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

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

刑部算是張居正的勢力範圍。

當看到蘇澤的奏疏後,張居正就想到了刑部侍郎李一元的動作。

報紙上翻出來的曲阜舊案,刑部重啓九年前的案件調查,無疑都說明李一元已經和蘇澤完成了某種交換。

這份《陳情擬刑部核司民刑分案疏》大概就是李一元所做的交換。

張居正滿意的票擬了自己的意見,增強刑部的權力,他自然是樂意的。

接下來張居正看到了蘇澤另外一份奏疏。

蘇澤果然是要對孔家下手了。

而正巧的事情,是張居正也早就對孔家這個財政黑洞不滿了。

因爲光祿寺的案子,戶部也有不少官員被黜落。

這其中也有一些是張居正看中的官員。

這個場子自然要找回來。

張居正曾經上書,要求原本衍聖公一年一貢改爲三年一貢,減少孔尚賢來京的次數,減少他訛詐沿途驛站的機會。

但是張居正也知道,這是治標不治本之策。

可蘇澤如此突兀的彈劾孔家,怕是皇帝也不會輕易通過。

原因也很簡單,大成至聖先師這塊招牌還是太硬了。

就算是更換現任曲阜知縣孔承厚,也未必能讓皇帝下決心打破大明建立百年多的政治默契。

既然這樣,張居正決定對孔家再加碼。

很快,一份都察院山東道御史的奏疏,就送到了內閣。

這份奏疏迅速在內閣票擬通過,然後和蘇澤的奏疏一併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

李芳手裡拿着奏疏,小心翼翼的讀着:

“孔尚賢乘紫呢轎,儀衛用金瓜鉞斧,僭擬乘輿。私設龍壁於家廟,尤幹天憲。”

“祭田不過千頃,今括民田三萬七千畝,租課倍取,餓殍相枕。”

這是都察院山東道御史康撫楊的奏疏。

李芳小心翼翼的看着隆慶皇帝。

康撫楊這份奏疏,最狠的還是前半段。

紫呢轎,金瓜鉞斧,這都是皇室才能享用的儀仗。

而龍壁更是隻有皇家才能用在家廟上的裝飾,就連衍聖公家也是不能用的。

僭越這件事,關係到禮法的基礎,是皇帝不容觸碰的底線。

至於後面祭田的問題,只能算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隆慶皇帝果然動怒道:

“這就是衍聖公?大臣至聖先師的後人,就是如此不尊禮法的嗎?”

李芳又說道:

“陛下,這裡還有一份蘇翰林彈劾衍聖公家的奏疏。”

這一次隆慶皇帝自己拿過奏疏,看完了蘇澤的奏疏後說道:

“蘇子霖的奏疏說的沒錯,之所以衍聖公家如此踐踏國法,還是因爲曲阜縣令的緣故。”

“來人,派遣禮部官員,前往曲阜查探,衍聖公府是否有僭越的行爲!”

“另派遣刑部官員會同山東法司,查探曲阜舊案。”

“再讓那個,都察院山東道御史康撫楊去山東督辦兩案。”

“僕臣領旨。”

——

八月十日。

沈一貫衝進了報館。

“子霖兄!曲阜有消息了!”

沈一貫這個消息靈通人士,頂着大熱天送來了最新的消息。

“衍聖公僭越使用皇家儀仗,還違規在家廟中建造龍壁,已經被困在衍聖公府戴罪!”

“曲阜知縣孔承厚擅出死囚李茂,反陷苦主通匪,使銜冤九年!”

“有司又查證孔承厚不法大罪十樁!樁樁含血!”

“陛下震怒,罷免孔承厚,又命有司逮捕下獄,交由錦衣衛刑案司,會同刑部都察院查處!”

“至於衍聖公,陛下派遣內監前往問罪,收繳僭越的儀仗,拆毀龍壁。”

對於這個結果,蘇澤倒是不意外。

孔承厚這個曲阜知縣要是清白無暇,纔會讓蘇澤意外。

曲阜知縣這個獨特的職位,獨立於官員體系之外,好處是孔承厚不用受到上級官員的監管,平日裡只需要對衍聖公孔家負責。

但壞處也是這個職位獨立於大明官僚系統之外,也沒有任何升遷的機會。

孔承厚十年前就是曲阜知縣,這輩子也只能是曲阜知縣。

任何一個人在這個位置都會墮落,更別說孔承厚上任一年就能做出李茂這樣的冤案,道德情操也確實低下。

而且因爲長期在曲阜做百里侯,孔承厚絲毫沒有掩蓋自己的罪證,甚至還用這種手段來威懾曲阜百姓。

比如幫着李茂鳴冤的佃戶,也都被孔承厚打成了匪盜,下令緝捕,不少佃戶最後都逃離曲阜求生。

孔承厚唯一需要擔憂的,是現任衍聖公萬一死了,繼任者肯定會將自己換下來。

但現任衍聖公還能親自設卡撈錢,足以說明他的身體很健康,所以孔承厚從沒有考慮過掩蓋罪證的事情。

“但是讓誰來出任曲阜縣令,朝廷拿了幾個方案,似乎都不太合適。”

羅萬化說道:

“應該是沒人願意去吧?”

