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往日李府門前整年排隊的人羣,當李春芳要辭官的消息傳出後,門前冷落了不少。
蘇澤遞上拜帖,很快李府的管事出來,將蘇澤迎接入府。
李春芳治府森嚴,當年自己的幕僚徐渭就是因爲受不了李春芳府上的規矩,這才寧可違約也要解聘。
即使是外面風傳李首輔要離開京師了,但是李府內依然井然有序,絲毫沒有亂象。
李春芳和高拱不一樣,兩人的關係沒有這麼親近,所以李春芳在會客的偏廳見了蘇澤。
蘇澤看向這位李閣老,“養病”了這麼久,李春芳和自己初見的時候差不多,果然是養生有道。
這年頭,能活七十歲絕對是高壽了。
“拜見首輔。”
蘇澤向李春芳行禮,李春芳讓家僕送上茶水,接着說道:
“子霖,你應知老夫要歸鄉了。”
蘇澤心中有異樣的情緒瀰漫開。
想到當年,自己忽悠李春芳在《樂府新報》上連載《西遊記》,幫着《樂府新報》打開銷量,那時候的場景猶在眼前。
但是現在李春芳已經要離開京師了。
看到蘇澤臉上流露出的真情,李春芳的心情倒是好了很多。
此子果然是有一顆赤誠之心的。
李春芳反過來對着蘇澤說道:
“四十年來官場路,悲觀離合老夫早已經看淡,子霖你前路還長。”
“等你到了老夫這個年紀,能榮歸故里,悠遊於鄉間,實乃人生之大幸了。”
蘇澤點點頭。
李春芳說的也不錯,在大明首輔這個位置上安全退下去實屬不易,還能得到一個榮耀的晚年,這在明史上都不多見。
大明首輔也是個高危職業。
嘉靖朝的幾位首輔,楊廷和因爲大禮議削職爲民,差點被處死,兒子楊慎流放雲南。
蔣冕、毛紀是楊廷和的繼任者,也是罷官歸鄉,鬱鬱而終。
張璁四次罷相,三起三落。
夏言被斬首,嚴嵩削籍抄家,餓死墳舍。
徐階罷官後,因爲家族田產被彈劾,家產被清丈查抄。
嘉靖朝唯一一個還算是善終的,是病逝在任上的費宏。
李春芳是嘉靖時期的老臣,眼看着這麼多前輩的下場,自己能帶着榮譽歸鄉,確實是一種幸運了。
李春芳看向蘇澤,他爲官幾十年,又習黃老,自詡能看透人心,可偏偏遇到蘇澤這個異類。
無論李春芳怎麼都看不透蘇澤的心思,他甚至不知道蘇澤的這些奏疏,對大明是好是壞。
這時候李春芳就真的感嘆自己老了。
李春芳看向蘇澤,想要說幾句囑咐官場後進的話,卻不知道如何出口。
在有些方面,蘇澤比自己都要老成謀國,自己還怎麼教導他?
李春芳思來想去,最後只能給了蘇澤一點建議。
“子霖你爲政太急,總想要爭朝夕,日後沒有老夫在內閣,再加上你那個急性子的師相,你可要好自爲之。”
蘇澤拱手稱是,之前自己確實有急躁的毛病,但是如今各方改革的佈局基本完畢,確實應該和李春芳說的那樣,需要耐下心來了。
太冒進也是要犯錯誤的,特別是自己金手指在身,總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確實要像李春芳說的那樣,剋制自己的急躁慢慢推進。
李春芳又說道:
“報館交給羅萬化,老夫是不放心的,報館亦是你的心血,且多擔待點。”
蘇澤疑惑的看向李春芳,本來以爲李春芳很欣賞羅萬化,他當總裁官的時候也經常誇獎羅萬化的。
李春芳說道:
“羅萬化爲人剛直,是辦報的璞玉良才,但剛過易折,做報館又是一個戾氣易生的事情,老夫怕他鬧出事情來,讓朝廷下不來臺。”
蘇澤沉默了一下。
正如李春芳所說的,羅萬化接手報館後性格確實更沉悶內向了。
特別是成立編輯部,開始深入報道社會問題後,羅萬化似乎更陰沉了。
沒辦法,接受的負面新聞太多,自然會這樣。
李春芳說道:
“日後《樂府新報》要是被禁,可別說老夫是第一任總裁官。”
蘇澤連連點頭。
李春芳繼續說道:
“在離開京師之前,老夫有幾件事要託付子霖。”
蘇澤正色說道:
“李首輔請說,蘇某一定拼盡全力完成您的囑託。”
李春芳搖頭道:
“不用你拼盡全力,只不過是幾件家務小事。”
蘇澤做成洗耳恭聽的樣子。
李春芳說道:
“首先是老夫這座宅子,這是先帝所賜,老夫數次上奏,請求陛下將宅子收回,但是陛下都不準。”
“家族中子弟不肖,沒能科舉爲官的。犬子雖然恩蔭了官職,但是沒有做官的才能,這次也隨老夫一起歸鄉,這宅子還要空耗錢財,所以麻煩子霖幫着老夫處理了。”
蘇澤也沒想到,李春芳竟然將府邸交給自己處理。
蘇澤說道:
“等李首輔離京後,蘇某會幫首輔變賣此宅,再讓人將銀元送到首輔家鄉。”
李春芳搖頭說道:
“老夫都要歸鄉了,還在乎這些錢財外物?”
