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

張敬修絲毫沒有因爲擔任臨時船長而激動,而是擔憂的看向李經。

以直沽號的火力,完全可以用火炮打崩海盜。

李經選擇跳幫作戰,那就是爲了抓海盜的活口了。

張敬修實在不明白,船長爲什麼要冒這個險。

短兵交刃的風險是很大的,一個放冷箭的海盜,就可能殺死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士。

李經看出了張敬修眼中的疑惑,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舉人,不經歷一場跳幫戰,怎麼能成爲合格的海員?”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兩艘槳帆船終於靠近了直沽號。

海盜們將帶着繩索的鐵鉤拋向直沽號,嘴裡發出鬼哭狼嚎一樣的歡呼聲。

鐵鉤咬住了直沽號的船舷,兩艘船之間的距離一點一點被拉近。

緊接着左右各有帶着鐵鉤的接舷跳板伸向了直沽號,牢牢地掛在了船殼上。

這種跳板兩側都帶鐵鉤。一旦鉤住,極難鬆開。

這就是接舷戰了,李經不再和張敬修多言,而是直接登上了直沽號的船樓。

原本直沽號就要比兩艘槳帆船高,船樓更是高出了一大截,李經抽出佩刀,大喊一聲:

“跟老子上!”

直接就從船樓上跳了下來,砸在了左側槳帆船的甲板上。

而水手長則從另外一側領着人跳向右側的槳帆船。

隨着這幫水手開始跳幫,兩艘槳帆船都被砸的搖晃起來。

張敬修冷靜下來,開始指揮直沽號上剩餘的水手防禦海盜。

首先是火炮。

這時候直沽號太高反而成了一種劣勢,因爲炮艙都要比槳帆船高,炮手們不得不將火炮的尾端抱起來,對着接舷跳板上涌過來的海盜。

因爲炮身需要冷卻和裝填,炮手知道有效殺傷的機會只有一次,都在等待最好的時機。

這時候李經已經跳到了槳帆船的甲板上,也許是沒想到直沽號的反擊這麼快這麼猛,接舷跳板上的海盜遲滯擁擠了一下。

“放!”

火炮猛射,木塞板綁着的鐵丸從炮口散射出來,瞬間將接舷跳板最前方的海盜射成了血霧!

大量的鐵丸還在飛射,給海盜們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這場跳幫戰到了這時候,其實已經沒什麼懸念了,這兩艘船的海盜,單方面成了直沽號的練兵場。

李經跳上了槳帆船,就直接用一記重劈斫在了面前海盜的脖子上。

這記重劈一下子便把海盜的脖頸砍斷,血液直接噴射上了海盜的船帆。

李經漂亮的重劈更是激發了水手們的血勇,措手不及的海盜們紛紛被砍翻在地。

而那些僥倖躲過了火炮彈丸,衝上直沽號的海盜,則撞上了艦隊上的鳥銃隊,又一次迎接上了鳥銃隊的彈丸。

戰後。

李經留下了幾個海盜,將他們關在直沽號的牢房中,然後將兩艘海盜船的跳板鐵索斬斷,任由它們飄蕩在海中。

在李經下達命令的時候,張敬修忍不住問道:“船長,那些漿手?”

李經並沒有解救那些漿手,只是斬斷了他們的鐵索,然後將他們和重傷的海盜一起,扔在槳帆船上自生自滅。

李經說道:“慈不掌兵啊,而且我們也沒辦法帶着兩艘船航行,若是漿手中藏着海盜怎麼辦?”

李經這麼一說,張敬修也沉默了。

不過張敬修也沒有多少時間來進行道德掙扎了,幾名海盜的審訊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原來這幫海盜進攻大明水師,是因爲在南洋海上出現了一則謠言,懸掛大明龍旗的艦隊載着大明皇帝的寶藏,正在駛向馬尼拉。

至於爲什麼大明皇帝,要將滿艘船的黃金運到馬尼拉,海盜們中有着各種流言。

等聽到這個消息,李經的眉頭皺起來。

這次南洋之行果然沒這麼簡單。

至於到底誰不想要大明艦隊抵達馬尼拉,李經心中也有幾個猜測。

但是現在也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李經再次命令燃起狼煙,這一次狼煙終於得到了迴應,一艘大明艦船出現在視野中。

過了半天,艦隊才重新集結,李經向水師提督李超報告了這次海盜襲擊的事件。

李超聽完了李經的報告,不怒反笑說道:

“這幫宵小,竟然要用這些無恥手段來阻擾吾等入南洋,實在可笑!”

