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

蘇澤寫完了奏疏,接着查看系統的結算報告。

【《請設海防備邊銀並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二事疏》通過,從此大明有了海軍專門預算,大大推動了大明海軍的建設。】

【港口城市的通政經歷所承擔起反諜功能,經歷所的反諜工作十分有效,延緩了關鍵技術外流的速度,讓大明保持了更長時間的科技領先。】

【國祚+2。】

【威望+400。】

【剩餘威望:1120。】

好吧,海軍預算和通政經歷所反諜,兩件事最後才加了2點國祚,這國祚是越來越難漲了。

蘇澤拿着新寫的《奏請設靖海巡防艦隊督察琉球防倭事疏》,心想有了前面的鋪墊,自己這份奏疏肯定能通過。

蘇澤乾脆沒有進行模擬,而是直接將奏疏送到了通政司。

通政司的官員基本上都認識蘇澤了,一名年輕的官員熱情的接過奏疏,親自將蘇澤的奏疏送到了通政使楊思忠的案上。

楊思忠翻開蘇澤的奏疏。

蘇澤首先還是提出了海防的重要性:

“竊惟祖宗朝敕封琉球,二百載貢舟不絕。然先帝朝以來,倭奴逞兇,自薩摩州浮海南窺,劫貢船於釣魚嶼,屠民居於那霸港。”

“琉球使臣鄭迵泣血告急,謂‘貢道斷絕經年,倭壘密佈八重山’。此非獨琉球之患,實天朝海防之潰癰也!”

“今倭寇作亂,謀亂於京師,謀逆聖上,此等窮兇極惡之獠,若是不懲治則百倍禍之。”

“臣上陳‘靖海巡防’之策,遣艦隊宣威於琉球,護貢道、剿島夷、聯琉球,以固東南藩籬。”

“臣斗膽議設‘彭湖巡檢司’,駐兵於澎湖,琉球有敵情可遣兵援之,亦可用來緝私捕盜,安陸靖海。”

看完後,楊思忠連連點頭。

蘇澤這份奏疏確實是老成持重的奏疏,所奏的事情不僅僅可行,還給出了分步走的方案。

蘇澤的方案,就是先派艦隊前往琉球,威嚇倭寇,然後在澎湖設立巡檢司,駐紮艦隊,從而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畢竟按照島津義弘供詞,島津家對於琉球的控制,還是以收買、恐嚇等手段爲主,加上倭國商人對琉球的經濟控制,還沒到明目張膽使用武力的地步。

如今的琉球國主,還掌握了一部分琉球國內的權力,而島津家也只是薩摩一方大名,還不敢直接挑戰大明。

所以蘇澤才制定這樣的威嚇計劃。

這也不是蘇澤不想強硬,而是海軍這個東西,還真不是一年半載就能速成的。

海軍是技術兵種,而且是需要長期操練配合的技術兵種。

合格的海軍軍官和海員,在蘇澤穿越前那方時空都是稀罕的。

遠洋作戰,水文和地理情報也不足,以大明這支新艦隊遠征,如果吃了敗仗,那對於整個海軍建設的信心都是毀滅性的。

而且倭寇貪婪,一旦發現明軍海上實力不足,就會再次入侵中原。

所以蘇澤才提議這一套穩健的方案,水師從萊州港口出發,一邊操練遠洋航行一邊前往琉球,在琉球繞一圈,威懾一下倭人,再返回澎湖駐紮。

日後再以澎湖巡檢司爲基地,熟悉琉球—澎湖海域的水文氣候,等艦隊磨合差不多了,再北上琉球,乃至於進軍倭國。

楊思忠也贊同蘇澤的方案,但是他卻對蘇澤的奏疏表示不樂觀。

楊思忠看了一眼自己桌案上的奏疏。

和這些奏疏相比,蘇澤的奏疏實在是太穩妥了。

楊思忠嘆了一口氣,他也知道蘇澤的奏疏纔是最好的辦法,但是京師這政治風氣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

“子霖兄!”

沈一貫衝進了報館,對着蘇澤說道:“兵部曹尚書上書,請求陛下發兵倭國,以平息聖怒!”

沈一貫又說道:

“兵部主司以上的官員都附屬贊同!”

“錦衣衛指揮使,成國公朱時泰也上書請求朝廷發兵,不過成國公請求從朝鮮派遣陸軍徵倭!”

“六科十三道的言官也都上書請求發兵!”

