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堂辯羣臣!

看到這個陣仗,就連定國公徐文壁都身體顫抖了一下,他偷偷看了一眼身後的蘇澤,這才稍稍安心,然後迎上了兵部尚書霍冀。

寒暄中禮貌又帶着生分,而剩餘的兵部官員都“無視”了蘇澤,也沒人上來接待他。

這一次蘇澤踏足兵部,整個兵部的態度就和前幾次截然不同。

果然,變法是一條孤單的道路。

所謂變法,就是打破原本的利益分配,勢必會觸碰到當權派。

武監就觸碰到了兵部的利益,兵部自然要將蘇澤視爲敵人。

而這種敵意,不會因爲兵部官員和蘇澤的私交而改變。

每一個人都是很難背叛自己的利益,在掌控權力的同時,也會被權力本身支配,霍冀這個兵部尚書,也必須要爲兵部的利益而戰。

蘇澤也確定今天的辯論沒有僥倖。

一行人就這樣來到了兵部節堂,這一次的安排就和上次不一樣了。

兵部官員的座次都在上首,定國公和蘇澤的位置在下首,而且只有椅子沒有桌案。

徐文壁的臉色有些難看,兵部這態度,是不吝嗇撕破臉了。

蘇澤倒是坦然,衆人落座後,兵部尚書霍冀寒暄了兩句,就宣佈這次辯論開始。

這一次皇帝爲了避免刺激兵部,連內廷太監都懶得派了,反正定國公徐文壁也會如實彙報。

緊接着徐文壁宣讀了皇帝的口諭:

“本次兵部堂辯後,兵部和定國公各上奏疏,詳議武監之事。”

這道聖旨就算是皇帝的發令槍,等徐文壁宣讀完畢,兵部尚書霍冀清了清嗓子,率先開口:

“陛下聖諭,議定武監章程,關乎國本,兵部上下不敢怠慢。首要一事,經費幾何?戶部度支艱難,去年東勝衛軍費、京營整飭開支甚巨。此‘武監’一開,營建、師儒、薪俸、學子廩餼、軍械耗用…樁樁件件靡費何止鉅萬?此款從何而出?莫非仍要擠佔兵部邊餉,抑或指望內帑?”

徐文壁瞥了一眼身邊的蘇澤,果然讓蘇澤說中了,兵部上來就撿起了最大的武器,錢從哪裡來。

兵部衆官員的目光也自覺掠過了徐文壁,他們也知道這位定國公就是擺設,真正來談判的是蘇澤。

蘇澤站起來拱手說道:

“霍部堂所慮極是。培養國之干鏚,非尋常育才可比。”

“陛下愛才心切,體恤邊臣勞苦,更念及武備乃社稷基石,陛下親任監正,武監生乃天子門生,武監入學後後的常例所需,皆如國子監廩生之制,全由內帑支付!”

這句話說完,兵部官員們紛紛議論開,顯然他們也沒想到,皇帝竟然這麼大方,願意將武監生的學費都給付了。

但是很快霍冀又抓住到了蘇澤的問題,他又問道:

“武監營造的費用呢?”

蘇澤說道:

“武監和國子監一樣,都是爲國掄才,這筆錢自然應該國庫來出。”

兵部議論紛紛,顯然對這個結果不滿意。

不過蘇澤也不用他們滿意,霍冀上來就拋出財政問題,就是爲了拖延武監設立。

現在皇帝既然同意了出資,這個問題就已經不是問題了。

至於營造費用看起來很大,實際上現在武監可以用國子監的校舍,整飭下先將就用一用就是了,相比每年都要支出的學費,這筆錢可大可小,完全可以先把武監辦起來。

而且蘇澤還有一個籌款的辦法,他準備單獨寫在奏疏裡。

兵部官員們的臉色也嚴肅起來,霍冀的眼神微動,他也感受到了皇帝的決意,那霍冀也要考慮自己的站隊了。

徐文壁神色激動的看着蘇澤,剛剛還氣勢洶洶的兵部官員們,在蘇澤這一番出擊下,氣勢上泄了半成,果然抱緊蘇澤的大腿就對了!

霍冀沉默,兵部侍郎曹邦輔表態,他問道:

“既言‘育才’,當以何育之?兵書戰策、韜略方略,博大精深,當聘何等賢才爲師?所授課程、所用教材,如何審定?若任草莽不學之輩充任教習,誤人子弟事小,若灌輸些無君無父、悖逆祖訓的歪理邪說,豈不禍及京畿?”

又中了!

徐文壁對蘇澤的敬佩更深了,兵部果然拿“教務”這件事開刀了!

