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

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

高拱說道:

“妖報已經上達陛下,陛下對此妖言惑衆的妖報也十分的憤慨,下令五城巡城御史和錦衣衛緝拿,但是至今也沒有什麼線索。”

對這個結果,蘇澤也覺得不出所料。

京師也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魚龍混雜,大明這點公務人員全部派出去,都見不到個雨點。

這種私印報紙就和禁書一樣,根本就抓不到人。

高拱生氣地說道:

“這等狂言,必定是寓居在京師的那些山人妖人所出,去年我就進言陛下,將這些山人全部驅逐回原籍,也是李閣老反對這才作罷,如今他們刊印妖報,詆譭聖賢,實在可惡!”

蘇澤連忙說道:

“師相息怒!”

蘇澤倒是理解高拱。

高拱自己未必是忠誠的儒家信徒,但是儒家畢竟是官方意識形態,是全體讀書人的最大公約數。

其實這篇文章的觀點蘇澤還是頗爲認同的,但是認同是認同,公開發表就是破壞社會共識了。

作爲內閣輔臣,無論高拱自己的學術觀點是什麼,這樣的言論也是不能容忍的。

“這絕對是那些狂狷的心學門徒,攻擊我實學所作!”

高拱這麼想也是有道理的。

好不容易實學有了些起色,就算是張四維的訓詁學是小道,好歹也是走了一條新路。

可這篇文章上來就抽了實學的臉,可以說是將實學這段時間的發展全部作廢,高拱又怎麼能不生氣?

這也是高拱急匆匆召見蘇澤的原因。

怎麼辦?

難道用【事後畫冊】追查真兇?

這有次數限制的道具,用在這種地方,會不會太浪費了?

而且這種盜版私印,也是官方禁止不了的,思想上的事情怎麼禁?

就是抓了這個《新樂府報》的作者,後面再冒出來《樂府民報》《新新樂府報》怎麼辦?

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是難以禁絕的。

況且蘇澤興辦實學,就是爲了促進思想界進步,這麼搞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蘇澤只能再勸,高拱逐漸平復下來,他說道:

“訓詁之學確實是小道,實學實學,難也就難在這個實上啊!”

高拱一針見血的就說出了實學的困境。

你理論再好,實學說得再先進,別人問你一句實在哪裡?高拱也要啞口無言。

高拱做的實學理論研究,可要怎麼落在實處?

實學就是一種方法論,可落實就要看每個人學習的情況了,又要怎麼體現出來?

這一點甚至比起心學還要玄,人家心學好歹有一個“致良知”的方法論,有一個“成聖賢”的目標。

高拱爲這篇文章大怒,恰恰也是因爲實學自身缺乏一個立足點。

蘇澤科普推動的那些小發明,望遠鏡算是軍事機密,鑄幣法也沒辦法宣傳。

那些格物致知的研究,也都和訓詁學一樣,是京師達官貴人自娛自樂的玩具。

這不是又回到了心學的老路上去了?

高拱將精力都放在實學上,甚至連京察都沒有太過問,可被這樣一篇文章給掘了根,他又怎麼能不生氣。

自己能怎麼辦?再搞一些實學發明出來,幫着高拱壯聲勢?

蘇澤一時之間也拿不出辦法,他只能承諾高拱會想想辦法,高拱也只能讓他去了。

正如蘇澤所說的,堂堂內閣,確實對這種小報沒什麼太好的辦法。

甚至越是朝廷禁報,這報紙發行得越好。

宋代就有這種小報,也是屢禁不止,越禁越多。

大明對基層的控制力還不如宋代呢,最多就是敲打一下明目張膽販賣妖報的人。

蘇澤只能勸說高拱先不要動怒,等到五城巡城御史和錦衣衛調查出結果再說。

蘇澤從內閣出來的時候也有些苦笑。

報紙就是自己搞的,如今跳出來反對實學的也是報紙。

人不能只在自己需要的時候講言論自由。

蘇澤一邊想着辦法,一邊向史館走去,正好遇到從宮中磋商角樓造價回去的工部尚書雷禮。

雷禮看到蘇澤,立刻對身邊的官員說道:

“逮住他!”

一衆工部官員一擁而上,這幫工部官員長期泡在工地上,一個個都是膀大腰圓臉頰黢黑,蘇澤被這麼一幫土木大軍圍住,一下子慌了神。

這皇宮裡也有黑社會?

