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

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

“人蔘!”

身爲皇太子,朱翊鈞自然是見過各種好東西,一看這人蔘的品相就相當不錯。

蘇澤糾正說道:

“殿下,這是高麗蔘。”

朱翊鈞說道:

“朝鮮入貢的就是此物吧?”

蘇澤連連點頭說道:

“殿下英明,朝鮮年年進貢此物,我朝以絲綢回賜。”

小胖鈞接過這高麗蔘,但是很快也沒有太大興趣。

他年紀還小,對於藥材並不感冒,只知道高麗蔘在京師很受追捧,不少勳貴重臣生病了,都會向自己的父皇求參,被稱之爲“保命良藥”。

而京師的富庶人家,也會想盡辦法儲存一些人蔘,遇到急病用來保命。

蘇澤接着說道:

“其實殿下知道嗎?此物並不珍貴,在朝鮮國內一包高麗蔘僅僅能換一匹絲綢。”

“這麼便宜的嗎?我記得父皇回賜朝鮮使臣,可是以十倍絲綢賜之的啊!”

蘇澤說道:

“鴨江邊上有一座島嶼,名曰皮島,鴨江附近的女真人和朝鮮人,會偷偷划船到這個島上,和往來停靠的商船交易高麗蔘。”

“臣的這枚高麗蔘,就是在皮島貿易的紅夷人帶到萊州港的。”

緊接着,蘇澤又掏出一份地圖。

這份地圖,是蘇澤根據荷蘭船長德佛里斯爵士的東亞海圖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記憶,請徐渭重新繪製的地圖。

朱翊鈞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精美的地圖,蘇澤先是標準了萊州港的位置,又將和萊州港隔海相對的金州衛(今旅順),當看到地圖上兩者位置如此之近,就連朱翊鈞都驚呼起來。

蘇澤又標準了皮島的位置,這座島嶼位於鴨綠江的出海口,距離朝鮮的國土也很近。

“除了皮島之外,附近還有鹿島,獐子島,顧名思義,這兩座島嶼就是附近野人交易鹿茸和毛皮的地方。”

蘇澤又將這兩座島嶼標準起來,朱翊鈞疑惑的問道:

“這些野人和朝鮮人,爲什麼不在岸上交易?”

蘇澤說道:

“朝鮮也和學我朝鎖國,不允許外國船隻停靠本國港口,所以百姓都跑到島上交易。”

朱翊鈞點點頭,原來是這個道理。

蘇澤繼續說道:

“朝鮮公卿對我朝絲綢需求極大,此外我朝流行的話本戲本詩集,在朝鮮也十分的緊俏,都能夠換得大量的高麗蔘。”

“皮島從萊州港出發,往來只需要七晝夜,快馬運送到京師,也只需要幾天時間。”

“而一支高麗蔘,在京師都能賣出天價。”

這下子,小胖鈞的呼吸都急促了。

蘇澤說的這些東西,無論是絲綢還是書籍,在京師都尋常的東西。

這些東西經過海上一轉,就能換成值錢的高麗蔘、鹿茸和貂皮!

但是很快,朱翊鈞又低着頭說道:

“可是孤也沒辦法親自去貿易啊。”

蘇澤卻說道:

“殿下,東宮自然不方便直接派人去皮島貿易,但是武清伯家可是皇商。”

朱翊鈞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母親封了貴妃後,父皇又給了外祖父皇商的身份。

身爲皇商,出海去做點買賣也是正常的吧?

但是朱翊鈞又說道:

“蘇師傅你也知道的,我那外王父近日都忙着種那土豆,怎麼可能去萊州搞什麼海貿。”

蘇澤卻笑着說道:

“武清伯老人家年紀也大了,出海奔波也不合適,但是武清伯世子,也是您的親孃舅,錦衣衛千戶李文全可是也在京師呢。”

朱翊鈞的眼睛又亮了!

李文全是自己的大舅,大明皇室會賞賜外戚錦衣衛的身份,實際上就是一個吃空餉的閒職,李文全根本不用去錦衣衛上班。

其實作爲外戚,武清伯李偉一家已經是不錯的了。

李家人爲人低調,李偉除了貪財吝嗇之外,也沒什麼其他壞名聲。

而李文全在京師也是小透明一個,不敢生事給宮裡妹妹惹麻煩。

李家本來就是御賜的皇商,做點生意也是正經差事。

如今登萊開港,出海貿易又不是犯法的事情。

一想到這裡,朱翊鈞立刻激動的說道:

“蘇師傅,孤這就請孃舅來東宮!”

——

蘇澤從東宮出來,就知道這件事大概是成了。

自己不過是弄個圖表遊戲,就讓小胖鈞如此開心,這海上貿易的遊戲,豈不是要讓小胖鈞沉迷了?

