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

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

當夜,蘇澤將《請開登萊通商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開登萊通商疏》送到內閣,內閣輔臣均不敢決,送入皇宮請求聖裁。

兩天後,《請開登萊通商疏》被皇帝退回。

高拱召見你,因爲你擅自上書訓斥你,你和高閣老的關係降低了。

——【模擬結束】——

退回?

好傢伙,這次甚至都不是留中了,直接退回了。

奏疏退回,也算是皇帝對自己的保護?

退回的奏疏,就不用發往六科都察院,那自己的奏疏言官就看不到了。

還有高拱訓斥自己,也對,前幾天高閣老對自己耳提面命,自己又搞突然襲擊,確實不太好。

蘇澤想着,要不要先去和高拱通個氣?

【是否消耗300點威望值,確保《請開登萊通商疏》一定被執行?】

300點威望!

這是蘇澤有史以來,所需要威望值最多的一次!

上次請辦樂府新報,也就用了100點威望。

蘇澤突然想起,其實重議和倭國通商,歷史上萬曆年間也曾經發生過。

當時提議重新恢復在寧波通商,而那個時候自己的好兄弟沈一貫,正因爲萬曆朝堂的激烈黨爭,稱病在老家賴着,不肯去京師當首輔。

也是聽到朝廷要在寧波重開貢市,沈一貫立刻入京,並且上書反對重新恢復對倭貿易。

由此可見,這一次執行上疏的阻力之大。

但是積攢的威望值,不就是現在用的嗎!

蘇澤迅速點了使用,300點威望值瞬間扣除。

【300點威望值已經扣除,剩餘威望36點。】

好傢伙,威望值又一下子幹到了兩位數。

不過攢着的威望值不就是拿來用的嗎?

蘇澤又喊來徐渭,請他去巴蜀會館將奏疏交給涂澤民附署,準備明天一大早就將奏疏遞上去!

蘇澤又想了想,決定還是先去高拱府上和高拱通氣,又拿着奏疏的副本,連夜來到了高拱的府上。

一直到夜半,蘇澤才從高拱的府上離開,但是他精神振奮,這次果然是來對了!——

十月二十二日。

中書舍人郭準,早早的就來到了內閣邊上的兩房。

身爲前內閣輔臣之子,郭準卻不敢有任何懈怠,每天都早早的來到兩房。

這也是高拱一直都很器重他的原因。

兩房舍人是協助閣老處理公務的,雖然位卑,但是很重要。

同房的舍人也向郭準打招呼,郭準一一見禮,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作爲宰執的秘書,郭準的工作是很多的。

他需要協助高拱處理公務,有時候還要督辦高拱交代的事情,往來於六部九卿衙門傳達高拱的命令。

這是一項很細緻的工作,郭準一直都做的不錯,高拱甚至還向他的父親郭樸寫信,誇讚過自己能幹。

好不容易處理完了昨天堆積的公務,郭準又來到內閣,等待迎接高拱到衙。

果然,高拱在上衙前一刻鐘,來到了內閣。

郭準是高拱的身邊人,他見到高拱的臉色有些奇怪。

說不上高興,但是也說不上發怒,但肯定是心裡有事。

郭準有些奇怪,作爲閣老,高拱的心理素質是相當強的,就是前幾日傳來大同變亂,高拱也沒有慌張。

後來傳來戚繼光一日平叛的消息,高拱也只是微微露出笑容。

“趙閣老來了嗎?”

郭準連忙說道:

“高閣老,趙閣老每日都是晚點來內閣。”

高拱微微點頭,他又看向空着的內閣首輔位置,李春芳又請假了。

高拱是提前來,張居正是準時來,只有趙貞吉每天都遲到。

這時候郭準都有些羨慕趙貞吉身邊的中書舍人潘泉,趙貞吉不像是高拱這麼工作狂,潘泉可要比自己的工作輕鬆多了。

“通政司的奏疏什麼時候到?”

“一般要巳時後,午時前才能送到內閣。”

高拱點點頭說道:“通政司的奏疏送到後,你去把蘇澤的奏疏找出來,先送給我看。”

原來是蘇澤啊。

郭準連忙應下,事關蘇澤,高閣老這麼心神不寧,就不奇怪了。

不一會兒,張居正踩着點到了。

又過了半刻,趙貞吉才姍姍來遲。

這一次高拱走下座位,他來到趙貞吉面前說道:

“趙閣老,你託我辦的事情已經辦成了。”

趙貞吉眼睛一亮,他立刻明白了高拱說的事情,就是自己託他給自己侄孫女做媒的事情。

原本趙貞吉都準備放棄了,自己的侄孫女是名門望族,賢良淑德,長得又好看,上門說媒的踏破門楣。

沒想到蘇澤還是答應了,想到這裡,趙貞吉臉上堆滿了笑容,他連忙說道:

“多謝高閣老了!等到喜宴的時候,高閣老也要不吝主座啊!”

