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

《駁瘧病瘴氣論》。

蘇澤這篇文章,是關於瘧疫的。

高拱更認真的看了起來。

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就飽受瘧疫的困擾,艦隊減員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個。

馬上朝廷明年就要再下西洋了,如何防疫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

不僅僅是下西洋,如今商旅縱橫,如果瘧病傳到直沽、登萊這些地區,對於京師也是一個嚴重威脅。

蘇澤開篇先駁斥瞭如今主流的瘴氣瘧病說。

他寫道:

“昔者醫家皆言瘧疾乃‘瘴氣所鍾’,山澤穢惡蒸鬱而成。然蘇某有三問:”

“一曰同處瘴癘之地,有人染病有人安?”

“二曰夏秋多發而冬春少發,瘴氣何故擇時?”

“三曰居高者仍病,居低者反有無恙。”

緊接着,蘇澤又提起了玻璃,他利用玻璃打磨鏡片,製作出“顯微鏡”,利用此物看到了水中的“微蟲”。

於是蘇澤提出了“微蟲”致病的假說。

蘇澤提出了三種假說。

“水源說”,也就是污水中藏有“微蟲”,瘧疾通過污染的水傳播。

“蚊蟲說”,蚊蟲叮咬人體後,將病人體內的微蟲,傳播給健康人。

“呼吸說”,空氣中藏有“微蟲”,通過呼吸進入人體。

緊接着蘇澤又開始講治療瘧疾的方法。

他提到南州土人有一種神樹金雞納樹,名爲“月神之淚”,樹皮製藥可以治癒瘧疾。

於是蘇澤提出樹皮製藥可以殺死“微蟲”的假說。

到了這裡,其實蘇澤也沒有解開瘧病的原理,緊接着蘇澤的文章開始詳細描述了他製作顯微鏡的方法。

蘇澤在文章後面寫道:

“昔日鄭和下西洋,飽受瘧病之苦,今太子憐惜,凡能驗證以上猜想,東宮願意誠以銀元千枚以饋。”

同時蘇澤還在文章最後寫,如果有人需要用到金雞納樹的樹皮來做實驗,也可以來東宮或者報館,蘇澤可以免費提供樣品。

願意栽植的,蘇澤也提供樹苗,但是蘇澤也說了,這樹和甘蔗一樣,只能種在溼熱的地區。

看完了這篇文章後,高拱有些興奮。

這些日子,實學沒有什麼突破。

原因也很簡單,本來就是求實之學,如果沒有什麼別人能看到的成果,又怎麼好叫做實學?

你論證來論證去,總要落到實處才行。

蘇澤這篇文章,讓高拱明白了一件事。

實學就是要解決問題的!

如果真的有人驗證了“微蟲致瘧”說,解開了瘧疾傳播的途徑,那就能有效防範瘧疾。

蘇澤又提出了金雞納樹可以治療瘧病的假說,東宮懸賞能研究出成果,會給一千枚銀元獎勵。

高拱明白了實學的問題,辯經這方面,實學本來就不是傳統儒學和心學的對手。

所以蘇澤的方法纔是對的,只要實學能解決更多的問題,實學自然會成爲顯學。

辯經再厲害,也要解決實際問題才行啊。

高拱明白了實學發展的方向,也看到了蘇澤的辦法。

在報紙上懸賞解決問題!

爲什麼不把實際遇到的問題,放在報紙上懸賞呢?

高拱思考起來,準備命令自己的門徒們蒐集一些問題,然後刊登在《樂府新報》上,朝廷也可以懸賞解決問題嘛。

就在高拱思路大開的時候,張居正也踏入了內閣。

和高拱打了招呼後,張居正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張居正在戶部督辦了半個月,就是爲了理順會計錄的編纂工作。

在理解了會計錄編纂工作的複雜度後,張居正果斷將會計錄的工作拆解爲兩塊。

第一版是兩京十三省的帳,地方上主要就是歲入和支出部分。

第二版則是京師的總賬,包括各衙門的收入支出和庫存。

按照張居正的估算,明年三月份會計錄的第一版就應該能搞出來,到時候兩京十三省的歲入支出,朝堂就能有一本明細賬了。

預計明年七月份,第二版,也就是京師六部九卿衙門的賬本,包括皇帝內帑的盤存也能做出來,那整個大明的家底就盤查清楚了。

等大明的家底盤存清楚,就可以開始全面的稅制改革了。

理順了後,張居正又返回了內閣辦公。

而張居正剛剛返回內閣,首輔李春芳將手頭上的事情都交給他,果斷向皇帝乞休告假去了。

隆慶皇帝也不得不批了李春芳的假期,內閣又恢復成三名閣老的狀態。

和高拱那邊的清閒相比,張居正這邊的事務比較多。

北疆要開放互市,在哪裡開放,這些都是戶部要研究的問題。

王世貞和宣大總督王崇古上書,都請朝廷多開馬市,張居正也明白多開馬市的好處,但是朝廷要有這麼多官吏呢?