蘇澤想到自己以前玩那個海上貿易的遊戲,一玩就是一個通宵,現實版的遊戲還能看到白花花的銀子,別說是朱翊鈞了,就是成年人也沒辦法抵抗。

而蘇澤向朱翊鈞介紹皮島貿易,也不僅僅是爲了這點銀子。

皮島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的明末大明靠着皮島,在全面崩潰的遼東戰局中又硬撐了三年。

皮島可攻可守,是經略遼東的橋頭堡,可以作爲遼東海上的後勤基地。

在蘇澤的設想中,皮島可以駐紮水師艦隊,那南下可以巡航渤海口,打擊渤海區域的海盜。

北上可以逆流進入鴨江,壓制朝鮮和遼東地區。

而皮島還可以作爲北方大陸航線的起點,從這裡啓程繞行朝鮮半島,前往倭國。

反正現在這座島也是無主的,等到朱翊鈞將這座島嶼經營起來,朝廷看到這座島嶼的價值,自然會將它納入囊中。

如此一來,登遼海輸就已經成了定局。

在搞定了朱翊鈞之後,蘇澤又邁步走向工部侍郎王之桓府上。

——

工部侍郎王之桓在工部讀了報紙就感覺到了不妙,中午就告病返回家中,正好遇到了上門的山人范寬。

“王侍郎,必須要立刻開始行動,找人彈劾潘季馴!”

范寬作爲山人,上來的辦法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王之桓嘆氣說道:

“如果是以前,本官還是可以找言官彈劾潘季馴妖言惑衆,但是如今六科和都察院都不肯風聞言事,這潘季馴丁憂在家,根本沒有言官肯上書啊。”

范寬聽完之後更加的着急,接着說道:

“如此一來,朝廷真的要重啓登遼海輸了!”

王之桓沉默,力主修造遼東漕運,是他這個工部侍郎最大的政治資本。

圍繞着這個工程,有從上到下依靠修河政績等着升官的官員,有靠着運河貿易賺錢的商人。

如果朝廷真的放棄遼東運河工程,那影響的不僅僅是他王之桓一個人的前途,而是一大羣人的仕途。

這也是政治路線鬥爭往往你死我活的原因。

范寬又說道:

“王侍郎,既然對潘季馴沒辦法,那就對付涂澤民,草民可以串聯幾個山東道的監察御史,蒐羅塗澤明不法罪證,只要罷了他的登萊巡撫,就沒人再力主登遼海輸了。”

王之桓有些遲疑,就在這個時候,門子突然來傳話,說是蘇澤上門求見,送來了拜帖。 蘇澤?

王之桓立刻站起來說道:

“請蘇翰林進來。”

范寬連忙說道:

“王侍郎,這蘇澤不懷好意,您可不能見他啊!”

王之桓有些厭煩的說道:

“蘇翰林登門拜訪,總要聽聽他的話,你且避一避。”

范寬聽到這裡,心裡更是咯噔了一下,自己的身份確實和蘇澤沒法比。

人家蘇澤是什麼身份,前途遠大的翰林清貴,內閣宰執的座上客。

就是不談政治上的地位,蘇澤是《樂府新報》總編官,京師潮流的引領者,在文壇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多少人都想着在《樂府新報》上刊登文章揚名。

蘇澤來訪,就算是王之桓和他政見不合,也是要見一見的。

范寬只能灰溜溜的躲到偏廳。

蘇澤本來只是來王之桓府上留下拜帖,等兩人有空再談,卻沒想到王之桓就在家裡。

王之桓在會客花廳見了蘇澤。

這位工部侍郎大概四十多歲,兩鬢有些斑白,留着細長的鬍鬚。

比起老木匠一樣的工部尚書雷禮,王之桓這個工部侍郎的氣質更像是大官。

蘇澤來拜訪王之桓,其實就是要爭取一下他。

政治,就是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蘇澤和王之桓是政見上的爭執,並不是生死大仇。

歷史上,王之桓主持修了遼東運河漕運,這條漕運一直用到了明末,最後被截斷也是大明在遼東軍事上的失敗,這條運河工程還是很耐用的。

在修運河的時候,王之桓也不知道滿清會崛起啊。

能在遼東苦寒之地,按期保質完成遼河工程,足以可見王之桓是個能吏。

而且遼河運河也不是就不修了。

蘇澤設想中的經略遼東,是徹底將遼東開發,納入到大明的正式版圖中來。

等到了那個時候,遼東的水利工程肯定還是要修的。

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正是建國後東北幾次大修水利,才真正將黑土地變成了糧倉。

蘇澤向王之桓見禮,接着說道:

“今日蘇某登門,是想要向王侍郎求文章的。”

“求文章?”

這下子將王侍郎整不會了。

蘇澤接着說道:“上一期潘公那篇文章您讀了吧?”

