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

蘇澤接過了中書舍人夏煒遞過來的腰牌,掛在了腰間。

如今蘇澤的腰間已經有三塊腰牌了,一塊是進出皇宮的腰牌,一塊是進出東宮的腰牌,再加上這塊戶部的腰牌,一走起來腰牌碰撞發出聲音,惹得戶部的官員都投來注視禮。

夏煒低聲說道:

“蘇翰林可以用布袋包住腰牌,閣老們都是這麼做的。”

蘇澤連忙表示感謝:

“多謝夏中書提醒。”

夏煒帶着蘇澤來到了節用堂。

上次和張居正會面是在內戶部的正堂,也就是戶部正印官的辦公場所。

這次張居正是在外戶部的節用堂,這裡是外戶部十三清吏司的郎中議事的地方。

堂名節用,這也體現了大明戶部的理財思路,那就是節流。

歷朝歷代,對於財政政策有兩個流派。

一種是開源派,這一派主張多收稅,朝廷承擔更多的社會治理責任。

一種就是節流派,這一派主張少收稅,朝廷儘量不要參與社會治理,能不管就不管。

當然,大部分王朝都是既要又要的,但在財政政策上總要有所側重。

也許是吸取了大宋採取積極財政政策,最後卻還是滅亡的教訓,大明立國確立的財政政策就是節流派。

張居正坐在節用堂的主座上,在下首站着一堆官員,站在這堆官員前列的,是一名身穿六品官袍的中年人。

向張居正見禮之後,張居正向蘇澤介紹道:

“子霖,這是山東清吏司主事魏惲,他是先帝四十一年的進士。”

嘉靖四十一年的進士,那就是申時行的同年了。

蘇澤看向這位名叫魏惲的主事,此人也是張居正的弟子。

也難怪張居正對戶部控制這麼深,氣的戶部尚書都不來上任,從人事安排上來就能看出來。

魏惲雖然比蘇澤更早中進士,算是科場前輩,但是他科場第次不好,要不然也不會在戶部做主事。

而蘇澤早就已經名滿京師,現在又是魏惲的上司,更重要的是張居正的態度,讓魏惲對蘇澤畢恭畢敬。

張居正又說道:“山東清吏司的郎中出缺,你師相高閣老一直不給補,現在就只能抓你這個員外郎做事了。”

主官空缺?

蘇澤甚至懷疑,這個山東清吏司員的職位是不是張居正特意留給親信門人的,臨時抓了自己來填坑。

蘇澤也沒有繼續多想,張居正接着問道:

“你沒有在戶部任官過,知道這山東清吏司的職責嗎?”

蘇澤是將整個大明會典都記在腦子裡的人,他立刻說道:

“山東清吏司掌理山東省錢糧收支數目,兼掌在京錦衣等三衛及遼東都司之俸餉,並掌天下鹽課之事。”

大明戶部的十三清吏司,對應的是大明十三省,但是除了對應省的職責外,還要對應相應的職責。

山東清吏司還有額外的職責,但是最後這個“掌天下鹽課之事”,纔是張居正調自己來山東清吏司的原因。

果不其然,張居正開口說道:“陛下已經下旨,廢竈樂工戶籍禁錮。”

“登萊巡撫涂澤民上書,在登萊用新法制鹽,所耗倍減,產量倍增。”

張居正看向蘇澤,涂澤民本來就是蘇澤推薦的,張居正認爲塗澤明的製鹽法肯定和蘇澤脫不開干係。

不過身爲閣老,張居正也不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他向蘇澤和魏惲問道:

“雖然陛下聖恩廢竈籍,允許竈戶自尋生計,但是鹽法是國家大計,魏惲,你說說看?”

先問魏惲,看來這個魏惲在張居正心中的地位還是可以的,應該屬於“可造之材”那一檔的。

魏惲想了想說道:“師相,學生以爲應該先通令各鹽所用新法制鹽,等新法普及後,再宣佈廢除竈籍的政策,允許竈戶自擇。”

張居正未置可否,然後看向蘇澤。

蘇澤說道:

“張閣老,陛下的隆恩,當然要第一時間讓竈戶知曉,否則朝廷的信義何在?”

“閣老,下官以爲,應該向竈戶說明朝廷的政策,願意留用的由鹽所返僱,不願意留用的任其自去。”

又怕張居正猶豫,蘇澤又說道:

“新法制鹽所耗遠少於舊法,而竈戶多是貧苦百姓,不會貿然而去,這一兩年鹽業無虞。”

“等過上幾年,新法已經推廣,各地鹽產必定大增,那時候竈戶要走,鹽政也不會有問題了。”

聽到這裡張居正點頭,但是他又問道:

“鹽所的僱錢何所出?難道再發寶鈔?”

