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

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

三月二十日。

沙漏和水漏前的太監,在一晝夜的值守後,又經過覈對後,終於同時得到了結果。

陳洪被手下人搖醒,陳洪看着初升的晨曦,問道:

“結果如何?”

“乾爹,晝夜等長!是春分!”

負責校對計時的太監其實要比陳洪還大一點,但是宮裡就這規矩,輩分跟着級別走,李芳還要被很多老太監喊老祖宗。

“確定嗎?”

“一刻不漏!”

陳洪連忙站起來整理袍子,然後說道:

“走,我要面陳陛下!”

除了宮裡,各司監內,凡是擁有自己計時器的衙門,也都有人守着。

此時衙門內響起了呼喊聲:

“晝夜等長!春分定!”

“晝夜等長!春分定!”

黃驥守在翰林院中一晝夜,二十日日出之前,他實在熬不住睡着了,等他聽到了遠處的喊聲,接着就被人搖醒。

“黃翰林!快醒醒,結果出來了,晝夜等長!”

黃驥打了一個激靈,晝夜等長!自己測算的春分是準的!

“恭喜恭喜!”

衆多翰林們都向黃驥投來豔羨的目光,不出意外,翰林院又要走出一名政治新星了。

只有黃驥內心複雜,觀測工具和測算方法都是蘇澤給的,黃驥對蘇澤的那點嫉妒徹底沒了,如今想的就是如何才能報答蘇澤。

——

蘇府。

蘇澤從妻子糾纏的手臂中爬起來,他披上衣服走到書房內,拿起桌子上已經草擬完畢的奏疏。

他相信黃驥的結果,而今天只要測出春分,那二十一日的結果已經不重要了。

數學這東西,算準了就是算準了,沒有僥倖可言。

學霸數學考一百分,那是因爲卷子只有一百分。

黃驥就是這樣的一個學霸,他測算後篤定的樣子,讓蘇澤決定陪他來這麼一場。

——【模擬開始】——

兩天後,欽天監測算春分失準,《請再測四海疏》送到內閣,內閣輔臣一致票擬贊同。

當天,《請再測四海疏》送到皇帝面前,皇帝部分同意了你的奏疏。

皇帝下旨,由黃驥和欽天監共同領導進行四海測驗,並分別編制新曆。

經過四年的時間,雙方曆法各自編成,但是雙方互相攻擊對方的歷法,最終曆法被擱置。

——【模擬結束】——

【是否使用100點威望值,保證奏疏被完全執行?】

【剩餘威望:358點。】

好傢伙,還有這樣的功能?

不完全執行?

對啊,大明皇帝除了批准和否決,以及不置可否的留中,還可以部分同意。

這還是自己上書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

蘇澤思考起來。

皇帝讓欽天監和黃驥同時修訂曆法,估計還是皇權那種“異論相攪”的思維作祟。

也對,天文曆法象徵天命,要不然朱元璋也不會下達天文禁令了。

欽天監是皇帝的家臣,主編曆法這樣的事情,皇帝還是不放心交給黃驥這樣的“外人”。

而系統模擬的結果,也是大明朝特有的戲碼。

事情做好了,卻因爲政治問題而擱置,白白錯失了最好的時機。

蘇澤還是果斷的選了“是”,保證完全徹底的通過自己的奏疏,由黃驥領導這次四海測驗和曆法編訂工作,不能讓欽天監搗亂!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點:258點,請儘快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這下安心了,這時候趙令嫺紅着臉爬起牀,又親自端上早飯,最後幫蘇澤穿上官袍,將他送出家門。

趙令嫺臉頰通紅,自己婚後日益慵懶了。

可自己晚起,不也是昨日相公折騰的原因?

想到這裡,趙令嫺的臉更紅了,她決定振作起來,好好管一管家裡的賬目。

——

這一次蘇澤的上疏,倒是在皇帝和羣臣的意料之中。

重訂曆法本來就是提了很久的事情,以前沒辦成是技術上沒條件,找不到能修訂曆法的人。

現在既然有了合適的人選,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通政使李一元也鬆了口氣,四海測驗在朝廷中沒有什麼反對聲,唯一反對的就是欽天監,但是欽天監的意見不重要。

內閣也是同樣的意見,甚至急性子的高拱還在票擬上寫,請朝廷儘快派出觀測隊伍,早日完成四海測驗,重訂曆法。

不過這道奏疏送到了宮裡,當隆慶皇帝拿起奏疏的時候,卻又猶豫起來。

他對着李芳說道:

“召黃驥來。”

李芳知道皇帝關注曆法的事情,連忙親自來到詹事府,不一會兒黃驥就被帶到了皇帝面前。

隆慶皇帝看着身上滿是繃帶的黃驥,語氣溫和的說道:

“黃愛卿,朕以前還不知道你精通天文數算。”

黃驥已經提前得到了蘇澤的口信,面對皇帝的時候如實回答所有問題就行了。

於是黃驥老老實實的說道:

“臣的天文術數,一半是從蘇翰林那邊學來的。”

“蘇澤?”

