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兩級分化

第89章 兩級分化

張居正迅速看完了這封奏疏,他思考了良久說道:

“蘇子霖操之過急啊。”

此時高拱看到兩人的反應,此時已經心癢難耐了,他親自下位接過了張居正手裡的奏疏,迅速翻看了起來。

看完以後,高拱也和兩人的反應差不多,他嘆道:

“若是時機成熟再上此疏,說不定還真的能革除代藩,當真是可惜了。”

作爲內閣輔臣,高拱當然知道代藩之弊。

可以說,山西邊防的問題,有一半就出在山西這些宗藩上。

但以高拱對隆慶皇帝的瞭解,蘇澤在這個時候上疏,反而會觸怒皇帝。

可這天下事,往往時機成熟的時候事不可爲了,高拱作爲成熟的政治家,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想到這裡,高拱看向張居正,又看向趙貞吉,接着提起筆說道:

“蘇子霖的上疏本官支持。”

高拱旗幟鮮明的表明態度,趙貞吉也立刻說道:

“本官也支持。”

兩人的目光看向張居正,張居正則是三人中,內心最爲複雜的。

原因也很簡單,張居正是真的吃過藩王的苦。

張居正是軍籍出身,他的祖父張鎮是遼王的護衛。

張居正年僅十六歲就考中舉人,轟動整個湖廣地區,傳爲美談。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以結交他爲榮。

遼王朱憲煒還是世子的時候,他的嫡母毛王妃經常批評朱憲煒不好好讀書,動不動就拿張居正作比較,要他以張居正爲楷模,好好唸書。

毛王妃恨鐵不成鋼的嘮叨,張居正這個“隔壁張叔家孩子”,讓朱憲煒內心深處充滿了對張居正的妒忌與仇恨。

後來朱憲煒繼承遼王爵位,派人宴請張居正的祖父張鎮,席間又派人給張鎮敬酒,最後張鎮散席回家後暴死。

而遼王朱憲煒在荊州,也經常被地方官員彈劾,張居正也經常接到老家的來信,講述遼王的荒唐事。

什麼侵佔土地,強搶民女,殘害百姓這些都屬於藩王正常的操作了。

淫亂,寵愛男色,這些在宗藩中也是不足爲奇。

朱憲煒最炸裂的,他準備將自己王府內娼妓所生的兒子報給宗人府,讓這個娼妓的兒子也名列宗譜。

這種明顯違反祖訓的操作,連遼王府內的近侍都看不下去,朱憲煒就派人將這些準備舉報他的近侍打死。

張居正作爲荊州人,無論是公還是私,都對遼王恨之入骨。

蘇澤這個請除代藩的奏疏,正是寫在了張居正的心坎上。

若是能革除代藩?那遼藩呢?

張居正對着身邊的中書舍人說道:

“去戶部,將大同歷年清田的奏議找出來,本官要寫奏疏。”

聽到這裡,高拱知道張居正是要另外寫一份奏疏贊同蘇澤。

他提起筆寫下票擬意見,現在只能看皇帝的態度了。

——

京師城外。

“爹,前面就是京師了!” 朱儁棠扶着自己的父親輔國中尉朱充華,躲藏在草叢之中,等待天明入城。

朱充華父子都是代藩的宗室。

按照宗室的制度,他們是不能離開大同的。

他們一路上翻越關卡前往京師,自然是爲了告御狀。

父子二人這一路上不僅僅要避免代王府追捕的護衛,兩人還要繞道躲避朝廷的關卡,所以只能夜行日歇,還只能走荒野小路。

朱充華已經非常的虛弱,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撐不過去了,拉着兒子的手說道:“兒啊!只要到了京師,把萬言書送到通政司,我們爺倆就有活路了!”

朱儁棠儀表不錯,但是全身瘦骨嶙峋,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朱充華又讓兒子解開行囊,這裡面是他繼任輔國中尉時候朝廷賜下的官袍,也是他們證明自己宗室身份的唯一憑證,要不然父子兩人這幅狼狽樣子,通政司怕是以爲父子倆是進京乞討的乞丐。

輔國中尉其實放在宗室中,也都能算得上是中層了,但是朱充華父子這些年是真的沒吃飽過飯。

大明宗室是個兩極分化嚴重的羣體。

藩王的生活奢華無度,高級宗室從生下來就是米蟲,享受朝廷的祿米和各種特權,在地方上也無法無天。

中低層的宗室就慘了,他們的祿米經常被剋扣,還因爲宗禁,不允許從事四民之業。

雖然明代中期以來,皇室放鬆了對宗室科舉的限制,允許一部分宗室參加科舉。

但科舉本來就是非常難的事情,就算是開放士禁,也只能改善一部分優秀宗室的生活,對於普通的中低級宗室來說,又不給祿米,又不讓從事農工商,那是真的沒活路了。

嘉靖四十年,王宗沐曾山西布政使,時年山西遭遇旱災,王宗沐就上書嘉靖,“去年因飢疫死者幾二百位”。

嘉靖末年的宗祿問題,是一個“國與宗俱困”的“雙輸”局面:一方面,國家財政因支放祿米數額過大而不堪重負;另一方面,下層宗室因無法領到賴以生存的祿米,而日益窮困。

相反,上層宗室的土地卻在不斷的膨脹,他們還會利用作爲宗藩之主的特權,剋扣下面底層宗室的祿米。

朱充華因爲祿米拖延不放,去代王府討要,全被代王府管事趕了出來。

後來朱充華又帶着幾個快要餓死的宗室去鬧,這一次代王朱廷埼出面,命令侍衛將朱充華打了出去。

代王朱廷埼認爲是朱充華帶頭鬧事,又下令剝奪了朱充華之子朱儁棠參加科舉的資格。

明代中期雖然對宗室開放了士禁,但是依然只允許“宗室優異子弟”參加科舉。

而確認誰是優異子弟,這權力就在各宗藩的藩王手裡。

朱儁棠從小讀書上進,是朱充華唯一的希望,如今代王剝奪了兒子科舉的希望,朱充華乾脆咬牙心一橫,帶着兒子上京告狀。

朱充華又讓兒子拿出行囊中的萬言書。

這份萬言書是朱儁棠,講述了這些年代王侵佔軍屯,盤剝百姓,欺壓宗室的種種不法事,這上面還有代王一系宗室七十人的簽字畫押。

也正是因爲這份萬言書,朱充華父子被代王府的護衛一路追殺。

就在這個時候,朱充華突然聽到了身後的動靜!

(本章完)

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5章 圈子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75章 楚宗案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78章 公私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6章 立人設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30章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54章 蒸汽機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9章 藍色道具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78章 國本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54章 蒸汽機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81章 跳幫戰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81章 清田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95章 崩盤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57章 思退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1章 大明神劍
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5章 圈子第13章 請修國史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75章 楚宗案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74章 襲職盛況第78章 公私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6章 立人設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30章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54章 蒸汽機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49章 《奏請通政司兼領海疆諜報事疏》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9章 藍色道具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78章 國本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62章 俺答入寇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54章 蒸汽機第96章 三策(五更)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1章 喜得貴子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81章 跳幫戰第34章 司禮監(加更,感謝大家支持)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81章 清田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95章 崩盤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57章 思退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45章 大鬧天宮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1章 大明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