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

張居正看向皇帝。

隆慶皇帝又親自看了一眼海瑞的奏疏。

海瑞的字如其人,一筆一劃都冷峻非常。

奏疏是非常標準的公文,海瑞除了附列了帥嘉謨的呈文之外,也將帥嘉謨所列的證據一併呈送,海瑞還將其他幾個縣的反駁呈文也列在後面。

按照帥嘉謨的意思,絲絹稅原本是整個徽州府的六縣一同承擔的,後來不知道爲什麼變成了單由歙縣一縣來承擔。

而現在帥嘉謨請求恢復原來的六縣承擔的制度,其他縣自然也要有意見。

稅收這種事情又是國家大事,如果處理不好是要鬧出民亂的。

所以海瑞寫了奏疏送到京師,請求朝堂查清楚絲絹稅的來龍去脈。

這份奏疏的時間太好了。

所以張居正拿到奏疏之後,立刻帶着奏疏來見了隆慶皇帝。

皇帝也沉默了。

對於皇帝來說,他根本就不知道在歙縣還交着一筆絲絹稅。

但是這筆稅,徽州府足足徵了幾十年,海瑞在奏疏中講,徽州府六縣以鄰爲壑,都快到了民亂邊緣了。

隆慶皇帝問道:

“張師傅,這份奏疏,您怎麼看?”

張居正坦然說道:

“請陛下准奏戶部奏議,編修隆慶會計錄,明天下稅賦。”

果然是這件事。

隆慶皇帝明白了張居正的公心,心中那點猜忌也就煙消雲散了。

他說道:

“那就按照戶部奏議,以後內承運庫的賬冊分檔保存在戶部一份。”

接着隆慶皇帝又說道:

“命有司查閱內承運庫賬冊,看看這徽州府絲絹稅到底是怎麼收的。”

“陛下聖明!”

隆慶皇帝有些疲憊,自從成爲皇帝后,無論是高拱還是張居正,那種親密的關係就消失了。

但是隆慶皇帝也明白,這就是爲君的必由之路。

接着隆慶皇帝又說道:“讓吏部文選司推個山東清吏司郎中出來,蘇子霖這邊還是讓他多去去東宮,上次太子還問他蘇師傅怎麼沒空去東宮講學的。”

張居正張了張口,本來還想要勸說皇帝,但是一想到自己這次上疏請修會計錄,本身就是犯了皇帝的忌諱,也只能閉上嘴。

事情辦成了,但是蘇澤又被皇帝拉回了東宮。

這到底值不值得?

張居正又按照老習慣,開始權衡利弊。

但算着算着,他又想起了蘇澤的話。

有些事情總是要撞上的,有些步子總是要邁出去的。

可邁出去後,事情也就這樣,原本的那些驚疑恐懼都已經消散。

張居正古板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他放棄了計算利害得失,而是站在蘇澤的立場上,設想着蘇澤接下來會怎麼樣?

大概是,“下次一定還幹”?——

皇宮中發生的事情,蘇澤已經知道了結果。

在將個人奏疏變成了戶部奏議後,張居正也在奏疏上署名後,執行奏疏需要的威望點大大降低。

最後只用了200點威望值,系統就強行通過了奏疏。

【使用2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隆慶會計錄》歷時兩年編完。】

【會計錄對於統一國家財政做出了貢獻。】

【但是宿主被皇帝拉回東宮,放棄了手上戶部的事務。】

【大明國祚+1】

【剩餘威望值:8點。】

看到這個結果,蘇澤非常的欣慰,這一次他是在挖掘威望值的使用辦法。

而蘇澤所設想的沒錯,執行奏疏需要的威望,除了可以向系統“預支”之外,也可以向別人借。

這一次系統應該是“借”了張居正的威望值。

如果奏疏不只有自己的署名,而是戶部的公議結果,強行推動奏疏的阻力就不是落在蘇澤一個人頭上。

這樣就可以以小博大,通過一些個人上書難以做到的事情。

這一次蘇澤借了張居正和戶部的“勢”,提前完成了《隆慶會計錄》的編修。

國祚+1,歷史上就是在張居正手上完成了《萬曆會計錄》的編修,自己不過是提前了幾年,這個國祚增長也正常。

只可惜皇帝又將自己拉回了東宮,看樣子是不願意自己在戶部繼續搞事了。

這麼看來,自己的升官快車道是暫時走到頭了。

沒辦法,和大明皇帝相處,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從剛開始的賞識,到君臣相得,逐漸到分道揚鑣,最後到君臣以難堪收場。