隆慶皇帝笑道:

“昨日朕問他,他還說自己不通天文曆法,難道昨天他是在欺君?”

黃驥是個老實人,他連忙說道:

“陛下,蘇翰林不懂天文,他教導臣的是數算之道。”

接着黃驥將蘇澤的“三角法”說了一遍,皇帝聽得雲裡霧裡,只知道這是根據邊角求其他邊角的數學方法。

黃驥還說道:

“蘇翰林還請工部,給臣造了一臺赤道經緯儀,此物和渾天儀差不多,但是多了一個窺筒。”

“窺筒?”

黃驥說道:

“就是望遠鏡,只是比軍用的看得更遠,用窺筒測算,要比肉眼觀測準很多。”

黃驥想了想,又說道:

“蘇翰林還說,如果繼續研究下去,還能研究出反射望遠鏡,那就能看得更遠,甚至能讓月亮成象於眼前。”

隆慶皇帝自然知道望遠鏡,但是沒想到軍用的望遠鏡,還能用在觀星上。

是啊,既然能用來觀敵,也能用來觀星。

可是滿朝文武,知道望遠鏡的人不少,但是隻有蘇澤一個人能想到用在觀星上。

難道這就是高拱所說的實學嗎?

隆慶皇帝再一次對實學產生了興趣。

先是營造法式,現在又是曆法,蘇澤明明對營造和天文都不太瞭解,卻能啓發別人走出最關鍵的一步。

實學之道,當真這麼神奇?

隆慶皇帝第一次如此重視實學。

剛開始的時候,高拱提倡實學,皇帝一是出於對高拱的尊重,另一方面則是想要用實學制衡心學,才放縱實學發展的。 但是現在看來,實學要比自己想象的有用。

而且比起“致良知”的心學,實學能夠解決朝廷的痛點。

要知道心學那一套“致良知,成聖賢”的說法,對皇帝可沒什麼吸引力,皇帝都是天子了,又不要做什麼聖賢。

反而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實學,提倡讀書人腳踏實地做事的實學,更讓皇帝青睞。

隆慶皇帝又詢問了黃驥一會兒,黃驥將自己推算春分的方法說了一遍,雖然皇帝沒聽懂,但是也確定這都是黃驥自己推導出來的。

對於黃驥的實話實說,皇帝很滿意。

無論是蘇澤還是黃驥,都沒有貪圖對方的功勞,而是老老實實的稱讚了對方。

而且皇帝也知道,黃驥和蘇澤之前的關係並不好。

所以隆慶皇帝腦補了一出大戲,蘇澤黃驥二人爲了大明,不計前嫌,聯手推算曆法。

兩人都是大明的純臣啊!

皇帝看向黃驥的眼神更加欣賞。

隆慶皇帝又想起來一個問題問道:

“此次欽天監預測失準,愛卿以爲要如何處置?”

黃驥還是個老實人,他又想起蘇澤的叮囑,讓他一切回答都“從心”,於是說道:

“陛下,欽天監測算失誤,是大統曆本身的問題,並非欽天監故意爲之。”

“而且陛下要編制新曆,還需要欽天監觀測天象,所以臣斗膽請陛下寬恕他們的罪過。”

“好!”

隆慶皇帝十分滿意,又賜給黃驥玉帶,這才讓他退下。

等黃驥退下後,皇帝又對李芳說道:

“把欽天監的人叫來。”

不一會兒,欽天監的周相就跪在皇帝面前。

周相其實全身在顫抖。

推算節氣失誤是罪過,而今年春分算錯兩天,那更是大罪。

世宗朝因爲推算節氣誤差大,就被嘉靖皇帝斬過一名少監。

今上雖然不像是世宗那樣,但是皇帝優待的那是外朝士大夫,皇帝要懲罰一個欽天監的官員,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看到周相這幅樣子,隆慶皇帝更加生氣。

他問道:

“此次欽天監推算春分失誤,是何緣故?”

失誤?

