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第130章

土豆的個頭不大,和蘇澤前世見過的土豆沒辦法比。

這也是正常的,後世的農產品都是經過一代代科學育種優選出的最優良品種,而如今這些土豆,產量和口感都不能和後世的比。

但就算是這樣的土豆,也已經是相當完美的農作物了!

蘇澤前世的時候,就曾經作爲扶貧幹部,推廣過土豆種植,所以他對土豆十分的瞭解。

土豆是一種主糧,營養物質十分的豐富,理論上只要進食土豆和牛奶,就能滿足人類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

土豆對土地要求很低,在山地和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種植,抗寒抗旱,而且成熟週期要比小麥水稻都要短,災荒的時候也能作爲救荒的糧食。

土豆的味道也相當不錯,蘇澤想到前世那些土豆製作的美食,吸了一下嘴角的口水。

但是土豆也不是完美的作物。

蘇澤按照記憶,在紙上一邊寫一邊自言自語道:

“要讓涂澤民繼續蒐集土豆,反覆種植同一種羣的土豆,會積累生物鹼毒性,引發病害。”

蘇澤前世曾經去基層扶貧,也在當地推廣過土豆種植。

土豆每一季都要換種,如果用自家的土豆繼續育苗種植,來年就很容易發生嚴重的病害。

最有名的,就是愛爾蘭饑荒了。

英國殖民愛爾蘭的時候,曾經在愛爾蘭大力推廣土豆,但是由於種羣的單一,加上土豆這種農作物的種植密集,導致了馬鈴薯晚疫病迅速傳播,愛爾蘭土豆減產乃至於絕收。

而英國則將愛爾蘭的糧食全部出口,導致愛爾蘭餓死了百萬人。

大英在大缺大德上從來不會讓人失望。

所以蘇澤才寫信給涂澤民,請他繼續蒐集土豆,豐富種羣多樣性,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病害。

這個原理就和輪種是一樣的,通過種植不同的農作物,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土豆是茄科植物,如果單一品種的無性繁殖,會導致生物鹼毒素的積累,增加種羣多樣化也能減少毒素。”

蘇澤又寫道:“土豆育種也需要更多品種的土豆。”

蘇澤寫完這些,又從書桌上拿起小筆,迅速寫了一封信,找來了【飛鴿傳書】,將信塞進信籠裡。

胖鴿子展翅高飛,迅速向着登萊方向而去。

理清了土豆育種問題的思路,蘇澤接着開始思考,如何推廣土豆種植。

前世的扶貧工作,讓蘇澤明白推廣一種農作物的不易。

蘇澤回憶起前世的那個村子,他前任扶貧幹部,胡亂上馬項目,推廣村民種植獼猴桃。

最後種出來的獼猴桃又小又酸,當地又是山區,很難運送出去。

等到蘇澤再去的時候,他在當地推廣土豆,當地百姓已經非常抗拒,死活不肯改種土豆了。

後來蘇澤是向上級申請了專門的補貼,又親自在村委開荒,最後才說服當地百姓改種。

在大明朝,難度只會比前世更大。

這倒不是說農民保守,而是主糧這種東西,誰也不會因爲你一句話就隨意改種。

農業種植本身就是相當複雜的事情,任何作物都不是種子撒下去就能豐收的。

圍繞着農作物,需要按照農時播種除草增肥,還有各種病害防治的技術,已經種慣了某種作物的農民,絕對不會因爲官府推廣就改種。

你官府推廣的農作物種不出來怎麼辦?

到時候朝廷的賦稅還要不要交?

沒有口糧吃了,朝廷管不管?

別說是封建時代了,就是近現代,要推廣一種主糧都是非常困難的。

但蘇澤露出笑容,好就好在是土豆。

土豆的特點就是耐寒耐寒,在山地也能種植。

而且土豆不挑土地,在房前屋後弄一小塊地方都能種。

這兩個特點,讓土豆的推廣變得比玉米之類的主糧容易了很多。

山地能種植,就意味着可以在未經開墾的山田裡種植,那就不會佔有原來的耕地。

不需要大片土地,就可以讓百姓小規模試種,等百姓嚐到甜頭後,就會自發的多種。

而且對於蘇澤來說,土豆可以說是一種戰略口糧了!

大明朝如今的幾個重點防禦方向。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這三個戰略方向,都在萬曆年間同時暴雷。

首先是山西寧夏陝西一帶的西北防線,這是用來防禦蒙古人的,萬曆年間的寧夏之役,消耗了整個西北地區。

薊遼地區的女真人也不安生,軍事壓力逐漸加大,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讓女真人更加坐大。

另外一個經常被人忽視,卻也經常鬧得大明不安生的,就是西南地區。

播州之役,讓整個華南地區都抽乾了血。

這三個地區,如今都已經不安穩了,蘇澤所上的《平戎策》,就要整飭邊防,鎮壓當地的叛亂勢力。

而這三個地區,又都是可以推廣種植土豆的地區!