王之桓點頭。

蘇澤說道:

“潘公有他的道理,您有您的道理。師相曾經說過,‘真理越辯越明’,總不能報紙上只刊登潘公一家之見吧?”

“蘇某聽說王侍郎是力主修造遼河漕運的工部官員,也是治河修河的權威,所以也請您寫一篇文章,陳述遼東運河之利。”

這下子王之桓傻了,躲在偏廳的范寬也傻了。

蘇澤還是還真的是上門求文章的啊!

王之桓心中糾結起來。

潘季馴的經驗比他豐富,所提的問題也是切實存在的。

如果真的在文章上辯論,自己還真一不定能駁倒潘季馴的文章。

等到了那個時候,朝廷風向必然會改變,漕運派必然垮臺。

可能在《樂府新報》上刊登文章,展現出自己的專業性,那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現在誰不知道,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會看《樂府新報》,能給皇帝和閣老們留下一個能吏的印象,日後何嘗沒有被重用的機會。

王之桓糾結了半天,最後還是說道:“既然蘇翰林開口求稿,那王某就獻醜了,兩日之內必定將稿子送到你府上。”

蘇澤裝作大喜的說道:

“多謝王侍郎賜墨!”

王之桓心中暖暖的,也難怪閣老都能和蘇澤聊這麼久!和他聊天真舒暢啊!

蘇澤這可堂堂翰林,閣老將他視爲未來輔臣的人,對自己竟然如此恭敬!

王之桓再想到范寬這些山人,頓時覺得沒了興致。

可求到了稿子,蘇澤還沒走的意思。

王之桓疑惑的看向蘇澤,只聽到蘇澤又說道:

“其實在向潘公約稿的時候,潘公也提到過王侍郎,他也誇讚您是工部之中治河第一人。”

王之桓更高興了,作爲一名技術官僚,頂尖同行的認可是最好的馬屁。

蘇澤繼續說道:

“潘公和我說過一個話題,蘇某才疏學淺,沒辦法和潘公討論。所以想要請教一下王侍郎。”

王之桓更是高興,直接讓隨從上來好茶,然後對着蘇澤說道:

“蘇翰林但說無妨,只要是我王某知道的事情,定然言無不盡,解了蘇翰林之惑!”

蘇澤也不客氣,喝了茶之後就說道:

“潘公曾經治過黃河,當年他和朱工部的分歧,在於如何治黃。”

“朱工部的意思是沿用舊道,也就是重修黃河故道,但是潘公主張挖掘新道,最後朝廷用了朱工部的方案。”

王之桓點頭,嘉靖末年的治黃分歧他是親歷者,知道的自然要比蘇澤多。

蘇澤接着說道:

“具體黃河之事,蘇某也是不清楚的。”

“潘公在信中主要還是講了徐州段的黃河。”

“元代賈魯治河以後,黃河獨經徐州,大運河徐州段完全是‘借黃行運’,徐州遂成漕運重地。”

“可潘公卻說黃河有隱患,這是什麼道理?”

王之桓不愧是專業水文官僚,他立刻說道:

“這個簡單,徐州城是倚黃河而建的,元代治黃後,黃河運河在徐州段合流,但是泥沙也在這裡堆積,河堤越來越高,上一次朱工部修造徐州黃堤,已經超過了徐州城牆高度了。”

“如果黃河水患,那徐州城就會遭殃,而且借黃行運之後,徐州段的漕運因爲泥沙淤塞,行船困難。”

蘇澤裝作恍然大悟的說道:“原來如此!”

他嘆息道:

“看來蘇某是找對人了,這世上能和潘公討論河政的,也就是王侍郎一人了!”

蘇澤接着問道:

“若是黃運分流,重新挖一條運河北上,王侍郎覺得可行嗎?”

(本章完)

第75章 引子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95章 崩盤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54章 蒸汽機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30章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39章 支線任務第9章 藍色道具第75章 引子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54章 蒸汽機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25章 實學第6章 畫餅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8章 徐階罷相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4章 高拱第35章 馮保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74章 襲職盛況第8章 奸佞是我?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04章 鐵路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56章 大婚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38章 徐文長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52章 貢監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55章 壓力怪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54章 蒸汽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章 奸佞是我?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84章 邊亂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31章 大明神劍第6章 畫餅
第75章 引子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63章 車營之法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95章 崩盤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54章 蒸汽機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130章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39章 支線任務第9章 藍色道具第75章 引子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54章 蒸汽機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25章 實學第6章 畫餅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8章 徐階罷相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4章 高拱第35章 馮保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74章 襲職盛況第8章 奸佞是我?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04章 鐵路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56章 大婚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38章 徐文長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52章 貢監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55章 壓力怪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54章 蒸汽機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章 奸佞是我?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84章 邊亂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31章 大明神劍第6章 畫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