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

“汝默兄,前幾日就聽說你回京了,今日就來報館了?”

申時行露出笑容說道:

“直沽新軍已經返回了,我被兵部暫時留在了京師,也被師相要求上奏,這不是來找子霖兄商議嗎?”

沈一貫露出一個“你也是”的表情,他今天來報館,也是爲了五品以上官員奏議的事情來報館的。

“子霖兄呢?”

申時行說道:

“聽一甫兄說,子霖兄去東宮了,馬上就要回來了。”

兩人許久未見,在報館中聊了起來。

但是兩人雖然看起來關係不錯,但他們交往的前提是都是蘇澤的友人,實際上沈一貫和申時行的單獨交往是很少的。

在政治上,申時行是張居正的得意門生,而沈一貫則是王世貞的嫡系部下。

原本張居正和王世貞的關係是不錯的,兩人的關係也不衝突。

但是這一年來,鴻臚寺開始主管外交事務,也和張居正有了幾次衝突。

這些衝突下來,兩人漸行漸遠,已經差不多算是斷交了。

那申時行和沈一貫的關係就更尷尬了。

但是羅萬化不在報館,沈一貫也不想冷場,只能和申時行尬聊起來。

“汝默兄,聽說你在直沽編練的新軍不錯,這次陛下還誇獎了直沽新軍精銳,如果真的要成立京營新軍,汝默兄可是要飛黃騰達了。”

沈一貫上來就拋出一個問題試探申時行。

勳臣上書,要用京營節約下來的預算編練新軍,就像是在朝堂中扔下了一枚炸彈。

內閣讓五品以上官員進言,京師的局勢更加混亂。

但是在這一系列的混亂中,沈一貫也一窺朝局中的暗流。

京營新軍的奏議,張閣老沒有反對。

不僅僅是張閣老沒有反對,張閣老麾下的門生弟子,戶部的重要官員,都沒有表示反對。

這個態度就很玩味了。

戶部掌管大明預算,勳臣在大明政治早已經邊緣化了,戶部如果反對,有一萬個理由阻止。

但是張居正沒有反對,這已經是表態了。

沈一貫又發散聯想,申時行作爲張居正的得意門生,就任直沽兵備道後,就在直沽編練新軍。

按理說,大明的兵備道,主要工作都是放在修碉堡炮樓上。

畢竟這些工程纔是能查驗的功勞。

直沽建造炮樓,本身就是蘇澤上疏奏請的,皇帝還專門派了工部官員去修造。

申時行大可以在直沽口大修炮樓,刷滿造炮樓的功勞再升遷回朝。

但是申時行僅僅是造了幾座炮樓就不造了,接着將大筆的預算投入到了編練直沽新軍中。

然後就出了整頓京營這件事,申時行領直沽新軍入京協防,獲得皇帝表彰。

這怎麼看,都有張居正在背後運作的感覺。

這樣一來,張居正支持編練京營新軍的意圖就昭然若揭了。

沈一貫試探申時行,申時行微笑着說道:

“編練新軍是我就任前,子霖兄勸說我的。”

沈一貫頓了一下,申時行也是打太極的老手,一下子推到了蘇澤身上。

編練新軍是蘇澤一直在推動的事情,沈一貫來報館,就是爲了詢問他的態度。

申時行看向沈一貫說道:

“肩吾兄,我聽說大鴻臚反對京營新軍?”

沈一貫搖頭說道:“汝默兄,大鴻臚不是反對建設京營新軍,而是反對將所有的錢都投在京營新軍上。”

面對申時行的試探,沈一貫倒是不隱瞞鴻臚寺的態度,他直接說道:

“大鴻臚希望朝廷能多投入一點錢在水師上,此外朝鮮國主已經鬆了嘴,同意我大明水師在濟州島建設海港,供大明朝鮮兩國軍民使用,大鴻臚想要爭取這筆預算。”

這也是沈一貫的來意之一,他身爲鴻臚寺的官員,自然也要爲鴻臚寺爭取利益。

濟州島海港是鴻臚寺一直在推動的事情,但是戶部一直以預算不足來推脫。

現在多了這麼大一筆錢,沈一貫自然要幫鴻臚寺爭取。

而且王世貞給出的理由也很合理。

這錢也不能都給陸軍用了,總要勻一點給水師吧?

