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

今天蘇澤剛剛從五軍都督府回來。

年後,武監生在兵部安排下在京營掛職,他們都被安排到京營衛所擔任總旗。

一般而言5600人爲一衛,1120人爲一千戶所,112人爲一百戶所。

每一個百戶所設有兩個總旗,十個小旗負責管理。

總旗和小旗沒有級別,算是最基層的軍官。

兵部讓這些武監生擔任總旗,也是做過一番考量的。

小旗相當於現代的班長,手下一般十到二十個兵,既然武監是培養基層軍官的,那小旗的級別就太低了。

再往上,百戶、所鎮撫等官職,是屬於有品級的武官。

這個級別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這些職位都是世代傳承的,如果兵部貿然讓武監生暫代這些職位,會刺激京營的神經,引起京營的混亂。

所以總旗這個不上不下的位置正好。

騎兵科二班的武監生夏忠孝,被分在了城外三里屯百戶所擔任總旗。

夏忠孝這個臨時總旗,統轄五個小旗,合計五十人。

兵部要藉着掛職的機會整頓京營,京營其實也有風聲。

文官系統對於京營問題也早有非議,但是歷朝歷代都沒改成,京營上下原本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但是隨着皇帝年前武監閱兵之後,風向逐漸就變了。

首先是勳貴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變化。

一些原本庇護京營的勳貴轉變態度,年前京營送上去的年例,很多家都退了回來。

其中切割最徹底的是成國公家。

作爲京師頂級的勳貴,成國公一直擔任京營高層,前任成國公在世的時候,京營軍官遇到問題,都會去成國公府拜見。

但是現任成國公承襲爵位之後,面對京營將領的拜見都拒絕不見,大有和京營全面切割的意思。

這下子京營的將領有些慌了。

京營是當年成祖朱棣所設,屬於五軍都督府統轄,勳貴一般都擔任五軍都督府的要職,算是京營在朝堂上的保護傘。

五軍都督府下,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也稱爲三大營。

三大營的將官基本上都是世襲,這些人夠不上勳貴圈子,算是京營高層。

京營設立之初,還是很有戰鬥力的,成祖征討草原,就是用的京營人馬。

但是成祖駕崩後,京營的戰鬥迅速下滑。

明代前期的時候,很多皇帝還試圖重整京營。

土木堡之變後,京營戰鬥力更是每況愈下。

等到了嘉靖年間,俺答的部隊突入京郊,皇帝還要從九邊調兵回防,京營就已經爛透了。

於是明廷又開始重視九邊體系,強化九邊鎮戍兵的投入。

但是京營這個財政黑洞,卻一直都沒有處理。

原時空,嘉靖朝以來,九邊體系所需要的“備邊銀”開始不斷擴大,京營的開支從明初一直到明亡,一直都穩定侵佔財政的一大部分。

一方面是裁不掉吃空餉的京營,一方面是缺兵缺糧的九邊軍隊。

再加上從中晚明開始日益加劇的土地兼併,宗室藩王侵佔的國家財富,最終導致了大明的滅亡。

蘇澤魔改的這方時空,邊境問題已經暫時解決,加上蘇澤的呼籲,朝堂上再次形成了改革京營的共識。

到了這個時候,京營高層也反應過來了。

勳貴的態度變化,讓京營將領開始警惕。

但現在這個局勢,纔是京營最難受的。

如果朝廷轟轟烈烈的要對京營動手,那京營的將領可以鼓動士兵鬧事,脅迫朝廷放棄整治京營的想法。

前幾次朝廷嘗試整頓京營,都是這樣失敗的。

可這一次,朝廷只是說派遣武監生來京營掛職,又沒有提出要整頓京營。

如果只是這樣,士兵又怎麼可能提着腦袋跟着軍官鬧事?

而且以往朝廷每次想要整頓京營,也都苦於沒有人手,對京營內部的情況也不瞭解,京營軍官也能利用這種信息差。

再加上他們和勳貴利益綁定,再利用勳貴外戚太監的能量給文官拆臺,最後總能不了了之。

京營商議了半天,最後還是抱有僥倖想法的佔據了大多數。

沒辦法,現在又不是亂世,京營的人也就是混一口鐵桿莊稼的,他們還能真的造反不成?

