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

在《樂府新報》的銷量提升了以後,羅萬化就向蘇澤提議,將原本的三日一刊改成兩日一刊。

但是當時蘇澤拒絕了。

原因也很簡單,隨着刊印數量的增加,印書坊的效率跟不上了。

雕版印刷的效率還是太低了一點。

爲了加快印刷速度,羅萬化想到的辦法是增加雕版匠人,多製作幾份雕版同時印刷。

可這樣的結果是成本進一步上升,各大報館都在搶奪雕版匠人,原本就緊缺的雕版匠人更稀缺了。

而且雕版的匠人多了,報紙上出現錯漏的也多了,《樂府新報》的印刷質量下降,也引起了巨大的批評。

在這種情況下,蘇澤不得已重新接管了報館,開始改進印刷坊。

蘇澤的辦法,是向工匠懸賞。

結果是今天就有一名匠人上報,他製作出了新的印刷機。

蘇澤從成國公府上吊唁回來,就帶着羅萬化來到了印刷坊。

工匠名叫張畢,是一名雕版學徒,他引着兩人來到了一個奇怪的裝置前。

羅萬化看着這個奇怪的機器,兩個木質的圓筒緊緊靠在一起,通過一系列的傳動齒輪相互連接,機器邊上有一個巨大的搖桿,這和他見過的其他印刷機都不同。

“這機器要怎麼印?”

張畢立刻喊來同伴,這名同伴將墨水倒入圓筒邊上的墨筒裡,然後在兩個圓筒之間塞進了紙,然後張畢就開始轉動搖桿。

兩個圓筒夾着紙不斷向前,紙的正面印出了模糊的字跡。

羅萬化這才注意到,其中一個木質圓筒上面刻着字,這是一塊圓筒形的雕版!

羅萬化也覺得這是個巧妙的辦法。

原本的雕版印刷,需要匠人刷墨,印刷,壓制,才能印出文字來。

這臺機器在圓筒雕版滾動的時候自動上墨,在滾動的時候可以連續印刷。

但是看到模糊的字跡,羅萬化又失望了。

這麼模糊的字跡,是沒辦法當報紙賣的。

張畢看到羅萬化的表情,也有些泄氣。

這個滾筒印刷機其實他才研究了一半,但是手裡的經費沒了,他自己的師父也反對,所以才迫不及待的向蘇澤邀功,想要獲得進一步的支持。

但畢竟還只是半成品,看來羅萬化的態度,應該不是很滿意。

蘇澤卻問道:

“張畢,你是怎麼想到的?”

聽到蘇澤發問,張畢燃起了希望,他連忙說道:

“回蘇翰林,草民是看了華陽獎的脫毛機纔有的靈感。”

脫毛機?

蘇澤纔想起來,第一屆華陽獎頒給了發明滾筒脫毛機的工匠。

對啊,同樣是滾筒,張畢就想到了使用圓筒的雕版,連續印刷報紙的方法。

這世上的聰明人果然多啊!

蘇澤感慨了一下。

張畢老老實實的說道:

“蘇翰林,羅主編,其實這印刷機還是半成品,就是我手裡的錢用完了。”

蘇澤對着張畢說道:

“你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張畢說道:

“首先是圓筒形的雕版要比普通雕版難刻,我嘗試教了很多人,但是沒幾個人能學會。”

“然後就是上墨,我想了很多辦法,墨跡還是不清楚,也容易出現暈染的情況。”

蘇澤看向張畢,他和普通的工匠不同,多了幾分書卷氣,而且面對自己和羅萬化也是落落大方,沒有那些匠人的侷促感。

蘇澤好奇的問道:“你識字嗎?學匠幾年了?”

張畢說道:

“回蘇翰林,草民讀過蒙學,學匠不到一年。”

“?”

張畢說道:

“草民年幼的時候讀過書,原本父母遺命是讀書科舉,可是考了幾次縣試都沒過。”

竟然是個讀書過的匠人,蘇澤疑惑的問道:

“那爲什麼要做工匠?”

張畢說道:

“草民是聽了蘇翰林的四民道德說,這才下定決心做匠人的。”

“草民讀書沒天分,從小就喜歡這些工匠事物,但是原本也是邁不出這一步的。”

“但是聽了蘇翰林的道德之說,匠有匠德,做好匠人也是上利朝廷的事情。”

“朝廷也解除了匠籍限制,於是決心拜師做了匠人。”

原來如此!

蘇澤也沒想到,自己在靈濟宮大會播撒的種子,現在就有了成果。

張畢可以算是新工匠了。

也難怪他能發明出滾筒印刷機。

蘇澤決定幫他一下,於是說道:“字跡不清楚,是不是墨的問題?”

“墨?”

蘇澤點頭說道:

“現在印刷用的是水墨吧?水墨容易暈染,要用力壓制才能字跡清晰,你有沒有想過別的墨。”

“別的墨?”

蘇澤指着張畢衣服說道:

“你衣服上的污漬是什麼?”

