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

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

京師之中,開始流傳蘇澤被都察院下了多張訪單的消息,沈一貫也來報館找了蘇澤,但是蘇澤並不以爲意。

正如之間所說的那樣,訪單這種東西,只對普通官員有殺傷力。

對於蘇澤這種簡在帝心,在皇帝和內閣心中都掛上號的人來說,京察的時候也不會因爲區區訪單受什麼懲罰。

臘月十九,京師的各大衙門,除了內閣和通政司等少數衙門,都已經封印鎖衙,準備過年了。

敲定了年前最後一期報紙,編排完畢後,由羅萬化親自送去印書坊,報館也準備鎖衙了。

蘇澤等到羅萬化返回報館,又領着報館所有人開了一個年終總結會。

看着報館的全體工作人員,整個報館包括蘇澤在內,有兩個正品官員,兩個庶吉士襄理,再加加上報館屬吏書手合計三十人,以及在印刷坊的幾十名工匠和僱工,蘇澤也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樂府新報》從無到有,從一個臨時機構變成這樣一個部門,一個放在京師都算是含金量十足的部門,這是蘇澤穿越以來的最大成果。

《樂府新報》雖然只有正品官員四人,但是四人可都是翰林官。

這其中還包含了兩名未來的首輔!

恐怕日後研究明史的學者,再也無法繞過報館,也不知道多少學者能以此爲題水上多少論文了。

蘇澤的年終總結不長,內容就是肯定成績展望未來,接着蘇澤又親自向在場的官吏發放了“年例錢”。

年例錢,就是年終獎了。

當然,按照大明的最初設計,是沒有這筆錢的,朱元璋給官員設定的待遇是很低的。

年例錢這種東西,屬於自然演變的結果,到了今日已經成了半公開的潛規則。

京師居,大不易。

當官的可以爲了前途,不要錢或者貼錢當官,畢竟能考上進士的家境都不會差,就算是蘇澤這樣的,也上趕着有人聯姻,想要送錢資助的更是不在少數。

但是基層吏員就不行了。

大部分基層官吏都是升遷無望,如果沒有足夠的收入維持生計,那自然而然的就會靠山吃山,要麼貪墨衙門的公帑,要麼出去盤剝百姓。

人性如此。

蘇澤並不反對如今對於官員的道德要求,在蘇澤看來,中高級的官員是應該有道德追求的,爲官一任造福一方,中高級官員都是應該有道德理想的,對他們提出私德要求也是應該的。

一箇中高級官員的道德敗壞,影響是成千上萬的人。

但是對於基層官員,僅僅提道德要求卻不保證待遇,那就有點耍流氓了。

年例錢這種錢,就是部門主官發揮主觀能動性,給手下發的年終獎。

來源未必合法,主要也是爲了調動手下積極性。

蘇澤發的年例錢是請示過報館總裁的,也就是內閣首輔李春芳,是蘇澤用印書坊賣廢紙的錢,加上報館額外的訂報收入,湊出來的一筆錢。

被羅萬化叫到名字的吏員,都喜滋滋的接過蘇澤手裡的紅封。

除了吏員抄手外,蘇澤還表彰了幾名工匠,這幾個人是在工作的時候,提出改進方案,提升了印刷效率的印刷匠人。

蘇澤給了他們雙份的例錢,又當衆表彰了他們的貢獻。

散會後,報館這一年的工作就結束了。

接下來要等到正月十五,也就是上元節過後纔會重新開館了。

就在這時候,沈一貫又溜進了報館。

東宮也已經停了講課,詹事府已經比報館更早鎖衙,這些日子沈一貫無所事事,經常來報館串門。

當然,詹事府沒鎖衙的時候,沈一貫也經常來串門。

“子霖兄,汝默兄要回京了!”

申時行要回京了?

當年勘遼的事情早已經結束,使團正使洪朝選已經回朝,副使施篤臣高升,但是不代表荊州的事情就結束了。

按照處理遼王的方法,朝廷還需要將代王府的產業統計,按照宗親的級別授田,多餘的土地還要收歸官田。

開放宗室禁令,解除遼王宗室的禁令,安置代王府內的其他人,這些都是需要人幹活的。

所以申時行又被張居正摁在荊州,徹底處理完了代王的事件,這才返回京師。

聽說好友年前能回來,蘇澤也十分的開心,又和衆人約了等申時行回京給他接風洗塵。

緊接着,沈一貫話鋒一轉說道:

“子霖兄,關於你訪單那事,越傳越離譜了。”

沈一貫看了蘇澤的臉色,這才小心的說道:“官員都說你有高閣老撐腰,有恃無恐,還有人羅列你的十大罪。”

