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

京營問題拖到今日,清查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朝廷有沒有魄力的問題。

如果單個御史進京營,那就會遇到上上下下的阻力,如果真的查出大事來,甚至可能和張百戶一樣“暴斃”。

但如果是所有御史進京營,邊上又有邊軍隨着準備鎮壓,那清查京營其實沒什麼含金量。

御史拿着京營的兵丁名冊,跑到軍營裡去點名,再覈對一下士兵的戶籍信息,差不多就能查個七七八八出來。

有的御史甚至都不要點名,拿着領取軍餉的名冊,覈對一下筆跡,就能將冒領的空額士兵找出來。

二月二十三日的時候,有關京營的問題報告已經彙總完畢,送到了皇帝和閣部大臣手上。

結果自然是觸目驚心的。

京師三大營七十八衛所,累計在冊兵員十七萬人,真正在營中的士兵不到七萬,連個零頭都不到。

剩下的十萬人,只是賬冊上的“幽靈士兵”,只會出現在每個月支取軍餉的時候。

至於剩下的問題,什麼衛所軍官侵佔屯田啊,接受附近百姓投獻土地逃稅,欺壓周圍村莊攤派兵役之類,更是每一個衛所都有的問題。

更觸目驚心的案子也有,有的衛所軍官將衛所當做自己的獨立王國,世代奴役衛所士卒,將他們視作奴隸。

還有的衛所軍官乾脆搞起了勞動力買賣,將衛所的士兵賣出去做苦工。

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案子也有,不過這些也都是個例,畢竟京營衛所在京師附近,天子腳下,這些衛所軍官也就是吃空餉的米蟲,真正大奸大惡的也有,但畢竟也是少數。

京營清查完畢了,現在擺在朝堂諸公面前的,就是如何處理京營的問題。

按照蘇澤的奏疏,日後京營的兵額就以本次在營的人數爲準,京營直接縮編到七萬人。

這是最容易處理的事情,只要重新制定兵丁名冊就行了。

京營犯事的軍官如何處置,這是第一個棘手的問題。

京營問題已經不是個別軍官的問題了,而是整個京營上下都已經形成了吃空餉的潛規則了。

如果要處理,那京營在職的軍官要如何處理。

京師三大營,有官品的軍官差不多是一千多人,如果算上總旗小旗這類基層的士官,那總人數接近萬人。

吃空餉這件事是人人有份,追查京營所有軍官都脫不了干係。

把這些軍官全部都革了?

這麼多人,如果都革除出京營,會對京師安全造成極大的衝擊。

第二個棘手問題,是京營節省下來的預算要怎麼處理?

這可是十萬人的軍餉!摺合下來是一年一百萬銀元的巨資!

這一百萬兩是什麼概念。

這是開徵商稅之前,大明財政收入的近十分之一,這筆錢足以養活大明所有的邊軍。

嘉靖年間因爲宮災,重修紫禁城用了三百萬兩,這件事被羣臣罵到了今天。

抗倭戰爭合計用銀千萬兩,但是那些錢都是持續支出的,如果是一年一百萬銀元的流動資金,可以支持大明再打一次抗倭戰爭。

這樣的一筆鉅款,自然成了爭議的焦點。

這兩個棘手問題,皇帝也覺得頭疼,他下令由羣臣共議,自己則躲進了皇宮中。

處理京營已經夠麻煩了,皇帝也懶得再收拾這個爛攤子,交給羣臣去收拾去了。

皇帝可以推給外廷,內閣沒辦法再推。

京營的事情牽涉甚廣,閣部怎麼商議,都不能得出大家都滿意的結果。

內閣最後只能下令,要求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員,都可以上書討論京營事項。

——

武監。

“輕點!”

李如鬆倒吸一口涼氣,當着班上的同學,還是忍着沒叫出聲來。

給他上藥的夏忠孝小心翼翼的處理了傷口,像是個小媳婦一樣叮囑道:

“班正,報紙上傷口要保持乾淨,纔不會被微蟲感染,這幾天你可要當心點。”

李如鬆揮揮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這次掛職的過程,對武監生來說就是一場離奇的幻夢。

所有人都興沖沖的去掛職,想要在京營有一番作爲。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京營已經爛到不成樣子。