趙貞吉想着給弟弟寫信,趕緊將這個事情定下來,高拱又說道:

“今日蘇子霖又要上書,趙閣老也請好好議一議。”

說到這裡,高拱更頭疼了。

昨日夜裡蘇澤求見,向他呈交了《請開登萊通商疏》,又和盤托出了他的藍圖。

高拱的反應其實也和涂澤民一樣,他完全被這個宏偉藍圖給震驚到了。

從隆慶開關,到俺答封貢,高拱其實一直在努力解決大明的財政問題。

但是高拱更長於吏治,財政上不如張居正,所以他的財政政策也只是開源節流,東一榔頭西一棒,並不成體系。

當他看到了蘇澤的計劃,確實認爲這是可行的!

而且一旦實行,確實如同蘇澤所說的那樣,可以讓國庫充盈,減輕百姓實際的稅賦!

這對於一直要“開隆慶之新政”,想要革除前朝之弊制的高拱來說,是無以倫比的吸引力!

但是如何說服皇帝和同僚?

高拱捏着太陽穴,蘇澤這傢伙,當真是一刻不消停,總要給自己找事情幹!

但是好歹這次他先來和自己通氣了。

於是昨晚高拱就當場開出條件,讓蘇澤回覆趙貞吉的提親。

最終蘇澤還是答應了。

高拱其實也不願意讓蘇澤和趙家聯姻。

高拱心中有些不爽,大有一種自家好白菜被人拱了去的感覺。 但是趙貞吉的弟弟因爲兄長高中而不參加殿試,這確實是讓世人稱讚的品行。

而且內江趙氏確實是名門望族,他家在宋代就出過宰相,趙貞吉的父親也是翰林,家族中也出了很多進士,家風門風確實都是相當好的。

趙氏女確實是良配,高拱這麼想也就舒心了一些,反正自己也沒女兒。

而且蘇澤和趙家聯姻,也確實可以緩和自己和趙貞吉的關係,所以在這個時候,高拱提起了蘇澤的奏疏。

趙貞吉自然是一口答應下來。

張居正微微擡了眼睛,他作爲內閣輔臣,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他當然明白高拱和趙貞吉說的是什麼話題。

這是高趙要合流?

張居正心中搖頭,高拱和趙貞吉兩人,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學術上,兩人的分歧都很大,只能說兩人在蘇澤這裡達成了平衡,不代表兩人就會聯盟。

高拱提到了蘇子霖的奏疏,蘇澤又要上疏了?

這才消停幾天?

而且蘇澤這個月已經上疏,廢掉了代王這個藩王。

蘇一疏變成了蘇二疏了?

高拱甚至用蘇澤的婚姻當做政治交換,專門向趙貞吉提到了蘇澤的上疏,也就是尋求趙貞吉的支持。

那這份上疏肯定非常重要。

可爲什麼高拱不和自己通氣?

張居正更好奇了。

等到巳時,通政司送來了羣臣的奏疏,內閣輔臣開始上工幹活。

郭準迅速從一堆奏疏中,挑出了蘇澤的奏疏,送到了高拱的案前。

高拱簡單看完,拿起揭紙,提筆就寫下了自己的票擬意見。

這一切自然也被張居正看在眼裡。

這說明蘇澤在上疏之前,已經和高拱通過氣了,所以高拱才能這麼快的票擬。

倒是什麼什麼內容?

張居正心癢癢的,就像是螞蟻爬一樣,可他又不好直接搶來奏疏。

緊接着,高拱就讓中書舍人郭準,將蘇澤的奏疏遞給趙貞吉。

張居正再次觀察趙貞吉,這一次趙貞吉的反應是震驚!

震驚?

趙貞吉慢慢的看完了奏疏,又過了良久,最後提筆寫下了兩字。

張居正暗暗盤算,應該是“附議”兩字了。

這麼說,趙貞吉自己不是很支持這份奏疏,但是因爲高拱剛剛的工作,趙貞吉礙於情面只能贊同了蘇澤的奏疏。

張居正這下子連自己手裡的奏疏都看不下去了,蘇澤到底寫了什麼?