周相注意到皇帝的措辭,如果只是定性爲失誤,那皇帝是不打算深究這件事了。

周相感覺死裡逃生,他轉而又有了新的想法。

周相將心一橫,帶着哭腔說道:

“陛下!那黃驥私習天文,有違太祖禁令,請您重重懲處他啊!”

周相這麼做,自然是爲了欽天監的利益。

欽天監父死子繼,周相就算是死了,他的兒子也會進入欽天監。

欽天監內的家族又互相聯姻,如今已經是一個利益整體。

這個職位雖然不高,但是每當到了國家典禮和重要儀式,都需要欽天監出馬。

而遇到幾個迷信的皇帝,更是可以混成皇帝近臣。

所以抱團的欽天監,壟斷了天文的解釋權之後,更不能容忍別人染指。

可沒想到周相說出這句話,卻讓皇帝更加憤怒!

隆慶皇帝一拍御案道:

“曆法你們算不準也就算了,竟然還如此嫉賢妒能!”

“黃驥是太子講官!是翰林!他測算天象這件事,少詹事殷士儋是向朕彙報過的!是爲了給太子講解曆書!”

這下子周相臉徹底白了。

如果周相不攻擊黃驥,老老實實承認欽天監的算法有問題,隆慶皇帝大概還會繼續用欽天監,畢竟欽天監是皇家機構,要比外臣值得信任。

但是看到周相如此冥頑不靈,甚至還攻擊黃驥,隆慶皇帝心中那最後一點好感也沒了。

但是隆慶還是不如他父皇心狠,皇帝心累的說道:

“朕已經決定,由黃驥主持四海測驗,爾等欽天監上下要全力配合,若是有陽奉陰違,乃至於伺機作亂的,朕決不輕饒。”

“你退下吧。”

周相面如死灰,他也知道自己搞砸了,只好乖乖的退下。

兩邊態度一對比,欽天監的行爲實在讓人不齒,隆慶皇帝再也沒有平衡的想法。

但是如何將欽天監交給黃驥?

黃驥是翰林,讓一個翰林去做欽天監官員,那等於貶謫黃驥,他肯定不願意。

但是欽天監是皇帝家臣,如果交給一個外臣領導,又有違組訓。

“去請高師傅來。”

隆慶皇帝想了半天,決定還是求助高拱。

不一會兒,高拱來到御書房,聽完了皇帝的難題後,高拱說道:

“陛下,可以由黃驥出任少史。”

李芳疑惑的看向高拱,什麼時候大明有這個職位了?

高拱說道:

“在翰林院設太史院,太史暫缺。”

“太史院兼領欽天監,統括編修新曆諸事。”

這下子皇帝和李芳都明白了!

太史,是周禮中就有的職位,負責記錄編寫史書,兼管典籍、天文曆法。

上古時代,天文和歷史是不分家的。

所以司馬遷這個太史令,是西漢太初曆的制定者,司馬遷是史學家也是天文學家。

後世兩個職位逐漸分開,元代就同時設置太史局和欽天監。

但是郭守敬編制授時歷的時候,元帝也是讓郭守敬這個太史令兼管了欽天監。

而翰林官員本身就有史官的職責,比如蘇澤現在的史館,他們都帶着“編修國史”的職銜。

高拱建議皇帝重新用了周禮中的設置,將天文和歷史合併,在翰林院下設太史局。

這樣一來,欽天監就名正言順的成爲太史局下屬部門。

那如果外朝再有議論,一句“合乎周禮”,就可以堵上任何人的嘴。

隆慶皇帝滿意的點頭,還是高師傅有辦法啊!

就在君臣盡歡的時候,一羣騎士向着皇城疾馳。

在京師中軸線上馳馬可是大忌,巡捕營正準備攔截,卻見到爲首的騎士高高舉起露布。

巡捕頭領連忙攔住手下,手下不解的問道:

“把總,爲什麼不攔截?”

這巡捕營把總怒斥道:

“露布報捷,你吃了熊心豹子膽要攔?”

(本章完)

第38章 徐文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6章 畫餅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25章 實學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89章 兩級分化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81章 跳幫戰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54章 蒸汽機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83章 羊吃人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5章 崩盤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6章 紫色道具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41章 冊立第24章 徐階思退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53章 水毒病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81章 跳幫戰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91章 上架感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
第38章 徐文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6章 畫餅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25章 實學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89章 兩級分化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81章 跳幫戰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1章 立儲之功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54章 蒸汽機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83章 羊吃人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95章 崩盤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6章 紫色道具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41章 冊立第24章 徐階思退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53章 水毒病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81章 跳幫戰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91章 上架感言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