蘇澤驚訝了一下,這才明白自己失算了!

也許是近些日子都比較順風順水,蘇澤都忘記了大明官場的尿性了!

羅萬化也有些疑惑的問道:

“曹尚書不是反對設置海防備邊銀嗎?他怎麼會突然這麼強硬。”

沈一貫已經摸出了官場的門道,他說道:

“曹尚書是不得不這麼上書啊!”

“?”

沈一貫說道:“上次武監的事情,兵部強烈反對,已經在陛下那邊丟了印象。這次子霖兄提議強化海防,兵部還是推諉,卻鬧出了倭寇刺駕這樣的大案出來。”

“君辱臣死,這時候兵部再不表現強硬,陛下就不是疏遠兵部這麼簡單,是要厭棄兵部上下了!”

經過沈一貫這麼解釋,就連羅萬化也立刻明白了!

是啊,皇帝差點遇刺,你兵部這個時候不發佈強硬發言,是不是等着皇帝被刺殺?

幾次在重大軍事問題上的站隊失誤,已經讓兵部在皇帝心中失了分。

曹邦輔也是官場老油條了,他意識到了這個危機,所以才領着兵部上了這道表現態度的奏疏。

至於皇帝如果真的上頭要征討倭國,到時候再說吧,兵部先過眼前的難關再說。

同理,錦衣衛、六科十三道,也是同樣的道理。

錦衣衛辦事不力,沒有搜捕到倭人細作,這時候不表現一下,就要失去皇帝信任了。

六科十三道也是抨擊過蘇澤海防政策的,他們現在矯枉過正,就是爲了和之前的自己做切割。

蘇澤微微嘆息,這就是爲什麼古今中外的執政者,總是左搖右擺的原因。

矯枉必須過正,滑向任何一極都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能平衡左右,能走好鋼絲的政治家就太稀少了。

蘇澤默默詢問系統。

“系統,已經遞交的上書,能夠重新模擬嗎?”

【可以,本月提交的奏疏,可以將副本放入系統進行模擬,使用方法和上書前模擬一樣,也可以使用威望點確保奏疏通過。】

幸好幸好!

本來蘇澤都準備再上一疏了,現在看來只需要謄抄一下奏疏副本就行了。

明代大臣寫奏疏都會留存副本,這是方便大臣在致仕後編纂自己的文集。

明代的重臣一般都會將自己職業生涯的重要奏疏編成奏疏合集,這也是明代史料豐厚的原因,這些都是親歷者第一手的史料。

蘇澤的思緒又發散開來,日後自己的奏疏合集該有多厚啊?

沈一貫又問道:“子霖兄,你說陛下會不會同意出征倭國?”

蘇澤想了想,搖頭說道:“聖意難測啊。”

說完這些,蘇澤連忙說道:“兩位兄臺,我突然想起家裡有事,先回去一趟。”

說完這些,蘇澤就匆忙趕回家裡,尋找上一次奏疏的副本。

——

——【模擬開始】——

《奏請設靖海巡防艦隊督察琉球防倭事疏》送到內閣,閣老們都票擬贊同你的奏疏。

但是更多的奏疏被送到內閣,大批官員上書主張強硬懲辦倭國。

隆慶皇帝又不甘心簡單處理倭國的事務,留中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120。】

【是否使用500點威望值,保證奏疏被完全執行?】

看完結果,蘇澤微微嘆氣。

這也是自己靠着金手指,要不然在這大明朝怕是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皇帝也明白強硬派的上書不可行,但可能又覺得自己的建議太過於軟弱。

明明是最好的機會,卻因爲羣臣、皇帝的各懷心思,最後錯失良機。

這也是爲什麼歷朝歷代改革如此難的原因。

如果只是利益集團的反對,好歹知道這個利益集團在哪裡,只要針對性下手,在野的利益集團,絕對不是在朝的執政者對手。

怕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種利益互相交織,各方勢力互相拖後腿。

更怕的就是這種,完全是因爲官僚機構的慣性,大家只是爲了不犯錯少犯錯,就反對真正有價值的提議,最後錯失了良機。

這種事情不僅僅防不勝防,還會牽扯大量的精力,有時候爲了推動改革還需要協商做一些妥協。

好在自己有金手指。

蘇澤果斷選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餘威望620點,已經在現實中完成上書,請等待奏疏生效。】

蘇澤也在好奇,系統會怎麼安排,讓朝廷通過自己的奏疏。

——

“爹,是大哥的來信!”