九邊距離京師可是很近的,宣府大同的戚家軍連蒙古人都能打敗,別說京營這幫烏合之衆了。

所以最後京營商議的結果,嚴令各級千萬不能讓武監生抓到把柄,把掛職這三個月糊弄過去。

夏忠孝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到三里屯衛所擔任總旗的。

夏忠孝雖然也是世兵子弟出身,但是他家裡是邊鎮衛所軍官,和京營體系是完全不同的。

簡單的說,京營還是鐵桿莊稼的世兵制度。

但是邊軍爲了保證戰鬥力,已經無法再使用世兵制度,所以也採取了兵制改革。

簡單的說,九邊體系的軍官還保持世襲,但是士兵缺損後都會花錢補充招募,這被稱之爲鎮戍制。

夏忠孝的父親還沒陣亡的時候,就經常聽父親說起京營的世兵。

京營的士卒不需要頂着天寒地凍出城作戰,每個月都能夠領到足以溫飽的糧食。

京營的軍官更是不用操練武藝,生下來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

夏忠孝對於京營嚮往已久,雖然他也覺得這有點不對,但是他來武監讀書,不也爲了更好的生活嗎?

沒人天生就願意在邊境廝殺,誰不想要留在京師過好日子?

而剛剛到三里屯衛所的時候,夏忠孝也對這個衛所有着極好的第一印象。

衛所的軍營維護的不錯,武庫內的裝備也是齊全的,他所在的衛所還有一支騎兵小隊,戰馬也養的不錯。

除了衛所的士兵軍紀渙散,對於操典不熟悉,精神狀態有些散漫之外,三里屯衛所也和他老家的衛所差不多。看來武監內京營吃空餉的都是謠言啊!

夏忠孝心中也安定了一些。

在掛職之前,武監內有過傳言,說是朝廷要對京營進行改革,武監生就是朝廷用來對付京營的。

但是現在看來,京營也沒有那麼不堪。

大家都是明軍袍澤,夏忠孝也不想要做兵部的刀刃,對着京營衛所下手。

衛所張百戶對夏忠孝也極好,他到任就拉着他吃酒,但夏忠孝謹記李如鬆在臨行前的教導,堅決不肯赴宴。

雖然第一印象很好,但是夏忠孝還是按照自己在武監所學的操典,對自己旗下的士兵進行了操練。

武監生來掛職,就是爲了實戰練兵的。

所以按照兵部的要求,所有掛職的武監生,在掛職結束之前,都會由兵部官員進行一次考覈,而這次考覈也會計入學生的評價中,影響畢業後的最終授職。

就算是不爲了個人前途,夏忠孝也不想給騎兵二班丟臉。

於是夏忠孝拿出十二分的力氣,學着當時教官的樣子,對旗下士兵進行了操練。

這次操練的結果讓夏忠孝不太滿意,這些士兵怎麼這麼不經操練?

不經操練也就算了,怎麼連基本的操典都不會?

他們這些九邊的世兵子弟,從小就在衛所長大,就是不懂操典,軍令也都是熟悉的吧?

而且這些士兵如此散漫,哪裡像是士卒?

但是夏忠孝很快也放下疑心,自己剛剛入武監的時候,表現也不好,只要堅持幾天就行了。

接下來夏忠孝兢兢業業的操練士卒,可是士卒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大,不少士卒以病假等名義請假出操,而自己的上級,三里屯衛所的張百戶卻都批准了。

夏忠孝眼看着出操的士卒越來越少,心情越發焦慮起來。

也是在三天前,夏忠孝衝進了營房,發現這些請假的士兵逃避出操,躲在軍營中賭錢。

這下子可把夏忠孝氣得半死,他下令對這些士兵執行軍法,但是依然沒有人動手,氣的夏忠孝只能自己動手打了軍棍。

夏忠孝本以爲,執行了一次軍法,殺雞儆猴之後,旗下的軍紀會好很多,不會再有人請假。

但是次日,軍營中的士兵跑了大半。

夏忠孝跑到上司張百戶那邊,請張百戶派人追拿這些士兵,但是張百戶卻拒絕了他的要求,還讓他暫停操練,好好休息幾天。

夏忠孝當場就翻了臉,揚言要去上級告狀,張百戶這才妥協。

張百戶同意派兵追拿旗下的士兵,將夏忠孝勸說回了軍營,但是第二天就出事了。

夏忠孝回營之後,吃完了晚飯就昏睡過去,等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摟着一個女子。

緊接着就是張百戶查營,發現這女子是教坊司的女子。

擅自帶教坊司女子入營是重罪,張百戶根本不給夏忠孝辯解的機會,就將他押送到五軍都督府。

張百戶的想法很好,但是他不知道,他前腳將夏忠孝送入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就將消息傳到了武監和兵部。

