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

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

實校?

蘇澤看向高拱,這是要辦專科學校?

近代教育意義上的大學,實際上有兩個流派。

一個是實用爲主的專科學校,這些學校有的是官辦,有的是民辦,但是設立的目標都是爲了培養專門的人才。

另外一種則是由王室或者教會贊助設立大學,這類學校和國子監類似,都是專門培養官僚的文法學校。

這兩類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吸收更多的學院,最後就變沉了綜合性的大學。

高拱一下子抓到了問題的關鍵,要興實學,還是要從學校開始。

某種意義上來說,吏科班和登萊海務教習所,就是專科學校,前者培養的是基層小吏,後者培養的是航海的專門人才。

高拱若有所思,但是也沒有再問蘇澤,示意讓他回去起草奏疏。

《武監教育論奏議》。

蘇澤奏疏中寫道:

“伏惟陛下聖德浩蕩,開武監以育將材。前者兵部合議,謂武監當以德育爲先,授忠君愛國之念,次及兵法韜略。臣反覆思量,竊以爲此議雖謀國深心,然於武監教學殊有未合,故敢陳愚見,伏請聖裁。”

蘇澤首先搬出實學:

“武監之學,重在實學,首宜重智育。”

“查武監學制,僅限兩年。若先德育而後智育,則生員無暇深究軍務。兵法韜略,乃實學之要。如料敵廟算、佈陣行軍,皆爲戰場勝負之樞機。此等知識,非精研不能奏效。”

“定遠伯戚繼光進獻《紀效新書》,足爲教學之本。臣愚以爲,武監之旨,在於速成幹才,非爲空談。若耽於仁義忠孝之辯,反損實學之基。”

緊接着蘇澤又提出了預科的構想。

“論德育之重,當別爲預科,非可混一。”

“臣非輕德育也。仁義忠孝,固爲立身之本,然心智已熟者,道德之教可權以他途。請置未滿十四歲者於國子監預科,專授四民道德、君臣大義,期年爲期;俟年滿十四,方入武監就學。如此,幼者先正其心,長者後習其事,兩者各得其所。”

蘇澤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觀:

“臣觀今日京師,商賈雲集,百業繁興,人心之變,非復從前。此誠古今所未有之大變局,教育之道,亦當與世推移。”

“若拘執舊章,唯德育是重,恐致羣臣士子效仿,推之於各地講學,則實學新制將亡於空談。故智育之重,非僅武監一事,實關國朝興衰。”

蘇澤寫完了奏疏,就放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擬開始】——

《武監教育論奏議》當日送到內閣,你主張在武監實行“智育優先”政策,內閣高拱和趙貞吉贊同。

皇帝批准了你在奏疏,在武監推行智育優先,以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作爲教務大綱,編寫了武監的教學課程。

大明武監培養的軍官,成爲歷史上一批近代意義上的軍官團體。

大明武監,成爲各國在變法中首先考察的對象,大明武監成爲今後幾百年軍校制度的典範。

武監培養的進步軍官團體,深遠的影響了大明政局。

國祚不變。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點:230點】

【本次模擬不消耗次數,剩餘2/2】

這份奏疏皇帝果然立刻就同意了。

但是看樣子這個進步軍團團體,要在百年後成爲影響大明國祚的一股力量啊。

蘇澤關閉系統,“世間本無萬全法”,他今日提出設立武監,是爲了富國強軍,也管不了百年以後的事情。

百年以後的事情,只能依靠後人的智慧了。

反正在近期來看,這個團體還要依附在大明體制之下,很長時間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

蘇澤夾着奏疏,又在晚上拜訪了趙貞吉,次日找到了工地山的定國公徐文壁。

徐文壁簡單看完了奏疏,大筆一揮署名簽字,然後敦促蘇澤儘快將奏疏送到通政司。

——

在上疏後,詹事府還在放假,要等到二月末的時候纔會開學。

蘇澤又回到報館,開始摸魚的日子。

只是摸魚的日子還沒有多久,二月二十二日,中旬旬休後的一天,沈一貫就衝進了報館。

羅萬化一臉難辦的走進報館,他看到蘇澤後說道:

“子霖兄,這兩篇文章你看怎麼辦?”

一邊說,羅萬化一邊將兩份文章遞給蘇澤道:

“這是高閣老的文章,署名‘求實’,高閣老倡議天下興辦實學學校,培養專才。”

蘇澤看着高拱的文章,高拱也學會走羣衆路線了,先從報紙上發文章試探風向,然後推動實校的建設。

這要比原本歷史上高拱莽撞的性格改了不少,難道是受了自己的影響?

