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莫非王土

衆大臣聽完了蘇澤的話,譁然起來。

全部由皇帝內帑出錢?

皇帝能同意嗎?

可不管皇帝同意不同意,戶部侍郎張守直肯定是同意的。

其實羣臣反對下西洋,就是因爲鄭和下西洋用的是戶部的錢,但是朝貢的收入卻入的是內帑。

但是在朱棣在位期間,這個矛盾還不突出。

原因也簡單,朱棣個人威望能撐得住,而且朱棣用這些錢也不是享樂的,而是用來征討草原,開疆拓土的。

那時候內帑和國庫之間也沒有那麼涇渭分明,外朝缺錢的時候,朱棣也會用內帑接濟。

但是從成祖之後,羣臣就逐漸反對下西洋了。

現在蘇澤提出,用皇帝內帑出錢組織艦隊下西洋,羣臣就沒有理由反對了。

但是重臣們的目光都落在了馮保和陳洪兩位司禮監巨頭的身上。

這下子陳洪也繃不住了。

原本他們只是作爲皇帝代表參會,可蘇澤卻把皇帝扯到了內帑上。

作爲執掌內承運庫的大太監,陳洪只能硬着頭皮站起來說道:

“蘇翰林,成祖年間下西洋,都是戶部出錢,再下西洋也是國事,怎麼能由內帑出錢呢?”

陳洪小心翼翼,嘉靖皇帝就嚴禁太監插手具體的事務,隆慶朝也同樣如此。

這大概是因爲嘉靖本身就是權術鬥爭的高手,他不需要利用太監來鬥文官,直接分化文官互鬥就行了。

隆慶皇帝用人也很有一套,也不需要用太監來制約外朝。

所以無論是李芳、馮保還是陳洪,都更像是皇帝的大管家。

外朝尊重他們,是因爲他們是皇權的代言人。

而司禮監也很識趣,在重要的議題上都保持沉默,也很少和內閣宰輔票擬意見作對。

所以衆人都認爲這是陳洪代表皇帝的問題。

目光再次看向蘇澤,蘇澤淡淡的說道:

“朝貢當然是國務。”

“所以訓練海員、建造海船、接待貢使,這些事情外朝都要出力。”

“但是番邦朝貢都入內帑,那回賜禮物自然也應該由內帑撥出。”

“尋常百姓人家,爲父母舉辦壽宴,辦宴會的錢族內公中出了,回贈禮物的錢也輪不到族內公中出吧?”

這下子陳洪也無語了。

蘇澤的意思,是將再下西洋分成了兩部分。

組織艦隊、接待貢使、舉行朝貢儀式,這些都是外朝出錢。

但是回賜貢使禮物,航行時候需要的經費,則要由內帑支出。

這個方案聽起來離譜,但是聽了蘇澤的比喻,似乎也沒那麼離譜了。

外邦朝貢,確實很大一部分都是衝着皇帝來的。

比如皇帝生日,朝鮮這些藩屬國就會派出使者,名曰“賀壽使”,就是打着給皇帝過生日的旗號來朝貢的。

皇太后生日,新皇帝登基,老皇帝駕崩,藩屬國都會派遣使者。

也正如蘇澤所說的那樣,番邦朝貢,還真是一種皇室內部事務。

閣部和九卿重臣們,聽了蘇澤的比喻,也有些皺眉頭。

本來他們以爲蘇澤是要讓皇帝承擔所有的費用,但這個意思外朝還要承擔不少?

但是蘇澤的比喻也沒錯,皇帝是君父,那臣下給皇帝辦壽宴,好像也是合理的。

只有內閣李春芳完全明白蘇澤的意思。

這不就和上元燈會一樣嗎?

外朝負責好籌辦燈會的事務,但是具體籌辦的錢由皇帝自己出。

內帑出錢,皇帝就會算賬。

那燈會也就成了皇帝出錢,與民同樂了。

朝貢如果也這樣,那皇帝在回賜禮物的時候也就不會大手大腳。

而由外朝承擔其他費用,在李春芳看來也不無不可。

隨着海貿日益昌盛,閣部重臣也都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

再下西洋,重新繪製海圖,聯絡曾經的藩屬國,在李春芳看來也是一種跑馬圈地。

倭亂的教訓在此,如果只是在陸地上防禦,那東南這些經濟繁榮的地區,根本經不起折騰。

將海防前線推到海外,至少要了解大明周圍的情況,在周圍建立預警網絡,這已經是閣部重臣的共識。

那“再下西洋”也是外朝的事務,承擔一點也是應該的。

陳洪看到閣部九卿重臣紛紛閉嘴,就是知道外朝已經達成了共識。

但是陳洪必須要問清楚,不能讓朝貢變成賠本的買賣,才能回去向皇帝覆命。

於是他硬着頭皮又問道:

“蘇翰林,回賜禮物關係陛下和朝堂裡面,如果內帑負擔不起豈不是失顏面於天下?”