緊接着李超看向身邊的宣慰使宸昊。

作爲艦隊提督,遇到這樣的事情自然要和監軍太監共同決策。

如果宸昊執意要返航,那李超肯定也要考慮他的意見。

這名大太監一直閉着眼睛,等李超表態完畢,這才睜開眼睛說道:

“我大明只是少踏足南洋百年,這幫宵小就如此猖狂,既然羣小要來,正好清理一下航路。”

聽到宸昊也支持自己,李超立刻下令道:

“保持航距航行,把龍旗都給本督掛起來!”

——

蘇澤並不知道,在【手提式大明朝廷】中簡單的一句話,“水師只用了十天時間,就安全抵達了馬尼拉城”,竟然還有這麼多的波折。

不過此時的大明朝廷的熱點,已經迅速從南洋問題轉而北上。

俺達汗,或者說大明冊封的順義王死了。

這個消息傳到京師,立刻引起了劇烈的震動。

沒辦法,雖然大明已經和俺答部簽訂合約,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份合約是全部靠着俺達汗本人維繫的。

可以說是俺達汗本人的政治威望,維持了草原的穩定,同時也維繫了這份合約。

而俺達汗一死,別說是大明的合約了,就連俺答部還能不能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草原政權從來都是一個“大帳篷”,很多小部族都是向俺達汗這個人效忠的,而不是向俺答部整個部族效忠的。

而且俺答部自己內部也存在很多問題。

皇帝又緊急召集閣部議事,還特旨要求蘇澤也到場。

在這場會議上,曾經出使板升城的鴻臚寺卿王世貞詳細介紹了俺答部的局勢。

俺答漢的長子和繼承人黃臺吉,本身就對俺達汗和大明封貢的事情表示反對。

只不過在東勝衛之戰後,迫於當時的局勢,這才達成了封貢。

俺答部內部,也有一部分強硬派,認爲不應該向大明稱臣封貢,認爲俺答求貢是軟弱的行爲。

黃臺吉也得到了這一部分的政治勢力支持。

等聽完了王世貞的彙報,隆慶皇帝皺着眉頭,他看向衆臣問道:

“難道九邊又要戰事再起?”

這時候兵部尚書曹邦輔站出來說道:

“陛下,山西有定遠伯坐鎮,還有東勝棱堡護衛,俺答部不會輕易南下。”

“但如此動亂之季,總有宵小想要渾水摸魚,還需要敕令九邊嚴加守備。”

“可戶部今年削減了備邊銀。”

聽到這裡,隆慶皇帝也明白曹邦輔的意思,他大手一揮說道:

“從內帑撥出五十萬銀元,動員九邊衛所備邊。”

“陛下聖明!”

蘇澤老老實實站在角落,跟着衆臣唱了一句聖明。

不得不說,隆慶皇帝這點還是很大氣的。

他也清楚外廷的困難,備邊銀支出本身就是爲了國家防務,在這點上他也沒有吝嗇過。

解決了邊境問題,隆慶皇帝又看向重臣們。

這時候張居正站出來說道:

“俺答爲朝廷冊封的順義王,現在他薨逝,朝廷理當派遣弔唁使臣前往。”

王世貞站出來說道:

“臣願往。”

蘇澤看着張居正和王世貞的配合,隆慶羣臣果然也都是有擔當的,這時候也體現出一個強大執政團隊的能力了。

派遣弔唁使團自然是爲了試探俺答部的態度。

高拱又補充提醒道:

“王鴻臚可以身兼冊善使。”

冊善使,是負責宣傳朝廷冊封旨意的使臣。

高拱的意思也很簡單,如果黃臺吉願意接受順義王的冊封,那就說明俺答部會繼續向大明稱臣納貢。

如果黃臺吉不接受順義王的冊封,那就說明他要推翻俺答封貢,重啓和大明的戰事。

隆慶皇帝也連連點頭,皆準張居正和高拱所請。

等到了部院大臣散去後,蘇澤又被皇帝留了下來。

看着殿內的閣老們,蘇澤突然覺得壓力山大。

不是,陛下你跟閣老們議事,把我這個五品官留下來幹嘛啊?

