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

蘇澤放下奏疏,看向兩人問道:

“這份奏疏是哪位兄臺主筆的?”

沈一貫老老實實的說道:

“是汝默兄主筆的。”

果然是申時行的風格。

在原時空,申時行是在張居正去世後繼任的大明首輔。

那個時候,正逢清算張居正,朝局十分的混亂。

申時行這任內閣,彌合了朝野上下的矛盾,完成了後張居正時代的朝局過渡,保證了朝堂的穩定。

用難聽的話說,申時行最擅長的就是和稀泥。

用好聽的話說,就是擅長彌合矛盾,能夠尋找到朝野的公約數。

申時行這類的官員,不一定能夠做出什麼開創性的事業,但是守住原有的改革成果,團結大多數人是沒有問題的。

——

三月七日,朝堂風雲再變。

第一個提出預算分配的勳貴武將集團,反而成了第一個出局的。

沒辦法,雖然勳貴武將的聯名人數最多,但是分配預算也不是人多就行的。

或者說勳貴武將集團的分配方案,只照顧到了軍方的利益,是最不得人心的方案。

到了這一步,成國公朱時泰也知道事不可爲,於是請求皇帝收回了勳貴武將集團的聯名的奏疏。

隆慶皇帝也照準,並且對勳臣武將主動下臺階的行爲給了獎勵,允許這些勳臣武將可以再署名一次。

這自然是皇帝的恩待。

署名權也是很重要的權力,勳臣武將撤回了自己的奏疏,皇帝又允許他們再署名一次,那就相當於朝堂上又多出了二百多份署名,等於多了一股政治力量。

那如今還在起草預算案的各方,顯然要拉攏這些武將勳貴集團,對自己的預算做出進一步的修改,向武將勳貴們做出一部分妥協。

於是官員再次穿梭於這些勳臣武將的府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協商。

於是申時行又開始新一輪的忙碌。

不過這一切都和蘇澤沒有多大的關係,他這些日子就窩在東宮內,給小胖鈞上上課,教一教陶觀基本的化學知識,剩下的時候就在詹事府的公房內摸魚。

這場預算案的爭奪,讓原本態度輕鬆的閣老們也重視起來。

顯然閣臣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已經不單單爭奪的預算了,這更是一次朝堂的風向測試,從這次預算就能看出整個朝堂中高級官員的人心所向。

而內閣也感覺到了壓力。

只要署名上了一定人數的預算案,內閣重臣也都要認真應對,因爲無論這些預算案有沒有通過,都代表了一批五品以上官員的態度。

這些人可都是大明官場的中堅力量,任何朝堂的決議都要經過他們來執行。

如果他們反對,甚至只是出工不出力,都要對執行產生極大的困難。

今天蘇澤剛剛下衙,就遇到了高拱身邊的中書舍人郭準。

“郭舍人?”

“蘇翰林,閣老想要請你今日過府一敘。”

蘇澤本以爲高拱不會找自己商議預算的事情。

高拱作爲政治家,很敏銳發現聯名共議,爭的不僅僅是財政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這些日子,吏部文選郎張四維,作爲高拱的代表四處串聯,據說也獲得了不少支持。

張四維也找過自己,但是被自己婉拒了。

蘇澤也知道高拱的性格,既然自己拒絕署名,他也不會強迫自己。

那召見自己是爲什麼呢?

蘇澤搖了搖頭,與其猜來猜去,還不如等着晚上當面去問好了。

當日,晚上。

蘇澤來到了高拱府上。

讓蘇澤意外的是,高拱府上冷冷清清,沒有叫其他門生弟子過來。

蘇澤一路來到了高拱的書房,見到了坐在書桌後的高閣老。

“師相。”

高拱點頭示意蘇澤坐下,面對這個得意弟子,高拱的情緒是複雜的。

蘇澤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門生弟子,他很少參與高拱的聚會,更不會迎奉高拱的命令。

但是高拱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蘇澤。

“子霖啊,李閣老已經準備致仕了。”

蘇澤疑惑的問道:

“李閣老不是日常上書請辭嗎?師相爲什麼這麼說?”

李春芳日常告病請辭,這已經是滿朝皆知的事情了。

高拱沉默了一下說道:

“李閣老前日請我去府上,談了他要歸鄉的事情。”

蘇澤沉默了一下,看來李春芳是真的要退了。

高拱略帶羨慕的說道:

“李閣老的父母還健在,真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他要辭官回家侍奉父母,如此純孝的行爲,陛下估計也不會過多挽留了。”

蘇澤也沒想到李春芳的父母竟然這麼高壽?