陳洪說完,重臣們紛紛向他投來不滿的目光。

可是他也沒辦法,如果不問清楚,他也沒辦法回去向皇帝交差。

蘇澤果然已經想好了對策,他說道:

“蘇某在奏疏中說了,要按照親屬重新釐定藩屬國。”

他舉着手指說道:

“一等藩屬國,朝鮮琉球苦兀之屬,視我大明爲君父,禮貢朝賀不斷的,陛下回以自由通商的賞賜,市舶稅與我大明商船相當,藩屬國民手持港口勘合,可通行大明。”

“二等藩屬國,禮敬我大明,陛下賜予通商之利,但市舶稅加徵之。除朝貢使臣外,不得擅自離開港口。”

“三等藩屬國,首鼠兩端,雖敬大明,懷有異心,若倭國佛郎機之屬,市舶稅倍之。隨船停靠即走,不得擅留。”

蘇澤說完,戶部侍郎張守直髮現,蘇澤又將朝貢和市舶稅結合起來了。

三種藩屬國,三種待遇。

距離大明越近,享受的待遇就更高。

張守直又發現,蘇澤實際上是將朝貢和貿易分開。

朝貢,就是利益性質的向皇帝進獻禮物,這是皇室自己的事情,要收什麼禮物,回贈什麼禮物,全憑皇帝自己的心意。

貿易,是大明朝堂的事情,通過這個朝貢體系決定貿易待遇。

而市舶稅是歸入皇帝內帑的,再由皇帝內帑來出資艦隊遠航,內廷也沒有話說。

果不其然,蘇澤說完了全部計劃,陳洪也沒話說了。

陳洪也暗道蘇澤的可怕,從靈濟宮大會上提出開徵商稅,再到前幾日上書請求釐清內帑和國庫,蘇澤似乎早就在爲修改朝貢體系鋪墊。

陳洪也想不出反對的意見,只能將蘇澤的發言記下,等着交給皇帝聖裁。

重要的事情已經討論完畢,現場的氣氛也輕鬆了很多。

這時候一直沉默的張居正突然問道:

“若是發現海外無主土地,又要如何?”

張居正看向蘇澤,問出了一個其他大臣意想不到的問題。

蘇澤詫異的看向張居正,沒想到他竟然這麼敏銳,察覺到自己沒有細說的一個問題。

海外廣闊,通過這半年蘇澤在《樂府新報》上的文章教導,大明官員百姓都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海外無人的土地也不少,近在咫尺的澎湖就是一個巨大的無人島。

蘇澤正色說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如果是遠航中發現的無主土地,自然是大明疆土。”張居正點點頭,算是沒有深究這個問題。

張居正已經對海外的土地產生了興趣。

也對,大明內部的人地矛盾已經激烈到一定地步,作爲執掌戶部的閣老,張居正自然能看出來。

而國舅李文全領着一幫勳貴,在澎湖建造甘蔗種植園的事情,張居正也有所耳聞。

如果這些勳貴豪強去海外佔地,是不是也能緩解一下人地矛盾?

張居正當然也知道,光靠這些是不行的。

但是好歹多了一個選擇。

如果日後海外殖拓收益豐厚,那是不是可以把藩王也封在海外?

蘇澤不知道張居正的想法,如果知道,他肯定要強烈支持張閣老。

大框架已經定了,接下來就是垃圾時間了。

刑部侍郎李一元詢問了藩屬國來貢使團犯罪,以及海上船員在海外犯罪的問題。

蘇澤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屬地管轄和屬人管轄結合。

外藩使團在大明土地上犯罪,使用《大明律》判決,大明國人在外藩的領地上犯罪,也要執行《大明律》。

都察院和刑部可以派遣官員上船,在海上執行明律,如果遇到重大案件,也可以押回大明再審。

李一元對於這個答案也很滿意。

九卿廷推的最後,李春芳說道:

“蘇子霖,你將今日所講寫成奏疏遞上來。”

蘇澤早就準備這樣了,李首輔遞來臺階,他自然一口應下。

馮保和陳洪則匆忙的拿着會議記錄,返回皇宮向皇帝彙報。

閣部重臣都還有公務要處理,率先離開了兵部。

等到人走得差不多,蘇澤向王世貞和曹邦輔走去,他對着兩人深稽一禮道:

“多謝兩位大人相助。”

曹邦輔笑着說道:

“子霖你胸有錦繡,對答如流,我們可沒幫你什麼。”

蘇澤真心實意的說道:

“如果不是少司馬上來就問起具體軍務,蘇某還真不一定能對答如流。”

曹邦輔哈哈一笑,他的問題和王世貞的問題一樣,都是蘇澤事先準備好,請曹邦輔問的。

朝堂辯論最重要的就是議題設置。

如果不是曹邦輔開頭就將問題凝聚在具體的問題上,蘇澤這次廷辯也不會這麼順利。

要知道這些閣部九卿重臣們,都是政治鬥爭的高手,他們也都是設置問題的高手。

“再下南洋是不是勞民傷財?”

