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奏疏執行(4k)

第109章 奏疏執行(4k)

司禮監。

一名傳話的小太監,在馮保的耳邊耳語了幾句,馮保將這個小太監打發了,接着通政司的官員就送來了內閣票擬好的奏疏。

馮保裝作無事發生的樣子,起身來到裝奏疏的秘匣前,迅速找到了蘇澤的奏疏。

馮保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將蘇澤的奏疏和其他的幾份奏疏裝在一起,搬到了自己的桌案上。

看完了這份奏疏,馮保長長出了一口氣。

這位蘇翰林,當真是一刻都不消停啊!

但是這份奏疏上的內容,卻讓馮保心思翻動。

作爲司禮監秉筆,整個太監體系頂點的人物,馮保又怎麼看得上內承運庫的那些東西。

內承運庫的管事太監,在貢物快要擺壞掉之前,用處理的名義將這些貢物變賣,這是內承運庫裡那些辦事太監的一項“福利”。

馮保看了一眼身後的陳洪,陳洪就兼着一個“勾當內承運庫”的差事,管理着內承運庫。

任何一個體系,在運轉了一定時間後,就會誕生所謂的潛規則。

所謂靠山吃山,就算是負責搬運皇城內糞水的太監,也有自己撈錢的偏門,更何況內承運庫可是皇帝的內庫,陳洪靠着這個差事,成爲司禮監內僅次於掌印李芳,以及執掌東廠的自己下的第三人。

當然,馮保看不上內承運庫這點油水,但是這不代表他不需要。

如果按照張居正的建議,在登萊設立市舶司,宮裡派遣市舶司太監,負責將多餘的貢物外銷,那這可是個天大的肥缺。

張居正派人傳話給自己,既是要自己支持蘇澤的奏疏,同時也是提前告訴自己,將這個職位掌握在手裡。

馮保意動了。

作爲領導,要帶着自己的手下一起進步。

馮保是司禮監的三巨頭之一,他也有大量的乾兒子幹孫子。

對於他們這些太監來說,所謂進步無非就是升官發財二事。

馮保心中盤算着,自己的義子中誰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然後小心的將奏疏扣下。

這樣的大事,馮保自然不可能私自批紅,這份奏疏必然是要上呈到皇帝的御案前的。

但是馮保可以將這份奏疏一直拖到最後的時刻,不給李芳和陳洪過目,直接送到皇帝的面前。

那馮保就可以掌握主動權,然後打得其他人一個措手不及,從而將自己的人手推上去。

盤算着下一次送奏疏的時間,馮保又將蘇澤的奏疏仔細看了兩遍。

——

“父皇!”

翊坤宮中,朱翊鈞正在向隆慶皇帝彙報自己這些日子讀書的成果。

隆慶皇帝和他爹不一樣,他很享受這種家庭的氛圍,而李貴妃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經常讓兒子來宮中,營造這種溫馨氛圍,吸引皇帝來翊坤宮坐坐。

這些日子以來,朱翊鈞日講經筵都很勤快,隆慶皇帝考較了他一些功課後,更加滿意了。

“詹事趙貞吉,少詹事殷士儋,教導皇儲有功,賞賜玉帶。”

“東宮講官,賜銀十兩。”

皇帝心情不錯,又給東宮的師傅們發了獎金,乾脆在翊坤宮和李妃朱翊鈞一起用了午膳,然後在翊坤宮處理起了政務。

“馮大伴!”

朱翊鈞看向馮保,驚喜的喊道。

他是馮保帶大的,所以和馮保有很深的感情,不過現在兩人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

馮保是司禮監的二把手,朱翊鈞也被冊封爲太子,馮保也不敢和朱翊鈞太親近,跪下行禮過後,就匆忙帶着奏疏來到了皇帝面前。

朱翊鈞則跟着馮保,走進了翊坤宮的書房。

“今天怎麼是你來送奏疏?”

馮保連忙說道:

“今日司禮監繁忙,小太監都有差事,僕臣怕遞送慢了,耽誤了朝廷的正事,所以就來了。”

隆慶皇帝微微點頭,沒有計較這個細枝末節。

但是隆慶皇帝身後的李芳卻警惕起來。

馮保親自來送奏疏,這種不同尋常的舉動,背後怕是有什麼目的。

看到隆慶皇帝打了一個哈欠,馮保又說道:

“陛下,就讓僕臣給您讀奏疏吧。”

隆慶皇帝點點頭,很多時候皇帝累了的時候,都是身邊的司禮監太監朗讀奏疏,之後皇帝給上幾句御批的意見,就算是完成了奏疏的批答。

就在這個時候,朱翊鈞也走進書房。

見到朱翊鈞,本來準備朗讀奏疏的馮保頓了一下,但是隆慶皇帝卻說道:

“且讀大聲點,正好也讓太子看看,朕是如何處理政務的。”

皇帝發話了,馮保就開始讀了起來。

他沒有一開始就讀蘇澤的奏疏,而是找了兩個無關緊要的奏疏,迅速的讀了一遍。

隆慶皇帝眯着眼睛,基本上都是按照內閣的意見,回一個“準”或者“不準”,這就算是完成了口頭批答。

眼看着皇帝更累了,馮保拿起蘇澤的奏疏,朗聲讀了起來。

“《請開登萊通商疏》,詹事府,蘇澤。”

原本昏昏欲睡的朱翊鈞,聽到了蘇澤的名字,眼睛突然瞪大。

而隆慶皇帝則聽到了蘇澤奏疏的題目,也一下子睜開眼睛。

馮保臉色不變,然後將蘇澤的奏疏完整的讀了出來。

在隆慶皇帝身後的李芳,則注視着馮保,他已經可以確定,馮保親自來送奏疏,就是爲了蘇澤這份奏疏。

聽完了之後,隆慶皇帝又說道:

“拿來給朕好生瞧瞧。”

馮保立刻將奏疏送到皇帝的手裡,隆慶皇帝首先看了三位內閣輔臣的票擬意見。

高拱極力贊同,趙貞吉附議,張居正也贊同,但是提出要在登萊設置市舶司,負責蘇澤所說第三條的貢務專賣。

又將蘇澤的奏疏讀了兩遍,隆慶皇帝的眉頭更皺了。

隆慶皇帝想起他登基的第一年,曾經下令天下臣工上書言陳國事,其中一個名叫涂澤民的福建巡撫,提議解開邊禁,與外國通商。

那個時候自己剛剛繼位,自己同意了涂澤民的奏疏,在福建月港開關通商。

如果只是開關通商,蘇澤這份奏疏倒是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在北方開關?

還有蘇澤所說的鑄幣銀元,這可行嗎?

當然,這些都還是細枝末節,關鍵是在登萊通商,就是重啓對倭貿易,那些言官?

很顯然,這一刻隆慶皇帝心中猶豫了。

代王的案件剛剛結束,言官們消停了幾天,但是現在又因爲遼王的案子開始吵起來了。

而且這一次,言官還是佔着理的。

代王是因爲勾結草原叛亂,證據確鑿,除國也就除國了,言官不敢多說什麼。 但是遼王是在荊州,你說他在荊州要叛亂?

言官的攻擊重點在於,就算是遼王朱憲煒的罪行屬實,那就廢除遼王圈禁鳳陽高牆就行了,因爲這個就廢了遼藩,不是太不近宗親之情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還有言官上書,說了張居正和遼王的過節,彈劾張居正是爲了私仇纔要求除遼藩,是挾私報復。

這下子朝堂爭論的焦點又變了,逐漸就有人開始拿這件事對張居正做文章。

平靜的朝堂又起波瀾,如果再提對倭通商?

隆慶皇帝想了想,還是覺得時機有些不成熟,他準備下令將蘇澤的奏疏退回。

就在這個時候,隆慶皇帝突然看向了正襟危坐的小胖鈞,他起了考較的心思,對着朱翊鈞說道:

“鈞兒,你覺得你蘇師傅說的如何?”

對於六歲的朱翊鈞來說,蘇澤說的開港通商什麼的,他是完全聽不懂的。

不過蘇澤的奏疏從來都是直接討論事情,言簡意賅,大體意思朱翊鈞還是能聽懂。

大概就是請父皇在登萊這個地方開放港口,和外國人做生意。

聽到最後,朱翊鈞的注意力,都在蘇澤所說的“白銀百萬兩”上了。

“父皇!我覺得蘇師傅所奏的對!”

隆慶皇帝聽完哈哈大笑,他又起了逗弄的心思問道:

“你蘇師傅哪裡說得對了?”

朱翊鈞說道:

“能給父皇賺錢,難道不對嗎?”

隆慶皇帝愣了一下,他看向兒子問道:

“賺錢就對嗎?”

朱翊鈞點頭說道:

“當然,師傅們講學的時候都說了,朝廷打仗、治民、辦學、賑濟,都是要花錢的,所以勸說兒臣要節約。”

“可如果蘇師傅能幫着父皇賺錢,兒臣不是就可以不用節約,想要花什麼就花什麼嗎?”

“哈哈哈哈!”

隆慶皇帝爲了兒子的童言無忌而大笑起來,但是笑着笑着,他也心動了。

是啊,當時自己想要辦元宵燈會,首輔徐階就是以邊關緊張,需要用錢,所以攔着自己不讓辦燈會。

可如果國庫豐盈,自己再想辦個勞什子的燈會,內閣還會反對嗎?