但是五位閣老只是瞥了一眼蘇澤,李春芳拱手說道:

“陛下,臣還是堅持,應該繼續封貢俺答部,不宜在動兵戈。”

隆慶皇帝也有些頭疼,俺達封貢這件事,大明也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當時羣臣主戰派的力量也很強,是蘇澤上書力排衆議,這才促成了封貢這件事。

可沒想到俺達汗竟然這麼快就死了。

而經驗也告訴皇帝,在草原內部局勢不穩的時候,很有可能選擇劫掠大明,來轉移內部矛盾。

更何況如今俺達汗的繼承人黃臺吉,本身就是主戰分子。

邊境戰事一開,西北又要再次陷入動亂,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和平發展良機又要錯失。

隆慶皇帝從閣老們身上掠過,落在蘇澤的身上。

隆慶皇帝說道:“蘇愛卿,當日是你力排衆議上書請求封貢的,這件事你怎麼看?”

衆閣老的目光,也都落在了蘇澤的身上。

我怎麼看?

面對閣臣的目光,蘇澤只能說道:

“陛下,臣贊同李首輔的看法,不宜再興邊境戰事。”

隆慶皇帝皺眉說道:

“可我大明沒有興兵之意,俺答部要南下怎麼辦?”

蘇澤說道:

“陛下,順義王在世的時候,黃臺吉反對封貢,可順義王薨逝,黃臺吉就未必真心反對了。”

隆慶皇帝有些不明白,這時候高拱接過話茬說道:

“草原之上,並非和我大明一樣正朔既定,國本穩固。順義王有好幾個兒子,黃臺吉的位置並不穩固。”

“而順義王晚年也有換儲的準備,那黃臺吉自然也要擁兵自保。”

“那聚集在黃臺吉身邊的,必然就是反對順義王政策的部族。”

隆慶皇帝恍然大悟。

草原繼承混亂,元代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每次皇位繼承都會爆發激烈的內鬥。

但話是這樣說,黃臺吉身邊的人必然也會影響他的政策。

蘇澤說道:

“其實自俺達封貢後,草原貿易日益繁榮,再未有過大規模的衝突,這無不說明順義王求貢其實是大勢所趨,大部分部族都是贊同封貢的。”

“如果這些人都能展現自己的意思,支持黃臺吉,那黃臺吉的立場也能改變,他也無法違背草原大勢。”

衆閣臣也紛紛點頭,蘇澤說的確實沒錯。

以往草原南下劫掠,其實是下層爲了活命,上層則是爲了大明的產品。

如今通過封貢,開放馬市和允許商人通商,這時候草原上層的生活反而更好了。

至於草原底層,他們原本就不被上層當做人看,他們的意見也不重要。

可如何讓這些人支持黃臺吉,並且讓黃臺吉明白封貢是草原的集體意志,這纔是個問題。

蘇澤給出了方案。

“陛下,草原有收繼婚的傳統,臣以爲,等王鴻臚去了草原後,可以說服三娘子嫁給黃臺吉。”

蘇澤這個方法說完,衆閣老紛紛點頭,張居正更是誇讚了一句“妙啊!”

這已經超過了隆慶皇帝的政治水平了,李春芳解釋道:

“陛下,三娘子此人,雖是女流,卻在草原有很大的影響力,俺達汗老病的時候,政務都是由她處理的。”

“也就是說,草原上的封貢派,在順義王死後,都是以三娘子馬首是瞻的。”

“如果三娘子嫁給黃臺吉,那黃臺吉就能獲得封貢派的支持,這時候孰輕孰重他應該就能分清楚了。”

這下子隆慶皇帝也明白了。

黃臺吉反對封貢,是爲了拉攏那些反對俺達汗的人,用來自保的手段。

現在俺達汗死了,他要坐穩草原共主的位置,自然還需要這些人的支持,那大明和草原只能再次開戰。

只有開戰,黃臺吉才能拿穩自己手裡的權力。

如果能讓三娘子嫁給黃臺吉,那黃臺吉等於直接獲得了草原支持封貢一派的效忠,那他的汗位就此穩固,自然沒有必要通過發動戰爭來獲得權力了。

東勝衛之戰後,其實草原高層也有共識,就是黃臺吉,也未必真的想和大明開戰。

隆慶皇帝說道:

“准奏!”

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44章 拆臺子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8章 奸佞是我?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8章 徐文長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5章 圈子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25章 再升官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45章 大鬧天宮第42章 經筵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53章 化緣禮部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33章 考成法第13章 請修國史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75章 引子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46章 叩闕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6章 立人設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53章 化緣禮部第6章 畫餅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5章 引子
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44章 拆臺子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8章 奸佞是我?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8章 徐文長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5章 圈子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25章 再升官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45章 大鬧天宮第42章 經筵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96章 三策(五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53章 化緣禮部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33章 考成法第13章 請修國史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75章 引子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46章 叩闕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6章 立人設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53章 化緣禮部第6章 畫餅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5章 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