張畢看着一塊油斑說道:

“回蘇翰林,這是油斑,是潤滑機器用的鯨油。”

“油是不是要比水更容易沾染在衣物上?”

“啊!?”

張畢如同被雷擊一樣,他忙不迭的衝向裝墨的墨盒。

蘇澤又說道:

“且慢。”

“你說滾筒雕版不容易學,那你知道活字嗎?”

張畢連連點頭。

蘇澤說道:“如果用滾筒固定活字呢?”

張畢全身顫抖起來,他突然壓低聲音說道:

“蘇翰林,這樣一來,這印書坊就不用雕版匠人了,這!”

蘇澤看了一眼張畢,這果然是個聰明人,一點就透。

蘇澤說道:“沒這麼容易,泥活字是沒辦法承擔長期使用的,而且字跡也不清楚,你可以試試用金屬做活字。”

“油墨也要試驗調配。”

蘇澤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需要的經費,直接找印書坊賬上支取,等你做出來,我幫你申請華陽獎。”

——

從印刷坊回到報館,羅萬化一直在思考。

他雖然不懂技術,但是也預感到了,張畢的新機器,可能會影響整個大明。

可具體要怎麼改變大明,羅萬化又說不清楚。

但蘇澤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深刻的改變大明,這是京師官員都公認的。

普通人但凡做成一件都很不容易,但是蘇澤就這樣每月幾封奏疏,把事情給辦了。

而且蘇澤所辦的事情,從吏治、軍事、財政無所不包,任何問題他都能輕易的解決。這樣的積累,讓這次武監的事件中,官員都集中火力攻擊定國公徐文壁,卻沒幾個攻擊蘇澤的。

等蘇澤回到報館,卻發現已經有人在等他了。

“仲化(沈鯉字)兄,你怎麼來了?”

沈鯉的好脾氣也是有名的,但是今天他氣沖沖的說道:

“我再不來,子霖兄就要把我國子監塞滿了。”

蘇澤尷尬的一笑,他本意也不是要坑沈鯉,而是整個京師這麼多衙門官署,也就國子監有這麼多空房子,所以也只能塞進國子監裡。

沈鯉看到蘇澤笑,更是有些生氣的說道:

“陛下降旨要設置武監,光靠國子監內的這點人手是沒辦法弄了,今日來就是向子霖兄搬救兵的!”

武監是皇帝親旨要辦的,而且日後在這裡上課的是勳貴和軍戶子弟,肯定不能隨便糊弄一下。

這下子就不是沈鯉這個國子監司業,帶着一幫監生能解決的了。

但皇帝已經降旨,如果場地問題不能解決,那倒黴的就是自己了。

蘇澤看着沈鯉說道:“仲化兄,你在這武監中,可有差事?”

沈鯉搖頭。

武監的規格極高,皇帝親自擔任監正,世襲罔替的勳貴重臣定國公徐文壁擔任副監。

只有蘇澤這個文官,擔任了一個不倫不類的“教習長”的職位,甚至聖旨都沒明確是幾品。

蘇澤接着說道:“既然如此,仲化兄爲何不請奏陛下,將武監從國子監獨立出去?”

沈鯉瞬間就明白了,他看向蘇澤。

皇帝不讓國子監干涉武監的事情,其實很容易想明白。

皇帝親自擔任武監的監正,那武監的學生也可以自稱天子門生了。

這是隆慶皇帝要重整軍務,重新整頓勳貴和衛所軍官。

這樣的事情,又怎麼會讓普通文官插手?

沈鯉突然想到一個傳聞,定國公和蘇澤的這份奏疏,大概是出自皇帝的本意。

土木堡之後,勳貴的勢力衰落,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想要重新扶植勳貴力量。

但是結果是勳貴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

歷代皇帝放棄了勳貴,選擇加強司禮監和東廠的權利,扶持太監製衡外朝。

皇帝這些微妙心思,經過蘇澤這麼一點,沈鯉也完全明白了。

他吸了一口氣說道:

“我明白了,子霖兄,我這就上表,請求陛下將武監獨立出來。”

蘇澤點頭說道:

“那就請仲化兄起草奏疏,蘇某也會附署的。”

聽到蘇澤也要附署,沈鯉更安心了,他連忙起身告辭,返回國子監起草奏疏。

——

送走了沈鯉後,羅萬化也忙着編輯新一期的報紙,蘇澤回到座位上,看着上次的上疏的結算報告。

【皇帝同意在國子監設置武監,但是很快又將武監從國子監中獨立出來。】

【兩年後,武監培養出的新軍官階層,開始進入大明的軍事系統。】

【五年後,新軍官系統開始取代舊的衛所體系,代表勳貴和軍官發聲,大明的軍事理論和技術迅速發展。】

【新軍官團體和兵部文官團體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大明國祚+2】

只有國祚+2?

