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禮部辯禮

第288章 禮部辯禮

殷士儋從內閣離開,他沒有騎馬也沒有坐轎,而是慢慢走回禮部。

作爲一名清流官員,殷士儋並不擅長權術。

或者說並不是殷士儋不擅長權術,而是他本身也不屑於使用權術壓人。

但是殷士儋的聲望卻很高。

原因也很簡單,殷士儋是儒學宗師,曾經參與過《大明會典》和諸多大明重要文件的修訂,在禮部這樣的“學術機構”自然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等回到禮部的時候,殷士儋已經有了定計。

他首先在禮部大堂召集所有的堂上官。

禮部堂上官,就是主事以上的禮部官員。

禮部四司,儀制清吏司,負責皇家祭祀事務和學政,還擁有禮法事務的釋經權,同時掌握宗藩事務,是禮部最重要的一個司。

祠祭清吏司,負責山川祭祀和宗教事務。

主客清吏司,主司沈一貫,負責朝貢事務和外交儀禮。

最後是精膳清吏司,負責宮廷宴會、祭祀供品及使團接待膳食,也就是所謂禮部司,是禮部最沒有存在感的司。

殷士儋突然召集堂上官,在場的官員也都有了預感,知道這件事大概和禮部近日來的上書有關。

特別是今日內閣召喚殷士儋過去,禮部內也有了議論,大概是內閣要通過殷士儋來壓迫禮部了。

這也是內閣常用的手段,利用六部尚書侍郎來壓制部內的反對聲。

所以在殷士儋還沒到的時間,衆人已經完成了串聯,如果殷士儋向着內閣說話,那也要堅決堅持禮部的聲音。

這時候,一名花白鬍子的員外郎先發制人道:

“少宗伯!蘇子霖此疏,割我禮部臂膀,斷我朝堂祖制!”

“朝貢外交,乃‘五禮’之中‘賓禮’所繫,關乎國體尊嚴,豈可輕離禮部,交予鴻臚寺那等迎來送往之司?此乃動搖國本之舉!我等已聯署具奏,懇請堂官領銜,再叩左順門,必使此疏作罷!”

衆堂官紛紛喝彩。

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部堂,領我們衝一次左順門吧!”

這時候又有一名主司站出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道:

“王鴻臚功勳卓著,確當厚賞,然豈能以篡改衙署職掌爲代價?若開此先河,各部各寺皆效仿索權,豈非朝綱大亂?”

衆口鑠金,羣情激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殷士儋臉上,等待這位實際主理禮部事務多年的代理者表態。

但禮部官員如此羣情激奮,倒是讓殷士儋更輕鬆。

如果是其他部或者九卿衙門,殷士儋也未必有把握,但這裡是禮部。

禮部官員素來就是這樣,他們喜歡用辯經來解決問題。

而殷士儋恰恰就是辯經的高手。

只不過他如今地位已經高了,沒有人再和他辯經了。

殷士儋說道:

“《會典》‘賓禮’條目,所執者何?‘大朝儀’、‘常朝儀’、‘外蕃來朝儀’耳。此等皆禮儀之範疇,屬禮部執掌,確然無疑。”

殷士儋語氣一轉說道:“然則,今日之爭,所涉者何?”

“王鴻臚所做的,乃在與北虜據理力爭,勘定盟約疆界,挫其覬覦野心!”

“此等事,是‘儀’乎?抑或是‘務’乎?”

這句話說完,剛剛還義憤填膺的禮部堂官們,氣勢上泄了半分。

正如殷士儋所說的那樣,王世貞在草原做的事情,到底是禮儀還是實務呢?

仔細想想,好像還真的不是禮法問題。

殷士儋不給衆人喘息之機,以儒學宗師的辯才繼續說道:

“‘禮’者,理也。制禮者,體天地之情,順萬事萬物之理。”

“古之聖王設官分職,皆因時而變,應勢而革。《周禮》六官,今何在?漢設三公,唐有三省,宋增參知政事,國朝承相今內閣,不亦皆循時而變之理?”

“今四海風起,外夷朝覲、盟約議定、邊務交涉日益頻繁繁複。”

“其勢已非昔日‘執圭帛、通姓名、行跪拜’之儀可盡納!”

“禮部職掌何等繁多?天地神祇祭祀,宗廟祖宗祧享,國朝科舉掄才,天下學政教化,藩屬冊封承襲,乃至冠婚喪紀之制,鹹在範圍。外務若僅爲‘儀’,我禮部自當勝任。”

“然今之外務已蛻化爲常設之‘政’,專司精研夷情之‘務’,我禮部諸公捫心自問,各司郎中可有‘精務’之專才?可有‘深研’之暇餘?”