他本人也已經快要七十歲了吧?

再一想到大明皇帝那可憐的壽命,你們這些當臣子的,難道不是應該進獻養生秘方嗎?

但是想到皇帝那嗑丹藥的愛好,想要長命都難。

這麼算起來,原時空的隆慶皇帝,也沒有幾年壽命了。

蘇澤正在思考要不要進獻【萬病藥】給皇帝延壽,但是想到隆慶皇帝身上應該有很多疾病吧?這要多少才能延壽?

看到蘇澤走神,高拱還以爲他在思考李春芳去後的政治格局,於是也沒有繼續說話。

蘇澤回過神來,連忙說道:

“弟子走神了,師相,李閣老如果真的要退,那弟子就要恭喜師相了。”

以高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以及在內閣的資歷,他接任首輔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原時空就是這樣的。

高拱卻說道:

“子霖你也是這麼樂觀的嗎?”

蘇澤頓了一下說道:

“師相是說張閣老?”

高拱點頭,面對這個弟子,高拱也沒有藏着掖着的想法。

“張江陵素有大志,他不是屈居人下的性格,而且要辦大事就要弄權。”

“張江陵師從徐松江,這個道理他能最清楚了。”

蘇澤沉默了。

高拱和張居正兩人實在是太像了。

一個內閣中,容不下兩個強硬的人物。

之所以兩人沒有鬥起來,一是有李春芳這個擅長平衡關係的首輔在。

李春芳的年齡、資歷、能力都能服衆,也得到皇帝的信任,雖然平日裡總是當懶狗裝病,但是一出手就是黃老家的治國術。

有他在內閣一天,高拱和張居正都只能自己的一片領域折騰。

高拱忙着推動實學,張居正忙着財政改革,也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可李春芳一旦去職,無論誰成爲首輔,那局勢就要大不一樣了。蘇澤也有些頭疼起來。

如果朝廷風向轉換,日後自己就更難在兩派中跳舞,要推行政策的難度就更大了。

但是如今朝野之中,也就只有高拱和張居正能擔任首輔,隆慶皇帝很難再找到一個李春芳這樣的重臣了。

用遊戲中的話說,自己算是出了“新手保護期”了。

世代更替是無法改變的事情,蘇澤收起這些雜亂的心思,對着高拱說道:

“弟子還是要恭喜師相。”

高拱摸着鬍子,要說不高興也是假的。

李春芳在臨行前專門找自己,交代了內閣的事情,看來李春芳也是認同讓自己接任首輔的。

加上和皇帝的關係,以及高拱這些年來的政績,張居正想要越過自己擔任首輔也是不可能的。

至於趙貞吉,他這些年都忙着軍務,過於偏科,已經排除在首輔人選。

雷禮年紀本身就不小,而且是專務閣老,本就不是競爭者。

高拱接着說道:

“這次的羣臣聯名共奏,是子霖你提出來的,羣臣可都被你折騰壞了。”

“最忙的就是子維,他忙着找人簽名,已經拉到了近百個名字。”

高拱控制吏部多年,如果一百個名字都湊不出,那他也別指望當首輔了。

高拱又說道:

“但是張江陵那邊,已經快要蒐集齊二百個名字了。”

蘇澤疑惑道:

“前幾日的時候,張閣老那邊不是和師相這邊差不多嘛?”

按照沈一貫的“戰報”,高拱和張居正的預算案支持人數差不多,都是一百多個。

剩下的文官要麼觀望,要麼參與了申沈二人的聯署。

高拱說道:

“勳臣武將的奏疏被陛下駁回了,現在他們都去張江陵那邊簽名了。”

原來如此,也難怪張居正那邊的支持者暴增。

高拱擔憂的說道:

“如此關鍵的時刻,會不會影響陛下的決定。”

蘇澤一下子明白了,爲什麼高拱要召見自己了。

李春芳要辭職,正在爭奪首輔的時候,陰差陽錯下,蘇澤弄出來的這個聯名共議,正好可以看做朝臣對閣臣的支持。

高拱現在支持者落後,自然也會擔心起來。

蘇澤很快說道:

“師相,您是身在局中。”

“弟子這份奏疏中也說了,聯名共議‘非爲私黨’,而是‘以事而議,事議則散’,陛下也一定是明白這個道理,才御批了弟子的奏疏。”

蘇澤接着說道:

“師相,敢問您知道陛下要一個什麼樣的首輔嗎?”

