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秀榮馬場

只可惜大明現在對倭國還是鞭長莫及,甚至連倭國內部的情報都沒有。

而蘇澤對於倭國這段所謂的“戰國時代”的記憶,也都是讀書的時候玩遊戲積攢的,對於各種歷史事件並不甚瞭解,也就知道幾個知名的大名。

算了,還是從長計議吧。

就在這個時候,一隻胖鴿子飛進了屋子裡,跳到了蘇澤的筆架上。

蘇澤掏出一把米,胖鴿子這才伸出腳,讓蘇澤拆下信籠中的信。

蘇澤看着胖鴿子似乎又胖了一圈,也不知道這傢伙到底是怎麼吃的。

這是從山西來的信。

看到戚繼光字裡行間的謙恭態度,蘇澤只能感慨,在大明做武將太難了。

就是戚繼光這種已經突破了武將天花板,做到山西行都司衙門都司的武將,面對文臣也要小心翼翼。

這些日子,都察院山西道的御史,也都對戚繼光進行了彈劾。

也虧着大同巡撫王用汲全部都噴了回來,這才壓制住了這些言官。

蘇澤越過那些廢話,看向真正有用的內容。

首先是東勝衛棱堡已經快要完工了,戚繼光親自巡視了棱堡,對棱堡讚不絕口,堅信這是蒙古人絕對攻不下的堅固要塞。

戚繼光詳細在信中寫了東勝棱堡的情況,又將守禦佈置,東勝棱堡戍卒的軍規都寫進了信中。

蘇澤看完滿心感慨,能在史書上留名,果然都是人傑。

在蘇澤看來,戚繼光已經不是古典時代那種意義上的名將了。

中古時代的名將,需要的是指揮軍隊,甚至三國時期的猛將還要帶頭衝鋒。

但是到了近代,將領的定位已經改變。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軍令”體系。

大明將領在抗倭戰爭中,已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戰場上瞬息萬變,而戰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戰場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

春秋戰國的時候,雙方都是約定地點拉開陣仗對決的。

這個時代的戰爭,敵人會從多點突破,比如俺答入寇京師的時候,自己親自帶領土默特部精銳,又讓兒子領兵佯攻,同時還在河套和蒙東地區也發動進攻,整個大明北疆都聯動了起來。

東南抗倭戰爭也是同樣的,倭寇不會老老實實在明軍設伏的地點登陸,大明軍隊有時候需要轉進多日才能打上一場仗。

這樣的情況下,武將個人的勇猛都已經排到了次要的位置,甚至武將臨陣指揮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將領的工作,從具體的戰場作戰,變成了研判戰略和訓練軍隊上。

戚繼光就是最早意識到這點的大明將領,他編寫的《紀效新書》就是一部有關訓練軍隊和建設基層軍事組織的書。

戚繼光對此的理解,就是“軍令”。

他給蘇澤的信中總結道:

“士卒不肄藝而驅之赴陣,是謂虐卒!虐卒者必致敗亡,上負國恩,下戕黎庶,豈不哀哉?”

“將帥未效廟算而狃於躁進,是謂罔上!罔上者必陷危亡,內耗軍資,外喪疆土,罪當何誅!”

簡單的說,就是戚繼光認爲軍隊建設最重要是訓練士卒,並且要在作戰前做好詳細的應戰計劃。

這一切也要落實在軍令上。

戚繼光爲東勝棱堡的戍衛士兵制定了詳細的軍令,包括士兵什麼時候能出城蒐集物資,什麼時候必須鎖城,都詳細的羅列清楚。

敵人來攻打東勝棱堡,火炮怎麼佈置,彈藥怎麼分配,敵人強攻的時候要怎麼守,敵人繞路要怎麼滋擾,戚繼光也都詳細寫了應對的方法。

守城的細節更是恐怖,從如何對付各種攻城器具,到維持城內士氣分配物資,戚繼光都事無鉅細的做了預案。

可以說,有了這份守城指南,只要是讀過書的將領,嚴格執行戚繼光制定的“軍令”,都能將棱堡守住。

戚繼光還針對炮兵、騎兵、鳥銃手、步卒等不同兵種,分別寫了詳細的訓練手冊。

戚繼光又總結了車營的戰法,提出在車營中增加火炮的想法。

蘇澤看完以後,就知道蒙古人今年秋天要撞上鐵板了。

從大同送來的情報看,雖然王世貞的使團和俺答汗訂立了盟約,但是大明這邊在修造東勝棱堡,蒙古人那邊也沒有閒着。

現在已經八月了,戚繼光蒐集到的情報,草原上也在整頓兵馬。

草原就是這樣,草原大汗只是草原共主,俺達汗和大明簽訂合約,和我蒙古部落有什麼關係?

