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

“佛郎機人?”

蘇澤想到了一個可能,接着問道:

“可是世子向佛郎機人購奴?”

這下子輪到朱翊鈞驚訝了,他看向蘇澤說道:

“世人都說蘇師傅能廟算千里,難道您真有這樣的神通?”

什麼神通,你是西遊記看多了吧?

看到小胖鈞一臉熱切的樣子,蘇澤立刻說道:

“臣沒有什麼神通,只是殿下先說澎湖缺人,現在又說世子找了佛郎機人,臣又聽說這些佛郎機人在南洋販賣土人,這才聯想了起來。”

小胖鈞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不過他還是談起了正事。

“師傅說的沒錯,舅舅找上佛郎機人,佛郎機人立刻拍胸脯打包票,從南洋運來了大量土人。”

好傢伙。

如今佛郎機人(葡萄牙)殖民馬六甲,在呂宋地區建立了不少香料種植園,販賣土人奴隸就是他們的業務。

只不過南洋土人除了在南洋地區能賣出去,其他地方並不喜歡這些喜歡偷懶的奴隸,所以市場規模一直不大,沒有形成黑奴貿易的網絡。

但是對於甘蔗種植園來說,這些南洋土人又是非常好的勞動力。

他們本來就生活在熱帶地區,對於熱帶病有抵抗力,不怕蚊蟲,適應種植園的氣候。

甘蔗是南洋地區的常見作物,種植和料理難度也不高,生產也比較簡單,也就是甘蔗收割的時候忙一點,唯一有技術的工作,就是在種植園製作粗糖,這個土人也能勝任。

蘇澤心中默唸了一聲“罪過”,李文全無意間開啓了殖民奴隸貿易,也不知道日後要怎麼評判。

不過蘇澤知道,在這個時代,大明人對於奴隸貿易可是沒有任何道德負擔的。

就算是最講究“仁愛”的大明士大夫,也不會將南洋土人當做民。

在士大夫的觀念中,大明一等漢,北方蒙古人勉強算個對手,也能算是二等。

其他也就是兩腳獸罷了。

朱翊鈞盤算着製糖和蔗酒兩項大業,摩拳擦掌要在這兩個拳頭產品上做出一番事業來。

——

蘇澤無心過問千里之外的蔗糖種植園,他將精力放在了推動“吏科試”這件上。

羅萬化前陣子去了一趟直沽,今天終於返回了報館,蘇澤理所當然的將手頭上事情交給了他。

“子霖兄,直沽開埠沒多久,已經是商賈雲集了!你快看看這份報紙!”

蘇澤接過羅萬化手裡的報紙,《商報》?

羅萬化手裡的是創刊號,總共只有四版。

第一版和其他報紙一樣,都是時政要聞,但是《商報》上的文章,都是和商業有關的,頭版的文章就是有關港口市舶稅新政的分析。

第二版則是直沽和登萊兩地商品的消息,辦報的人也是下了心血,統計了登萊、直沽和京師的大宗商品價格,甚至還專門對商品做了價格預測,蘇澤看完也直呼專業。

這個世界絕對不缺乏聰明人啊。

第三版則是對市場上新商品和新技術的介紹,頭版就刊登了一家工坊的新式梳毛機。

蘇澤仔細看了起來,梳毛機是用來紡織毛線的。

現在用的羊毛,需要將羊毛用細梳子梳開,變成方向一致的細小羊絨,然後再將這些羊絨捻成毛線。

傳統的梳羊毛需要人工完成,費時費力,而且梳出來的羊毛不均勻,品質差距極大。

而這種梳毛機採用滾筒結構,只需要帶動滾輪後添加羊毛,就可以自動完成梳毛的工作。

報紙在最後還刊登了這家工坊的地址,想要購買這種機器可以聯繫工坊的主人。

這不就是軟廣嗎?

但是仔細想想,這篇廣告十分的聰明。

買《商報》的必然是商人,一旦俺答封貢完成,羊毛貿易的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一些商人不會滿足於單純販賣羊毛,產業升級是賺錢的最好辦法。