從嘉靖朝開始,幾任宰相,罷官後還能安享晚年的,就只有高拱一人。

也正如蘇澤對張居正所說的那樣,容易改革的地方已經改了。

剩下的改革,必然要觸動到皇權,或者官僚體系最根本的權力。

蘇澤也感慨,隆慶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皇帝。

自己鬧了這麼一出,得到的懲罰也就是淡出戶部,回去給太子教書。

如果是別的皇帝,蘇澤怕是已經貶謫出京了。

當然,皇帝這麼寬仁,也和蘇澤綁架張居正和戶部有關。

去東宮教書就教書吧,反正山東清吏司的事務,蘇澤也處理的差不多了,鹽政改革的方案已經拿出來了,接下來只要在各鹽所推廣新制鹽法,解除竈戶的戶籍限制就行了。

——

六月末,吏部文選司以驚人的效率,迅速部推出戶部山東清吏司郎中的人選,皇帝當天硃筆御批後,新任山東清吏司郎中就走馬上任。

新任山東司郎中名叫葛燁,是首輔李春芳的門人。

除了山東司主司郎中,剩下幾個空缺主司也都被填補上,而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不是張居正的門生。

皇帝是在往戶部摻沙子。

其實不僅僅是戶部,高拱控制的吏部,趙貞吉控制的禮部,空缺的名額紛紛補上。

在官場混過的人都知道,很多部門都有主官空缺,副職代行主官職責的情況。

一方面,這些副職沒有正式轉正,工作積極性比較強,幹活拼命。

另一方面是,一些部門領導中意的人,資歷和年齡不夠,但是領導想要讓這些人做事,所以安排他們“以副代正”。

張居正和高拱都是這樣,他們在前朝的時候被徐階壓着,派系內的人手不夠。

直接扶上關鍵崗位不能服衆,所以就將大量的崗位空着,讓副職來管事。隆慶皇帝這招也算是釜底抽薪了,直接用李春芳等人的門生,填補了這些職位的空缺。

蘇澤不由的感慨,皇帝果然是天生的政治動物。

誰也沒想到,在這次政治風波中完全沒有任何表態的首輔李春芳,竟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蘇澤這個員外郎,也從張居正那邊得到風聲,十分配合的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將手頭上的工作都交接給了葛郎中。

而蘇澤的工作也改成了一天去報館,一天去戶部,三天去東宮,重新恢復到以前那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日子裡。

蘇澤也正好偷閒,可以多花點時間陪妻子。

時間就這樣步入了七月。

蘇澤踏入印刷坊邊上的報館公房,就聽到羅萬化正在和國子監的採風使開會。

原本報館和史館設在一起,但是史館在皇宮內,出入非常不方便。

後來羅萬化和蘇澤商議,在原本宮外的印刷坊邊上弄了一間公房,充當《樂府新報》的編輯部。

羅萬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主編了,他已經將採風使蒐集到的物價數據列在黑板上,和採風使確定最後的情況。

羅萬化確認道:“前些日子的暴雨,導致城外遭災,城北涌入了不少逃災的百姓,城北的糧食價格漲了。”

“順天府提請戶部開常平倉,但是戶部拒絕了。”

羅萬化又說道:

“前幾天蘇總編建議,在物價指數上加上白糖的價格,諸位覺得如何?”

國子監監生張純說道:“羅總編,這白糖價格差距極大,要怎麼確定這個價格呢?”

衆人看向羅萬化,市面上銷售的白糖,除了福建福清白糖之外,還有四川遂寧糖霜,最貴的就是糖霜。

糖霜如同白雪,是達官貴人府上專供的奢侈品。

羅萬化說道:

“就以東宮店鋪售賣的白糖價格作爲物價指數吧。”

衆人想了想,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東宮店鋪已經打響了名氣,比起其他私營店鋪,東宮店鋪最大的好處就是供貨充足,就是有缺貨的情況,也可以從京師其他店鋪調貨。

張純又說道:

“羅總編,城北災民的消息,還刊不刊?”

