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平時更活躍的王家屏說道:
“子霖兄,我們二人想要外任。”
這下子輪到羅萬化驚訝了。
庶吉士館選成爲翰林,是多少讀書人的追求,這就是科舉的青雲之路。
那些翰林院的老翰林們,就算是在翰林院苦熬着,也不願意離開翰林院,去地方上擔任“濁職”。
王家屏和張位卻在館選成功後,主動要求外任?
蘇澤玩味的看着兩人問道:
“忠伯(王家屏字)兄,明成(張位字)兄,二位仁兄爲何要外任?”
這下子反而是張位回答了,他說道:
“子霖兄,我們想要外任,還是因爲你的文章啊。”
羅萬化疑惑道:“子霖兄的文章?”
張位說道:“子霖兄在報紙上說,此爲‘大爭之世’,吾等在翰林院見了那麼多蹉跎歲月的老翰林,實在不想重蹈他們覆轍。”
張位說道:
“所以我們二人商議,想要外任,做出一番事業來。”
其實張位也說了一半的理由。
他們迫切想要外任,也有同輩競爭的壓力。
同輩競爭,來自於周圍同輩的壓力。
人一般不會和比自己年長的人競爭,處於同輩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是最好的競爭對象。
而科舉同年,就是最典型的同輩了。
大家都是同一年考中進士,進入官場,張位和王家屏也都入選了庶吉士,這放在整個大明歷史上,也都是堪稱輝煌的官場起點。
奈何遇到了蘇澤。
好吧,就算是蘇澤已經超越了同輩的範圍,同年的進士早已經不把他當做同輩看待。
那狀元羅萬化執掌京師第一大報,身兼東宮講官,入仕兩年就編寫完成皇家教材《帝鑑圖說》,這份成就又怎麼看?
那可以說羅萬化是狀元,不用館選就授予翰林官,起點和別的同年不一樣。
那沈一貫這個正五品的禮部郎中,又立下出使草原奇功的又怎麼算?
甚至不要和沈一貫比,沈藻這個湖廣監察御史,剛剛在楚宗案中立功的,還有王任重這個外城巡城御史,穩定京畿治安,剛剛獲得刑部嘉獎。
別人和自己一起進入官場,三年來一事無成,很多沒有成爲庶吉士的同年,也都在地方上任職三年了。
這種壓力下,王家屏和張位萌生了外任的想法。
當然,他們選擇在館選結束後外任,那也是爲了自尊心。
如果館選前提出外任,豈不是說自己沒能通過館選。
先通過館選證明實力,再請求外任,那至少也有了翰林院的工作資歷。
王家屏和張位主動請求外任,蘇澤自然是支持的。
大明的內閣體系還是太缺乏基層經驗,張居正後的閣臣,基本上都對基層情況瞭解不足,大明很多政策都浮在上面,根本執行不下去。
蘇澤知道兩人的做官的能力,但是有做官的能力不代表有做事的能力。
既然兩人求到自己頭上,蘇澤自然願意幫忙。
他問道:
“兩位兄臺,想要去哪裡?”
這下子王家屏和張位大喜,他們想要請蘇澤幫忙,只是希望蘇澤能說服一下重臣們,放自己兩人外任。
剛館選的翰林官請求外任,這在大明歷史上還沒有先例。
執掌翰林院的是掌院學士張居正,執掌吏部的則是吏部尚書高拱。
所以必須要這兩位閣老贊同才行。
而衆所周知,蘇澤和高張二位閣老的關係密切。
但是現在蘇澤不僅僅願意幫忙說情,還主動提出要幫他們安排去向,這自然是意外之喜。
衆所周知,凡是蘇子霖上疏的事情,無事不準。
張位說道:
“子理兄,我想要去山西看看。”
“爲什麼是山西?”