商人購買機器,將羊毛加工成毛線,這就是必然的選擇。

而生產這種梳毛機的工坊必然能大賺一筆。

果然需求才是創新的動力。

其實梳毛機的結構不難,蘇澤也想過這件事,不過他在推廣毛線的時候,想的更多的是脫脂和染色的事情,所以就沒有搞出梳毛機。

現在民間工匠自己搞出來了,這要比官方推廣效果好多了。

脫脂和染色就複雜多了。

羊毛必須要經過脫脂的步驟,才能祛除羊毛上的腥羶味道。

現在蘇澤用的是鹼液加熱洗毛的方法。

也就是用加熱草木灰溶液,利用鹼液和羊毛中的油脂反應,最後得到乾淨的羊毛。

在如今羊毛數量還比較少的時候,用這種方法自然沒問題,但是如果羊毛數量多了,那就需要更高效的制鹼法了。

原本蘇澤還在發愁這件事,現在看到了民間自己搞出了梳毛機,他反而放鬆下來。

只要有了需求,能看到利潤,自然會有人投入研究。

蘇澤就不相信大明這麼多聰明人,在巨大利潤的刺激下,搞不出基礎化學來?

而報紙最後一版,則是類似於人物傳記或者專訪之類的,版面叫做“儒商風采”。

第一期介紹的是山西範氏的族長範寶賢,蘇澤看來這就是一份拍馬屁的軟文,這《商報》背後必然是大同範氏。

而且所謂儒商,也只是介紹範寶賢孝敬父母、照顧宗族、寬待屬下、勸說子弟讀書這類“儒”的部分,反而對“商”的部分避而不談。

但是蘇澤倒是很支持這篇文章,這好歹是在蘇澤提出“四民道德”後,第一個開始討論商德的報紙。

雖然邁步不多,但是好歹也邁出了步子。

羅萬化激動的說道:

“子霖兄,你看這商報,我們要不要也開幾個新版面?”

蘇澤搖頭說道:

“一甫兄,你說我們在《樂府新報》上刊登這些文章合適嗎?”

羅萬化愣了一下說道:

“好像也確實不合適。”

蘇澤點頭說道:

“我們《樂府新報》是官報,主要讀者都是京師官員和讀書人。每一份報紙,只要服務好最核心的讀者就行了,求大求全反而是誰都伺候不好。”

羅萬化露出受教的表情,他接手《樂府新報》後,總是想着要將報紙做大做強。

今天聽完蘇澤的話,好像確實如此,官方報紙上刊登梳毛機的推銷文章,或者刊登商人的自傳,好像都不太合適。

但是蘇澤說道:

“但是經濟也是國政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說朝廷就是建立在銀元上的。”

“所以在《樂府新報》上,也可以刊登一些有關財政的內容。”

“財政?”

蘇澤點頭說道:

“比如順天府的財稅去向,官府各項開支的明細,這些內容都是可以刊的嘛。”

“官府花了多少銀元,這些銀元都花在哪裡,又收了多少銀元,這些也應該向百姓公開嘛。”

“順天府尹是順天府百姓的父母官,家中公用開支,不是也要向家中子弟公開?”

羅萬化聽完也覺得很有道理,順天府的賬目都是要向戶部報備的,正如蘇澤所說的那樣,其實只要是有心官員,也都是能查到這些數據的。 那向《樂府新報》的讀者公開這些數據,也不是什麼犯忌諱的事情。

羅萬化興致沖沖的去操辦這件事,蘇澤則慢悠悠的前往內閣。

內閣會客的偏廳中,高拱聽完了蘇澤“吏科試”的設想後,皺着眉頭思考起來。

官員公吏和私吏的問題,作爲執掌吏部的天官,高拱自然明白。

大明官場有“窮官不任富縣”的說法。

富裕的縣裡事務繁多,遇到的問題也多,縣內的大戶人家多,地方關係盤根複雜。

沒有錢僱傭幕僚的窮官,如果隻身前往富縣上任,那就是被架空操縱的份兒。

要是遇到什麼突然事件激化了地方矛盾,窮官還要背鍋。

所以在吏部銓選官員的時候,家貧的官員也會去往條件差的地方任職,圖的就是這些地方“民風淳樸”。

只有海瑞這種,本身兩袖清風,讓豪強縣裡抓不到把柄,本身業務能力又極其出衆,一個人可以幹了整個幕僚團隊的工作的官員,才能一人在富裕的地方做出成績來。

所以海瑞在淳安做知縣最後獲得升遷,還真的就是因爲他的能力太強了。

高拱自然明白這其中的壞處。

這對於整個帝國的官場是不利的。

如今富裕的讀書人,基本上都集中在東南地區。

除非考上庶吉士,普通進士都是要在地方任職的。

能不能在官場上做出成績來,就決定了未來的前途。

窮官缺乏幕僚輔助,要麼和地方上同流合污,染上污點。

要麼和地方鬧出矛盾,在上級心中留下一個無能的評價。

久而久之,官場上的中高級官員,就會東南地區的讀書人佔據。

這就是另外一場南北榜之爭了。

高拱明白其中的癥結,卻不知道如何解決。

蘇澤提出的辦法,確實切中了要害。

但是高拱還是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這些新吏的員額吏部可以給,但是俸祿從哪裡來?”

