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

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

當內閣廷推王用汲爲山西巡案的消息傳到了都察院,雒遵失魂落魄的坐在椅子上。

完了,全完了。

沈思孝衝進公房,對着雒遵說道:

“王國光主動辭了院推,不願意與王用汲爭奪巡案了!”

雒遵垂着腦袋,他知道自己已經敗了。

沈思孝湊到雒遵身邊,低聲說道:

“如今之計,只能再給代王施壓了。”

雒遵驚愕的看向沈思孝道:

“你是要讓代王.那個?”

雒遵連忙搖頭道:

“不可,萬萬不可!”

對於雒遵來說,鬥爭還是有底線的,如果煽動代王叛亂,那實在是太過了。

沈思孝也沒有多言,但是他眼睛中透露出光芒。

代王在京師肯定也有眼線,一旦知道朝廷派遣王用汲去大同,代王肯定不會束手待斃。

一旦大同亂起來,那自己就可以蠱惑御史上書,繼續彈劾蘇澤!

——

十月五日,前淮安知府王用汲抵達京師,他剛剛到京師就接到了吏部的任命,他直接升爲僉都御史,巡案山西,專門處理宗室朱儁棠狀告代王一案。

前來傳令的行人司官員陪笑着問道:“王巡案,閣部的命令是在十五日前抵達山西就行,時間還寬裕的緊。大行人給您安排了在京住宿,您這一路辛苦了,先在京師休息幾天吧。”

沒想到王用汲卻皺眉說道:

“赴京途中,本官就聽說了代藩案,此案非比尋常,茲事體大,本官就不宿京師了。”

“左右,直接前往大同!”

行人司官員見到王用汲直接翻身上馬,左右侍從上來接過了行人司送來的官袍官印和上任文件,就向着山西方向而去。

——

十月五日,蘇澤剛剛到報館,系統就彈出了結算報告。

【《請廢代藩疏》得到執行,十月五日,王用汲授山西巡案,接旨後立刻前往山西。】

【十月十日,狗急跳牆的代王,聯絡大同總兵鄭年,準備聚兵叛亂。】

【舉兵前,戚繼光以親衛爲骨幹,帶領宣府募集的士兵,即刻殺到了大同城下。】

【十月十一日,百戶趙成開城門歸順朝廷,代王之亂平定。】

【大明國祚+5】

【宿主威望+100】

好傢伙,代王還真的叛亂了?

自己要不要提醒趙閣老,讓他向戚繼光預警?

好像不用。

按照模擬結果,代王十日還在密謀聚兵叛亂,戚繼光十一號就殺到了,說明戚繼光早就有了準備。

而且戚繼光在宣府募兵,肯定是得到了兵部授權,這應該是閣部早就已經做好了預案了。

隆慶朝這幫閣部重臣果然不是吃素的啊。

再說了,以代王在大同的聲望,再加上大同衛的孱弱實力,別看戚繼光只是臨時募兵,一樣是一日破城。

其實也正常,這個時代,無論東西方,對將領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身邊這些精銳部曲。

這些精兵種子,就是整個軍隊的尖刀,也是軍官種子,只要親信部曲還在,招募點人手就能擴編出一支精銳軍隊來。

戚繼光也不是隻身北上的,帶着身邊精銳部曲,平定代王倉促的叛亂還是很容易的。 那就等待代王叛亂平定,自己再上書開宗禁復邊屯之策好了。

只是蘇澤沒想到,僅僅是削了一個代藩,就讓大明國祚加了5年?

好傢伙,大明那些藩王,如果全部都除了,那豈不是國祚能增加百年?

但是仔細想想,蘇澤又覺得很難。

代王是本身犯事了,然後又狗急跳牆謀反,這才除了王爵。

其他藩王不造反,怕是皇帝也沒有魄力來削藩。

別說是皇帝,怕是閣部也不會支持自己。

那消耗的威望值就太大了。

用威望值和上疏機會來做這種事,蘇澤覺得還是太浪費了。

但是代王削藩可以作爲一個例子,對犯事的宗室都用這套方法。

可削藩有什麼用啊。

蘇澤想起了歷史上,萬曆給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福王就藩河南洛陽,光是田畝就賜了兩萬頃!

這可是在人口爆炸的河南地區,搜刮整個河南都沒找到這麼多田,又從取山東、湖廣的良田湊足。

再努力削藩,也比不上皇帝封啊!

對了,自己以後給朱翊鈞上課的時候,要好好講一講藩王的問題,讓他以後不要給兒子搞那麼大的封地!

蘇澤這纔想起來,上次自己在經筵上亂說話,已經被暫停了講官資格。

——

十月十四日。

這些日子蘇澤靜靜等待代王叛亂的消息傳到京師,而他則在繼續編纂報紙。

羅萬化拿起一封信,對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你上次所寫的《海國記》,有一名曾在福建任職的官員來信,說是他曾經和月港的紅夷商人交談過,確實有這南荒州,紅夷人正在殖拓這裡的土地。”

蘇澤連忙打開信,再一看署名,原來是曾任福建巡撫涂澤民的來信。

涂澤民!

蘇澤這纔想起來,這位就是在隆慶皇帝繼位之初,就上疏請求開放海禁的那位御史!

隆慶元年,隆慶皇帝登基不到一個月,就詔告羣臣說:“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

隨後,這位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上書曰:“請開市舶,易私販爲公販”。

隆慶皇帝立刻同意了涂澤民的上疏,同意開放海禁。

當然,這裡的開放海禁,和大部分人所想的不太一樣。

隆慶元年的開海,是在維持禁海政策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在福建漳州府月港開放一個小港口,允許中外船隻靠岸交易。

月港在嘉靖時期是一座著名的走私港口,但是常幹走私的朋友應該知道,走私選擇的港口必然是隱蔽的,月港地處九龍江入海處,因其港道“一水中塹,環繞如偃月”,故名月港。

一水中塹,就是這個港口蜿蜒深入,這樣就方便走私船隱蔽,但實際上月港的港口條件並不好,蜿蜒的水道無法停泊大船,遇到大海船要停在海上卸貨,轉運小船才能進港,十分的不方便。

所以隆慶開關,並不是全面撤銷海禁,而只是開放特區,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進行海上貿易。

蘇澤連忙問道:

“這位塗大人現任何職?”

(本章完)

第4章 高拱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31章 莫須有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04章 鐵路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33章 考成法第304章 鐵路第123章 丹術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54章 蒸汽機第18章 會館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95章 崩盤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82章 代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84章 邊亂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54章 蒸汽機第304章 鐵路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95章 崩盤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6章 畫餅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
第4章 高拱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31章 莫須有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04章 鐵路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33章 考成法第304章 鐵路第123章 丹術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54章 蒸汽機第18章 會館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95章 崩盤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82章 代王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51章 國祚減二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84章 邊亂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54章 蒸汽機第304章 鐵路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95章 崩盤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6章 畫餅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