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

大明朝堂的熱點,來的快散的也快。

隨着蘇澤送上《請開吏科試選才疏》,京師朝堂的熱點,就聚焦在這份奏疏上,之前的順天府鄉試案,已經沒人談論了。

十月二十日,蘇澤上書。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開吏科試選才疏》送到內閣,高拱、張居正和趙貞吉都票擬贊同,奏疏由首輔李春芳送到內廷。

如此重大的改革措施,隆慶皇帝猶豫不決,發給外廷公議。

外廷官員紛紛上書反對,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點:340點。】

【是否花費500點威望點,確保奏疏完全執行?】

【當前威望點不足,可等到威望值足夠後自動扣除,遞延執行。】

“吏科試”的改革難度果然很大,五百點威望還是自己說服了三閣老後的結果,但是好歹可以接受了。

如今蘇澤每天可以增長16點威望值,湊足剩餘的威望也就十天時間。

蘇澤果斷選擇了“是”,在上疏後的三天,蘇澤就向首輔李春芳遞上了病假乞休單。

蘇澤名義上的上司其實有幾個。

首先他是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員,所以他可以向代管翰林院的張居正請假,也可以向代管詹事府的趙貞吉請假。

蘇澤還是戶部員外郎,可以向代管戶部的張居正請假。

然後他這個報館總編官的身份,可以向報館總裁官李春芳請假。

最後蘇澤還是選了李閣老,誰讓李閣老擁有豐富的請假經驗呢。

當李春芳看到蘇澤的乞休單,嘴角抽搐了一下。

“所以你上疏給內閣惹了這麼大的麻煩事,就乞休回家了?”

這位好脾氣的首輔,此時有些慍怒,眼神中彷彿在怒吼,“你小子竟然請假了!”

自從蘇澤的《請開吏科試選才疏》,朝堂上對於這份奏疏的攻擊不斷。

最大的理由就是吏員數目是祖制,是太祖爲了防止胥吏盤剝百姓所額定的,現在朝廷要增加胥吏人數,這不是專門和祖宗之法作對嗎?

增加胥吏徵收商稅,也被抨擊“與民爭利”,認爲是在魚肉百姓。

朝野對蘇澤的批評也不斷,甚至有小報上影射蘇澤是蔡京,爲了諂媚君上專門幫着皇帝斂財。

當然,正經報紙是不敢刊登這種文章的,你說蘇澤是蔡京,那皇帝是誰?

這些日子內閣本來就忙,北方戰事的封賞收尾工作,俺答封貢的事情,籌備下西洋的工作,戶部會計錄的編修,又要應付外廷對蘇澤的攻擊,李春芳這些日子都加了班。

再一想到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蘇澤搞出來的,他竟然請假了!

李春芳幾十年養氣的功力,都擋不住體內的怨念衝出來。

蘇澤裝作咳嗽了一下說道:

“李閣老,下官昨夜感了風寒,差點下不來牀,這是拖着殘軀來向您乞休的。”

李春芳看向蘇澤,完全看不出生病的樣子,他說道:

“本官奏請陛下,請太醫給你看看?”

蘇澤連忙說道:

“李閣老,下官在家調攝就好了。”

“若是調攝有用,還需要醫者做什麼?乞休的單子本官批了,你且回去養病。”

等到蘇澤離開,李春芳喊來身邊的中書舍人劉珺。

“去太醫院,找傅醫官去蘇子霖府上診治。”

劉珺疑惑的看向李春芳,剛剛蘇澤那副樣子,根本不像是得病的,爲什麼還要派太醫?

緊接着李春芳拿起一張紙,寫下了幾個草藥的名字。

劉珺接過來一看,“黃連”、“黃柏”,這些都是味道極苦的中藥材。

李春芳是內丹術高手,對於醫理也很精通,這副方子也就是普通的滋養補氣藥方,但是用了極苦的藥材。

李春芳說道:

“讓傅醫令照這個方子開藥,每日由太醫院煎完送到蘇澤府上,請醫官看着他喝完。”

好傢伙,劉珺明白了李閣老的意思,看來這次蘇澤給內閣惹了這麼多事,害的李閣老自己不能請假,卻是讓李閣老記恨上了。

——

這次請假是蘇澤婚後第一次請長假,倒是陪着孕中的妻子好一陣子。

唯一難受的就是,每天太醫院的醫官都會送來非常苦的中藥,還要當面看着自己喝下去。

蘇澤深深懷疑是小心眼的李閣老在報復自己。

不過這些日子蘇澤除了在家陪妻子,倒是也不孤單。

今日申時行也帶着妻子上門拜訪他。

女眷們去後宅說閒話了,蘇澤就在後花園的太湖石前放了水缸,和申時行坐在宅邸前主人耗費巨資建造的人工湖前垂釣。

“子霖兄,你還是別釣了吧。”

申時行看着自己面前水缸裡滿滿的魚,再看蘇澤面前水缸裡空無一物,實在不明白蘇澤這樣的釣魚水平,到底在釣什麼?