蘇澤不疾不徐的說道:

“曹侍郎所憂甚是。養正育才,其責匪輕。武監教務大綱、教材編撰、師儒延請,確需縝密規劃。”

“此等費心勞神之瑣務,非在下一介‘教習長’所能全攬,亦非國公所長。鄙意,此等學務細事,當由兵部遴選飽學之士、知兵之員牽頭,會同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兵科官員,悉心擬定,呈陛下聖裁御覽。”

兵部衆人倒是有些意外,蘇澤倒是沒有在教務擬定這件事上多做糾纏,要知道蘇澤在武監掛的職位就是這個“教務長”。

曹邦輔對蘇澤十分的熟悉,見到蘇澤“退後一步”,反而皺起眉頭來,顯然蘇澤還有後手。

果不其然,蘇澤又說道:

“然,有一請霍部堂、曹侍郎體諒: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紙上談兵趙括之流,絕非陛下所期。故延聘之教習,無論出自兵部、都督府或軍中宿將,除熟稔典籍外,必得允其曾親歷行伍,通曉戰陣實務,能操練兵馬,善施號令。所授課業,亦須包含真機演訓、實地操練之項。此標準,乃武監育人根本,萬望諸公慎之又慎。教材無論何人撰寫,最終亦需陛下親定。”

果然!

曹邦輔就知道,蘇澤從來都是以退爲進的。

在讓出了教材編訂的權利,卻將教官的選任權力收到了皇帝手上。

這也確實是蘇澤的作風。

無論教材是什麼,和武監生接觸最多的,必然還是武監的教官。

而蘇澤提出的,要求有實戰經驗才能擔任教官,避免紙上談兵,兵部也沒辦法反對。

曹邦輔一時語塞。

兵部接下了最繁重的編教材的工作,蘇澤卻牢牢抓住了“選任教官”這個核心權力,兵部只得到了名份上的好處,偏偏又沒有合適的理由反對。

兵部尚書和兵部侍郎連續上場,都在蘇澤手裡吃了癟,兵部這邊的士氣更低了。

緊接着,兵部又開始挑刺。

一名官員站起來說道:

“蘇翰林所說,武監最忌紙上談兵,可武監所學的,終究還是紙上的東西。”

蘇澤立刻說道:

“這也是蘇某要說的,武監和國子監不同,武備軍事終究是要實戰的,最忌諱紙上談兵,也最要因地制宜,培養戰場上切實可用的人才。”“蘇某構想,在武監設置‘步兵科’、‘騎兵科’、‘炮兵科’,分別根據實戰進行授課,同時也要輔以軍事訓練。”

這名官員追問道:

“如何在武監軍事訓練?”

蘇澤說道:

“武監,自然要和軍營一樣,教官就是武監生的長官,進入武監後,就要和當兵一樣遵守軍紀,接受軍事化的管理。”

“在研習兵法之外,也要進行體能訓練,適當時候可以在京營進行模擬軍訓,或者實戰對抗演練。”

蘇澤又簡單將軍訓和實戰演練的方法說了一遍,這下子兵部官員也沉默了。

蘇澤設想十分的周全,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如果真的按照這個方法培養,就算出不了傑出的將領,至少也是合格的軍官。

又有官員站起來提問,從學制設置,到具體的規章制度,蘇澤都迅速給出了回答,兵部這邊更泄氣了。

蘇澤內心微笑,他穿越前的各國基本上都用的這套軍校體系,自然是十分完備,別說是兵部這些文官,他寫信和戚繼光討論的時候,戚繼光也是大爲拜服,誇讚蘇澤有孫武之才。

兵部這邊的氣勢越來越低,這時候武選司郎中王沐恩站起了起來。

兵部武選司郎中,也被稱之爲“武選郎”,這是和吏部文選司郎中一樣,是含權量最高的幾個六部郎中。

世襲授職,就是武選司的職權。

所以王沐恩可以說是整個兵部上下,最反對武監的官員。

他急匆匆的說道:

“蘇翰林以上所言,生員學成,能否效力,效力何方,效幾何力?終究需兵部銓選授職!若所學非所用,所用非其才,豈非空耗國帑?更況,百戶、千戶、指揮使世職承襲,關乎世襲罔替,《大明會典》鐵律,皆由兵部覈驗。武監所授,莫非欲代行銓選之權?!”

這句話問的尖銳,氣氛更緊張起來。

徐文壁緊張的看着蘇澤,雖然兵部集火的目標不是他,但徐文壁掌心冒汗,如果不是蘇澤在旁邊,他早就撐不住要逃跑了。

蘇澤胸有成竹的說道:

“王選郎所言極是!蘇某也沒有要違逆《大明會典》的意思!”