到了秋高馬肥的時候,總有一些部族想要南下碰碰運氣。

俺達汗這時候也不會強行約束這些部落。

如果大明打贏了,俺達汗就會說這些部落不聽從他的號令,然後乘機吞併這些戰敗的部落。

如果大明打輸了,那合約就是廢紙一張,俺達汗會親自領着蒙古大軍南下一起搶。

戚繼光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親自在東勝衛,就是準備迎接這波進攻。

看完這些,蘇澤是徹底放心了,今秋蒙古人南下是肯定要撞上鐵板了。

不過在戚繼光這封信,也不全是彙報成果的。

信中後半段,戚繼光向蘇澤求助了一件事。

原來上次搜套大捷後,加上這段時間的大同軍馬走私,讓戚繼光手裡也攢了一些良馬。

但是山西馬政敗壞成如今的樣子,戚繼光不放心將這些馬交給馬政官員養,所以請求蘇澤幫忙安置這匹軍馬。

提起這件事,蘇澤也頭疼起來。

大明馬政問題確實是個老大難問題。

棱堡可以解決防守的問題,但是要主動出擊,還是需要戰馬。

就是到了火炮時代,拖拽火炮也是需要戰馬的。

而大明戰馬短缺到了什麼地步呢?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明末因爲缺馬,崇禎皇帝讓養象所的大象去遼東拖火炮,最後大象在戰場上失控,反而沖垮了大明的營寨。

作爲未雨綢繆的名將,戚繼光自然考慮到反攻的問題。

可馬是要養的。

科學餵養的戰馬,才能發揮最強的戰鬥力。

戚繼光實在不放心將自己好不容易蒐羅的戰馬交給山西的馬政官員,可是他自己養又養不起。

蘇澤想了想,還是拿上了腰牌,先走去了戶部。

——

蘇澤還兼着戶部員外郎的職位,他很順利的走入戶部,先去自己掛職的山東清吏司,拜見了自己名義上的上司,山東清吏司郎中葛燁。

葛燁是李春芳的門生,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官員,他對於蘇澤十分的熱情。

葛燁是隆慶往戶部摻沙子時候被塞進戶部的,他本來還擔心司內有蘇澤這尊大神,自己要被架空。

可沒想到蘇澤對於戶部員外郎的工作不感興趣,來戶部也是點卯上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這下子葛燁反而對蘇澤更親近了,凡是山東清吏司的福利他也從來都不少蘇澤一份,有時候還讓人送到蘇澤府上去。

而且葛燁也發現了蘇澤的好處,戶部內的議事,只要掛上蘇澤的名字,或者蘇澤提上幾句意見,都能很快就能通過。無論是侍郎張守直,還是閣老張居正,對蘇澤提議的事情都是從善如流的。

葛燁更是將蘇澤供起來,他也明白了,蘇澤這樣的“神仙”是“下凡渡劫”的,過不了多久就要回天上去,還不如趁機會好好巴結下。

蘇澤說明來意後,葛燁說道:

“子霖問的馬政?這是陝西清吏司的職責。”

ωωω▲тTk an▲CΟ

“我和陝西清吏司郎中傅遠是舊識,我帶你過去吧。”

沒想到自己這個戶部員外郎的身份這麼有用,也難怪當時張居正堅持要讓自己掛職戶部。

你是衙門的人,纔好辦事情。

如果是外衙的人來辦事,那免不了要踢上一輪皮球。

蘇澤很快就見到了陝西清吏司主司傅遠。

聽完了蘇澤的話,傅遠說道:

“蘇中郎是要問屯牧,還是官馬場的事情?”

蘇澤對於大明馬政不太瞭解,他請教道:

“傅主司,這二者有區別嗎?”

傅遠說道:

“當然有區別,軍屯養馬,這是歸我們陝西司管的,如果蘇中郎只是要在大同設置幾個軍屯馬場,這事情我們陝西司是可以幫忙的。”

“可如果是官馬場,那就是太僕寺管轄的,如果是御馬場,那就是司禮監的事情了。”

蘇澤回憶戚繼光的信,戚繼光應該不是要軍屯養馬,而是想要將馬交給養馬的專門機構,於是蘇澤問道:

“陝西有太僕寺馬場嗎?”