一整個上午的“空軍”,蘇澤也扔掉了釣竿。

馬上就要十一月了,京師的氣候也開始冷起來。

蘇澤和申時行走進小瀛洲邊上的廊亭中。

順天府鄉試後,雖然有皇帝證明了張敬修的能力,證明了申時行沒有徇私舞弊,但是這次事件還是對他產生了影響。

朝廷上下明裡暗裡對他的非議不少,一個諂媚閣臣的帽子是少不了。

申時行感覺苦悶,也在蘇澤之前請了假。

小瀛洲假山上種着幾棵樹,隨着一陣秋風吹過,樹葉飄落在湖面上。

申時行看着寂寥的秋景,對着蘇澤說道:“其實在放榜前,元馭(王錫爵字)也攔了我,讓我避嫌不要點張敬修解元。”

“可我本以爲秉公無私,卻差點連累師相,還差點連累元馭兄的前途。”

面對申時行的抱怨,蘇澤也不知道怎麼勸。

蘇澤只能說道:

“汝默兄,官場中人,就是內閣宰輔,也少不了‘不由己’三個字。”

申時行點點頭,他是科舉狀元,人情練達,這些道理又怎麼會不明白,但撞上現實大山後,還是刷新了他的想法。

申時行看向蘇澤說道:

“子霖兄,我想要外任。”

“啊?”

蘇澤疑惑的看向申時行,狀元及第、翰林庶吉士、詹事府和禮部官員,申時行每一步都走在大明官員最羨慕的位置上。

按照這個趨勢,申時行入閣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京師普通官員都畏懼外任,不想要離開京師,申時行卻要主動離開京師。

蘇澤說道:

“汝默兄,可不要衝動啊。”

申時行說道:

“子霖兄,這不是我衝動,而是思慮後的結果。”

“我朝閣部重臣自有青雲之階,不若唐宋宰輔要親歷州縣之制。”

“師相和幾位閣老,還有子霖兄都是天縱之才,國朝制度反而能讓你們早登青雲,但是對我這樣的庸才來說,卻不識基層之苦了。”

蘇澤沉默了一下,你申時行都是庸才,那其他人是什麼?

但是申時行萌生了要去地方任職的想法,蘇澤大概也是支持的。

很多基層的問題,如果不是親歷是根本看不到的。

“既然汝默兄有了定計,那和嫂嫂說了嗎?”

申時行說道:

“說了,等我離開京師後,家裡就要託付子霖兄照料了。”

蘇澤點頭應下,兩家是通家之好,就是申時行不說,蘇澤也會照顧的。

但是申時行又面露難色說道:

“可我還有一事要請教子霖兄,外任哪裡比較好?”

蘇澤明白申時行的意思,他肯定不是爲了撈好處要挑個肥缺,而是要選個能鍛鍊自己的位置。

蘇澤也開始思考起來。

如今申時行的官位和自己一樣,都是正五品。

京官外任一般要升三級的,也就是說外任的職位最高可以是從三品。

不過從三品也算是封疆大吏了,正常申時行這個級別外任,也就是知府這個級別。

蘇澤想了想說道:

“天津兵備道如何?”

天津兵備道?

申時行很快明白了蘇澤的意思。

天津兵備道,就是管轄天津衛以及直沽港口的主官。

直沽的位置特殊,在蘇澤開埠後更是特殊。

明太祖朱元璋在天津設置衛所,設有天津三衛,早期直沽就是一個大號衛所,所有的土地都是軍屯,所以由天津三衛管轄。

等成祖朱棣時期天津日益繁榮,於是朝廷設置都督府,三衛由都督府管轄。

嘉靖年間,嘉靖設置兵備道衙門,將都督府的職責劃入天津兵備道,由將天津地區的民政司法也劃入其中,終於完成了軍民合一的統一管轄。

這個職位,是個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特殊職位,一般只有大明邊疆地區纔會設置,天津兵備道就是特例中的特例。

但是還不僅僅軍政和民政。

天津兵備道還要負責直沽鈔關廳,也就是直沽鈔關稅的事務,對接戶部。

天津兵備道還有負責直沽漕運的職責,負責通往京師漕運工作。

天津兵備道下還有寶坻縣豐財場,這是京畿地區最大的鹽田,所以還有鹽政工作。

天津兵備道可以說是整個大明最難當的官兒了,涉及到軍、民、漕運、鹽業、商業,比內陸地區的布政使都要難當。

申時行也意動了。

但是他又說道:

“這個職位,以我的資歷,能坐上嗎?”