管理一座馬市,需要能寫能算的吏員,還需要能處理邊疆問題的官員。

張居正更加明白,爲什麼蘇澤堅持要開吏科試了。

現在的大明朝廷,就像是一家擴張中的商鋪,要賺更多的錢就要多招人開辦分號。

開放馬市需要人手,東南幾個省也上書要開埠,同樣也需要人手。

蘇澤上了《請奏四方來朝疏》後,朝廷也商議過了,準備在松江府上海縣、福建省泉州、廣東省廣州開埠通商。

但是看到了開埠的好處後,地方上紛紛上書,包括寧波、福州、澳門等地也上書請求開埠。

張居正還是壓下了這些奏疏。

原因也很簡單,朝廷沒人手。更確切的說,朝廷沒太監了。

張居正都覺得這個理由有些諷刺。

開埠通商,就要設立市舶司,就要內廷派遣鎮守太監。

而如今市舶司的工作繁重,對於鎮守太監的要求極高。

隆慶皇帝也是一個謹慎的皇帝,他明白鎮守太監的業務能力,決定了能不能將市舶稅收上來,這些都是入內帑的錢,必須要派遣可靠的人選。

所以直沽市舶司的鎮守太監,隆慶皇帝親自面試了幾個人,最後才選中了人選。

現在又要選派上海、泉州、廣州的鎮守太監,司禮監都愁得很。

如今皇宮內,營造學社已經成了和司禮監一樣,成爲太監們趨之若鶩的地方。

大明在內廷設司禮監,就是專門給太監讀書的地方。

隨着時代發展,司禮監逐漸成爲內廷決策機構,司禮監掌印秉筆也被稱之爲內相。

但是司禮監還有教導太監讀書的職能,翰林院每年要選派翰林去司禮監教書。

現在除了司禮監外,營造學社也成爲香餑餑。

如今內廷最吃香的太監,就是在司禮監讀過書,又在營造學社上過課的。

比如這一次被皇帝簡拔,派往直沽的太監張鯨,就是擁有司禮監和營造學社雙重學歷,他越過一衆品級比他高的太監,獲得了直沽市舶司鎮守太監這個好差事。

營造學社擔任教習的是欽天監的周相,很多太監因爲基礎太差,都被周相逐出了營造學社,能夠完成營造學社學業的寥寥無幾。

而這些能結業的太監,擇業選擇也很寬泛,比如留在皇城裡的宮造局,審計工部的造價,再比如去內帑擔任司庫。

甚至東廠都搶着要人,如今鎮撫司下的民訟衙門,也需要精通算學和刑律的官員坐鎮,而東廠要監督鎮撫司,也需要同樣的人才。

司禮監三巨頭都急得不行,他們向皇帝建言,請求營造學社放寬結業的標準,多培養一些人才出來急用。

但是教習周相卻十分的執拗,他堅持算學之道,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算學沒有辦法速成,如果皇帝覺得他這個教習不行,他就辭職追隨少史黃驥去修歷去。

這下子連隆慶皇帝也沒辦法,欽天監中能看懂黃驥留下教材的人,也就只有周相一個,他要是撂擔子,這營造學社也就關門了。

最後周相也做了妥協,延長營造學社的教學時間,給學社成員一次補考的機會,只要補考通過也算是結業。

上海、泉州、廣州的鎮守太監好不容易湊齊,實在沒辦法繼續開埠了。

不僅僅內廷缺人,外廷也同樣缺人。

這一期順天府吏科試的事情完畢,張居正也準備推動在南直隸進行吏科試的改革,在南直隸募新吏徵收商稅。

先把南北二京的商稅收起來,這一帶的讀書人最多,商旅也最發達。

等南北二京的問題解決了,再對其他富庶的省份下手。

張居正放下奏疏,他突然發現隆慶三年的內閣要比去年忙碌了很多,就連他都有些吃不消了。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張居正回憶起蘇澤第一次上疏的那個節點。

好在下個月王世貞就要從草原返回了,首輔李春芳已經上疏請求增補閣臣了。

處理完手裡的奏疏,張居正拿起桌上的報紙,他翻開了《樂府新報》。

自從長子去了登萊後,張居正最喜歡的版塊變成了山川地理版塊,張居正最喜歡看的內容,變成了介紹海外風土的文章。

前些日子長子寫信過來,他已經入學了登萊的市舶司海務教習所,信中張敬修寫了不少他在萊州港口和海員交談的消息,其中就不乏海外風土人情。

張居正看這些文章,也是爲了能和長子交流。

這一期的山川地理,又是蘇澤親自撰文,寫的是歐陸一個名叫威尼斯的海上城邦。

建造在海上的城市?