申時行倒是也贊同的點頭。

直沽兵備道,本身就是陸防海防一把抓的職位,他自己也是贊同建設水師的。

直沽作爲開埠港口之一,申時行也知道如今倭寇海盜猖獗的問題。

濟州島建設軍港,對大明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兩人就這樣一邊試探一邊聊天,報館的門推開,蘇澤走了進來。

“子霖兄。”

兩人都是蘇澤打招呼。

蘇澤見到了兩位好友也十分的高興,蘇澤對兩人也到了不需要寒暄的關係,蘇澤直接進入了話題:

“兩位兄臺前來,是爲了上奏的事情吧?”

申時行和沈一貫紛紛點頭,他們看向蘇澤,想要聽聽他的意見。

蘇澤在位子上坐下,直接說道:

“前幾日師相喊我去府上議事,我拒絕了。”

沈一貫愣了一下,拒絕高閣老?

沒想到申時行也說道:

“我也拒絕了師相的相邀。”

沈一貫看向兩人,你們都這麼剛嗎?直接拒絕閣老的相邀嗎?

但是仔細想想,他們還真有這樣的底氣。

蘇澤不必說了,申時行在張居正的門生弟子,也是地位十分獨特的存在,並不是完全依附張居正。

這次領兵入京,申時行又有功勞,還給皇帝留下了好印象。

蘇澤看着兩人,卻沒有直接談上奏的事情。

他說道:“內閣請羣臣上書,就是要羣臣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這份方案要兼顧各方的利益,合理用這筆銀子。”

“這樣的方案,一定要統籌兼顧才行。”

沈一貫喜道:“子霖兄是贊同‘雨露均沾’方案?”

雨露均沾,是一部分大臣提出的方案,就是這節約出來的銀子,要分配在多個領域,而不是專門用在一處。

沈一貫,以及王世貞所在的鴻臚寺,他們其實也沒有野心獨吞這一百萬銀元,他們只是想要從中摳出一部分出來,所以他們也是支持‘雨露均沾方案’的。

蘇澤先是點頭,又是搖頭,他說道:

“若是這筆錢用在一處,那必然引起羣臣的敵視,這件事辦好了還好,若是辦砸了,那推動的人必然要被彈劾。”

“政治是互相妥協的事情。”

沈一貫連連點頭,申時行若有所思。

蘇澤說道:

“兩位兄臺來問我的意見,那我的意見就是羣臣的意見。”

“啊?”

這不等於沒說嗎?

蘇澤接着說道:

“肩吾兄,我這不是和稀泥,我是準備上書,請求陛下允許官員自由聯名上書,分別上書討論預算案。”

“這!?”

“這能行嗎?”

就連穩重的申時行都驚訝了。

聯名上書這種事情在大明不稀奇,但是這種聯名大部分都是一個衙門的同僚,爲了同樣一件事,共同簽名上書,形成輿論上的合力。

比如都察院就經常會聯名上書彈劾大臣,或者六部九卿衙門,就自己衙門的某件事達成共識,一同上書奏請。

但是蘇澤說的是聯名上書,就是允許官員不分所在官署,自由串聯上書。

還是沈一貫先說道:

“子霖兄,你不怕朝臣彈劾你營私結黨嗎?”

申時行也點頭,聯名上書這種事情,當年嚴嵩就很愛幹,所以嚴嵩的門徒也有嚴黨的說法。

雖然閣老們都有自己的門生弟子,但是誰也不想要被扣上一個黨徒的名義。

結黨這件事,在華夏曆史傳統上一直都是禁忌,所謂“君子不黨”。

蘇澤說道:

“兩位兄臺,我們以前聯名上書過,難道我們就是結黨了嗎?”

申時行和沈一貫愣了一下,卻沒有出言反駁。

最沒底的是沈一貫,其實如今朝堂上已經有了所謂“蘇黨”的說法,而他沈一貫就是蘇黨的核心成員。

蘇澤沒有注意沈一貫表情的變化,而是繼續說道:

“什麼是私黨?黨同伐異纔是私黨,吾等因爲公事聯名上奏,難道這就是結私營黨嗎?那這麼說來,朝中的私黨何其多也!”

“前朝嚴黨之害,乃是在於個人權位交易和私相授予,但我的奏疏,是請朝廷官員公開協商,上奏的也都是具陳陛下,這是在表達公開自己的政見,又怎麼能說是私相授予呢?”