蘇澤想了想,應該就是最後那句話,新軍官團體和文官團體的爭鬥,扣掉了一些國祚。

果不其然,軍校是能夠凝聚人心,培養出一個軍官階層的。

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近代軍官團,是近代歷史演變極其重要的一股力量,近代歷史上很多執政集團就是軍官集團。

而軍官勢力的崛起,必然要和現在掌握朝堂的文官集團產生衝突。

這是歷史的大勢。

當然,這都是很後面的事情了。

次日,國子監司業沈鯉上書,請求朝廷將武監從國子監獨立出去辦學。

緊接着蘇澤也上書支持,兩份奏疏飛速送到皇帝的案頭。

這一次,四位閣臣都保持了沉默。

隆慶皇帝則毫不猶豫的批覆了沈鯉的奏疏,下旨將國子監的部分區域獨立出來,成立武監。

不過隆慶皇帝也明白其中的阻力,他聽從蘇澤奏疏的建議,將武監掛在兵部下面,算是對兵部做了妥協。

果不其然,兵部內部的反對聲浪小了很多。

隆慶皇帝對於上書的沈鯉很滿意,將他的名字寫在御書房的屏風上。

沈鯉已經算是“簡在帝心”,日後如果有合適的位置,他就有升遷的機會了。

——

年關將近,報館在臘月二十七出版了最後一期報紙後,也終於到了年節休刊的日子。

今年最後一期的《樂府新報》,同樣印刷了彩版的年畫,蘇澤還在報紙裡塞了一張紅紙當做好彩頭,訂報的可以將紅紙剪成窗花。

今年京師的過年氣氛要更濃了。

過年過年,有錢才叫過年,沒錢就叫年關。

隆慶三年,對於朝廷來說,有太多的事情可以記入史書中,但是對於百姓來說,“隆慶三年,歲無災”。

東勝衛的戰事沒有影響京師,米價的騷亂被太子輕易平定。

隆慶三年是個風調雨順的年份,雖然有少數地方遭災,但是絕大部分地方都豐收了。

京師的新鮮物件越來越多,很多東西的價格也越來越低。

特別是糖的價格,在經歷了一輪過山車的大漲後,在年前突然瘋狂下跌。

京師不少百姓也上街買糖過年。

蘇澤鎖了報館,東宮那邊早就放假了,他返回家中,趙令嫺正挺着大肚子,指揮侍女家丁準備過年。

蘇澤見到妻子迎了上去,妻子懷孕八個月,現在正是胎位穩固的時候。

蘇澤明白孕婦也要適當的運動,所以並不反對妻子忙碌。

將監工的任務交給身邊的侍女,趙令嫺又拉着蘇澤來到內書房。

內書房就是女主人的書房,是女主人處理家務的地方。

趙令嫺拿出來一堆賬冊說道:

“相公,這是城外田莊,城內商鋪,還有入股東宮店鋪的年賬。”

蘇澤看着這些賬冊就有些頭大,他搖頭說道:

“賬冊有什麼問題嗎?”

趙令嫺搖頭說道:

“蘇府的賬冊,他們可不敢動手腳,這些賬都沒問題。”

趙令嫺有些猶豫的說道:“相公,我那兄長今天又來過了。”

蘇澤將妻子攬進懷裡問道:“大舅兄又來借錢?”

蘇澤的這位大舅哥,他只在婚宴上見過,趙令允是妻子這一房的長子,但是讀書不行。

妻子的臉色難看,是因爲十天前趙令允上門借錢,趙令嫺找蘇澤商議後,借給了他一百銀元。

趙令嫺說道:

“相公你也知道那一百銀元的事情。”

趙令嫺小心的看着丈夫臉色,雖然她用的是嫁妝,而且這筆銀子還是借的,但這種事情還是犯忌諱的。

蘇澤微微皺眉,一百銀元不少,但是對於蘇家來說卻不是什麼天文數字。

蘇澤知道家裡幾間店鋪的收益就不少,妻子親戚之間的借貸,也算是正常人情往來。

看到妻子擔心的樣子,蘇澤說道:

“是大舅兄虧了,補不上這筆銀元了嗎?”

趙令嫺搖頭,她捧出一個錢匣,打開後都是銀燦燦的銀元。

趙令嫺說道:

“兄長今日上門,帶回來了一百五十銀元,不僅僅還上了銀元,還說那五十銀元是我們入股的分紅。”

第283章 羊吃人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00章 舌戰第96章 三策(五更)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04章 鐵路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8章 傳承第81章 清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62章 俺答入寇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23章 丹術第304章 鐵路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41章 冊立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69章 寡斷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83章 親親尊尊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52章 貢監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46章 叩闕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04章 鐵路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6章 畫餅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6章 畫餅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55章 壓力怪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30章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7章 錢法不通第81章 清田第87章 齊發力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
第283章 羊吃人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00章 舌戰第96章 三策(五更)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04章 鐵路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8章 傳承第81章 清田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62章 俺答入寇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23章 丹術第304章 鐵路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41章 冊立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69章 寡斷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83章 親親尊尊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52章 貢監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46章 叩闕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04章 鐵路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6章 畫餅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6章 畫餅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55章 壓力怪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30章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7章 錢法不通第81章 清田第87章 齊發力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