羅萬化說道:

“這篇是張閣老的文章,署名‘司粟’,這是抨擊南直隸書院亂象,認爲這些書院聚集讀書人卻不授科舉,而是互爲朋黨議論朝政,空談誤國,主張禁燬書院。”

羅萬化等蘇澤看完兩篇文章後,無奈的看着蘇澤說道:

“子霖兄,這兩篇文章怎麼登?”

內閣四位閣老,都會隔一段時間在《樂府新報》上發文章。

宣傳自己的政治綱領,傳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報紙自然是最好的渠道。

閣老們也沒有金手指,一些政策也要通過文章試探民間反應,針對性的做出修改。

但對於報紙的讀者來說,如果一位閣老長時間不發文章,讀者們都會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失勢。

上次李春芳病休,一個月沒有發文章,京師謠言四起,還有說李閣老已經罷官的,氣的李春芳這麼好的涵養,也派兒子衝到報館,發了一篇總結漢初政治的政論文章來彰顯存在感。

可兩位閣老一同投稿,這版面要如何安排?

而且這兩篇文章意見相左,這樣刊登出去,指不定又要有什麼謠言出來,說是高張兩人不合。

雖然蘇澤也知道兩人的政治思想還是有差異,原時空最後也變成了政敵。

但是如今好不容易有一個內閣平穩期,蘇澤自然也不願意高拱和張居正鬧翻。

“下一期報紙是兩天後對吧?”

羅萬化連連點頭。

印刷坊張畢經過研究,終於改進了印刷機。

張畢使用泥活字後,發現泥活字的強度太低,在印刷的時候還容易斷裂。

於是張畢開始嘗試金屬活字。

最終確定的配方,是鉛八成,銅和錫各一成的配方。

銅作爲硬化劑,可以增強鉛活字的硬度。 張畢又發明了油墨,使用桐油、松節油作爲底料,混合墨汁製作的油墨,比水墨的附着能力更強。

報紙編輯完畢後,由張畢在滾筒活字印刷機上排版後,使用連續的紙張,就可以一次性印刷出大量的報紙。

這些報紙再用鍘刀切開,就是分開的版面了。

現在印刷坊的人力,主要放在了推動滾筒上。

滾筒印刷需要均勻的滾動圓筒,張畢也嘗試過畜力或者水力,但是都不如人力穩定。

張畢還請求舉行了一次比試試。

張畢帶領機器隊,和一衆經驗豐富的老鵰版印刷工匠比試,一方用鉛活字滾筒油墨印刷印刷,另一方還用傳統的雕版水墨印刷。

最後自然是機器隊大獲全勝,無論是印刷效果還是印刷速度,都要遠勝人工隊。

有了新的印刷技術,《樂府新報》的印刷效率提升了數倍,這還是因爲目前活字排版的工作只有張畢能做,滾筒鉛活字油墨印刷只有一臺。

如果能培養更多能夠排版的工匠,製作更多的新式印刷機,那印刷坊的印刷量還能翻倍。

蘇澤想了想,無論兩位閣老是怎麼想的,但是蘇澤覺得還是不能同時刊登兩份文章。

到時候就算是高拱張居正本身沒有政見不合,在輿論的裹挾下也要不合了。

蘇澤想了想,對着羅萬化說道:

“一甫兄,本期增印一版如何?”

羅萬化苦着臉說道:

“增印又如何?這兩篇文章?”

蘇澤說道:

“我去請李首輔和趙四輔也發文,就德育智育之論也發文,四位內閣輔臣都各抒己見,也就顯得高張兩位閣老的文章沒那麼尖銳了。”

羅萬化一聽連忙拍手說道:“子霖兄這個辦法好啊!不過距離刊印就剩下兩天了,兩位閣老能寫嗎?”

蘇澤嘆息說道:

“蘇某隻能勉力一試了。”

羅萬化立刻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蘇澤,滿朝大臣,能夠在內閣有這樣影響力的,也就只有蘇澤的。

蘇澤也嘆了一口氣,他爲了內閣的團結,可真是擦碎了心。

——

二月二十四日,天矇矇亮的時候,報童們就聚集在印刷坊前。

當報館內喊道:

“出報了!”