西南地區就不用說了,蘇澤穿越前,中國已經是土豆最大的產出國了,而中國的土豆大部分都產自西南地區,在雲貴地區土豆都開始成爲主糧了。

雲南就有一句俗語,“沒有一個土豆能活着離開雲南”,足可見這些地方對土豆的喜愛。

西北地區同樣也很適合種植土豆,蘇澤就已經準備給大同的戚繼光寫信,請他在大同的軍屯推廣土豆種植,用來替代大同邊軍的軍糧。

遼東地區也一樣,關外的黑土地,同樣也很適合種植土豆。

糧食問題也關係到軍隊的後勤補給,如果能一定程度讓邊軍自給自足,那就可以一改大明中期以來的頹勢,主動出擊清掃邊患!

而這一切,都落在小小的土豆上。

蘇澤看着【家庭裝種植毯】,等培育出土豆後,要怎麼推廣土豆呢?

蘇澤想到小胖鈞,一個計劃在腦中浮現。

自己已經幫了小胖鈞那麼多忙,身爲弟子幫幫老師,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

——

十二月十五。

過了臘月十五,東宮要停了講學。

等到臘月二十的時候,各大衙門就要準備過年了。

從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這一個月就算是朱翊鈞的寒假了。

黃驥夾着書,在一衆同僚的豔羨下走進了東宮。

“這是太子本月第五次召黃驥講學了吧?”

另一名講官嫉妒的點點頭。

這是年前最後一次講學了,太子還是親自點了黃驥,這讓一衆講官議論紛紛

黃驥體會着同僚嫉妒的眼神,總算是體會到了蘇澤的感受,那就是一個字——爽!

踏步走入明倫堂,朱翊鈞已經恭恭敬敬的坐在書桌前等待他了。

見到黃驥進門,小胖鈞甚至離開位置,做出迎接的樣子,這更讓黃驥全身都要哆嗦起來。

“黃師傅快請坐!” 小胖鈞主動拉開椅子,請黃驥坐下,接着使了一個眼色,張宏立刻搬來了幾本厚厚的賬冊。

朱翊鈞激動的說道:

“蘇師傅的辦法果然有效,昨日黃師傅查出來的問題,孤讓張大伴帶着東廠的番子去了那幾家店,還沒用刑那幾個蠹蟲就全部招了!”

朱翊鈞實在沒想到,人性竟然如此貪婪。

這幾家鋪子纔開了幾天,那幾個負責鋪子的掌櫃就開始中飽私囊。

只可惜黃驥還是在龍門帳上發現了破綻,揪出了這幾個蠹蟲。

對於朱翊鈞來說,這不僅僅是追回一點損失的問題。

這一次查賬,等於給這場“遊戲”又增加了新的變量,朱翊鈞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更多了。

一家貪腐店鋪的掌櫃夥計要如何處理,如果懲罰過重會不會影響店鋪的銷售。

通過懲罰一些貪腐的掌櫃,也能威懾其他一些店鋪的掌櫃。

在發現問題後,如何制定新的規定,堵上原來的管理漏洞。

朱翊鈞日益沉迷到這場遊戲中,這種和人鬥智鬥勇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黃驥點點頭,他已經主動忽略了小胖鈞口中的“蘇師傅”,然後開始認真的看起帳來。

一個時辰過去,朱翊鈞又親自給黃驥端來暖湯,黃驥精神更加振奮,再次翻開厚厚的賬本,將問題一個個圈出來。

等到兩個時辰過去,黃驥捏着額頭,對着小胖鈞說道:

“殿下,有問題的賬冊臣已經圈出來了。”

朱翊鈞連忙說道:

“有勞黃師傅了!小宏子!”

張宏連忙端着一個食盒走入明倫堂內。

朱翊鈞說道:

“黃師傅辛苦了,這盤食盒您帶回詹事府吧。”

太子給自己賜食了!

黃驥感動的站起來行禮,這可是蘇澤都沒有享受過的待遇啊!

等到黃驥提着食盒離開,朱翊鈞這纔對張宏說道:

“年關將至,馬上是蜂窩煤銷售的旺季,這幾個掌櫃的先不動。”

朱翊鈞又說道:

“從另外幾家鋪子抽調幾個可靠的大夥計過去,暗示他們若是抓着掌櫃的錯處,過完年就能給他們升掌櫃。”

張宏連忙將朱翊鈞的吩咐記下,接着又問道:

“殿下,武清伯已經到了。”

朱翊鈞立刻說道:

“速速請外王父去親躬園!”