張嗣修是張居正的次子,自從長子張敬修離開京師,前往登萊海防教習所學習後,張嗣修就代替兄長的職責,侍奉張居正。

張嗣修今年十五歲,也是出了名的神童。

比起兄長,張嗣修的性格更加活潑一些,也開始協助張居正處理一些私人事務。

張居正聽說是長子的信,面無表情的說道:

“放下吧。”

等到張嗣修放下信離開書房,張居正立刻放下手裡的毛筆,迫不及待的拆開了張敬修的來信。

開頭是向父母問安,這是兒子給父母家信的格式,張居正跳過這些內容,看起信件的正文。

張敬修也不是第一次寫信了,他前往登萊後,每個月固定往家裡寫兩封家書,由張府的家丁快馬送回來。

張敬修在信中講了自己在登萊海防教習所學習的內容。

登萊海防教習所會讓學員先在陸地上學習理論知識,等到理論知識合格之後,纔會登艦現場學習。

張敬修是能考中舉人的讀書人,在一衆學員中也是掌握最快的。

他入學最晚,但是和最早一批學員通過了岸上的筆試,獲得了上船學習的機會。

張敬修寫自己學習操帆的課程道:

“教習引兒觀操舵之法,言此艦可逆風取‘之’字航跡而行。兒以蘇翰林格物之學分析計算,方知道這三桅十二帆之妙。”

“西洋造船亦有可取之處,今我登萊造艦,博採東西之長,何愁海波不平?”

“更攜紅衣大炮六門,射程倍於舊銃。”

“羅盤師授測算潮信之術,以象限儀度日月星辰,雖霧隱濤狂亦不失途。”

張居正看着書信,摸着自己的鬍子連連點頭。

他並不是很支持張敬修去航海,但是看到長子信件中透露出的興奮,張居正想到了青年時期的自己。

那時候自己考上進士,入館成爲翰林,可謂是年少得意。

但那時候朝堂昏暗,正直官員沒有出頭之日,年輕的自己告病歸鄉,沿途也遊歷了大明的風光。

也就是那個時候,張居正見到了不少民間的問題,看到了民間的困頓和疾苦,重返朝堂後纔有了改革變法的想法。

長子的生長環境比自己更好,更是沒有見過民間疾苦,從小到大也是在自己這個父親的期待下讀書。

想到這裡,張居正也就由着張敬修去了。

但是讀到下一段,張居正臉色大變。

原來這最後一段,是張敬修在海防教習所看到市舶司徵募新艦的軍官,於是主動報名參加。

登萊新造的戰艦實在是太缺軍官了,於是還沒有全部完成學業的張敬修也被拉上船,一邊學習一邊在船上幹活。

這不就是登萊籌建的水師艦隊嗎?

張居正想到了最近百官上書,要和倭國開戰,腦子裡嗡嗡的。

他原本就支持蘇澤的辦法,覺得貿然和倭國宣戰弊大於利,奈何這件事又和刺殺皇帝的案件有關,張居正也不方便多進諫。

閣臣大概都是這個想法,所以對百官的“作秀”都保持了沉默。

可現在張居正真有一個兒子在艦隊的船上,如果真的和倭國開戰!?

張居正不敢多想,海上戰爭可要比陸地上還殘酷。

陸上戰敗還有逃脫的機會,茫茫大海戰敗,以倭人的殘忍,斷無倖免的可能。

一想到這裡,張居正收起信件,又想起了蘇澤的奏疏。

相比之下,蘇澤的奏疏提出的政策更加溫和,也更加有可行性。

張居正原本不願意趟這次的渾水,可想到這裡,還是決定要想辦法說服皇帝,冷靜處理這次的事件。

“來人啊,我要入宮。”

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2章 經筵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3章 羊吃人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8章 徐階罷相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85章 橙色道具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66章 殃及池魚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23章 丹術第44章 拆臺子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35章 馮保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56章 大婚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5章 再升官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31章 莫須有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41章 冊立第44章 拆臺子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95章 金座玉佛
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98章 捷報(七更)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42章 經筵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3章 羊吃人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8章 徐階罷相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85章 橙色道具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66章 殃及池魚第53章 化緣禮部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23章 丹術第44章 拆臺子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35章 馮保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56章 大婚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5章 再升官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97章 國祚再加(六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31章 莫須有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41章 冊立第44章 拆臺子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2章 升遷途徑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95章 金座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