖欠宗室的俸給起來。不過絕大多數的藩王在當地都佔有大量的土地田產,因此就是領不到俸給,也有十分可觀的收入,仍然可以維持他們的豪奢生活。

因此在一方面百姓們流離失所,過看飢寒交迫、朝不保夕的生活,而另一邊宗室貴人卻依然能夠花天酒地,享樂,這也就是爲什麼明末的農民軍會越剿越多,越徵越大的原因了。

在王府門口,兩扇朱漆鑲銅釘大門,高大顯赫,而門口兩尊高達丈許的石獅更是顯得威武不凡。而在臺階以下,以經站着一干王府的內待從人,中間一個穿黃袍的男子,由爲顯眼。

劉堯佐頭對商毅小聲道:“商將軍,這是桂王的世子朱甴榔。請商將軍和我們一起前去見禮。”

商毅聽了知道這朱由榔就是後來南明的永曆皇帝,而桂王派世子到王府門外來迎候自己,看起來對自己還是十分看重的,因此跟在劉堯佐和韓馳的身後,上前幾步,躬身施禮,道:“卑職參見世子。”

朱由榔道:“各位大人免禮。”

商毅這才直起身子,見朱由榔大約二十歲左右,身體微胖,長得白白淨淨,到是還有幾分稚氣,不過總算是那麼傲曼凌人之氣不多,因此還算是比較順眼。

這時朱由榔上前兩步,來到商毅的面前,道:“你就是商毅商將軍。”

商毅道:“末將正是。”

朱由榔又上下仔細看了看商毅,道:“孤在王府之中,早就聽說過商將軍的大名了,聽說商將軍在湖廣殺得流寇聞風喪膽,現在是聽到商將軍的大名,湖廣一滯連三歲的小孩都不敢哭泣,有商將軍來到衡州城中,孤也就再也不用擔心流寇了。”

商毅也不禁哭笑不得,不知道朱由榔這算是誇自己還是損自己,只好道:“世子過獎了,傳言不可盡信,末將可沒有那麼大的威名。能夠取得這些許功勞戰績,全是上仰皇上的洪福,下靠將士們努力作戰,末將可不敢自居其功。”

朱由榔怔了半天,才明白商毅的意思,又道:“你們是怎麼和流寇作戰的,孤聽說你在歸德府打敗李逆時,曾一個人獨戰李逆手下十八員大將,日不斜影,戰敗九人,打死五人,生擒三人,還嚇了一個人。這是真的嗎?”

商毅:“世孑,其實這個……”

朱由榔:“孤又聽聞你在隨州作戰,李逆的百萬軍中殺了個九進九出,砍倒大旗四杆,奪槊六條,可比當年的常山趙子龍還猛,這是真的嗎?”

商毅:“……”

朱由榔:“還有你率軍攻取漢陽府,曾經力舉千斤鐵匣門,才讓士兵殺入城中,奪下了漢陽府有這回事嗎?你看孤這王府門前的石獅子有多重,和千斤閘也差不多吧,你能不能舉起一個來。”

商毅:汗!

朱由榔:“孤還聽說你使用的武器是一對擂鼓翁金錘,每一個大如斗笠,重五百斤,你帶來了沒有,能不能拿出來讓孤看一看。”

他身旁一個王府長史輕咳一聲,提醒道:“殿下……”

朱由榔這才明白過來,一拍額頭,道:“孤差一點忘了,這裡可不是說話的地方,先請進府來吧,等一會在宴上,商將軍可一定要把你是如何與流寇作戰的經過,細細與孤說說。”

說完領頭向王府內走去。而商毅、劉堯佐、韓馳等人也都在後面跟着,其他的內侍、校尉左右擁護,一犬堆人浩浩蕩蕩進了桂王府。

王府的規格與皇宮相似,也一樣建有前中後三大殿爲正中,而在各殿兩廂周邊再有其他宮室、宗廟、書院、倉庫、等房屋,只不過比皇宮小一些。

商毅在穿越之前,就去過好幾次故宮,而在這個時代也進過一趟皇宮,因此也見慣了規模宏大的宮廷建築,到不覺得桂王府裡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周少桓等人卻都是第一次出入這樣地方,一個個都興奮無比,跟在後面走着, 不住的偷偷東張西望。

第66章 建設(上)第155章 民嘯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60章 莊妃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2章 夜奔(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14章 優勢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4章 宣戰(上)第49章 收復青州第8章 蒐羅人材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07章 民意第219章 工業基礎山東戰役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46章 身世第61章 國事家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5章 江北之爭(二)
第66章 建設(上)第155章 民嘯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60章 莊妃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2章 夜奔(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96章 機密泄漏(上)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14章 優勢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34章 宣戰(上)第49章 收復青州第8章 蒐羅人材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07章 民意第219章 工業基礎山東戰役二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46章 身世第61章 國事家事第93章 追擊海盜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81章 辭職(下)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5章 江北之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