高拱沉默了一下說道:“陛下御極後勵精圖治,自然是要有所作爲的首輔。”

“宰輔宰輔,我朝雖廢宰相,但內閣首輔也有宰相之實。”

“宰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高拱點頭。

蘇澤接着說道:

“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這也是李閣老能讓陛下如此倚重的原因啊。”

高拱愣一下,蘇澤繼續說道:

“陛下要的閣揆,就是能是外朝‘卿大夫各得任其職’,平息朝爭,讓百官信服的官員。”

“師相要和張江陵爭,爭的是誰更能調和各派,最終拿出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預算出來。”

“張江陵和勳臣武將綁定太深,反而不好做過多的妥協,如今正是師相向陛下展示能力的好時機。”

高拱聽完連連點頭,更是覺得今天喊蘇澤過來議事是對的。

是啊,張居正爲了拉攏勳臣武將,新軍的軍費依然過半。

而自己沒有這個包袱,可以談判的底線更加靈活,那由自己去商談,就算是得不到支持,只要其他官員不反對,那也能體現自己協理朝局的能力。

隆慶皇帝也意識到,隨着登基時間越來越長,隆慶皇帝的勤政熱情也逐漸消退。

皇帝自然是需要一個能穩定朝局的首輔。

送走了蘇澤之後,高拱果然開始行動。

三月九日,高拱親自見了五個聯名奏疏的提案代表,這些都是聯名人數超過十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其中也包括沈一貫。

申時行雖然是主筆,但是他本人來見高拱就不太合適了。

身爲張居正的弟子,可以提出和張居正不同的提案,畢竟申時行是弟子不是家奴。

但是公然和政治對手接觸,那就是赤裸裸的背叛了。

所以是沈一貫代表着五十多個簽名來和高拱見面。

這次高拱一改往日的霸道作風,而是和煦和衆人交談,並且傾聽了在場所有人的意見。

他發現很多提案雖然整體分配上未必合理,但是在某些預算的要求上卻很有亮點。

高拱聽完之後,又羅列出大家都沒有異議,都同意花錢的地方。

衆人紛紛點頭贊同。

有了共識之後,接下來就是具體分配的問題了。

這些事情就不需要高拱親自談了,他喊來張四維,衆人又這樣談了一個下午,最終的提案交給了高拱後,高拱赫然發現,這份預算案竟然和蘇澤簽名的那份,申時行弄出來的預算差不多。

張四維苦笑說道:

“師相,那沈一貫不愧是鴻臚寺出來的,他一番說辭連弟子都被說服了。”

高拱放下眼鏡說道:

“你拿去給大家解釋下,如果都沒有問題,就一起上奏吧。”

“不必要求大家都在一份奏疏上署名,只要內容差不多就行,具體的還是要請陛下聖裁。”

“弟子明白。”

——

三月十四日,這次因爲京營問題而產生的預算風波終於平息。

高拱和剩下的五份奏疏,囊括了超過四百的簽名,超過了文武官員總和的一半。

這五份奏疏的內容區別不大,最後皇帝還是批准了高拱牽頭的這份奏疏。

但是包括申時行和沈一貫在內,領頭上書的這些官員,也獲得了極大的聲望。

原本因爲擔任直沽兵備道,而被認爲邊緣化的申時行,更是一躍成爲政治新星。

在風傳李春芳要辭職的情況下,皇帝這麼做的政治信號就很明顯了,高拱府邸前拜會的官員比以往更多了,但是也都被高拱下令驅趕走了。

而蘇澤又應召,來到了李春芳的府上。

第53章 化緣禮部第45章 大鬧天宮第8章 奸佞是我?第69章 寡斷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87章 齊發力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55章 壓力怪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2章 升遷途徑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56章 大婚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5章 圈子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83章 羊吃人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25章 實學第38章 徐文長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5章 再升官第304章 鐵路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55章 壓力怪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47章 助攻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81章 清田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8章 會館第55章 壓力怪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4章 徐階思退
第53章 化緣禮部第45章 大鬧天宮第8章 奸佞是我?第69章 寡斷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87章 齊發力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55章 壓力怪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22章 升遷途徑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56章 大婚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5章 圈子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83章 羊吃人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25章 實學第38章 徐文長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5章 再升官第304章 鐵路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55章 壓力怪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47章 助攻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4章 徐階思退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81章 清田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8章 會館第55章 壓力怪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4章 徐階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