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

蘇澤放下報紙,果然玩政治的都是人精,報紙這種新工具的出現,也讓政治鬥爭出現了新的玩法。

整個文章質問工部修繕款項的去向,問題也是一針見血,指向了工部的要害。

工部主要的開支就是四個大類:

宮殿官署房屋修葺、河道整治、官營作坊、陵寢工程。

這四個大項目中,河道整治關係民生,在設立總理漕河專務大臣後,修河治黃已經是政治正確的事情了,預算只能逐年增加。

官營作坊中有大量的軍工作坊,這其中的賬目事關兵部和國防,工部完全可以用軍事機密搪塞過去。

最後一項,陵寢工程,這在四大開支中支出最小的,但是事關先帝陵寢的收尾工程和今上陵寢的修造,還有祖陵和歷代先帝陵寢維護費用,也沒人敢攻擊這個支出。

唯有報紙上選擇的這個方向,可以說是打在了工部的七寸上。

不過蘇澤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雖然和很多工部官員有交往,但是日常和工部這個衙門沒有多少交道打。

——

六月十八日,蘇澤應邀出席了武監巡捕修習班的開班儀式。

不過五門巡城御史達成了一致,巡捕營的事情他們要牢牢攥在手裡。

巡捕修習班的課程他們親自編寫,只邀請一部分武監的教官來授課。

五門巡城御史上書,請求刑部修一本《巡捕公案》的意見,得到了內閣和都察院的認可,隆慶皇帝也批准了奏疏。

刑部侍郎李一元負責編修這本《巡捕公案》,專門收錄刑部檔案中的疑難雜案,爲基層的巡捕提供一套辦案的手冊出來。

可憐的李侍郎,從通政使轉任刑部侍郎後,整日就在修書中度過。

不過他也不算是沒有收穫。

《大明民律》成書後,隆慶皇帝封李一元爲太子太保,又多蔭了他一子爲錦衣衛世襲百戶,這在羣臣看來,就是半隻腳踏入內閣的信號。

只等下一次內閣空缺,李一元入閣就是水到渠成了。

所以李一元也沒有抱怨,再次接下來了這份工作,在繼爲錦衣衛民訟司編寫完民法典之後,又開始編寫巡捕手冊。

而武監巡捕修習班的老師,全部由都察院御史出任。

都察院之外,只有蘇澤得了一個名譽監修的身份,參加了開班典禮,給第一期巡捕營的生員講了一節德育課。

蘇澤只能說,這些御史也聰明起來了。

巡捕營是京師的耳目,如果經營好了,日後要彈劾人還愁沒材料?

顯然都察院是意識到了這一點,要通過五門巡城御史,把巡捕營這個暴力機構掌握在自己手裡。

日後在京官員,無論他們本人還是家人,又或者是家僕親戚犯了事,怕是立刻就要被都察院彈劾。

當然,這對於京師治安也是好事。

京師這地方本來就魚龍混雜,很多地痞流氓背後都有保護傘。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誰還能硬得過都察院?

有了都察院整體的背書,想必巡捕營在執法的時候也能更加硬氣。

雖然在大明朝這個時代追求什麼絕對的司法公平等於癡人說夢,但是好歹有了權力制衡,也能大大提升京師的治安,打掉一些欺壓百姓的無賴。

——

隨着天氣越來越熱,東宮今年也提前放了假。

蘇澤賴在報館的土法空調房中避暑。

可朝堂的“溫度”,也隨着升高的氣溫迅速攀升。

首先是工部修造宮殿屋舍的支出問題,已經不是報紙揪着不放了,而是六科和都察院言官上書參奏,要求工部將賬目公開,解釋十五萬兩的去向。

然後是太僕寺也被在《新君子報》上爆出醜聞。

同樣是“包打聽雲”,在太僕寺在京師城外有一座馬場。

這座馬場有太僕寺官吏二十人,養馬的牧子百人,朝廷還撥有專門種植草料的馬田百畝。

如此優渥的條件,這座馬場依然從成化年就開始虧損,每年向朝廷要求增加“助馬錢”。

這筆錢滾下來,光是這麼一座馬場,太僕寺一年就要補助五千銀元。

但是《新君子報》做了探查,這座馬場每日都有大量人員進進出出,熱鬧非凡,可是馬場中一匹馬都沒有!

由於這次的報道太過於離奇,就連皇帝都被驚動,下令讓御史嚴查。

結果是果然和報道說的一樣,整座馬場一匹馬都沒有,這五千銀元都是馬場日常維護費用和各項人員開支。

這自然讓皇帝震怒,又派遣御史嚴查太僕寺在京畿的馬場,又查出虧空馬場三座。

太僕寺卿朱大器引咎辭職,最倒黴的是戶部專門負責馬政的浙江清吏司主司。

浙江清吏司前任主司丁靖軒,因爲鄉試哭廟事件被罷官,現任主司剛剛接任不久。

沒想到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情,這位新上任的浙江清吏司郎中也遭到了貶謫。

官場前途難測,莫過於此。

普通官員一旦遇到這樣一口大鍋,要花上幾年乃至十幾年才能爬出大坑,甚至因此前途斷絕。

一名九卿級別的大臣,因爲一篇報道倒臺,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報紙的作用。

唯一讓人安心的是,作爲影響力最大的《樂府新報》,卻在蘇澤的嚴令下,拒絕刊登這些沒有署名的“包打聽雲”的消息,堅持只報道確信的新聞。

滿朝大臣赫然發現,如今《樂府新報》掌握在蘇澤手裡,纔是各方都能安心的結果。

——

蘇澤本來想要在報館消暑,安分一個月,卻沒想到萬敬找上門來。

“蘇兄,我這次前來,是要求你施以援手。”