“羊毛、煤炭,這些東西都來自山西,草原動盪,京師的物價都很動盪,從未有一省有如此之重。”
張位說道:
“所以我想去山西看看,看看煤礦是如何開採的,看看馬市是怎麼交易的。”
王家屏則說道:
“子霖兄,我想要去福建。”
“子霖兄也知道,我是山西人,從沒有見過大海。”
“大明海疆千里,海貿之盛還要看福建,我想要看看這海貿到底帶給大明什麼。”
蘇澤看着兩人。
王家屏一個山西人,要去福建看海。
張位已經江西人,要去山西看草原。
兩人來了個南北互換。
蘇澤輕輕釦動指節說道:
“山西那邊,大同巡撫王用汲兩次彈劾大同馬政同知,朝廷已經連續罷黜兩任。”
馬政同知,就是負責大同馬政的官員。
這是個正六品的地方官,張位這個正七品的翰林編修外任綽綽有餘。
當然,這也是一個被翰林們視作“濁職”的職位,甚至因爲馬政同知要經手錢財,更是被認爲是充滿銅臭味道的職位。
但是對於地方官員來說,這個職位又充滿吸引力。
大同馬政同知負責大同馬政,衆所周知這是個油水極多的肥缺。
這也是王用汲連續彈劾兩人馬政同知的緣故。
看到張位對於這個位置感興趣,蘇澤點點頭。
蘇澤又看向王家屏說道:
“忠伯兄,福建那邊,前陣子福建官員上疏,請求撤澎湖巡檢司設縣。”
這是福建幾個沿海城市一同上奏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澎湖只有巡檢司,導致整個澎湖的走私嚴重,這已經影響到了福建港口的利益。
僅僅福建一個省,就有漳州、泉州、福州等三個城市開港,可以說是東南地區海貿最發達的省份。
因爲澎湖緝私不嚴,導致很多商船隻是停靠澎湖,卻不再前往福建。
於是就有了這份奏疏。
王家屏也喜道:
“子霖兄我願意去澎湖。”
蘇澤點頭,這件事對他來說確實是不是什麼難事。
因爲這兩個職位,也都不是競爭激烈的職位,王家屏和張位的科舉名次和資歷,擔任這兩個職位也是綽綽有餘。
兩人又向蘇澤拜謝,接着說道:
“子霖兄,如果我們要外任,這次翰林院分房的事情,我們就不參與了。” “翰林院分房?”
張位回道:
“子霖兄你還不知道嗎?工部已經造出第一批新樓了,陛下恩旨先解決翰林和言官的租房問題,原本我們也報名的。”
蘇澤這纔想起來,自己提議建造新式水泥土樓還是六月份的事情,工部主事黃宗禹負責建造。
現在三個月過去了,第一批土樓竟然已經完工了。
蘇澤看向羅萬化,羅萬化說道:
“子霖兄你實在是太忙了,前兩天我還和你說過這件事,報社採風使還寫了一篇文章,準備登在下一期的報紙上,你都沒注意這件事。”
蘇澤這纔想起來,好像羅萬化依稀說過這件事,但這些日自己操心北疆的事情,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蘇澤想了想說道:“幾位兄臺,我們去看看?”
——
西城,爛面衚衕。
爛面衚衕在菜市口附近,本地有一家制作爛面的小店,因爲口味不錯而聞名京師。
這之後整個衚衕又開了不少爛麪店,因此叫做爛面衚衕。
其實應該叫做爛肉面,是將煮爛的拆骨肉放入面裡。
這種爛面豐儉由人,還能吃上肉,是很有名的市井小吃。
不僅僅是普通百姓偶爾會買,租住在爛面衚衕的官員更是消費主力。
有時候一碗爛面就能頂飽一整夜,也省的在家開伙了。
爛面衚衕邊上有一塊空地,加上週圍的官署房產,黃宗禹選擇在這裡建造了五座新式水泥土樓。
等蘇澤一行人來到爛面衚衕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這三座水泥土樓。
工部經過驗證,土樓最好的高度是四層,又經過工部的規劃,一層分爲四戶。
北面是樓道外,東西兩邊各有一戶,南面則塞下了兩戶,這樣下來,一座土樓就能住上十六戶人。
而五座土樓,就是足足八十戶人家。
這也難怪連張位和王家屏這樣的年輕翰林,都有資格能分到租房的。
張位說道:
“翰林院內其實也有很多老翰林租房住,但是他們不願意搬來新式土樓。”
“爲什麼?”
張位苦笑說道:
“他們說土樓的高層斷了地氣,風水不好,住進去就別想升官了。”
王家屏也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這些老翰林長期待在翰林院,都已經魔怔了。
蘇澤愣了一下,也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解釋。
蘇澤問道:
“這樣的人多嗎?”