傅遠笑着說道:

“當然有了,秀榮官馬場不就在山西嗎?”

秀榮兩個字一出口,蘇澤就知道這地方適合養馬了!

秀榮川,北魏權臣爾朱榮起家的地方。

當年爾朱榮就在這個地方養馬,據說爾朱家的馬都要分花色養在不同的山谷裡,秀榮的山谷裡全部都是駿馬。

後來爾朱榮南征北戰,建立強大的爾朱騎兵的,就是用的這些戰馬。

蘇澤怎麼把這麼重要的馬場忘記了呢?

秀榮地區就是適合養馬。

這裡是桑乾河上游河谷,水草豐沛,降雨也充足。

冬季很冷,還能凍死蟲害。

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海拔正好。

馬是一種金貴的動物,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

秀榮在山陰盆地,冬季寒冷夏季涼爽,促進馬匹生長耐寒厚毛。

這裡的牧草也是耐寒,由牧草甲天下的說法。

“既然太僕寺有馬場,那現狀如何?”

傅遠嘆息說道:

“秀榮馬場入不敷出,目前養馬不足五百頭。”

“啊?”

秀榮的官馬場都養不好嗎?

都是戶部自己人,傅遠使了一個眼色,葛燁關上公房的門,傅遠說起了實話:

“成祖年的時候,秀榮馬場養馬一萬五千匹,成祖出征用的戰馬有兩成都是來自秀榮。”

“可自從成化年開始朝廷開放官田後,秀榮馬場的土地就不斷被侵佔。”

蘇澤明白了,這又是成化年官田變賣的鍋。

大明成化年間,在巨大的財政壓力下,成化十年,時任戶部尚書楊鼎奏:“天下廢弛官田可鬻爲私產,以充邊餉”。

剛開始的時候,朝廷確定的變賣範圍,是“無佃空荒、久充牧地之官田”,禁賣賜田、屯田。

但是官僚系統就是這樣,一旦開了口子,就能迅速突破底線。

結果就是,大量利益集團侵吞官田。

官田佃戶被驅逐,上好的土地被認定爲荒田,權貴勾結官吏低價變賣。

除了官田外,軍屯和馬政用田同樣也被變賣。

成化初年,全國官田八十萬頃,等到了弘治十五年的時候,官田就剩下十九萬頃。

後來明廷也意識到問題,但是賣出去的土地想要奪回來難。

成化官田變賣,就是大明的“休克療法”,雖然解決了一時的財政問題,卻留下了更大的窟窿。

就這樣,明憲宗在位成化年間,還被一部分人稱頌爲盛世。

這位陝西司主司傅遠顯然是懂行的,蘇澤問道:

“那秀榮馬場的土地,都是被誰佔去了?”

傅遠說道:

“一部分是宗王,山西又親王府三座,哦不,兩座,代王府已經除藩了。”

“晉王和沈王依然佔田不少,秀榮馬場不少土地都是被晉王府佔去了。”

“晉商四大家族,範王靳樑,其中範氏盤踞大同宣府,經常從事販賣生意,秀榮不少馬場都是被範氏侵佔。”

“還有地方豪強就數不勝數了,太僕寺素來軟弱,被佔土地也是正常的。”

蘇澤真心實意的對着傅遠說道:

“多謝傅主司爲蘇某解惑。”

果然問對人是最重要的,傅遠這位陝西司主司日常和馬政問題打交道,對於大明馬政的積弊瞭如指掌。

三言兩語就將秀榮馬場衰落的歷史理清楚了,說白了馬政問題還是大明的老問題。

既然搞清楚了問題,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了。

蘇澤向兩人表示感謝,緊接着又去了戶部山西清吏司。

山西司主司夏淳,是上次清吏司共議時候站隊蘇澤的,蘇澤被隆慶皇帝拖回了東宮,也依然保持了和夏淳的聯繫。

簡單寒暄過後,蘇澤就開口問道:

“夏主司,會計錄山西卷,編纂到哪一步了?”

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38章 徐文長第52章 貢監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46章 叩闕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41章 冊立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04章 鐵路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42章 經筵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5章 馮保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5章 再升官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75章 楚宗案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30章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50章 辦報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章 風暴再起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75章 引子第26章 紫色道具
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38章 徐文長第52章 貢監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46章 叩闕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41章 冊立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04章 鐵路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42章 經筵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35章 馮保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5章 再升官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1章 立儲之功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275章 楚宗案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30章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50章 辦報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章 風暴再起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75章 引子第26章 紫色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