“自由聯名上書,這也能摒除衙門和師承約束,打破門戶私見,將原本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變成公開的政策競爭。”

沈一貫和申時行一時之間,也無法反駁蘇澤的話。

蘇澤抽出自己寫好的奏疏,遞給兩人說道:

“兩位兄臺看一下吧。”

兩人翻開蘇澤的奏疏。

“爲統籌京營新軍預算、廣納羣策而請開聯名議政之途事。”

“近日內閣諭令五品以上官員奏議京營新軍預算分配,臣以爲此乃關乎國防大計、邊疆穩固之要務。”

“然各方爭議迭起,所爭者實爲‘如何用此銀更利國’。非爲私利。若各持己見而奏,恐議而難決;若強推一案,又失兼聽之明。”

“故臣冒死陳情:請陛下允准官員聯名上書,共議預算分配。”

“破門戶之錮,聚共識於公。聯名者不限官署,僅以事理是否相合爲憑。”

“以公開代私謀,化黨爭爲公辯。”

“昔者結黨之弊,在於‘暗結盟誓而謀私權’;今日聯名之制,則是是‘明示主張而求公斷’。”

“所有聯署奏疏皆公示於朝堂,所議內容僅限預算一案。不涉他務,不論私交。事畢則散,無涉黨錮。”

“兼收衆議以定國策,開聯名之途,可使共識者合力獻策,供陛下洞察多數之願、可行之道。”

兩人看完蘇澤的奏疏,竟然覺得蘇澤說的在理。

但是結黨這件事,素來都是皇帝最忌諱的事情。

明初被誅殺的大臣,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理由就是結黨。

申時行和沈一貫看來,蘇澤完全沒有必要在這件事上冒險,引起皇帝的忌憚。

以蘇澤在武監和京營事情上的功勞,這麼做完全是多此一舉。

蘇澤卻有自己的想法。

自己主導的變革,已經到了新的階段。

接下來的改革,就不是一道詔令能完成的了。

這時候提出政治協商制度,蘇澤就可以串聯聯名上書,利用更多官員聯署的能量,用更少的威望點通過奏疏。

而且政治本來就是需要妥協的,越是到了這種時候,越是要團結更多的人。

蘇澤不結私黨,那結交公黨不就好了?

至於皇帝的看法,這也是隆慶皇帝有別於其他皇帝的地方了。

這位皇帝雖然懶政,但是很少無緣無故猜忌別人,也捨得放權。

沈一貫和申時行最終沒有說服蘇澤,這份奏疏還是被遞送上去。

——【模擬開始】——

《聯名議政制度議》送到內閣,內閣大臣意見南轅北轍,這份奏疏引起巨大的爭議。

張居正反對奏疏,認爲這是削弱內閣和戶部權威,挾持官員意見來脅迫閣部決策。

趙貞吉對你的奏疏表示支持,預算乃是國家大事,本來就應該官員協商決定,戶部預支的款項也需要由百官監管。

高拱對於你的奏疏持有保留意見,認爲聯合議政應該僅限於財政領域,其他重大決策上這種方式會影響決策效率。

雷禮也對此表態,認爲在水利等專業領域,不應該由外行官員胡亂發表意見。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150。】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需要兩千點嗎?

看來自己還是操之過急了,高拱和雷禮都不支持這份奏疏,在皇帝那邊就更難通過了。

蘇澤果斷選了“否”,緊接着他又修改奏疏。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

將議政的範圍控制在財政領域,這樣的阻力應該小多了吧?

但是這個月的模擬次數已經用完,看來只能等到下個月初再說了。

反正按照如今朝堂的局勢,一時半刻也吵不出結果來。

三月一日,等【手提式大明朝廷】的模擬次數刷新後,蘇澤立刻將《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塞進了系統。

果不其然,這次需要的威望大大降低。

【若要完全通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10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蘇澤選擇了“是”,接下來就看系統了。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點:240點。請儘快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1章 跳幫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75章 引子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35章 馮保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8章 國本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76章 閣部會議!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8章 徐階罷相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95章 崩盤第6章 畫餅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35章 馮保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42章 樹典型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3章 請修國史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55章 壓力怪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
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81章 跳幫戰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75章 引子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35章 馮保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2章 升遷途徑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8章 國本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76章 閣部會議!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8章 徐階罷相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95章 崩盤第6章 畫餅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35章 馮保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23章 講學之風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242章 樹典型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3章 請修國史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55章 壓力怪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