沈一貫長嘆一口氣說道:

“一甫兄說的沒錯,誰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去曲阜。”

原因也簡單,這時候去曲阜,肯定是要按照朝廷的意思,繼續打壓衍聖公府的。

可衍聖公府雖然在皇帝和大臣眼中不值一提,但是對於一個七品知縣還是很有分量的。

如果真的往死裡整衍聖公,那日後自己還怎麼做官?

萬一遇到幾個死腦筋的儒門子弟鬧上一下,不是前途盡毀?

有能力,有大好前途的年輕官員,自然不願意去什麼曲阜當縣令。

沒能力,沒前途的官員,派到曲阜那估計也就和前任縣令孔承厚差不多,說不定老百姓還要再被盤剝一次。

顯然這個道理,朝廷大佬們都明白。

他們自然也不會派遣自己的優秀弟子去趟這個渾水。

沈一貫嘆息說道:

“朝廷有風聲,大概由濟寧府代管理。”

蘇澤說道:“不行!” 濟寧府代管,那濟寧知府也不可能留在曲阜處理公務。

要知道濟寧可是漕運重鎮,是運河的重要節點,是山東最繁華的地區。

所以濟寧知府肯定要留在府城的。

代管就是不管,那曲阜縣衙上下還都是孔家的人,這還是回到的原來的樣子,根本起不到整頓曲阜的目標。

沒了孔知縣,還有孔縣丞,孔書辦,孔衙役。

顯然這不是蘇澤要的結果。

但是沈一貫也嘆息說道:“我也問過同年了,沒人願意去曲阜,總不能毀了同年的前途吧。”

蘇澤低下頭,也難怪曲阜的問題這麼難辦。

這就像是飛入屋子的煩人蒼蠅,怎麼都打不死,純純的噁心人。

可如果要讓皇帝廢除衍聖公?

那恐怕蘇澤這點威望也做不到。

頂多勒令當代衍聖公傳位,可結果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區別。

蘇澤更加感受到了改革的難處。

這種阻力不是能看到的敵人,而是看不見的力量在作祟。

要有人擔任曲阜知縣,這個人能承擔得起對付孔府的罵名,還要心甘情願的做事,認真去解決曲阜的問題,好好打擊衍聖公府的不法行爲。

還是那句話,有能力,還有理想,這樣的人爲什麼要去曲阜蹚渾水呢?

恐怕蘇澤自己坐上閣老的位置,也捨不得讓自己的門生弟子去曲阜葬送前途。

就在這時候,蘇澤突然靈光一閃說道:

“我有人選了!”

羅萬化和沈一貫連忙問道:

“誰?”

蘇澤抽出空白奏疏,迅速寫完了一本奏疏,然後交給羅萬化和沈一貫。

兩人一齊拿着奏疏,迅速看完奏疏後,都異口同聲的叫道:

“妙!妙啊!”

——

高拱同樣爲曲阜的爛攤子頭疼。

曲阜縣令孔承厚已經下獄,迎接他的是大明律的審判,這點自然不需要高拱擔憂。

但是這個曲阜縣令,遲遲沒有合適的人選,這就是吏部的問題了。

就在高拱發愁的時候,他的好弟子蘇澤及時送上了助攻。

“衢州南孔?”

看到蘇澤的奏疏,高拱也愣了一下。

蘇澤奏疏的內容,是推薦衢州南孔家族的人出任曲阜縣令。

其實如今的衍聖公,並非是孔門嫡系。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衍聖公後人們決定,長子帶孔子的楷木像,攜族譜南下浙江衢州,後稱爲南孔。

所以論起來,南孔一脈纔是孔門的正統。

等到元代建立,忽必烈找到南孔後人,讓其繼續做衍聖公,南孔後人不受,只求種地生活,衍聖公的位置給予北孔即可。

從此曲阜孔氏開始承襲衍聖公的爵位,明軍驅逐了蒙元后,依然由曲阜孔氏來繼承衍聖公的爵位。

大明正德年間,朝廷找找南孔後人,賜五經博士官職,允許其一脈可在南邊祭祀祖先。

歷史上,南孔一脈也要比北孔一脈有骨氣的多。

在原時空,清軍入關後,曲阜孔氏很快就送了降表,但是南孔卻不肯投降,如果不是多爾袞擔心誅殺南孔會引起南方士人抵抗,估計南孔那時候已經被滅門了。

而且比起素來向朝廷討要好處的曲阜孔氏,衢州孔氏一脈歷代都十分的低調,謹守孔門家訓,也從來沒有過滋擾地方的事情。

而且隨着曲阜孔氏日益墮落,衢州孔氏也對曲阜孔氏的行爲多有不滿,近些年都不再前往曲阜祭祖,而是留在衢州祭祖。

所以蘇澤提出,從南孔一脈中挑選優秀子弟,去曲阜擔任縣令。

就連高拱也爲蘇澤這個提議叫絕!

