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

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

高拱看了一眼張居正,默契的接過了張居正手裡的蘇澤奏疏。

《請設金瓶掣籤清源法王承續疏》?

蘇澤的奏疏不長,其實明代的奏疏基本都不長,而且遣詞造句都比較白話。

明初文臣動不動幾萬字的萬言書,半天車軲轆話說不到正事,所以朱元璋就要求奏疏“切實言事,忌虛言長議”。

看完後,高拱也讚道:

“妙哉!”

原來蘇澤當天晚上說,自己已經想好了解決烏思藏爭貢的辦法,這不是年輕人氣盛不肯認輸,而是他真的有辦法。

而仔細思考,蘇澤的辦法竟然還真的切實可行!

金瓶掣籤,最重要的不是掣籤,而是金瓶。

由大明朝廷賜下金瓶,這意味着大明掌握了冊立法王的最終解釋權。

以後所有的法王,都需要經過大明的確認,那就等於掌握了烏思藏的法王延續之權。

另外設立駐藏大臣,這也是一個好辦法。

其實大明對烏思藏的控制還是很深的。

永樂時期,藏地的高僧就經常往來於大明,甚至這個格魯派,也是明廷扶植起來對抗噶舉派的。

在西寧衛(青海)和川西衛,明軍也有駐軍,可以隨時干預烏思藏的事務。

有很大一部分的藏地土司,已經歸於明廷的統治,接受明廷冊封了。

歷史上明代始終,烏思藏都沒有特別大的叛亂,一直都是大明忠實的藩屬國。

這套金瓶掣籤之策,將手伸入藏地高層,這樣一來,藏地再也不會出現唐代吐蕃那樣的政權了。

萬世之功!

想到這裡,高拱立刻拿來揭紙,寫下了自己的票擬意見,然後一下子貼在了張居正的票擬之後。

通政司的小官戰戰兢兢,他想要提醒高閣老張閣老不合規矩,可又不敢出聲。

通政司小官只能拿着蘇澤的奏疏,來到首輔李春芳面前。

這位內閣首輔正在閉目養神,嘴裡喃喃說道: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接着就睜開眼睛,提筆在紙上寫下兩句。

好吧,這位內閣首輔看來是指望不上了。

通政司小官只能拿着三位閣老票擬過的奏疏,向着皇宮內走去。

就在通政司小官離開後,張居正迅速批完桌上一份有關戶部的奏疏,接着又招來另外一名通政司官員,對此人使了一個眼色說道:

“速速將這份奏疏送到馮公公手裡。”

這名通政司官員立刻明白了張居正的意思,點點頭拿着奏疏就立刻離開。

這名官員腳步飛快,竟然搶着那個拿着蘇澤奏疏的官員前,先一步的走進了司禮監。

——

登基一年多,隆慶皇帝已經不再和以往那樣勤政,羣臣的奏疏不可能和剛親政那樣本本都看。

實際上除了朱元璋,大部分皇帝也看不過來。

史書上記載,朱元璋一天要批答奏章兩百多份,就算是有了內閣票擬製度,這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所以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將權力歸於皇帝,成祖朱棣又搞了內閣,將議政批駁之權給了內閣。

再往後,宣德進一步擺爛,連批紅都懶得自己做了,直接交給了司禮監。

皇帝、內閣、司禮監,三方權力在各皇帝在位期間的都會有些區別,但是決策模式大概定了下來。

隆慶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是李芳,比起前輩劉瑾,後輩魏忠賢,李芳性格謹慎,遇到大事都會報給隆慶皇帝,不敢擅自批紅。

見到三位閣老票擬的奏疏,李芳看完了後,立刻說道:

“這份奏疏還是請陛下御覽,算了,本監親自送去吧。” 通政司小官丟了這個燙手山芋,如蒙大赦,連忙向李芳表示感謝。

李芳夾着奏疏,正準備離開司禮監,卻聽到身後有人提醒道:

“大監,陛下在翊坤宮李貴妃那邊,僕臣正要去翊坤宮辦事,要不這份奏疏就由我帶去吧。”

說話的中年太監語氣平和,態度謙恭,但是在李芳耳朵裡就十分的刺耳。

說話的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

馮保手裡拿着張居正夾在奏疏中的密條,又看向了李芳手裡的蘇澤奏疏,思考着這次要怎麼完成張閣老交辦的任務。

奏疏落在了李芳手裡,棘手啊!

司禮監的一把手是掌印太監,掌管皇帝璽印。

秉筆太監是有資格批紅的太監,人數不等,相當於內閣中的輔臣。

馮保除了是秉筆太監外,還兼任了提督東廠事,掌握東廠這個恐怖機構,是司禮監的二把手。

混過職場的都知道,一把手和二把手的關係絕對好不了。

李芳夾着奏疏說道:

“還是本監親自跑一趟吧,馮秉筆就和雜家一起面聖吧。”

馮保自然不會在這種小事和李芳爭執,兩人面和心不和的離開司禮監,向着李貴妃居住地翊坤宮而去。

等到了翊坤宮,這裡明顯要比皇宮其他地方熱鬧多了。

原因很簡單,偌大的皇城內,只有李貴妃的翊坤宮中有孩子。

只見到一個胖乎乎的男孩,身後跟着幾個小太監,從宮內衝了出來。

這個男孩看到馮保,就喊道:

“馮大伴!”

馮保立刻上前,匍匐下身子,對着這個五歲大的孩子行禮。

“馮大伴!我要騎大馬!”

馮保立刻趴在地上,讓這個六歲孩子爬上了他的背。

翊坤宮中的宮女太監對此習以爲常,若是讓外廷見到,威名赫赫的廠公馮保這個樣子,怕是要驚掉下巴。

李芳看到這個場景,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這個男孩就是當今皇帝唯一的子嗣,馬上要被冊立爲皇太子的朱翊鈞。

在裕王府的時候,馮保就是負責照顧三皇子的貼身太監,即使現在馮保已經在司禮監了,李貴妃依然會讓馮保來翊坤宮陪三皇子玩樂。

大明太監權力完全來自於皇帝,看到馮保和儲君關係如此密切,李芳心中自然更難受了。

他向朱翊鈞行禮,夾着奏章走進了翊坤宮。

進入翊坤宮,只聽到陣陣梵唱,李芳莫名的覺得心安了一些。

李貴妃雖然是小門戶出身,但是生性謹慎不喜歡多事,和皇后相處也比較融洽,有時候還能規勸皇帝。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佞佛了,不過這年頭婦道人家拜佛也是正常,他們這些沒根的太監也都會信些佛道,求着來世能投胎戶好人家。

李芳吸了一口氣,來到隆慶皇帝的御案前道:

“陛下,這份奏疏是內閣緊急送來的,請陛下御覽。”

(本章完)

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42章 經筵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6章 叩闕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68章 傳承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8章 奸佞是我?第50章 辦報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83章 羊吃人第275章 楚宗案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83章 羊吃人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31章 莫須有第96章 三策(五更)第4章 高拱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41章 冊立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章 高拱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8章 奸佞是我?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5章 馮保第140章 盛世
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42章 經筵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6章 叩闕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68章 傳承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7章 講讀東宮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76章 閣部會議!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8章 奸佞是我?第50章 辦報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83章 羊吃人第275章 楚宗案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83章 羊吃人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31章 莫須有第96章 三策(五更)第4章 高拱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41章 冊立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4章 高拱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8章 奸佞是我?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5章 馮保第140章 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