張居正不愧是大明財政人,上來就算成本。

蘇澤微微吸了一口氣說道:“下官以爲,請榷賣鹽引。”

“榷賣?”

蘇澤說道:

“張閣老,我朝開中法已經名存實亡,兩淮等地的鹽引早已經淤塞超過五十年,甚至有祖父的鹽引孫輩都不能兌付的情況。”

“鹽引淤塞,能得鹽的並非鹽商,得鹽後再層層轉賣,官鹽價格日高。”

其實蘇澤這話已經說得很含蓄了。

實際上的情況是,能用鹽引換到鹽的都是達官顯貴,他們用鹽引取鹽以後自己也不賣,一般交給自己手下的商人或者賣給其他商人。

張居正點頭,鹽引問題到今天已經是頑疾了,大明上下都清楚,只是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蘇澤見到張居正感興趣,趁機說道:“不如朝廷直接榷賣新引,由鹽所公開榷賣,所得利也部分留存於鹽所,充當工本。”

榷鹽倒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張居正一下子明白了蘇澤的想法。

但是張居正又問道:

“如此一來,民販所販的鹽到底是官鹽還是私鹽?豈不是私鹽更甚。”

蘇澤說道:

“運司印刷三聯票據,一留作存根,一存分司,一給民販行運。各州縣民販,由州縣給照赴鹽場買鹽,納稅後運鹽出場,分赴指定口岸銷售。”

蘇澤說完,張居正沉默了一下,最後還是說道:“鹽法大計,你上個奏疏到內閣。”

蘇澤稽首應下,果然要改鹽法不是這麼簡單的,蘇澤想要暗度陳倉的計劃還是被張居正識破了。蘇澤隱藏沒說的一句話,就是發行新的鹽票,就要作廢原本市面上的鹽引。

對那些手裡持有鹽引的利益集團來說,自然是要激烈反對的,這也不是張居正這個內閣三輔能獨自承擔的。

所以張居正將皮球踢回到皇帝和內閣,這樣的責任也只有皇帝和內閣能承擔。

張居正說道:“讓各地鹽政衙門撥付銀兩給鹽所,就按照蘇澤的辦法告知竈戶,任其自由去留。”

雖然沒能忽悠張居正實行“鹽票法”,但是張居正同意撥錢給鹽所僱傭竈戶,自己來做這個山東清吏司員外郎也是有所收穫了。

張居正繼續說道:

“市舶關稅這塊,由山東清吏司和福建清吏司分別拿個方案出來,交由內閣討論。”

張居正佈置完了任務,就帶着中書舍人夏煒離開了節用堂。

等張居正走後,魏惲領着山東清吏司的其他官員,一同向蘇澤行禮。

山東清吏司沒有郎中,那蘇澤這個員外郎就是一把手。

魏惲明白自己和蘇澤的差距,也知道蘇澤這樣的人未來是要入閣的,不屑於戶部的職位。

對於這樣前途遠大的上司,只要好好伺候讓他儘快升官就行了。

等蘇澤飛黃騰達了,作爲舊部還能享受好處。

魏惲在官場已經混了幾年了,自然明白這些道理。

等見禮過後,魏惲說道:“蘇員外郎,下官帶您熟悉下司務吧?”

蘇澤客氣的說道:“有勞魏主事了。”

就這樣,一行人從節用堂出來,來到了外戶部的山東清吏司。

十三清吏司都是圍繞內戶部而建,每一個清吏司都是一個獨立的小院,都可以看做一個獨立的衙門。

每一個清吏司,都有自己的架閣庫、庫房等機構,因爲有大量的財政工作,書吏的數量也極多,足足有一百多人。

這些人是沒有資格在節用堂迎接蘇澤的,魏惲就帶着他們在山東清吏司的堂上拜見了蘇澤,蘇澤也發表了簡單的就職講話,大概就是讓大家認真工作,謹守朝廷法度之類的話。

等其他官吏退下後,蘇澤對着魏惲說道:“司內的常務,還是要請魏主事分擔着。”

蘇澤也看出來了,魏惲在山東司內很有威望,日常工作也很熟練,在自己來之前應該就是他主持日常工作的。

蘇澤的主要精力也不在戶部,他乾脆直接向魏惲說明,讓他繼續負責山東司的日常事務。

魏惲聽到蘇澤這麼說,也鬆了一口氣。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蘇澤不是等閒新官,他是皇帝和內閣閣老們都器重的年輕大臣。