隆慶皇帝又想到了自己的父皇,那時候一邊打着抗倭戰爭,三大殿還鬧了宮災燒了,那時候爲了重修三大殿,朝野可沒少議論,工程也都是拖拖拉拉的。

如果內承運庫裡的銀子充足,那不就不用看外廷的臉色了?

但是皇帝還是有些下不來決心,他又問道:

“小兒胡言亂語,開港通商就能賺錢嗎?”

朱翊鈞卻說道:

“當然能!”

被兒子這幅篤定的態度給逗樂了,隆慶皇帝問道:

“你且說說,爲什麼能?”

朱翊鈞說道:

“父皇,兒臣看過報紙,蘇師傅在海國記裡說,紅夷之主就是造船通商,成了海內鉅富,建造了一座黃金的宮殿!”

“蠻夷都能,爲什麼我天朝上國不能?”

隆慶皇帝自然也是看《樂府新報》的,不過他沒有細看過《海國記》。

“把《樂府新報》拿來。”

李芳很快就將《樂府新報》拿來,隆慶皇帝翻開報紙,找到了涂澤民所寫的那篇《海國記續》。

“果真如此。”

隆慶皇帝又看署名,這不就是當年上書請求開關的涂澤民嗎?

原來是他寫的啊,他在福建主持開港通商,那他寫的內容應該是可信的。

也許可以試試?

反正蘇澤的奏疏,通篇都沒有講對倭貿易。

在登萊開一個小港口,然後看看結果?

要是真的和蘇澤所說的那樣,可以給朝廷帶來大量的收入,那也不虧。

如果最後不賺錢,言官攻擊得兇,最後將這個港口關閉了就是。

一想到這裡,隆慶皇帝終於下定決心說道:

“那就交予戶部議一下。”

馮保心中明白,張居正執掌戶部,讓戶部議一下,就代表皇帝是同意了。

隆慶皇帝又問道:

“按照張師傅的意思,在登萊設置市舶司,關於這個市舶司太監,你們可有得力人選?”

顯然隆慶皇帝問的,就是身邊的李芳和馮保。

太監都是皇帝的私臣,任用市舶司太監這種事情,完全就看皇帝自己的心意。

皇帝只是隨口問,李芳倉促之間卻也沒有想到合適的人選。

馮保則早就已經盤算好了,他直接說道:

“尚衣局張誠辦事利落,去年採買龍衣就是他辦的。”

新皇登基,都要派遣宮裡的太監去江南採買龍衣,也就是製作龍袍。

隆慶皇帝想起去年張誠去江南,確實辦的乾淨利落,纔買的龍衣也合身,於是點頭說道:

“那等戶部議定,就派張誠去。”

李芳看向馮保,他自然知道這個張誠是馮保的乾兒子,但是面對馮保的擴張,李芳卻有些無奈。

沒辦法,誰都知道,馮保是儲君的大伴。

所以那些年輕太監,也更願意投靠馮保。

這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而是皇權繼承的這條暗線決定的。

當然,李芳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在伺候隆慶的間隙,他找來親信小太監,將今天翊坤宮的事情帶話給司禮監三把手陳洪。

陳洪掌握內承運庫,今天馮保自己專門來送奏疏,顯然是繞過了陳洪,侵佔了原本屬於陳洪的利益。

——

一名中書舍人,找到了正在史館編報的蘇澤。

“陛下御批了奏疏?張閣老請我去戶部?”

這名中書舍人名叫夏煒,是在張居正身邊辦差的兩房舍人。

當司禮監將皇帝御批通過的蘇澤奏疏發還內閣的時候,包括張居正在內的三位閣老都無比震驚。

張居正甚至已經做好了長期說服皇帝的準備,卻沒想到蘇澤的奏疏如此輕易的就通過了,甚至皇帝都沒有讓閣部議事,就讓戶部去直接辦了!

張閣老都如此的驚訝,可上書的蘇澤卻這麼淡定,夏煒只能認爲這位蘇翰林的養氣功夫實在是了得。

“那就有勞夏舍人引路了。”

(本章完)

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9章 藍色道具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23章 丹術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53章 水毒病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30章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33章 考成法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2章 神劍出鞘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00章 舌戰第25章 再升官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41章 冊立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
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9章 藍色道具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77章 《釐正楚藩刑獄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23章 丹術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53章 水毒病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30章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133章 考成法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77章 一錘定音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26章 紫色道具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章 錢法不通第330章 吏部傳說之其零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32章 神劍出鞘第7章 張居正不報隔夜仇第200章 舌戰第25章 再升官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41章 冊立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