羅列罪行,這也是大明官場常見的操作了。

這罪行也隨着大明官場鬥爭激烈程度日益膨脹。

夏言倒臺的時候是五大罪,嚴嵩倒臺的時候是五奸十罪,歷史上張居正倒臺的時候是十四大罪。

自己竟然和嚴嵩並列了。

蘇澤覺得這些言官就是吃飽了撐着沒事幹。

沈一貫看到蘇澤不在意,繼續說道:

“不過子霖兄確實不用擔心,這一年你做了多少事,陛下和內閣都看在眼裡,如果京察你不不過關,還有誰能過關,訪單上的罪名也都是些子虛烏有的事情。”

“畢竟沒人敢說子霖兄庸懶。蘇二疏的名號已經連地方上都知道了。”

在場衆人都被沈一貫的笑話逗着笑起來,“庸懶”是都察院訪單上常用的莫須有罪名,可偏偏扣不到蘇澤頭上。

你說蘇澤庸懶?那敢問這朝廷中誰是有能的?誰纔是勤勞的?

蘇澤的稱號已經從蘇一疏進化到蘇二疏,更有好事者統計,蘇澤自從成爲庶吉士後,所上疏無一不許,奏疏成功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百!

如此恐怖的奏疏數量,如此恐怖的成功率,再說蘇澤“庸懶”,大明官場就沒有“勤能”的官員了。

緊接着,沈一貫又說道:

“昨夜又發生了一件事,上了訪單的孫翰林燒炭自殺了。”

“啊?”

羅萬化問道:“可是那位御史齊康求字不成,這次被都察院訪單上寫了庸懶的孫翰林?”

沈一貫連連點頭說道:

“正是那位孫翰林。”

“哎,孫翰林在翰林院蹉跎了十幾年,都沒熬到出頭的機會,如果這次京察被黜落,怕是要致仕回家了。”

“也許是無顏見家中父老,所以燒炭自殺了。”

王家屏和張位聽到這個消息,震驚的問道:

“就算是京察不合格,也最多黜落地方,何必要燒炭自殺呢?”

沈一貫嘆息一聲說道:

“翰林院中的這些老翰林,做了一輩子清貴的翰林,到了地方如何面對那些如狼似虎的胥吏,奸滑似鬼的差役?而且從翰林院貶出,就是由清入濁,到了地方上也被人看不起。”

“孫翰林大概也是一時想不開。”

聽到這裡,王家屏和張位也沉默了,初入官場的他們,這還是第一次見到官場的殘酷。

沈一貫又說道:

“說起來這件事,也牽涉到了子霖兄?”

“我?”

沈一貫點頭說道:

“這孫翰林是燒炭自盡的,正是用了子霖兄在《樂府新報》上辨析過的炭毒。如今不少翰林都在爲孫翰林鳴不平,又拿起子霖兄說事了。” 蘇澤有些哭笑不得,這樣也能和自己扯上關係?

孫翰林的遭遇,還是給衆人極大的震撼,剛剛還歡聲笑語的報館公房內,一下子沉默了下來。

蘇澤沉默了一會兒,走到書桌前提起了筆。

沈一貫疑惑的問道:

“子霖兄,馬上都要鎖衙了,你還寫什麼?”

蘇澤淡淡的說道:

“我要上疏。”

“啊?”

在場的衆人都愣住了。

雖說內閣和通政司會值守到除夕,過年期間也有人值班,但那是爲了處理軍國大事和緊急軍情的。

默認過了臘月二十,京師官員都開始休息,現在上疏?

沈一貫突然想起了蘇澤“蘇二疏”的外號,忍不住說道:

“子霖兄,你還真要湊齊一個月兩封奏疏啊?”

說完這些,在場衆人都笑了起來。

蘇澤跟着笑了一下,但是他很快就收斂笑容說道:

“這封奏疏茲事體大,諸位還是不要附署了吧,若是有人問道,你們就說不知就行了。”

沈一貫和羅萬化聽到蘇澤這麼說,反而說道:

“蘇兄說的哪裡話!你是要爲孫翰林直言吧?這次都察院是欺人太甚了!”

王家屏和張位也點頭,他們也爲了孫翰林的死有點兔死狐悲,蘇澤這樣的風雲人物大明朝幾百年也沒出幾個,很多翰林都是庸庸碌碌的在翰林院混了一輩子。

如果這樣也要被都察院刁難,那翰林院還有何地位可言。

但是蘇澤卻搖頭說道:

“是,也不是。”

四人圍了過來,卻見到蘇澤已經寫下了奏疏的題目——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

這是什麼?