武清伯李偉,是李貴妃的父親。

李家的家世平平,都是因爲李貴妃被隆慶皇帝寵愛,李偉才作爲外戚被封了武清伯。

隆慶皇帝對於封賞外戚還是很剋制的,而且隆慶朝的大臣強悍,武清伯也不敢跋扈。

名義上是外戚勳貴,但是武清伯也就得了幾處皇帝賞賜的田莊。

就這些田莊的產出,有時候還要送入宮中,供給李貴妃打點宮人,日子其實過得也很緊巴巴的。

李家真正飛黃騰達,那要等李貴妃成了李太后,朱翊鈞成了皇帝的時候。

李偉經常在京郊管理田莊,曬得像個普通的老農,雖然穿着勳貴的衣服,依然有一股掩蓋不住的小家子氣。

但是對於朱翊鈞來說,這個外王父是少數不給自己講大道理,還會給他帶來一些田莊中趣事的有趣老頭,爺孫二人的關係還是非常親近的。

李偉也很奇怪,太子將自己從京郊的田莊召來,卻沒有在正堂見自己,而是被太監引到了東宮後的親躬園。

親躬園,是皇室爲了彰顯重視農耕,在東宮中開闢的一小塊田。

每年正月的時候,太子也要在親躬園舉行耕禮,這作爲朱元璋親自定下的皇室教育部分,也是爲了提醒後代要重視農耕。

當然,六歲的皇太子也不可能親自耕種,親躬園一般也就種一些時令的小菜。

但是現在是臘月,親躬園內還是光禿禿,李偉也不明白自己外孫子將自己喊來這裡,到底是爲了什麼。

不一會兒,朱翊鈞就帶着張宏來到了親躬園。

“外王父!”

李偉連忙說道:

“殿下,臣擔不起這個稱呼。”

皇宮中還有皇后,李氏還只是貴妃,而且一國儲君是大明僅次於皇帝的人,李偉也不敢在這裡拿自己外戚的身份。

朱翊鈞只好說道:

“那,武清伯,這些日子田莊可好?”

說起田莊,武清伯打開了話匣子道:

“臘月農閒,老臣就帶着人尋了幾個莊子,爲了來年的春耕做準備。”

李偉也是窮怕了,庚戌之變的時候,他逃難到京師,是真的餓過肚子。

所以和那些甩手掌櫃的勳官貴戚不同,李偉經常泡在田莊裡,甚至會親自打點莊稼。

李偉講的詳細,將田莊準備春耕的過程娓娓道來,聽得朱翊鈞也是津津有味。

等到李偉說完,朱翊鈞這才吩咐張宏,從土裡挖出了土豆。

這些土豆自然是主要吩咐張宏埋進土裡的,他讓張宏拿來了土豆,對着李偉說道:

“武清伯,這是紅夷進貢給父皇的南州奇珍,名爲土豆,乃土中精華。”

“父皇很喜歡此物,孤就在親躬園種了些,但是卻沒見發芽。”

李偉接過土豆,他經常和農作物打交道,一眼看出這東西應該是能吃的。

李偉笑着說道:

“殿下,興許是農時未到,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此物就能發芽了。”

朱翊鈞苦着臉說道:

“可親躬園就這點土地。”

看到朱翊鈞這樣子,李偉笑着說道:

“太子不用爲此事發愁,老臣的田莊有上好的田地,可以用來載種此物!到時候太子再獻給陛下就是!”

朱翊鈞做出大喜的樣子,接着又說道:

“父皇曾經說過,會用重金收購此物,武清伯可要小心着,別被人盜了去。”

接着朱翊鈞又貼心的說道:

“這樣吧,孤讓王府的侍衛也去田間看着,莫讓此物被人盜去。”

見到太子小小年紀,就能如此周到,武清伯更是喜滋滋的,連忙接受了太子的好意。

(本章完)

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87章 齊發力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章 錢法不通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8章 傳承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42章 樹典型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5章 再升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78章 國本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53章 化緣禮部第42章 經筵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31章 莫須有第52章 貢監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2章 神劍出鞘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52章 貢監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57章 立成法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75章 楚宗案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49章 暗中博弈
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73章 六部重臣們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81章 跳幫戰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87章 齊發力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7章 錢法不通第63章 車營之法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68章 傳承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42章 樹典型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5章 再升官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178章 國本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16章 任務完成,紫色道具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53章 化緣禮部第42章 經筵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45章 大鬧天宮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131章 莫須有第52章 貢監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32章 神劍出鞘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52章 貢監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57章 立成法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275章 楚宗案第98章 捷報(七更)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49章 暗中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