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海國記》(三更)

第94章 《海國記》(三更)

隆慶皇帝也被張居正的行爲嚇了一跳!

官帽是非常重要的,張居正解下官帽,這就是用自己的官職來作保,希望皇帝徹查大同的案子。

這等於張居正用自己的宰輔職業生涯做賭注了!

隆慶皇帝連忙從御座上下來,將張居正扶起來說道:

“張師傅何苦來哉!”

張居正看向皇帝,說道:

“陛下,臣是有私心。”

隆慶皇帝驚訝的看向張居正,從張居正入裕王府講學開始,他就從未見過張居正這幅樣子。

高拱張居正二人做事,從來都是不惜身爲國計,從沒見過兩人講過私心。

張居正老老實實的說道:

“臣爲遼王藩而來!”

隆慶皇帝愣了一下,作爲皇帝,他是知道張居正和遼王的恩怨的。

但是哪個皇帝也不可能爲了大臣懲罰自己的親戚。

張居正又將自己聽聞遼王逼奸縣主的事情,老老實實說了一遍,隆慶皇帝也氣的全身發抖。

早就聽說遼王的種種荒唐事情,但是沒想到遼王竟然連宗親都不放過!

張居正又說道:

“代藩不除,遼藩難除,臣爲私計,請陛下派遣可信大臣前往大同,查探代王案!”

張居正很清楚,施篤臣和自己的關係,錦衣衛不可能不知道。

而張居正和遼王的恩怨,皇帝也是清楚的。

所以張居正選擇乾脆說出來,將自己的私心告訴皇帝,他就是要對付遼王!

張居正又將施篤臣上疏彈劾遼王,以及遼王在荊州的荒唐事,全部都說給了皇帝。

祖父之仇,加上遼王在荊州的種種荒唐事,對付遼王雖然是私仇,但也是公怨!

張居正這樣大大方方說出來,反而不會讓皇帝生疑。

果不其然,隆慶皇帝也沉默許久。

他知道一些宗藩不當人,但是也沒想到竟然這麼不是人。

當然,代王事件在前,還是要先處理代藩。

隆慶皇帝問道:

“張師傅,派遣何人去大同能服衆呢?”

這纔是關鍵問題。

事情總是要人做的,代王一案,現在的重點已經在查案的人選上,內閣如果推不出有力的人選,就無法證明代王的罪行。

這個查案人選,資歷上要服衆,級別也要合適,能力上還要合格。

言而總之,內閣的人選,要比僉都御史王國光更合適才行。

這纔是事情的關鍵,如果內閣真的有合適的人選,也不至於僵在這裡。

總不能閣部重臣親自去大同查案吧?

張居正則說道:

“陛下,何不聽聽蘇子霖的想法?”

——

都察院中。

雒遵生怕情況有變,這幾日都留宿在都察院中。

沈思孝自然也住在都察院中,日夜和雒遵籌謀。

“繼山,這次多虧了你!”

雒遵看向沈思孝,越看越是滿意,他真是天生的言官!

正是沈思孝抓住了關鍵,讓科道先推出了王國光,佔住了巡案御史的人選。

內閣又推出幾個人,都察院在沈思孝的籌謀下,都各種理由否決了這些人選。 如今整個朝堂看來,能夠巡案大同的,只剩下王國光一人了。

而王國光也在都察院內暗中承諾,只要代王一案有一點瑕疵,自己都不會隨意結案,只要這個案子辦不成鐵案,那蘇澤請求廢除代藩的奏疏就沒用了。

保住代王,科道就可以繼續攻擊平戎策。

雒遵感慨,這次的朝爭是百轉千回,最後還是我們科道棋高一着!

多虧了沈思孝的籌謀!

沈思孝卻有些不安。

這時候,一名御史裡行(見習御史)來到都察院,他腋下夾着《樂府新報》。

看到雒遵,這名年輕御史裡行準備將《樂府新報》藏起來,卻被雒遵喊來了面前。

“這《樂府新報》是哪裡來的?”

這名年輕的御史裡行知道雒遵深深厭惡蘇澤,如今京師大小九卿衙門,就只有都察院和六科沒有訂《樂府新報》,他小心翼翼的說道:

“這是下官同鄉會館送來的,本來是想要扔掉的,只是不好拂了同鄉的心意。”

雒遵問道:

“這是新的一期嗎?”

年輕的御史裡行連忙點頭,雒遵則將報紙拿了了過來。

淡淡的墨臭,果然是新一期的《樂府新報》。

如今《樂府新報》早已經成了京師潮流,不僅僅是官府衙門,一些富商也向報局訂閱了,很多會館都會訂上不少報紙,送到在京師的同鄉官員士紳家裡。

還有的報紙通過會館發往全國各地,最快的山東等地,五日後就能在濟南城內見到新一期的《樂府新報》。

只是自從大同變亂後,蘇澤似乎無心辦報,《樂府新報》第四期遲遲沒出來。

現在看到新一期的《樂府新報》,雒遵和沈思孝心中都咯噔了一下。

雒遵翻開報紙,沈思孝也湊了過去。

頭版依然是老樣子,精簡版的邸報新聞,蘇澤也沒有專門刊登有關大同的新聞,只是羅列了近些日子的朝廷大事。

第三版是申時行同年榜眼王錫爵的八股文,王錫爵是當年會試第一,殿試第二,含金量十足,他的八股文也相當的優秀,是蘇澤請申時行幫着約的稿。

第四版還是徐渭的戲文,然後是一則蘇澤寫的笑話。

雒遵將注意力放在了第二版。

還是京師各地物價指數,然後就是蘇澤親自撰寫的文章。

“《海國記》?”

原來蘇澤在這個版面又開了一個新欄目,這一次不是前三期那樣的科普文章,而是類似於水經注那樣的地理遊記。

蘇澤以“俠客”爲名,杜撰了一個乘坐海船行走四方的旅人,以他的口吻寫下見聞。

“南荒之極,有大州,其地廣袤,物產奇絕。其民善植五穀,尤以‘玉黍’爲奇,植株高逾丈餘,穗若金珠累垂,粒如瑪瑙瑩潤,可磨粉作餅、釀酒,一莖雙穗,豐年足濟萬民。”

“又有‘土豆’者,塊根藏於土中,形若卵石,蒸煮則綿軟如酥,荒年充飢尤勝稻麥。”

“更見‘地瓜’,蔓生野地,藤葉匍匐,根塊赤紫,生啖甘脆,熟食蜜甜,耐旱易蕃,雖瘠土薄田亦能繁育。

“至‘樹淚’一物,乃截割橡膠木皮,乳漿凝如膏脂,其性韌若筋膠,可制履防水、爲車軲轆,舟車賴其固,實爲奇技之用。”

在文章最後,蘇澤許下重金,求購這四種植物的種苗。

完了,這就完了?

蘇澤還有心編辦報紙,定然是成竹在胸。

雒遵看向沈思孝,雙方都看出了對方眼中的不安。

(本章完)

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5章 再升官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1章 大明神劍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章 高拱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3章 車營之法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81章 清田第15章 圈子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82章 代王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6章 畫餅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57章 思退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81章 清田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53章 水毒病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4章 高拱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78章 公私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84章 邊亂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4章 高拱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
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5章 再升官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1章 大明神劍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4章 高拱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3章 車營之法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81章 清田第15章 圈子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82章 代王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6章 畫餅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57章 思退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81章 清田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53章 水毒病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4章 高拱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78章 公私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84章 邊亂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4章 高拱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