好不容易趙貞吉票擬完,張居正終於可以命令自己身邊的中書舍人,將蘇澤的奏疏拿到了自己桌案上。

《請開登萊通商疏》!!

張居正瞳孔瞪大,終於理解了趙貞吉的震驚了!

登萊通商,那就是和倭國貿易,這對於經歷過抗倭戰爭不久的羣臣來說,這份奏疏確實很震撼。

趙貞吉曾經在南京爲官,也是親眼見過被倭寇摧殘的東南的,那“附議”二字自然是不情不願。

但是等到張居正看完了蘇澤的奏疏,卻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蘇澤在奏疏中,當然不僅僅說了通商一件事。

總體來說,這份奏疏分成了三個部分,“加徵商稅”,“請鑄銀元”以及“貢物專賣”!

加徵商稅就是取消船引制度,加徵貨物稅,而且按照船隻大小抽稅,變成按照商品的總價款比例收稅。

這一點張居正自然是支持的。

作爲執掌戶部的大員,張居正自然知道船引的問題。

船引的利潤,都被中間的胥吏和大海商賺去了,朝廷收的不多,但是還承擔罵名。

請鑄銀元,就是請朝廷在登萊的港口設置鑄幣局,專門鑄造銀元。

往來的商人,必須要用銀元交易,如果是攜帶了白銀沒有銀元的商人,就要先在鑄幣局將白銀鑄幣,兌換成銀元,然後再進行買賣。

當然,鑄幣局也不是白鑄幣的,此間還要抽取火耗,也就是白銀鑄幣的損耗。

妙啊!

張居正早就想要疏通錢法,但是奈何朝廷手裡的貴金屬實在是太少了。

蘇澤這個辦法可以是說相當的巧妙了!

用外國商船的白銀來鑄幣,而出口貨物的大明商人得到銀元,這些銀元就會流入市場,可以有效的緩解錢法不通的問題,而這個火耗,又增加了鑄幣局的收入,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但是最後一條。

張居正皺起眉頭。

貢物專賣,這是蘇澤的第三個提案了。

蘇澤所講的,是各地貢物的問題。

大明朝除了正稅之外,還有很多特色的稅收,也就是貢物。

比如蘇鬆常嘉湖五府要負責皇室的用米,稱之爲“白糧”,每年要貢二十萬石。

當然,皇帝和后妃也吃不了這麼多的,這其中包含了整個皇宮的開銷,皇帝還會用這些貢米賞賜大臣。

如果說貢米確實是消耗的,那還有很多貢物就純屬爲貢而貢了。

比如雲南貢紫米,這種米是朱棣要求入貢的,可歷代皇帝就只有他一個人吃得慣,每年送到京師也就是爛在府庫裡。

還有武夷山貢茶,一年五百斤的貢茶,但是明代的皇帝更偏愛湖州的陽羨茶,嘉靖更喜歡六安芽茶,武夷山貢茶皇帝根本就不喝。

還有湖州貢絲絹等等,這些都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所以蘇澤提議,以後這些皇室確定不用的貢物,不如從大運河送到登萊,換成銀元收歸皇帝的內帑。

這個提議?

這個提議倒是也不是完全創新了,宋代蔡京就用這種方法,盤活皇室官府庫存的商品出售,幫助宋徽宗豐盈了國庫。

張居正微微嘆氣,蘇澤還是有些嫩了,他不知道這些貢物雖然皇帝不用,但是宮內多少太監都指着這些東西過日子。

得分給司禮監一份才行。

張居正拿起揭紙,提議在登萊設立市舶司,請皇宮派遣太監專門負責這些多餘貢物的買賣。

張居正又想了想,又派出自己身邊的中書舍人,這件事還要是要和馮保通通氣,減少司禮監內的阻力。

也寫下了贊同的意見,張居正最後看向奏疏。

內閣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問題的關鍵還是皇帝。

內閣再齊心,就是再贊同蘇澤的計劃,決策權還是在皇帝手裡。

皇帝能同意這份奏疏嗎?

(本章完)

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57章 思退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33章 考成法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6章 立人設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81章 跳幫戰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8章 徐文長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8章 會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7章 錢法不通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40章 盛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55章 壓力怪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42章 經筵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78章 國本第41章 冊立第47章 助攻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75章 引子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1章 立儲之功
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57章 思退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33章 考成法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6章 立人設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281章 跳幫戰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8章 徐文長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8章 會館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7章 錢法不通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40章 盛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55章 壓力怪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42章 經筵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78章 國本第41章 冊立第47章 助攻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75章 引子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1章 立儲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