也對,當年《西遊記》的稿費,李春芳就死活不要,最後還是設立了“華陽獎”。
對了,華陽獎。
蘇澤試探道:
“首輔的意思,華陽獎?”
李春芳點頭,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
蘇澤也沒想到李春芳竟然如此淡泊錢財,他想了想說道:
“首輔,那蘇某建議這座宅子還是不要賣了。”
“這是爲何?”
蘇澤說道:
“未來很長時間,京師的房價一直會漲的,現在賣了日後肯定是虧的。”
“而且華陽獎每年都要頒發,需要找一些能穩定生財的生計,所以蘇某建議租出去。”“以李閣老這座府邸,租出去每年的租金,也能有不少收入,差不多就夠頒獎了。”
李春芳滿意的點頭說道:
“老夫拙於財計,這事情交給蘇子霖果然妥當。”
蘇澤真心實意的說道:
“李首輔,只要蘇某在一天,就要讓華陽獎頒下去,就是等蘇某百年以後,也要讓華陽獎發上五百年!”
“五百年?子霖說笑了,百年世間就已經滄海桑田,五百年也不知道史書上如何評價你我,別說是華陽獎了。”
蘇澤卻堅定的說道:
“首輔大人,蘇某絕非妄言,也不是隨便發願。”
李春芳看到蘇澤的表情,又想到他做官以來種種不可思議的作爲,竟然真的信了他幾分。
他的心情更好,點頭說道:
“既然子霖有如此把握,那李某就更放心了。”
李春芳繼續說道:
“剩下一件事,老夫是替老友所請。”
——
等蘇澤從李春芳家中出來,精神有些恍惚。
李春芳的第二個請求,雖然沒有指名道姓的,倒是蘇澤也清楚,他是爲了司禮監掌印李芳所請。
李芳也想要出宮養老,但是太監是天子家奴,李芳需要皇帝同意他出宮養老才行。
眼看着李春芳要辭官歸鄉,李芳也從宮中遞出信來,請求李春芳幫忙讓他出宮。
李春芳也知道這件事敏感,所以就想到了蘇澤頭上。
蘇澤想起李芳這個老太監,對方對自己不錯,也幫了自己幾回,那還是儘量還上這個人情。
實在不行就用系統幫忙好了,可要怎麼上書呢?
蘇澤又想到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內閣首輔和司禮監掌印同時出缺,看樣子大明朝局還要動盪一段時間。
李春芳將這些消息告訴自己,也是讓自己有所準備。
首輔和司禮監掌印的候選人就這麼幾個,蘇澤也都認識。
但是如此一來,內閣又剩下三輔臣和一名專務大臣,人數又少了。
更緊張的是司禮監,這下就剩下兩名大太監了。
這個數量也太少了。
正德年間,司禮監掌印加上秉筆可是足足有八人。
兩人幾乎沒辦法維持正常政務需要,所以司禮監增補秉筆也是肯定的事情。
蘇澤思考着,自己在這場政局變化中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是不是可以再上奏增補閣臣了?