“武監所授,絕非要僭越銓選祖制。世襲軍職,關乎社稷根本,武監生亦需依《會典》向兵部申請勘驗襲替,此乃天經地義!”

“但!”

一個“但”字,節堂的氣氛快要凝固,徐文壁拉了拉領口,試圖多呼吸一些空氣。

“然,兵部授予的是‘位’,一個百戶之‘位’,該有何等祿俸,何等田產,自有規制。陛下設立武監之意,是爲大明練就實能實幹的軍官!故,武監所考者,乃是‘能’!是領兵、練兵、臨陣、運籌之‘實才’!”

“鄙議:武監生兩年肄業,學考並行。其最終考覈成績,當由學中師儒、監丞、教習長等公議確定排名。此排名,並非授職!而是用於……”

“決定其襲替世職後的‘差遣安置’——即,實際職司去往何處,統轄何兵,承負何責!”

“例如,同爲百戶之位。成績最優者,可自請去往九邊要衝,或入京營標兵效力,更有機會參與新式火器營操演;中者,分派各衛要職;末者,則留任原衛所承祖職。”

“考績列前者,可優先擇選有晉升之望、能建功勳之實差;後者則承乏補缺。如此,世家子弟襲位,既合國法;其才幹高低,亦得‘實差’厚薄以彰之。”

“此謂‘各安其位,各盡其能’!功名出於勤勉,前途繫於才具。既可激勵武監生奮力向學,又可確保所出人才皆適實任,不負國恩!此方爲辦武監之本意。”

“諸位大人以爲如何?”

廳堂內一片死寂。兵部官員臉色極爲難看,卻又無法立刻反駁。

兵部保住了世職認證的傳統權力(面子),但實打實的“差遣”——也就是軍官的真正權力、建功機會,其分配權被武監內部的成績排名攫取了。這無異於掏空了兵部對軍官實際前途的控制力。

霍冀面沉如水,顯然在衡量這方案的份量。

武選司郎中王沐恩臉色最難看。

這場辯論不是話術上的爭辯,雙方爭的是解決方案。

蘇澤能提出解決方案,如果自己不能拿出更好的方案,那皇帝肯定會支持蘇澤。

王沐恩甚至後悔,爲什麼自己要向蘇澤提問,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不問,將這個問題繼續模糊化。

很顯然,蘇澤對兵部的出招都有了預判,也都想好了解決的方案,可兵部卻對蘇澤的意見沒有更好的反駁意見。

總不能和言官一樣,都用一句“祖宗之法”來壓蘇澤吧?

就算這樣,在辯經上想要辯過一名翰林庶吉士?

霍冀沉默良久,手指輕叩桌面,目光在蘇澤平靜的臉和徐文壁緊張的臉上掃過。

霍冀也明白,繼續辯論只會輸得更慘。

他需要時間來針對蘇澤的種種方案挑刺,於是霍冀說道:

“蘇翰林高論,實啓茅塞。然茲事體大,牽涉祖制國典,非一言可決。兵部需,需,詳加研議。今日之議,權且至此。”

“按照陛下口諭,議後再各自上書,奏陳聖裁吧。”

這下子徐文壁對蘇澤心服口服了!

隆慶皇帝給他的口諭,本來是給徐文壁和蘇澤一個兜底,其實就是“實在鬥不過朕撐你”的意思。

可徐文壁沒想到,這反而成了兵部的遮羞布,霍冀提出要會後奏請聖裁,其實等於承認今天辯論失敗。

兵部無法在大義和實施細節上駁倒蘇澤,只能停止辯論,再商議對策。

徐文壁下定決心,在武監的事情上,他一定要和蘇澤保持一致,以後蘇澤在武監說什麼他就做什麼!

等從兵部出來,蘇澤對着徐文壁說道:

“定國公,堂辯的奏疏就由下官起草吧。”

徐文壁忙不迭的說道:

“蘇翰林儘管寫,本公只要署名就是了!”

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5章 再升官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1章 大明神劍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57章 思退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54章 蒸汽機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58章 斷章狗第130章第242章 樹典型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41章 冊立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3章 考成法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章 講學之風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75章 引子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8章 徐文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57章 立成法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31章 莫須有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8章 會館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81章 清田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33章 考成法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
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5章 再升官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2章 俺答入寇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1章 大明神劍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57章 思退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54章 蒸汽機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58章 斷章狗第130章第242章 樹典型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41章 冊立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33章 考成法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章 講學之風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75章 引子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8章 徐文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157章 立成法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31章 莫須有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8章 會館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81章 清田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13章 請修國史第133章 考成法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