張居正還是很好奇的,除了風土人情外,蘇澤還介紹了威尼斯的特產玻璃。

蘇澤講述了威尼斯人通過保密技術獲取巨利的事情,還說一片等身透明玻璃就能在歐陸賣出天價。

但是讓張居正意外的是,緊接着蘇澤就將玻璃的製作工藝大大方方的刊登在了報紙上!

從玻璃原料,粗篩,助溶,玻璃藥(添加劑),製作的過程,蘇澤都詳細的刊登出來。

不同的玻璃藥,可以製作出不同顏色的玻璃,而要製作純色玻璃,需要用到一種名爲“回青石”(鈷藍)的礦物。

歐陸視若珍寶的玻璃製作方法,就被蘇澤這樣刊登出來了?

張居正隨即一笑,蘇澤就是這樣,每當他拋出一個東西的時候,就會引着人繼續前進,你永遠不知道他的口袋裡還藏着什麼東西。

張居正相信在玻璃背後,還有更賺錢的東西,蘇澤在藏在身後。

不過張居正這次倒是冤枉蘇澤了。

蘇澤沒有將玻璃鏡子的全部配方都刊登出來,還是因爲錫汞齊的製備太過於危險,這個時代的工匠還沒有足夠的化工保護意識,只能在小部分技藝高超的工匠指揮下生產。

而蘇澤將玻璃的配方刊登出來,也是爲了促進玻璃製造行業的進步。

威尼斯人壟斷技術,將純色玻璃鏡的配方藏了一百多年,這也將光學發展拖延了一百多年。

蘇澤相信,以大明工匠的勤勞和聰明,以大明的生產力,玻璃的價格很快就能降下來,而玻璃的產量也能迅速攀升,很快就能成爲大明的出口產品。

而透光的玻璃可以用在光學儀器上,還可以用在建築上,說不定明年就可以在京師搭建溫室大棚,在冬天吃上新鮮的蔬菜了。

而鏡子則可以作爲一種奢侈品,專門在東宮的商鋪中販賣,日後還可以在港口出售,反過來賣給西方人。

——

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師下了雪,京師百姓家裡也都升起了炭爐子。

蘇澤在改建堂屋的時候,請工部修了暖牆,這樣又可以取暖,又不用忍受炭爐的異味和煤灰之苦。

不過今天一大早,蘇澤就離開了溫暖的室內,站在京師門前看熱鬧。

今天是薊遼總督譚綸回京述職的日子。

蘇澤身後跟着徐渭,對於這位和戚繼光聯手在東南抗倭的文臣,蘇澤還是很好奇的。

而且在解決了北境問題後,蘇澤開始關注遼東問題。

京師門前也聚集了一些看熱鬧的官員百姓,

在開道的儀仗後,是一名跨馬徐行的冷峻中年官員,他已經頭髮斑白,但是腰板挺直昂首睥睨,穿着高品文官的袍子,卻有一股殺伐之氣。

文官身後,是一名差不多年紀的武將,他穿着華麗的鎧甲,但是臉上有些侷促,似乎對京師的宮闕充滿了敬畏。

隊伍後方,蘇澤見到了一些奇怪打扮的武士。

他們有的留着金錢鼠尾,耳懸野豬牙墜飾;有的披髮頭插鷹翎,脖子上掛着銀圈;還有剃光前半額頭,鼻子上還鑲着骨環。

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57章 思退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42章 經筵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42章 樹典型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57章 思退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6章 立人設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57章 立成法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56章 大婚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33章 考成法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56章 宰輔之才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8章 奸佞是我?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76章 閣部會議!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8章 斷章狗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23章 丹術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53章 水毒病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7章 錢法不通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7章 威望增加
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57章 思退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42章 經筵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42章 樹典型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57章 思退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6章 立人設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57章 立成法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56章 大婚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33章 考成法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56章 宰輔之才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8章 奸佞是我?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76章 閣部會議!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8章 斷章狗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23章 丹術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53章 水毒病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7章 錢法不通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7章 威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