監副定國公徐文壁聽到消息,又連忙通知了蘇澤。

蘇澤起身來到五軍都督府,聽完了夏忠孝從頭到尾講完了在三里屯衛所掛職的經歷後,就掏出了【事後畫冊】。

看完畫冊之後,蘇澤搞清楚了京營發生事情。

原來京營這些衛所,都已經吃了幾代空餉了,軍營中早就沒有多少真正的士兵了。

但是爲了應對掛職,京營這些軍官商議,凡是被掛職的軍營,從周圍的衛所抽調士兵裝點門面,如果人數還不足,那就由各衛所的軍官出錢,從京師僱傭閒漢來冒充士兵。

三里屯衛所是個距離京城很近的衛所,早就已經空編嚴重,周圍的衛所也都是差不多的情況。

張百戶東拼西湊,還是缺了不少人,只能自己掏錢僱人來充當士兵。

原本張百戶想,只要將這三個月熬過去,虧錢就虧錢吧。

可沒想到,這夏忠孝來真的,每日都要操練士兵。

這些借來的兵和僱來的兵,哪裡能受得了這個。

張百戶只能盡力安撫,又加了賞錢,還批准他們請假,纔算是留住了他們。

但等到夏忠孝執行了軍法後,這些假士兵就徹底受不了了,紛紛逃出軍營。

這下子完蛋了,夏忠孝也訓了這些天,也都記得這些士兵了,就是再花錢僱人也不行了。

害怕事情敗露,張百戶只能用了別的辦法。

他在夏忠孝的晚飯下藥,又僱來教坊司女子誣陷夏忠孝。

只要將夏忠孝送走,那事情就不會敗露了。

張百戶自作聰明,以爲讓夏忠孝這個小卒子背上處分,就能送走夏忠孝,自己也就不用繼續出錢養着這些招募來的假士兵了。

可張百戶並不知道,從夏忠孝送到五軍都督衙門的那一刻開始,五軍都督府的勳貴們立刻就通知了蘇澤和兵部,就在蘇澤保出夏忠孝的時候,兵部尚書曹邦輔也親自殺到了五軍都督府。

“被蘇子霖帶走了?”

聽到這裡,曹邦輔不由瞪了一眼身邊的官員,要不是這幫人磨蹭,又怎麼會被蘇澤搶先一步!

“大司馬,咱們守了這麼久,又讓蘇澤搶了先!”

曹邦輔瞪了一眼手下道:

“說這些有什麼用,還不快去報館找蘇子霖!”

等到曹邦輔帶着一堆兵部官員來到報館的時候,夏忠孝正坐在蘇澤面前瑟瑟發抖。

夏忠孝一日之內遭遇大變,先是被誣陷送入五軍都督府,接着又被蘇澤親自保出來,現在他坐在報館中,看着眼前的武監教務長蘇澤。

夏忠孝這個一米八的大胖子,此時抱着蘇澤宛如小媳婦一樣,一邊哭一邊說着事情的經過。

而坐在夏忠孝對面的,是蘇澤和羅萬化以及報館的其他編輯們。

夏忠孝小心翼翼,又不敢在這幫文官前哭的太大聲,又要說出自己的委屈,他好不容易控制情緒,可就在兵部尚書曹邦輔領着兵部官員衝進報館後,他就再也控不住了。

夏忠孝抱着蘇澤的腿說道:

“教務長!弟子真的沒有招妓啊!”

蘇澤無奈的看着了一眼曹邦輔,又安撫了一陣夏忠孝,讓夏忠孝到報館後的房間休息。

“大司馬,京營衛所果然熬不住了。”

蘇澤露出笑容,他本來還以爲大明這幫衛所能多演一陣子,沒想到這麼快就露餡了。

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1章 莫須有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42章 經筵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00章 舌戰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2章 代王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83章 羊吃人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33章 考成法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78章 國本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6章 立人設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86章 【事後畫冊】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40章 盛世第242章 樹典型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30章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4章 高拱第78章 公私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
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1章 莫須有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8章 流黜(加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42章 經筵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00章 舌戰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57章 立成法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82章 代王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76章 《議查楚藩承襲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86章 【事後畫冊】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83章 羊吃人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33章 考成法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48章 流黜(加更!)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78章 國本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6章 立人設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86章 【事後畫冊】第70章 倦鬼之說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40章 盛世第242章 樹典型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30章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4章 高拱第78章 公私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