這句話說完,在場衆人也有些無言以對。

正如殷士儋所說,外交已經從禮儀性質的事務,變成了專業化的政務。

王世貞兩訪草原,安定北疆,這是實打實的功勞,也是實打實的政務。

這絕對不是禮部官員能夠做到的。

實際上,禮部大部分官員其實也和外交事務沒什麼關係。

之所以反應如此激烈,不過是官僚機構的自我防禦機制。

這也是在這個變革時代,對於自身定位的迷茫。

時代在變化,禮部的工作卻在逐漸邊緣化。

雖然還位列上三部,但是權能已經從國初的六部第一,到現在名列戶部之後了。

工部、刑部、兵部的職能都在增加,但是禮部還要被削去職能。

殷士儋的語氣緩和了一些說道:

“本官之意,非是禮部失權,乃是爲禮部減‘冗務’,增‘精要’。將非我所長、非我所急之‘外務’,交予特設專司,使其專一精研,應對迅捷。”

“而我禮部,則可專心於‘根本’——祀典大禮益求其誠敬,科舉學政益求其清明,宗藩儀制益求其肅正!此所謂‘返本清源’!”

這句話說完,衆堂上官也緘默了。

殷士儋所言確實在理論上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殷士儋也知道,僅僅靠着辯經,是無法打消禮部上下的疑慮的。

他繼續說道:

“正本清源,也要正本。”

殷士儋掏出一份奏疏說道:

“貢舉教化,本就是我禮部之職能。”

“如今京畿山西開吏科試,理應由我們禮部來負責,新吏分派,也應該比觀政進士分派,由我禮部負責。”

這下子衆人眼睛一亮。

有識之士,都能看到吏科試的重要性。

新吏在京畿地區的作用,京師官員都能看到眼裡。

吏科試的主導權,以及通過吏科試新吏的分派權,這可是相當重要的權力!

殷士儋說道:

“內閣也贊同本官的意見,吏科試雖然選拔的都是吏員,但也是國家取材的要務,由禮部主導更加公允。”

這下子儀制清吏司的官員歡呼起來。

緊接着殷士儋又說道:

“近些年來,世風日糜,常有僧道不尊戒律,有傷風化者,民間也淫祀並起,還有煽動叛亂的白蓮鬥教作祟。” “沿海地區,還有西洋妖教以佈施之名,招徠信衆。”

“內閣也有心整頓,祠祭清吏司也要多多用心纔是。”

這下子祠祭清吏司也面露喜色。

這些都是他們的職權範圍,這也是能樹立禮部威信的工作。

最後殷士儋又說道:

“正如本官所說的,將朝貢事務交給鴻臚寺,並非就要放棄禮部的事務。”

“主客清吏司還要繼續存在,而且要繼續爲朝廷效力。”

這下子主客清吏司的官員看向殷士儋,自己的職能都劃出去了,還怎麼給朝廷效力?

殷士儋說道:

“鴻臚寺掌外‘務’,我禮部主客司則掌貢‘禮’。”

“主客司職在嚴中外名分,正貢期儀注,維‘天朝—屬藩’禮序。”

一部分聰明的官員已經明白了殷士儋的意思。

也就是說,鴻臚寺作爲外交事務的執行部門,但是禮部依然作爲外交政策的制定部門。

按照這個說法,日後各藩屬國在大明朝廷體系內的地位,各朝貢國能夠享受的待遇,以及大明整體的對外政策,依然是禮部的職權範圍,因爲這不是“務”而是“禮”。

這恰恰是禮部最擅長的部分。

經過這樣一番話,衆人對殷士儋再沒有疑問。

不愧是儒學宗師啊!幾句話給禮部指明瞭方向。

最關鍵的是,殷士儋的這些提議有理有據,也都得到了內閣的贊同。

禮部在“大爭之世”中,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最終在場的禮部堂上官贊同殷士儋的意見,盡力說服其他禮部官員放棄上書,將外交宗藩的事務移交給鴻臚寺。

