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車營之法

第63章 車營之法

“翰林院!”

沈一貫最先反應過來,他一拍大腿,直接就向公房外衝出去。

羅萬化也反應了過來。

俺答部也不是第一次入寇了,關於如何應對,翰林院中的羣臣奏疏中肯定有答案。

那些老成的翰林,早就已經衝回了翰林院,從羣臣奏疏中尋找應對方案了。

果不其然,等到沈一貫等人返回翰林院的時候,有關俺答問題的羣臣奏疏,早就已經被搶奪一空。

最熱門的是當年趙貞吉趙閣老在庚戌之變的上書,兩個老翰林爲了爭搶差點打起來。

看到這樣的場景,沈一貫哀嚎一聲,果然和這些翰林院的老油條比起來,自己的反應還是太慢了。

軍事上的事情和其他政務不同,打仗是十分專業的事情,所以大部分文臣其實都是提不出什麼有效意見的。

但是大明朝到了這個時期,倭亂雖然平息,但是北方和西南地區不寧,精通軍務的大臣更容易升遷。

就比如胡宗憲,他是三甲進士,初授的官職是縣令,這樣的起點正常能爬到一方布政使,都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但是胡宗憲靠着抗倭戰爭,打破了自己職場天花板,晉升到了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現任宣大總督王崇古也是同樣一個例子,他同樣也是進士名次不高,卻做到了邊疆大吏。

不是所有文臣都想要帶兵,但是知兵的大臣更容易被重用,如今內閣中趙貞吉軍事背景最硬,所以在軍事問題上反而最有話語權,在這個議題上就能壓住高拱和張居正。

果不其然,等到八月十八日,隆慶皇帝下旨在京官員,要求百官上書言俺答入寇事。

京師大小官員都紛紛捲起來,就算是自己的意見不能被採納,要是能給皇帝和內閣留下一個“略通軍務”的名聲,對於升遷也是很有幫助的。

就在百官卷着上書的時候,蘇澤終於編排完了第二期的《樂府新報》。

這一次二版百姓之聲,依然是蘇澤親自撰稿,這次他抄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

蘇澤用智叟和愚叟爲名,講兩個人在應縣木塔下方打賭,一個同樣大小的木球和一個鐵球同時從木塔頂上扔下來,到底哪個球先落地。

在整個故事最後,蘇澤又提出“重力”之說,同樣也留下了一道思考題,鐵球從佛郎機炮中射出,其飛行路線是什麼樣的?

對於這些問題,蘇澤也沒有給出答案,他刊登這些故事,只是想要讓人激發出研究這些問題的興趣來。

萬事開頭難,誰說古代中國就沒有研究科學的土壤的?

僅僅說中國古代讀書人都熱衷科舉,研究經史子集所以纔沒有研究科學,那就有點唯結果論了。

西方近代科學史上的人物,哪一個不是家境優越的貴族富豪?他們研究科學難道是爲了做官嗎?

同時期的伽利略支持日心說就要被教會軟禁,西方的科研環境不是更惡劣?

蘇澤只想要起個頭,只要有人願意研究,而這些成果只要能用在百姓生活和軍事上,那就會有更多的人蔘與到科學研究中。

百姓日用之道,格物致知之道,未嘗不能成爲科學之道。

王艮在王陽明的基礎上闡釋新學,自己又在王艮的基礎上闡釋心學泰州派,王陽明和王艮都沒意見?其他人還能說什麼?

反正蘇澤有的是耐性,只要能弄出成果,蘇澤就立刻上奏給這個人封賞,看到朝廷有獎勵,自然就有更多人投入到科研之中。

蘇澤將校對好的稿子交給了下屬小吏,這才拖着疲憊的身體返回家中。

“青藤先生?你這是?”

這些日子蘇澤早出晚歸,只是將一些日常書信應答交往的事情交給徐渭辦,可沒想到今天回到家中,卻看到徐渭又恢復到了初見時候的那副瘋癲樣子。

他見到蘇澤後,眼神這才清明瞭一些,徐渭用木簪將頭髮紮起來,拿起桌案上的文稿,對着蘇澤說道:

“東翁,這是徐某寫下的禦寇方略,東翁以此進獻朝廷,定能得到朝廷嘉獎!”