顯然衢州孔氏更加重視孔門家訓,也更加維護大成至聖先師的名望。

那衢州孔氏弟子擔任曲阜縣令,定然會好好看管衍聖公府,不會讓他們做出辱沒祖宗名聲的事情。

最妙的是,南孔一脈其實血統更加純正,在嫡庶上也對曲阜孔氏有壓制。

如此一來,只要挑選品行優良的南孔子弟擔任曲阜縣令,一定能將差事做好。

於是高拱一邊將蘇澤的奏疏遞給其他閣老,一邊又命令身邊的中書舍人,前往吏部通知選郎張四維,讓他在官員名單中挑選合適的南孔後人。

——

一天後,國子監。

“孔博士,在武監授課感覺如何?”

沈鯉坐在花廳中,和眼前的中年官員熱絡的聊天。

沈鯉身爲國子監司業,卻對一名五經博士如此的重視,那是因爲眼前這名其貌不揚的中年人,是衢州孔氏的子弟,大成至聖先師的後人。

孔尚倫,是這一代衢州孔氏儒學造詣最深者,於是被家族派來京師擔任五經博士。

就算是拋開衢州孔氏的身份,孔尚倫的儒學水平也讓沈鯉敬佩,而且這位孔博士待人謙遜,經常資助貧困的學生,在國子監也很有威望。

沈鯉想起近日來曲阜孔氏的風波,同樣都是孔氏子弟,怎麼人和人的差距這麼大呢?

這些日子天氣日益炎熱,武監那邊減少了出操訓練的時間,於是請求國子監這邊增加了儒學課程。

國子監其他的博士都不願意去武監授課,他們本身就對這幫粗魯的武監生沒有好感,更何況武監的地盤還是從國子監的校舍劃出去的,每日武監出操的聲音都響徹整個國子監,讓這些國子監的博士祭酒們對武監更加敵對。

沈鯉找了很多人,最後只有孔尚倫接受了這個任務。

“子曰:‘有教無類’,給武監生授課亦是宣揚儒學,下官覺得在武監授課挺好的。”

聽到孔尚倫這麼說,沈鯉更加高興了。

沒辦法,如今正是用人之際。

誰能想到,幾年前還是京師最清閒部門的國子監,如今忙成這個樣子。

現在國子監內,有宮內遷出來的營造學社,順天府第二期吏科班,山西第一期吏科班。

此外還有隔壁武監,也需要國子監的老師過去上課。

武監下還有巡捕修習班,同樣也需要國子監給這幫巡捕掃盲,講授《巡捕公案》。

更糟糕的是,國子監內的祭酒,博士,在國子監忙碌起來後,紛紛想辦法調離國子監,或者乾脆就稱病不出,甚至辭官歸鄉。

沈鯉又要抓教學,又要抓管理,還要負責監生和武監生的吃喝拉撒。

饒是這樣的謙謙君子,也被折磨到快要崩潰了。

所以面對孔尚倫這樣任勞任怨,本身學養又豐厚的五經博士,沈鯉還要抽出時間,來關心他第一次給武監上課的感受,小心的哄着孔尚倫,希望他能接過更多的課程。

就在這個時候,吏部文選司的官員到了。

(本章完)

第78章 公私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75章 楚宗案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25章 實學第85章 橙色道具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78章 國本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78章 國本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56章 大婚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68章 傳承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59章 日用之道?第69章 寡斷第78章 公私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00章 舌戰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96章 三策(五更)第57章 思退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0章 舌戰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8章 會館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04章 鐵路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69章 寡斷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78章 國本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91章 上架感言
第78章 公私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75章 楚宗案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25章 實學第85章 橙色道具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78章 國本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78章 國本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91章 上架感言第156章 大婚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48章 流黜(加更!)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68章 傳承第77章 一錘定音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59章 日用之道?第69章 寡斷第78章 公私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200章 舌戰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96章 三策(五更)第57章 思退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314章 熱血難涼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00章 舌戰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18章 會館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304章 鐵路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69章 寡斷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178章 國本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91章 上架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