蘇澤說道:

“商稅。”

蘇澤說道:

“上古的時候,百姓只需要耕種,官員在地方上就是勸農課桑,所以一縣只需要幾個官吏就可以了。”

“但是如今大明地方上事務繁多,商旅縱橫,所以縣裡的人手就不夠了。”

“商旅帶來了地方的繁榮,但是也帶來了地方治理的難度。”

“開徵商稅依然是朝堂的共識,既然要開徵商稅,也需要專門的人才,用這筆錢來養新吏,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也是商人之德。”

這又回到蘇澤一直說的“四民道德”上去了。

高拱不得不承認,蘇澤這套理論體系是自洽的。

商業帶來的人口流動,帶來了治安問題,商人之間的交易帶來了各種法律問題,還有各類的經濟糾紛。

新的治理問題,需要新的官吏,這筆成本由商人承擔也是說得通的。

蘇澤又說道:

“所以弟子想在商旅發達的順天府先試點,將順天府的商稅徵上來,供養這些新吏。”

高拱在原則上同意了蘇澤的計劃,他又問道:

“你還和誰說了吏科試的事情?”

蘇澤立刻表忠心說道:

“當然是先和師相商議的。”

高拱露出滿意的表情,自己這個弟子好是好,就是跟自己沒其他門徒那麼緊。

但是在高拱看來,能幹就是最重要的,他接着說道:

“你還有戶部員外郎的差事,你可以在戶部提出來。”

“另外趙閣老是你姻親,你可以走動一下,如果真要辦吏科試,禮部也要出力。”

蘇澤明白了高拱的暗示,這是允許自己和張居正接觸,共同推動這件事。

蘇澤連忙說道:

“弟子領命。”

——

蘇澤沒有向高拱詢問丁靖軒的下場,但他離開內閣就去了戶部。

山東清吏司郎中葛燁出衙門辦差去了,蘇澤的老部下,主事魏惲就送上了茶水。

魏惲不落痕跡的拍着馬屁道:

“部裡缺了蘇中郎,可以繁忙了很多。”

蘇澤坦然接受了魏惲的示好,山東司的事務井井有條,在兩次更換負責後都能無縫銜接,主事魏惲的輔佐能力毋庸置疑。

這份人情世故和對業務的熟練程度,都讓他在蘇澤心中留了下了好印象。

等寒暄完畢,魏惲低聲說道:

“蘇中郎,您知道浙江清吏司丁郎中的事情了嗎?”

蘇澤裝作不知情的樣子問道:

“在十三司共議的時候見過,丁郎中怎麼了?”

魏惲小聲說道:

“浙江清吏司不是執掌金花銀徵納嗎?丁郎中被下屬檢舉,貪墨了部分金花銀,他還受賄,擅自免除了一些南直隸府縣積欠的金花銀。”

“聽說六科拿了確鑿的證據,陛下震怒,已經命令錦衣衛將丁靖軒逮捕下獄了。”

好傢伙,蘇澤也沒想到張居正的報復竟然這麼快這麼狠。

金花銀是要進皇帝內帑的,是“朕的錢”。

這丁靖軒也是膽大包天,連皇帝的錢也敢貪。

貪也就貪了,還做得這麼不周全,讓張居正抓到了把柄。

就連好脾氣的隆慶皇帝都震怒,動用錦衣衛把他抓進了許久未用的詔獄,只能說丁靖軒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名留史書了。

“張閣老在戶部嗎?”

“在的,蘇中郎要求見張閣老嗎?”

蘇澤看向魏惲說道:

“不過有件事,要先魏主事商議下。”

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9章 藍色道具第87章 齊發力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55章 壓力怪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00章 舌戰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44章 拆臺子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83章 羊吃人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52章 貢監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4章 高拱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75章 引子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58章 斷章狗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8章 徐文長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58章 斷章狗
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9章 藍色道具第87章 齊發力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55章 壓力怪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00章 舌戰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83章 羊吃人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44章 拆臺子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83章 羊吃人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52章 貢監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4章 高拱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51章 國祚減二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75章 引子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58章 斷章狗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8章 徐文長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45章 大鬧天宮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58章 斷章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