蘇澤寫的很快,而四人剛剛看完開頭,都驚駭的退後兩步。

“子霖兄!”

最先開口的是沈一貫,他臉色難看的說道:

“此疏一上,你可是要得罪萬千臣工了!”

就連羅萬化也連忙說道:

“子霖兄!這也太激進了!”

王家屏和張位更是不敢說話,他們只恨自己爲什麼要湊上來,現在出言勸阻也不是,同意蘇澤上疏也不是。

這份上疏遞到朝廷,必然會在整個朝堂投下巨大的炸彈,怕是京師大小官員連年都過不好了。

蘇澤卻說道:

“諸位兄臺不用再勸了,蘇某已經下定了決心,這封奏疏我醞釀很久了,絕非是一時起意。”

沈一貫和羅萬化對視了一眼,他們也清楚蘇澤的性格,是不會因爲他們的一兩句話而改變的。

羅萬化嘆息一聲說道:

“子霖兄,這樣的大事,你還是先和高閣老商議下?”

蘇澤卻搖頭說道:

“這件事恰恰不能和閣老們商議。”

羅萬化還是滿臉的疑惑,但是沈一貫聽懂了,他說道:

“子霖兄,你這是要做孤臣啊。”

蘇澤搖頭說道:

“是不是孤臣,那要看站在哪邊。”

“我朝厚待士大夫,可這天下誰人不苦?”

“京畿驛傳,餉銀克減,隆冬赤足馳遞;通州漕丁,薪炭難支,蜷縮漏棚咯血;薊鎮戍卒,十戶同鏽戈,兵刃朽鈍難禦敵。”

“父母官父母官,吾等踏入仕途,對百姓尤若父母,可很多官員虛浮於事,天下有如此待兒之父母?”

“太祖設科道言官,本是爲了勸諫君王,糾核大臣,可如今卻淪爲黨爭政爭的工具。”

“都察院訪單流於風聞,僅以‘庸懶’二字就逼死一位翰林?”

“善鑽營者能得'勤勉',拙言辭者便稱'庸懶'。長此以往,誰人願做實政?”

衆人都沉默了下來。

大家都知道蘇澤說的沒錯。

這房間中,就以蘇澤做事情最多,而他在科道言官中的風評也是最差的。

六科十三道,確實已經偏離了設立的初衷。

蘇澤繼續提着筆寫道:

“若是要做這孤臣,那蘇某倒是願意做這孤臣,若是此法真的能扭轉官場之風,那自有天下萬民支持我。”

聽完蘇澤這麼一段話,羅萬化直接說道:

“子霖兄!我要附署!”

沈一貫見到羅萬化這麼說,也跟着說道:

“我也要附署。”

但是王家屏和張位就沉默了,只恨自己爲什麼要站在這裡。

蘇澤笑着說道:

“兩位兄臺的好意蘇某明白了,但是之前就說了,此法是蘇某一人的想法,所以這奏疏只能我來上。”

“而且具體的內容還需要再斟酌修改,兩位還是回去吧。”

羅萬化還準備堅持,卻被沈一貫攔住,衆人看着伏案急書的蘇澤,只能離開了報館。

“肩吾兄!”

沈一貫止住羅萬化說道:

“明日汝默兄回京,我們提前和他說,讓他好好勸一勸子霖兄。”

“子霖兄是想要做事的,可這封奏疏怕是連內閣都不敢支持。”

“在京察大計前,白白得罪科道,這又是何苦呢?”

羅萬化是個死腦筋,他說道:

“我覺得子霖兄的法子挺好的,爲什麼內閣會不支持?”

沈一貫也懶得和他多講,他說道:

“反正子霖兄就算是上疏,也要拖到京察後再上,明日就請汝默兄好好勸一勸他!”

而寫完奏疏的蘇澤,將這封奏疏放入【手提式大明朝廷】中,結果直接讓他傻了眼。

(本章完)

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8章 斷章狗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5章 圈子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57章 立成法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54章 蒸汽機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57章 思退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7章 錢法不通第57章 思退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04章 鐵路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33章 考成法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75章 引子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47章 助攻第131章 莫須有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87章 齊發力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6章 畫餅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87章 齊發力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
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8章 斷章狗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5章 圈子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89章 兩級分化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57章 立成法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54章 蒸汽機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57章 思退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7章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疏》第27章 錢法不通第57章 思退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04章 鐵路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133章 考成法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75章 引子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47章 助攻第131章 莫須有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87章 齊發力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6章 畫餅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87章 齊發力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