等看到工部尚書雷禮,蘇澤連忙說道:

“雷司空,您幹嘛讓人圍我。”

雷禮看到蘇澤,裝作氣呼呼的說道:

“我那右侍郎王之桓,是被你忽悠去修運河的吧?”

“啊?”

“別狡辯!修造新運河是刊登在《樂府新報》上的,別說你和這件事無關!”

雷禮繼續說道:“新任侍郎潘季馴還沒到任,現在我工部有事,蘇翰林是不是理應幫幫我?”

蘇澤看着身邊一幫土木“大軍”,只能說道:

“好說好說,雷司空,我們先移步史館。”

雷禮一揮袖子喊道:

“走!”

一幫工部官員圍着蘇澤,浩浩蕩蕩來到史館。

羅萬化等人也被工部官員們的氣勢嚇到了,蘇澤讓他們奉茶後,他們連忙退出公房。

上首坐着精瘦矮小的工部尚書雷禮,一羣五大三粗的工部漢子圍着蘇澤這個白麪翰林,這場面怎麼看怎麼怪異。

蘇澤無奈的看向雷禮問道:

“雷司空,可以說說您到底遇到什麼難處了嗎?”

雷禮冷哼一聲,將營造角樓的事情說了一遍,然後看向蘇澤說道:

“蘇翰林,你可有什麼法子?”

蘇澤連連苦笑,自己又不懂建造,能有什麼辦法?

再說了,這是宮造局和工部的矛盾,也不是蘇澤能調解的。

但是雷禮氣勢洶洶,蘇澤也沒想到,上次閣部會議那個和藹的小老頭,竟然有這樣的威勢。

只能說隆慶朝的閣部大臣各個都是狠人,沒本事根本混不下去。

雷禮端起茶,大有你不給我解決辦法我就不走的架勢,蘇澤突然靈機一動。

蘇澤對着雷禮說道:

“雷司空,工部和宮造局爭的,就是重建角樓所需要的費用是吧?”

雷禮點頭說道:

“就是這個,宮造局諂媚上意,壓低我們工部報的預算,如果按照他們的算法,這角樓根本重建不起來。” “宮造局拿的估算,是成化年間重修角樓所費,這都過去多少年了?物料人工漲了多少?他們怎麼不拿永樂年間營造紫禁城的造價來算?”

“若是等開工後再扯皮,延誤了工期,還是要我們工部擔責。”

雷禮看向蘇澤問道:

“蘇翰林可有辦法,說服宮造局?”

蘇澤連忙搖頭說道:

“雷司空說笑了,蘇某又不是司禮監的官兒,怎麼說服宮造局。”

“那有什麼辦法?”

蘇澤神秘一笑說道:

“我記得當年重修三大殿,工部也爲了預算和宮造局爭論不休。”

“每次涉及到皇宮修葺,總是要爭論上很久。”

雷禮點點頭,這件事他最有發言權了,嘉靖年間重建三大殿,他就是工程的總負責人,那時候爲了預算,雷禮從內廷忙到外廷,和宮造局、內閣、工部戶部等等部門沒少扯皮。

外廷總覺得預算高了,你們工部是不是中飽私囊。

內廷又覺得預算少了,工程進度才這麼慢。

雷禮居中調停,來回穿梭,又使盡畢生所學,纔將三大殿重建完畢。

“在蘇某看來,是因爲我朝缺乏法式。”

這時候,在場的工部官員中,有一人忍不住發問:

“蘇翰林,什麼是法式?”

雷禮勃然大怒道:

“讓你們平日裡讀書,現在外面丟人現眼!傅順,回去給我罰抄《工部造樣》三遍!”

蘇澤在翰林院見過《工部造樣》,這是一本建築學入門書籍,非常的厚,抄寫三遍怕是要把毛筆都寫禿了。

蘇澤忍不住回頭看,這名叫傅順的工部官員五大三粗,如今卻像是鵪鶉一樣縮着頭,看來雷禮在工部很有威望。

雷禮又像是後世查房的教授主任一樣,又點了一人問道:

“萬敬,你解釋一下什麼叫法式,答不上來就和傅順一樣回去罰抄!”