此外如果幫着李芳出宮養老,那李芳是不是能推薦一名司禮監的繼任者?
登萊市舶司太監張誠和蘇澤的關係密切。
登萊市舶司是僅次於月港開海的北方港口,又是大明水師的駐地。
登萊市舶司還負責鑄幣,是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張誠爲人也機靈,幾次元宵燈會登萊市舶司都進獻花燈,在皇帝心中也是掛上號的。
如果張誠能增補進司禮監,那自己也能在司禮監有了“自己人”?
蘇澤準備給張誠寫信,告訴他這個消息。
政治就是這樣,有時候你比別人早知道一點,就能比別人得到更多。
這也是官員都聚集在京師的原因,有的消息傳到地方,黃花菜都涼了。
除此之外,如果要增補閣臣,自己又能得到什麼?
蘇澤又想了想,幾個候選人裡,王世貞和李一元和自己的關係不錯,殷士儋是自己的老上級,關係算是湊合。
內閣距離自己還是太遠了,但是一旦這些人升入內閣,又會給六部和九卿衙門帶來空缺。
這樣一來,說不定自己也能升一升官?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爲什麼說混亂是進步的階梯。
以前李春芳這尊大佛在朝,朝局平靜的如同死水,大家只能安分的幹活。
現在朝廷要出現變更,自然就是龍蛇並起的時候。
蘇澤嘆息,即使自己身負系統,也無法改變這種變更。
只不過好消息是,在自己的干預下,李春芳和李芳,這一內一外都得能等到善終。
——
三月十九日,內閣首輔李春芳再次上書請辭。
這一次李春芳的奏疏詳述自己少年苦讀,進士及第後在外爲官,至今年近古稀,無法歸鄉侍奉父母的心情。
不愧是當時文豪,蘇澤看完李春芳這篇奏疏,也覺得情真意切。
李春芳已經上到這樣的奏疏,隆慶皇帝再捨不得,也只能放他歸鄉了。
皇帝對這位老臣也給了最大的禮遇。
封妻廕子,這些待遇李春芳都是拉滿了的。
皇帝又下令,賜馳傳,也就是允許李春芳和家人使用驛站回鄉。
又命行人司賜儀仗,護送他歸鄉。
並詔令有關部門每年賜他“輿隸八人”,每月饋贈“官廩六石”。
這樣的待遇已經超過了前任首輔徐階,由此可見皇帝對李春芳的恩寵。
而且和原時空不同,李春芳不是被言官彈劾被迫請辭的,所以百官也給了李春芳極高的評價,認爲他不貪戀權位,仁孝寬厚。
帶着這份評價歸鄉,李春芳在史書上的評價就不會太差,而且他任上確實做了很多事情,肯定是要位列大明名相的行列了。
當然,也有坊間說李春芳尸位素餐,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經常請病假摸魚,是躺贏了榮譽。
但是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李春芳躺贏也罷,真的有本事也罷,反正他主政期間,大明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這份榮耀他是肯定受得起的。
報館中,羅萬化看向蘇澤問道:
“子霖兄,你不去給李首輔送行嗎?”
蘇澤說道:“我已經給李首輔送過行了,今日那麼多重臣在,擠過去就是遠遠見一面,沒什麼意思。”
羅萬化想想也是,他前一天也單獨去拜見了李春芳。
李春芳和他談及了辦報的事情,臨行又贈送他一堆書,讓他在辦報之餘看看黃老的書籍。
羅萬化雖然不知道李春芳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原本就酷愛讀書,李春芳也是學術大家,他的藏書自然珍貴無比。
羅萬化收下李春芳的禮物,又聽了李春芳的話,今天沒去擠人羣送他,但是此時又有些傷感,所以纔來找蘇澤聊天。
看到蘇澤正在奮筆疾書,羅萬化問道:
“子霖兄是要上奏?”
蘇澤點頭說道:
“應天來報,太祖陵寢需要修葺了,所以我上奏朝廷,請求派遣督造太監去金陵,監修太祖皇陵。”
羅萬化點點頭,他知道蘇澤和應天巡撫海瑞書信往來密切,這估計是應海瑞所託。
羅萬化又說道:“子霖兄,這次增補閣臣的事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