徐渭說這話的時候傲氣十足,讓蘇澤想起了當時初見徐渭時候的狂狷模樣。

但是想想徐渭好像還真有狂的本錢,他輔佐胡宗憲抗倭,和俞大猷戚繼光並肩作戰過,他還曾經和好友唐順之一起編纂過軍事著作《武編》。

蘇澤看着徐渭嘔心瀝血所寫的萬言書,心中有些感動。 他在燭光下仔細的讀了起來,越讀越是覺得徐渭果然是有大才的!

這份萬言書從邊軍戰略,到宣府大同地區山川地理,邊防情況,都有詳細的論述,徐渭甚至對草原上各部的情況都有所瞭解,還提出了對應的分化拉攏之策。

徐渭甚至連詳細的戰術都做了論述。

徐渭提出的戰術名爲車營。

當然,徐渭在萬言書中也說了,這個車營並不是他首創,而是在抗倭戰爭中,從俞大猷的偏廂車戰術中得到的靈感。

徐渭寫道:

“仿俞大猷獨輪偏廂車式,前設虎頭牌,側鑲榆木板,內藏佛郎機銃眼。車轅刻陰陽榫卯,可速結方陣。”

他給車營安排了配置,“每車配眼快軍士六人,攜三眼銃二杆、神機箭匣五具、鐵蒺藜囊三袋。”

陣法則是“遇騎則結龜甲陣,退兵則化長蛇勢。”

而徐渭又提出守戰四策,分別對應“平原野戰、險隘設伏、墾殖屯邊、冬擾春襲”,系統性的提出了具體的對敵方略。

甚至徐渭還對車營可能產生的問題做了預案,“須防將領貪功冒進,車陣未成而遭截殺;嚴查匠作偷工減料,榫卯不牢則全軍危殆;慎擇天時地利,雨雪泥濘則寸步難行。”

最後徐渭自信的寫道:

“昔李牧守代郡,以車千乘破匈奴;嶽武穆郾城大捷,麻扎刀克鐵浮屠。今若得精車三萬,輔以邊牆烽燧,可復河套而制漠南。”

蘇澤看完萬言書,對着徐渭說道:

“先生大才!”

徐渭卻有些黯然,他說道:

“東翁獻上此策,必能得朝堂側目,以東翁在陛下和諸位諸位閣老心中的分量,若是車營之法能成,能報我大明邊疆數十年安寧,徐某也就此生無憾了!”

徐渭沒有官員身份,沒有上疏的資格,所以只能作爲幕僚幫着蘇澤起草奏疏。

蘇澤看完了萬言書,對着徐渭說道:

“青藤先生,蘇某不願意貪功,這份奏疏還是等你以後自己上吧。”

“?”

蘇澤又說道:

“前些日子,我和國子監沈鯉沈司業說起過青藤先生的事情,正好國子監內有貢監生出缺,就給你補了監生資格。”

“以後青藤先生一邊給我做幕,一邊準備順天府鄉試吧。”

徐渭驚訝的看着蘇澤說道:“老夫已經虛歲四十八,還要參加科舉嗎?”

蘇澤說道:

“我在翰林院讀到,嘉靖朝有一位進士王鴻漸,他在少年就中了河南鄉試解元,到了四十九歲才登科進士。”

“青藤先生也不過四十八,爲何不能再考?”

“若青藤先生有志於軍務,中了進士後可以任官西北,也能造福一方,所以這封上疏應該由你自己上!”

徐渭眼眶溼潤,對着蘇澤一拜到底,長稽爲禮。

——

其實蘇澤本來就不準備摻和這次北疆的事情,果不其然,八月二十二日,邊關再次傳來消息,原來這次兵圍大同是個烏龍事件。

可朝廷爭議的重點,卻從如何防禦京師,滑向了不可知的方向。

今天沒加更了,要準備後面的劇情,差不多也要上架了。

再次感謝大家支持。

(本章完)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42章 經筵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74章 襲職盛況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4章 高拱第46章 叩闕第63章 車營之法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00章 舌戰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04章 鐵路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42章 經筵第130章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74章 襲職盛況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44章 拆臺子第89章 兩級分化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6章 立人設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86章 【事後畫冊】第41章 冊立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00章 舌戰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42章 經筵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74章 襲職盛況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4章 高拱第46章 叩闕第63章 車營之法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00章 舌戰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304章 鐵路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42章 經筵第130章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74章 襲職盛況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44章 拆臺子第89章 兩級分化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6章 立人設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86章 【事後畫冊】第41章 冊立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00章 舌戰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