“番邦使者入京會不會有損大明威儀?”

一旦陷入到這類問題席上,十個蘇澤也辯不過這些重臣。

所以曹邦輔看起來咄咄逼人,拿出一個複雜的問題來問蘇澤,實際上是幫了蘇澤的忙,給這場廷辯定了調子:這次廷辯討論都是具體的技術問題。

這自然就落入到蘇澤的專業領域了。

王世貞對着蘇澤說道:

“少司馬也對你的提議感興趣,這才願意出手相助的。”

蘇澤還是向曹邦輔表示了感謝。

等到蘇澤離開兵部,他直接返回家中,將近日所議的寫成奏疏,然後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具議再下南洋疏》送到內閣,四位閣臣都票擬贊同,奏疏送入皇宮。

隆慶皇帝聽完了馮保和陳洪的彙報,擔憂內帑支付不起再下西洋的費用。

外朝也以祖宗之法不可變,向皇帝進言,阻撓你的奏疏。

皇帝最終還是擱置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是否使用150點威望值,保證奏疏被完全執行?】

【剩餘威望:172點。】

果不其然,在九卿廷辯後,蘇澤已經說服了大部分的重臣。

反對奏疏的,也都是一些守舊的官員。

只不過皇帝你也太優柔寡斷了吧?

雖然只要150點,但是蘇澤這幾個月高強度上書,每個月威望點都是月光。

“執行。”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22點。】

蘇澤拿起奏疏,又趕在通政司下衙之前,將奏疏交到了通政副使楊思政面前。

不過楊思政笑嘻嘻的說道:

“蘇翰林,本官也有一件事要請教。”

蘇澤連忙說道:

“大銀臺折煞蘇某了,請您問吧。”

楊思政說道:

“若是按照蘇翰林所議,朝廷真的再下南洋,那要如何保證文書通暢?”

蘇澤想起來,保證文書流傳也是通政司的職責,驛站就是歸通政司管理的。

蘇澤想了想說道:“可以仿照陸地上,設置傳遞文書的海驛。”

楊思忠又問道:

“海波千里,如何傳遞消息呢?”

這個?

蘇澤又想了想,他記憶力有一種木質結構的快船,好像叫做飛剪船來的。

蘇澤準備回去用【記憶宮殿香囊】好好回憶一下結構,於是說道:

“蘇某聽說過一種快船,回頭請工部試造一艘看看。”

楊思忠這才滿意的點頭,收下了蘇澤的奏疏。

“廣東福建的公文,可以用快船傳遞嗎?”

蘇澤都沒想到楊思忠竟然能想到這裡,他點頭答道:“自然可以。”

等到蘇澤走後,楊思忠喊來了手下。

“接下來幾天,反對蘇子霖的奏疏都扣下來。”

手下不知所措的看向楊思忠,連忙說道:“大銀臺,這樣不合制度,要被言官彈劾的。”

楊思忠卻說道:

“等我送完蘇子霖的奏疏,就向陛下乞休養病,等大印封存後,你們就以沒辦法蓋章爲理由,拖一拖他們的奏疏。”

大明公文處理有嚴格的規定,經過通政司的奏疏也要蓋上通政司的章,才能繼續遞送。

而官員請假確實要將公印封在衙門的。

手下也沒想到,楊思忠竟然有這樣的操作,好好的楊副使,怎麼就跟蘇澤學壞了呢?

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57章 立成法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5章 再升官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83章 羊吃人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52章 貢監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58章 斷章狗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4章 拆臺子第17章 威望增加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54章 蒸汽機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42章 樹典型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8章 會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4章 徐階思退第52章 貢監第283章 羊吃人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81章 清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5章 再升官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
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57章 立成法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5章 再升官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83章 羊吃人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52章 貢監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58章 斷章狗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4章 拆臺子第17章 威望增加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38章 蘇北灌溉總渠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254章 蒸汽機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42章 樹典型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8章 會館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4章 徐階思退第52章 貢監第283章 羊吃人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81章 清田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5章 再升官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