幾個身形健壯的報童走進了報館,有序的將新印刷出來的報紙搬了出來。

報童要出入京師的大街小巷,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這可不是一個安全的職業。

所以京師的報童自發的組織起來,形成了幾個大大小小的組織。

他們按照賣報的街區劃分勢力範圍,互通有無。

哪個街區比較混亂,容易發生危險;哪個地方小偷比較多,需要當心被偷。

這些消息都在京師報童之間傳播着。

孫麻子分到了自己的報紙,一羣報童圍了上來。

孫麻子沒有名,他是隨父母逃難到京師的,但是父母不就就餓死了,他只記得自己的姓。

因爲六七歲得過一次天花,留下了滿臉的麻子,所以被稱之爲孫麻子。

孫麻子是養濟院夜校讀書最好的報童,他能夠將報紙上的內容串成順口溜,招徠更多的生意。

而一些報童也會學他的順口溜賣報,久而久之在他身邊也形成了一個小團體。

一名報童提着鯨油燈,幫着孫麻子照亮報紙,孫麻子迅速開始讀報。

今天的報紙多了兩版?

果然,這一次的頭版刊登了內閣四位閣老的文章。

原來如此,內閣四位閣老都發文,自然不好分開來刊登,所以《樂府新報》加印了兩版。

“孫哥,看完了嗎?”

有一個不懂事的報童催促,立刻被其他報童呵斥,讓孫麻子安靜的看報。

閣老的文章都比較深,孫麻子看的很慢。

好像是討論教育的問題?

高拱高閣老的文章最好懂,就是興辦實校,培養專門的技能。

張居正張閣老的文章也不難懂,就是禁止江南的書院,打擊民間讀書人辯政空談的風氣。

趙貞吉趙閣老的文章,則是提出要普辦學校,教化百姓?這不就和養濟院的夜校差不多嗎?

只有首輔李春芳的文章最難懂,這位李閣老沒有談論學校的事情,而是在將整個社會的德育。

李閣老文章的意思,似乎是教育不是學校裡的事情,而是要讓人讀書明德,通過歷史、文化、習俗來規勸人們,朝廷應該要做的是禁止民間惡俗,鼓勵新的優良風俗。

孫麻子看完後說道:

“高閣老說要興校忙,實學技能教得強;

張閣老批書院亂象,禁了空談才穩當!

趙閣老謀辦學廣,全民教育掃文盲;

李首輔倡德育長,化俗正風育忠良!”

緊接着孫麻子說了兩遍,衆報童連忙記下來,他們將報紙塞進了報簍中,向着晨曦中的京師大街小巷走去。

一名剛入行的報童,拉着另外一名報童問道:

“吳哥兒,怎麼孫哥兒的順口溜就只有前兩版啊,客人問起後面版面內容咋辦?”

名叫吳哥兒的報童說道:

“你才入行,愛買《樂府新報》的,都是當官兒的,他們就愛看前幾版,後面的版面再好看也是添頭,你看到那些衣冠楚楚穿着官靴的,儘管上前叫賣就對了。”

“那《新君子報》呢?”

“《新君子報》是想要當官兒卻還沒當成的酸秀才最愛看,你看到那些茶肆酒樓高談闊論,但只喝一碗粗茶和賤酒的就是了。”

“《新樂府報》倒是和《樂府新報》差不多,不過更受小吏喜愛,你看那些虎口有老繭的,就是官府衙門的刀筆吏。”

“《商報》就是商人愛看了,那銅臭味道你老遠就能聞到了!”

新入行的報童將這些記下,京師的朝陽被報童的叫賣聲吵醒,冬末的陽光逐漸有了溫度,京師這座龐大的城市開始醒來。

(本章完)

第8章 奸佞是我?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5章 馮保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81章 清田第55章 壓力怪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95章 崩盤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53章 水毒病第26章 紫色道具第57章 思退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8章 會館第38章 徐文長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8章 徐文長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55章 壓力怪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57章 立成法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81章 清田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第8章 奸佞是我?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0章 威望值的猜想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72章 內閣的眼藥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74章 襲職盛況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35章 馮保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83章 親親尊尊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81章 清田第55章 壓力怪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275章 楚宗案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195章 崩盤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253章 水毒病第26章 紫色道具第57章 思退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226章 滾筒印刷機和未來的新軍官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96章 三策(五更)第62章 俺答入寇第18章 會館第38章 徐文長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254章 蒸汽機第220章 《駁瘧病瘴氣論》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8章 徐文長第21章 立儲之功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8章 徐階罷相第107章 鑄幣稅!宏偉藍圖(4k)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55章 壓力怪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89章 兩級分化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57章 立成法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81章 清田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