羅萬化想了想說道:

“找幾個文筆好的採風使,採訪幾個流民,將他們遭災逃荒的經歷寫出來,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報紙上,給戶部一些壓力。”

蘇澤聽完暗暗點頭,這一招其實也不稀奇了。

文人,玩弄文字就是本能一樣。

宋代王安石變法失敗,一個直接的導火索,就是鄭俠上《流民圖》,神宗皇帝看完流淚不止,下令廢除了青苗法。

直接寫城外遭災的新聞,並不能引起多少共鳴,羅萬化讓人採訪流民,將他們的經歷寫成報道,那殺傷力就要大多了。

普通百姓讀了能產生共鳴,官員讀完也能明白流民的悽慘,自然就能對決策層產生壓力。

佈置完了工作後,衆採訪使退去,羅萬化這纔看到了角落裡的蘇澤。

一見到蘇澤,羅萬化這樣的老好人也有了幾分抱怨。

“子霖兄,這報館的事情你也忒不上心了。”

蘇澤笑着說道:

“有一甫兄在,蘇某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羅萬化最近勤修“情商”,已經免疫蘇澤這類的套路,直接說道:

“子霖兄你可知道《新君子報》最近也開始連載志怪故事,都是一些篇幅不長的精巧短篇,在市井茶館的銷量已經超過了《樂府新報》。“

蘇澤點點頭,上次羅萬化已經和自己說過這件事了。

長篇連載是有門檻的。

普通百姓未必有閒暇追更西遊記,所以短平快的獵奇志怪故事,實際上更有市場。

明代出版再版盜版最多的話本,不是《西遊記》,不是《金瓶梅》,而是《三言二拍》。

而《三言二拍》就是典型的章回體小說,也就是一章一個完整的中短篇故事,內容也都是民間常見的世俗故事。

看到蘇澤老神在在的樣子,羅萬化更是着急,蘇澤問道:

“第四版還有空板面嗎?”

羅萬化眼睛一亮,看向蘇澤問道:

“子霖兄要動筆了?”

蘇澤點頭說道:

“正好有幾篇小故事,就當練練筆吧。”

羅萬化大喜道:

“有了子霖兄出手,我們《樂府新報》的銷量一定能更上一層樓!”

如今京師一官兩私,《樂府新報》和《新樂府報》並駕齊驅。

《新樂府報》是私報,所以文章更加肆無忌憚,各類話題百無禁忌,而且《新樂府報》的主編似乎沒有特定的政治立場,立場向左的文章都可以刊登在同一版面,京師讀書人戲稱“左右互搏”。

《新君子報》在前些日子換了風格,開始迎合底層文化人的市場,弄了不少世俗讀物,甚至一些露骨的文章也公然刊印,銷量也在快速增長。

《樂府新報》是官報,其實沒有銷量的要求,但是羅萬化不願意報紙在自己手上讓出銷量第一的寶座,這些日子都泡在報館想對策。

從蘇澤中約到了一篇短篇話本,羅萬化莫名覺得安心了很多。

蘇澤已經無數次證明,只要他出手,一切都能好起來。

解決了報社的問題,兩人開始閒聊起來。

羅萬化說道:

“肩吾(沈一貫字)兄快要回來了吧?”

蘇澤點頭說道:

“前幾天飛鴿傳書,使團已經到了大同右衛,算算日子,返京就是這兩天了。”

羅萬化長舒一口氣說道:

“肩吾兄這趟出使,可算是鬼門關上走了一遭,但立下此等大功,肯定要升遷了。”

蘇澤點頭,富貴險中求,自古以來出使敵國都是大功勞。

有了這份功勞,日後沈一貫的官場之路就要比別人好走很多。

羅萬化又說道:

“這次肩吾兄回來,一定要讓寫上十幾份稿件,好好介紹一下草原的風土人情!”

蘇澤看向羅萬化,原來你盼着沈一貫回來是爲了報紙啊?

就在兩人交談的時候,都察院的沈藻和王任重走進了報館。

“子霖兄,你聽說太子給貴妃祝壽的事情了嗎?”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83章 羊吃人第58章 斷章狗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57章 思退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7章 講讀東宮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3章 羊吃人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6章 畫餅第46章 叩闕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54章 蒸汽機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56章 大婚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58章 斷章狗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04章 鐵路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5章 馮保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66章 殃及池魚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5章 圈子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40章 盛世第55章 壓力怪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175章 百戲會開幕!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283章 羊吃人第58章 斷章狗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57章 思退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7章 講讀東宮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283章 羊吃人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6章 畫餅第46章 叩闕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54章 蒸汽機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91章 共議的威力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56章 大婚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58章 斷章狗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304章 鐵路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53章 御賜豪宅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9章 兩級分化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5章 馮保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66章 殃及池魚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5章 圈子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88章 禮部辯禮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140章 盛世第55章 壓力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