張位搖頭說道:
“不多,朝廷的政策下來了,爛面衚衕的租金每年三銀元,這要比爛面衚衕的房租要便宜一半還多,像是我和忠伯兄這樣的,家人不在京師的,還可以合租,那一年只要不到兩銀元,這真是陛下的德政啊!”
張位說的真心,京師住房問題一直都是老大難問題。
高級官員還好,低級官員每年俸祿本就微薄,還要支付一大筆租金。
歷代皇帝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如今在隆慶皇帝執政的時候,見到了解決的曙光。
衆官員又怎麼能不感恩戴德呢。
一行人又來到樓前,正巧遇到了負責工程的工部主事黃宗禹。
見到蘇澤,黃宗禹十分的激動,他對着蘇澤說道:
“蘇翰林,下官知道您公務繁忙,本來準備正式完工請您過來,沒想到您這會兒就來了。”
蘇澤也看向黃宗禹,他沒有穿官袍,而是套着一身匠人的衣服,三個月不見整個臉都滄桑了很多。
看樣子這位工部主事不是甩手掌櫃,而是每日親力親爲泡在工地上,也難怪這麼快就能完工。
“黃主事,能不能帶我們參觀一下?”
“這個自然,蘇翰林請!”
五座新樓都已經完工,還剩下一些道路之類的配套設施,黃宗禹領着衆人從北面樓梯上樓,先來了四樓的房間。
蘇澤走在樓道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整個建築外觀上和前世的筒子樓挺像的,但內部其實和大雜院差不多。
蘇澤也很快就知道,爲什麼工部最後只造了四層了。
因爲沒有管道,三層四層的生活其實是很不方便的。
沒有自來水供水,衛生間更是沒有了。
三層四層就已經如此不方便了,如果再建得更高,那住起來就太不舒服了。
而且爲了防火,也爲了冬季供暖,每個房間都配備了碳爐。
但是碳爐子只能製作簡單的食物,如果家裡人口太多要每日開伙,住在這裡就不太方便了。
果然,穿越前理所當然的生活,其實都蘊含了大量的技術。
新式土樓看起來像是筒子樓,但實際上要比筒子樓差多了。
也就只有王家屏張位這種,獨自一人在京師做官的適合住在這裡。
但好歹也是進步了。
而且蘇澤也見到了幾個搬進來的住戶,他們顯然對於新式土樓十分的滿意,對蘇澤更是不停的表示感謝。
等參觀完畢,黃宗禹說道:
“蘇翰林,京師可都將這些樓稱爲‘蘇公樓’。”
蘇澤連忙謙虛的說道:“蘇某何德何能,豈敢稱公。”
黃宗禹連忙說道:“蘇翰林解決了京師官員的住房問題,世人稱呼一聲‘公’又如何?蘇翰林的那封《大庇天下寒士疏》,可是被下官謄抄懸掛在公房中,日日提醒自己要儘快讓京師百官住上新房。”
蘇澤看了一眼黃宗禹,沒想到這看起來憨厚的土木老哥,說話竟然這麼好聽。
蘇澤身後的羅萬化等人也對視了一眼,這位工部主事如此“上道”,肯定會被蘇澤記住,那距離升遷也不遠了。
——
九月二十六日。
這一期的《樂府新報》上,除了刊登草原和談的具體細節,又在二版刊登了新式水泥土樓的進展。
爛面衚衕的五座樓已經完工,廉租給了翰林院和六科都察院的無房官員。
報紙還採訪了幾個住進去的官員,衆人都十分的滿意。
在蘇澤看來不方便的地方,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都不算事情。
沒有下水管道,就用尿壺和恭桶好了。
沒有自來水,用水缸儲水就是了。
比起這麼一點不方便,新式水泥土樓的好處就太多了。
水泥磚牆的隔音效果好太多了,不像以往大雜院那麼吵鬧,每一戶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水泥地面沒有蚊蟲,也不會受潮黴變,更乾淨方便清掃。
報紙上還刊登了工部的承諾,接下來內閣已經批准,在教場頭條的舊三大營校場建造新樓,這次總數在十棟,重點解決六部基層官員的住房問題。
一時之間,京師中都是感激皇帝隆恩,盛讚蘇公樓的聲音。
不過隨着草原使團在六月二十九日回京,京師的熱點又轉向了王世貞等人的封賞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