蘇澤笑着說道:

“天津兵備道可是個苦差事,前任離任至今還沒人補缺。”

“如果汝默兄真的想去,我會幫你爭取的。”

聽到蘇澤這麼說,申時行就明白這事情應該是穩了。

蘇澤在高拱心中的位置,他和選郎張四維的關係,區區一個兵備道自然不是問題。

申時行認真的向蘇澤行禮道:

“多謝子霖兄指點迷津,還請子霖兄幫我某這個差事。”

蘇澤自然一口應下。

——

十月二十九日,皇宮中。

爲了蘇澤的奏疏,外廷已經吵了四五天了,隆慶皇帝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同意蘇澤的奏疏。

祖宗之法自然是一個方面,隆慶皇帝也擔憂自己增設吏員的數量來徵收商稅,給自己史書上評價染上污點。

爲了收稅增加吏員,怎麼看都不是明君應該做的事情。

到了今日,隆慶皇帝也開始重視自己的史書評價來了,不願意給自己染上污點。

如果不是內閣三閣老都上書支持蘇澤的奏疏,隆慶皇帝大概早就駁回蘇澤的奏疏了。

外朝反對的聲浪越來越大,隆慶皇帝已經準備駁回蘇澤的奏疏了。

皇帝剛剛拿起這份留中多日的奏疏,提督東廠的馮保走進了御書房。

馮保手裡捧着厚厚的文書,他進入御書房後向皇帝稟告道:

“陛下,這些都是東廠和錦衣衛審訊丁靖軒的供狀。”

隆慶皇帝想起了那個膽大包天的戶部郎中,丁靖軒貪墨金花銀,着實是犯了皇帝的忌諱,所以被特旨抓入詔獄審訊。

隆慶皇帝還特意命令馮保這個廠公督審,而馮保也沒想到從丁靖軒口中審出了那麼多的事情,所以連忙帶着供狀和審訊勘驗結果來彙報給皇帝。

隆慶皇帝翻看着丁靖軒的供狀,除了御史彈劾的侵佔金花銀的問題外,丁靖軒還供認了其夥同豪商,逃避鈔關稅的罪行。

“滸墅關一地,丁靖軒就夥同商人逃避鈔關稅,他受賄多達萬兩,那這些商人逃稅多少!?”

隆慶皇帝也震驚了!

他記得前陣子張居正上奏的戶部賬本,滸墅關一年的鈔關稅總共也就十幾萬兩,而丁靖軒一個人就受賄萬兩,那這些商人逃稅多少?

而這還只是豪商賄賂丁靖軒一個人的!

隆慶皇帝越看越是心驚,丁靖軒被嚇破膽子,將自己爲官以後受賄的事情都說了出來,幫着下面逃稅,是戶部官員主要的受賄手段。

看完以後,隆慶皇帝看向馮保,冷聲說道:

“這就是百官都反對蘇子霖募新吏,徵商稅的原因吧?”

“有了新吏徵稅,他們就沒有了從中受賄的機會了!?”

馮保自然不敢回答隆慶皇帝的問題。

隆慶皇帝又說道:

“這些商人寧可給戶部郎中行賄,也不願意給朝廷交稅,羣臣說的與民爭利,說的就是這些‘良民’?”

“這民利到底是入了百姓的口袋,還是入了奸商和貪官的口袋?”

隆慶皇帝抽出蘇澤的奏疏,御批後交給馮保道:

“就按照蘇愛卿所奏,在順天府募新吏,依令開徵商稅。”

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53章 水毒病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5章 再升官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5章 圈子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58章 斷章狗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50章 辦報第9章 藍色道具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30章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00章 舌戰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5章 圈子第125章 實學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5章 再升官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8章 徐文長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8章 會館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55章 壓力怪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3章 請修國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83章 羊吃人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
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53章 水毒病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5章 再升官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5章 圈子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58章 斷章狗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50章 辦報第9章 藍色道具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30章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00章 舌戰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5章 圈子第125章 實學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5章 再升官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8章 徐文長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18章 會館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55章 壓力怪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3章 請修國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83章 羊吃人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