另一個五大三粗的工部官員立刻說道:

“回大司空,管子曰:‘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鬥斛也,角量也,謂之法’,法式一詞用在營造中,就是建造的規範樣式。”

“法也有朝廷法度的意思,宋代有《營造法式》一書,專司各式營造的規制和造算工料,用此法覈算就可以確定營造所耗,精核成本,減少虛耗。”

剛剛那個被罰抄的官員傅順立刻說道:

“既然有此法,爲何我朝不用啊?也用法式來定預算,那宮造司就不能無理取鬧了!”

一部分工部官員也連連點頭,顯然他們被角樓預算問題給搞瘋了。

沒想到雷禮更氣了,他吹鬍子瞪眼的說道:“平日讓你們讀書你們不讀!現在丟人現眼來了!誰不知道《營造法式》已經失傳了!”

傅順神色一暗,但是他想到蘇澤一向神奇,連忙說道:

“是不是蘇翰林家中有失傳的《營造法式》?”

雷禮都快要氣急攻心了,剛剛回答出問題的工部官員萬敬說道:

“傅兄,《營造法式》的書沒有失傳,宮中就有,工部也有宋代善本存檔。”

“那用啊!”

萬敬也覺得心累,他說道:

“書沒有失傳,但是書中的技法失傳了。”

傅順疑惑的問道:

“這也能失傳的?”

萬敬沉默了一下說道:

“這匠造之術,都在於口傳心授,古來成書很少,《營造法式》成書於宋代,書上很多東西都看不懂了,更別說算明白了。”

蘇澤看了一眼萬敬,能被雷禮點了發言,這個萬敬應該是個有能力的工部官員。

萬敬說得沒錯,《營造法式》在明代已經失傳了。

這種失傳,不是書籍沒了,而是書上記錄的術語,後人已經看不懂了。

正如萬敬所說的那樣,《營造法式》是一本記錄了建造技術的工具書,但更是一本宋代官方造價手冊。

這本書的作者李誡,就是宋代將作監的官員,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將作監的工程有一個標準。

《營造法式》將各種工程分門別類,在根據工程量的大小,測算工程需要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依靠《營造法式》的方法,任何一個工程都可以逆向會推造價,就能大大減少虛報造價或者工程造假的情況。

所以這本書在中國建築史的地位是十分重要,是非常有用的工具書。

只可惜經過宋元的戰亂,很多工匠技藝失傳,等到了明初的時候,就已經看不懂《營造法式》了。

所以明清的古建築,和唐宋古建築的風格其實有不小的差異,甚至有些程度上,明清的建築水平還退步了。

唐代長安的皇宮,只用了十個月的時間建成,速度是朱棣時期營造的紫禁城的三倍。

而到了嘉靖時期就更拉胯了,宮災燒了三大殿,重修三大殿足足花了五年時間!

再比如武則天時代建造的明堂,史書記載寬和深都有九十米,佔地面積四倍於紫禁城三大殿。

明堂更是高接近80米,這樣的一座木質結構的巨構,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建成了。

唐宋可以說是在木質建築上的鼎盛時代,這也是雷禮鑽研古書時候,經常感慨的事情。

雷禮一雙眼睛死死盯着蘇澤,問道:

“你看得懂《營造法式》?”

蘇澤搖頭說道:

“當然看不懂。”

雷禮有些泄氣的說道:

“蘇翰林你說的輕巧,這法式是多麼難的事情啊,老夫從事營造這麼多年,也不敢說自己能弄出一本法式出來。”

雷禮再次失望,他其實找上蘇澤,也是因爲和宮造局吵架上頭了,見到蘇澤後,又想起他素來有智計,當官以後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但自己還是想多了。

蘇澤又不是萬能的,他從沒有在工部任職,也不懂營造之法,自己真是病急亂投醫。

就在雷禮起身準備離開的時候,蘇澤突然說道:

“但是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衆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蘇澤身上。

雷禮更是一步上前,死死的盯着蘇澤。

只聽到蘇澤說道:

“可以求諸於實學!”

(本章完)

第35章 馮保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304章 鐵路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3章 考成法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3章 羊吃人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56章 大婚第82章 代王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30章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5章 大鬧天宮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50章 辦報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5章 實學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82章 代王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1章 立儲之功第52章 貢監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
第35章 馮保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304章 鐵路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3章 考成法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3章 羊吃人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56章 大婚第82章 代王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30章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45章 大鬧天宮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98章 捷報(七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50章 辦報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25章 實學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82章 代王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1章 立儲之功第52章 貢監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