有的自詡聰明的,也就跟着擺爛,也不再出操訓練,反正只要自己不惹事,掛職結束之後,衛所也會給自己一個好的評價。

有的不想惹事的,每日就做好自己的事情,既然京營演戲那他也演戲,只要不練得太狠,也總能裝裝樣子。

也只有夏忠孝這種憨傻的,一直到最後都執着練兵,最後捱了黑手,最後成了朝堂揭開京營黑幕的突破口。

而李如鬆的經歷又和他們不同。

因爲身份的原因,李如鬆從掛職開始,就得到京營的特別對待。

配合他演戲的,也是京營好不容易選出來的精兵。

當然,這所謂的精兵,也是相對而言。

不僅僅是李如鬆,例如騎兵一班班正朱時泰這類的,京營也花了大錢陪他們演戲。

上司和煦,下級聽話,同僚說話又好聽。

李如鬆認認真真練兵,等到最後京營譁變的時候,他還十分的不理解。

他所在的這支神樞營騎兵小隊,最後反而也成了“叛亂部隊”。

李如鬆被士兵裹挾出營,然後撞上了戚繼光的大同騎兵。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李如鬆練了不到一個月的兵,又哪裡是大同這些邊境實戰廝殺過的騎兵對手。

李如鬆被戰場生擒,自己還墜馬受傷。

好在這個大同騎兵的軍官是李如鬆教官的老戰友,武監教官去撈人,御史清查後也發現李如鬆是被矇蔽的,他這才被釋放回到了武監。

因爲這件事,李如鬆幾乎成了武監內的笑柄,所以他只能窩在宿舍內養傷。

“班正,那大同鐵騎真的這麼厲害?”

夏忠孝的優點就是沒心沒肺,這段掛職的經歷已經被他拋諸腦後,他現在更想知道,能讓班正吃癟的騎兵,到底有多厲害。

“厲害。”

李如鬆回想起大同騎兵衝鋒的場景,身體都不自覺的發抖。

這纔是真正的精銳啊!

這支騎兵也是按照《騎兵操典》訓練的。

選用的都是最上等的戰馬,騎兵全部穿着鐵板胸甲。

武器則是一把馬上可以單手激發的短銃。

這種短銃不追求射擊精度和裝填,騎兵作戰正常衝鋒一次就只使用一次,也就是衝到敵人面前貼着臉發射。

在鎮壓京營的時候短銃沒有裝填實彈,但是已經嚇得李如鬆練的騎兵逃竄了。

除此之外,所有騎兵還都配備馬刀,這是在短銃射擊之後,騎兵用來作戰的武器。

李如鬆就是被對面騎兵砍中戰馬,才摔下馬背受傷的。這次作戰,李如鬆看到了真正的精銳。

他忍不住想,這樣的騎兵,如果在遼東會怎麼樣?

恐怕女真人見到就會落荒而逃吧?

夏忠孝又問道:

“對上步兵科那王八陣如何?”

李如鬆開始思考起來。

武監不僅僅有騎兵科,還有步兵科和炮兵科。

騎兵科兩個班之間有矛盾,但是在面對其他科的時候,騎兵科又能一致對外。

而炮兵科的人數比較少,操練項目和騎兵步兵也不太一樣,第一年炮兵科有很多算學的內容,和兩科的衝突不大。

騎兵科和步兵科的矛盾就大多了。

在配發新式火槍後,步兵科的線列輪射戰術引起了軍中討論。

步兵科內出現一種論調,未來是步兵的時代,騎兵必將退出歷史舞臺。

這種論調雖然聽起來有些荒誕,但是當茫茫多的步兵舉着火槍列陣的時候,那是讓所有敵人都絕望的陣型。

怕是隻有遠程火炮才能擊潰這樣的步兵列陣吧?

騎兵科和步兵科也有過幾次兵棋推演,結果雖然互有勝負,但是一想到步兵的裝備造價和訓練難度,騎兵科的學員們不免焦慮。

騎兵太貴了!

一個騎兵的成本,已經是步兵的十倍不止了。

這還是錢糧的成本,如果算上培養週期,這個倍率就更誇張了。

步兵科的論調,如果同樣的投入下,裝備新鳥銃的步兵列陣,可以完勝同樣投入的騎兵。

而且步兵訓練和補充都比騎兵容易太多,所以騎兵是沒有未來的。

這個論調在武監傳播開,竟然有不少支持者。

而這一次大同鐵騎,讓李如鬆有了新的思考。

騎兵沒到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甚至因爲新武器和新操典,還會讓騎兵在戰場上更加閃耀!