——

【首輔李春芳說服了禮部侍郎殷士儋,殷士儋贊同你的奏疏,並舌戰禮部獲得了禮部的支持,不再反對移交外交朝貢事務給鴻臚寺。】

【禮部官員的反對聲浪減輕,內閣再次上書支持你的奏疏。】

【隆慶皇帝硃批通過了你的奏疏。】

【王世貞出任改革後的鴻臚寺卿,他在任期間,通過個人在草原、朝鮮、安南等地區的威望,獲得了巨大的外交成果,給大明締造了安穩的發展局勢。】

【國祚+1。】

【威望+300。】

【剩餘威望:1090。】

十月五日,王世貞帶領使團返回京師。

這次妥善處理草原問題,隆慶皇帝派遣閣部重臣出城迎接使團。

由內閣首輔李春芳,對王世貞宣讀了皇帝的聖旨。

鴻臚寺卿升爲從三品,和通政使並列,成爲大九卿衙門。

禮部原本的朝貢外交事務,轉由鴻臚寺負責。

鴻臚寺下,又分設兩司,分別爲路貢清吏司和海貢清吏司。

和大明路上接壤的藩屬國,朝鮮、草原、烏思藏、安南等地區,相關事務由路貢司負責,沈一貫調任主司,擔任正五品的郎中。

而和大明隔海的藩屬國,比如琉球、苦兀等之類的,有海貢司負責。

不過海貢清吏司目前的事務還不多,所以暫時還沒有任命主司。

此外、翰林院譯字官、禮部通譯所、主客司下的四方館迎賓館,也還如鴻臚寺管理。

此外鴻臚寺還設有少卿一名,正四品,也暫缺。

隨行使團的其他成員,也紛紛獲得朝廷嘉獎,一部分官員也獲得了升遷。

王世貞在閣部重臣的簇擁下進城,京師百姓夾道歡呼。

衆人都歡呼,王世貞帶來了今年的和平。

京師各大報紙紛紛報道了王世貞的功績,《樂府新報》還全文刊登了王世貞所寫的《忽蘭朵》。

大明京師也從不缺乏人才,當日就有伶人在茶館酒樓用馬頭琴演唱《忽蘭朵》,這帶有異域風情的曲調,再配合所有人都喜聞樂見的情愛題材,迅速在京師風靡開,王世貞的名望再上一層樓。

京師之中,有關王世貞即將入閣的聲音也傳開了。

報館。

“王鴻臚暫時還沒辦法入閣!”

沈一貫斬釘截鐵的說道。

羅萬化看向沈一貫問道:

“肩吾兄,這是爲何?”

去過草原後的沈一貫又黑了一些,但是氣色卻要比去之前好了不少。

王家屏和張位已經得到了吏部的任命,在沈一貫返回京師之前就赴任去了。

報館剛剛冷清下來,幸好沈一貫返回京師了。

一回到京師,沈一貫還沒上任鴻臚寺,就來到報館。

沈一貫說道:

“殷大人出任禮部尚書,刑部侍郎李一元也簡在帝心,今年就多次被陛下嘉獎。”

“這三位誰能入閣,已經是京師最大的盤口了。”

羅萬化是老實人,他驚呼道:

“這幫人竟然用入閣來開盤?”

沈一貫不以爲然的說道:

“這算什麼,什麼時候不能開盤?按照京師的盤口,還是殷大人入閣的賠率最低,最有可能入閣。”

羅萬化又傻問道:

“爲什麼賠率低反而更容易入閣?”

蘇澤無語說道:

“買殷大人入閣的人多,賠率自然就低了,盤口又不是做善堂的,當然是概率越大賠率越低。”

蘇澤也沒想到,沈一貫竟然搞起了盤口預測。

不過這套在大明似乎並沒有多少參考價值,衆所周知,大明入閣主要還是看皇帝心意。

就連這三人的功勞都要排隊等着入閣,由此可見隆慶朝這一屆內閣含金量之高。

蘇澤還沒在報館坐穩屁股,東宮太監張宏又匆忙來到報館。

想到自己好弟子這些日子都在關注南洋的事情,肯定是南洋那邊有了新的進展。

蘇澤只好跟着張宏來到東宮。

果不其然,一踏入明倫堂,小胖鈞就喊道:“蘇師傅,大消息!”

(本章完)

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章 奸佞是我?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8章 奸佞是我?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4章 高拱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38章 徐文長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58章 斷章狗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35章 馮保第87章 齊發力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41章 冊立第157章 立成法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6章 畫餅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78章 國本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30章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23章 丹術
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章 奸佞是我?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8章 奸佞是我?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4章 高拱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38章 徐文長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58章 斷章狗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35章 馮保第87章 齊發力第39章 支線任務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41章 冊立第157章 立成法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6章 畫餅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78章 國本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30章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7章 錢法不通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23章 丹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