從剛剛張居正對待蘇澤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他的提議對閣老決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更不要說他入仕以來的“赫赫戰功”了。

魏惲本來都做了退讓的準備,他已經準備將手裡的事情移交給蘇澤了。

但聽到蘇澤並不願意插手清吏司的日常事務,魏惲也鬆了一口氣。

戶部的工作專業性極強,外行瞎指揮可是要命的,魏惲對於蘇澤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蘇澤同樣對魏惲的觀感不錯。

山東司內的事務井井有條,這肯定是魏惲日常管理的功勞。

但是既然做了這個山東司的員外郎,蘇澤也是要做點事情的,他問道:

“司裡可有什麼棘手的事情要本官處理的?”

魏惲想了想說道:“除了擬定市舶關稅這件事外,最近司內最難辦的事情是錦衣衛那邊的。”

聽到錦衣衛,蘇澤嚇了一跳。

穿越以來,這個讓穿越者又好奇又恐懼的機構,一直戴着神秘的面紗。

隆慶皇帝是一個對權力比較剋制的皇帝,很少會動用東廠和錦衣衛。

當然,這並不代表錦衣衛就沒有存在感。

錦衣衛是皇帝的爪牙,皇帝抓捕官員都會動用錦衣衛。

大明官場也一直都有傳說,錦衣衛掌握了一份百官行述,其中記錄了百官的軟肋。

當然,蘇澤還是覺得這是無稽之談。

錦衣衛要是真的這麼厲害,大明皇帝也不會和大臣糾纏不休了,直接動用錦衣衛不就行了?

現任錦衣衛指揮使是成國公朱希忠,但是成國公已經病重,錦衣衛的權利掌控在司禮監秉筆提督東廠事的馮保手裡。

東廠雖然名義上也是一個獨立的特務機構,但實際上東廠是沒有辦事人員的。

東廠實際上只是一個領導機構,東廠還是需要錦衣衛辦事的。

錦衣衛強勢的時候,比如嘉靖朝的錦衣衛指揮使陸炳,他是嘉靖皇帝奶孃的兒子,而且還救過嘉靖的命。

所以那時候錦衣衛完全不聽命東廠,東廠就沒有存在感。

但是遇到東廠強勢的時候,錦衣衛就如同廠公的嘍嘍。

“錦衣衛怎麼了?”

魏惲連忙說道:“山東司兼掌錦衣衛的俸餉,上次錦衣衛送來的俸餉超支,被張侍郎駁回了,過些日子怕是又要送。”

蘇澤知道魏惲頭疼的原因了,戶部侍郎張守直不批錦衣衛的預算,合着這幫錦衣衛是來戶部討薪了。

蘇澤也有些頭大起來。

這也不怪人家張侍郎,怪就怪皇帝經常授予親信錦衣衛的職位,搞得錦衣衛的編制超編,戶部自然不願意承擔這些人的俸餉。

蘇澤既然已經開口了,還是接下了這難辦的差事,對魏惲說道:“下次錦衣衛來人的時候通知本官,本官親自見他們。”

魏惲滿心歡喜的稱是,對蘇澤又多了幾分敬意。

不攬權,又能頂事,這簡直就是完美的上司,魏惲心中對於蘇澤空降山東司的那點幽怨一掃而空,連忙告退處理司內的庶務去了。

山東司沒有郎中,官吏就把正堂收拾出來給蘇澤辦公。

就在蘇澤準備翻看山東司公文的時候,一隻胖鴿子飛進了公堂。

蘇澤解開了信籠,原來沈一貫的回信。

算算日子,王世貞沈一貫等人應該已經抵達了板升城了。

蘇澤拆開信,等仔細讀完了沈一貫的信後,

出使是這麼刺激的事情嗎?

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33章 考成法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8章 徐文長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52章 貢監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5章 再升官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69章 寡斷第83章 親親尊尊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53章 水毒病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57章 思退第35章 馮保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8章 公私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42章 經筵第304章 鐵路第156章 大婚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95章 崩盤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31章 莫須有第156章 大婚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0章 舌戰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
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33章 考成法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8章 徐文長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52章 貢監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25章 再升官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69章 寡斷第83章 親親尊尊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53章 水毒病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62章 俺答入寇第57章 思退第35章 馮保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78章 公私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42章 經筵第304章 鐵路第156章 大婚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95章 崩盤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31章 莫須有第156章 大婚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0章 舌戰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