騎兵的機動性,也決定了騎兵是進攻方最好用的兵種。

在被俘之後,李如鬆也和這支騎兵的軍官進行了交流。

戚帥在大同也在軍改。

改革的方向就是精練士兵,裁撤多餘的冗兵。

在保證幾個關鍵棱堡的駐軍,戚繼光訓練更多的騎兵,並且以剿匪的名義,派往草原進行實訓。

每一個棱堡和駐點,都會維持一個可以主動出擊的騎兵營,保證每一個駐點的機動性。

李如鬆也開始思考起來,如果遼東也用這樣的辦法?

駐點用步兵炮兵防禦,等時機到位的時候,騎兵則出寨巡邏作戰,定點清楚駐點附近的女真人。

那這樣一來,一個駐點就可以覆蓋保障周圍的大片村落。

李如鬆也想到自己來遼東之前,和父親討論的遼東問題。

遼東的土地肥沃,就是一年耕種一季,也能產出大量的糧食。

但是隨着女真叛亂,原本遼東的漢人人口不斷流失。

漢人人口流失,女真就更加猖獗。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人口流失導致安全局勢惡化,安全惡化人口加劇流失。

如果用這個辦法,恢復遼東的安寧,那隨着人口遷入,遼東的局勢就會安定下來。

而只要漢人人口占據上風,女真就再沒有爲患的土壤了。

夏忠孝聽完了李如鬆的描述,也是兩眼放光,他叉腰說道:

“等老子練出精銳騎兵出來,一定要捅這些步兵的屁股!”

衆人紛紛笑了起來,宿舍裡充滿了歡快的氣息。

結束了這個話題,李如鬆說道:

“那幾個同學,大家都去見過了吧?”

衆人紛紛點頭。

李如鬆說的同學,就是那幾個家裡是京營軍官的武監同學。

這次京營大案,這些同學被牽連。

他們本人沒有參與京營的事情,但是他們的家族在京營世代爲將,犯事的親戚和朋友不少。

騎兵科二班就有三個這樣的同學,他們從京營回來後就十分的低落。

李如鬆身體不方便,就讓其他同學去寬慰這些同學。

“蘇教務長說了,這次京營的案件不會牽連到武監,讓他們安心。”

夏忠孝說道:

“班正,這話我說了,但是家族遭遇這樣的事情,還是很難轉過彎來的。”

李如鬆說道:

“你去告訴那些蠢貨,他們家族蒙羞是前人的事情,前人敗壞了前人的祖業,這事情和他們無關。”

“他們如果還想要重振祖業,那就好好在武監讀書,等讀出來了,害怕缺少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李如鬆緊接着又說道:

“我聽一班的朱班正說了,勳臣正在上書,想要在京師也編練新軍。”

“編練新軍!”

這下子夏忠孝的眼睛也亮了!

“小聲點!”

李如鬆接着說道:

“如果要編練新軍,必然要從我們武監調軍官過去。”

李如鬆又說道:

“但是新軍的規模應該不會太大,朝廷會以精兵爲主。”

“最後到底是去指揮騎兵,還是指揮騾馬,就看大家的造化了。”

騎兵營的課程,不僅僅是指揮騎兵作戰,還有騾馬後勤補給的課程。

正如李如鬆說的那樣,如果編練精兵,那軍官競爭就會很激烈了。

夏忠孝臉色慘白,如果讓他去指揮騾馬還不如讓他去死。

——

二月二十二日,二十多名勳臣上書,請求朝廷用裁撤的京營預算,編練新軍。

這份奏疏,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本已經混亂的朝局更加沸然。

京師五品以上官員,一邊激動一邊痛苦。

激動的是,這麼大的一筆預算,自己也有上書建言的權力,就算是被採用一點,那也能在皇帝和重臣們心中掛上號,政治回報難以想象。

痛苦的是,這樣一份奏疏要怎麼才能寫好。

沈一貫推開報館大門,見到了闊別已久的申時行。

第58章 斷章狗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95章 崩盤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23章 丹術第16章 立人設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42章 樹典型第87章 齊發力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75章 引子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68章 傳承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96章 三策(五更)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74章 襲職盛況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8章 公私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54章 蒸汽機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8章 徐文長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40章 盛世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56章 大婚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8章 徐階罷相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
第58章 斷章狗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95章 崩盤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23章 丹術第16章 立人設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42章 樹典型第87章 齊發力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75章 引子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68章 傳承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96章 三策(五更)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74章 襲職盛況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78章 公私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54章 蒸汽機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8章 徐文長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40章 盛世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56章 大婚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8章 徐階罷相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