蘇澤連忙將萬敬扶起來說道:“萬兄何必如此,有話慢慢說來。”

萬敬一臉苦澀的說道:“蘇兄知道,我曾在營繕任職,而傅兄就是現任虞衡司郎中,這次報紙上營造開支的事情,工部飽受責難,雖然雷閣老多番維護,但是工部也有些頂不住了。”

蘇澤問道:

“那這筆開支到底用在了何處?工部就拿不出明賬來嗎?”

萬敬長長嘆息一聲說道:“蘇兄應該知道,這營繕司除了修造宮殿之外,京師公宅的維護,也是營繕司開支。”

蘇澤一下子明白了。

自己現在住的這座御賜宅邸,就是當時皇帝敕令工部營繕司去修葺的,而這筆錢怕是工部出了銀子。

蘇澤有些無語,最後竟然落在了自己的頭上。

萬敬掏出一份賬本,遞給蘇澤說道:

“是本朝三年,工部營繕司的開支明細,請蘇兄過目。”

蘇澤接過了賬本,翻開之後看到密密麻麻的條目,果然和自己所想的一樣。

整個營繕司的賬本上,記錄了工部修葺各權貴宅邸的記錄。

蘇澤還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工部爲了修葺這座宅邸,用的人工材料,摺合一千五百兩銀元。當然,這賬本上蘇澤這一筆還不算是最大的。

比如給定國公、成國公修宅子,各用去了兩千兩銀元物料人工。

幾位閣老也都在名單上,除了高拱之外,他們的宅邸基本上也都是御賜的,都算是朝廷的產業,需要工部維護。

除了這些御賜豪宅之外,京師還有一部分出租給低級官員廉租宅邸,這些宅子每年也都有不少維護費用,雖然單筆金額不如豪宅,但是積少成多也就成了這麼大筆的開支。

Www★тTk an★¢ 〇

蘇澤知道爲什麼這麼長時間,工部都不辯解了。

如果將這份賬本公佈出來,就是打了滿朝勳貴大臣的臉面。

不公佈這份賬本是得罪言官,公佈這份賬本就是得罪所有重臣了。

蘇澤微微嘆氣,果然這世上最難的,就是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蘇澤將賬本還給萬敬說道:“萬兄,修宅子的那筆銀子,我會差人送到工部。”

“蘇兄,我不是這個意思。”

蘇澤擺手說道:

“這御賜的宅子,已經是承了陛下隆恩,按理說也不該再由工部出錢了。”

“名單上的幾位國公,閣老,我會拜見他們,請他們以大局爲重,儘量退還這筆銀子。”

萬敬感動的說道:“蘇兄!工部絕對不是這個意思,這得罪人的事情豈能讓你去做?”

蘇澤搖頭說道:

“你們工部能討要回來?”

萬敬愣一下,蘇澤說的沒錯,以他們工部的威望,怕是連門都進不去。

蘇澤說道:

“京師重臣勳貴,御賜宅邸的修葺費用,合計多少?”

萬敬立刻說道:

“不到五萬兩。”

蘇澤皺眉道:

“這麼少?那剩下的十萬兩是?”

萬敬嘆息說道:

“剩下的就是官產的維護了,子霖兄有所不知,雖然看起來前面的單筆支出大,實際上包袱最重的還是這些零星官產。”

“怎麼說?”

“零星官產散落在京師各處,除了宅邸外,還有工坊、倉庫、店鋪等等。”

“但其中地段好的,都被朝中權貴侵佔,地段差的則空置廢棄,每年工部還要承擔大一筆的維護費用。”

“就拿這租房來說,營繕司下有兩進以下的寒宅一千五百間,本來是用來廉租給新晉入京官員的。”

“這其中三百間在城東城西,這些宅子早就被租光了,很多官員離開京師後也不肯退租,工部還要花錢養着。”

“但是在城南城北的寒宅一千二百間,除了地段好的還能租出去外,普通的宅子都沒人願意租。”

“這些宅子日常維護,加上五年大修,摺合下來一戶差不多就要折銀十銀元,租息根本沒辦法覆蓋,這些就要固定開支一萬五千銀元。”

蘇澤疑惑的說道:

“空置的宅子,不能租給百姓嗎?”

萬敬愣了一下說道:

“國朝沒有此等先例。”

蘇澤說道:

“國朝沒有,前宋不是有?”

“我記得宋代就有專門負責官辦房產租賃的機構店宅務,汴京城曾經有公宅兩萬多間,店宅務將這些公宅租給百姓,不僅僅能覆蓋自身的開支,還能給朝廷盈利。”

萬敬說道:“可是我朝沒有這樣的制度啊。”

蘇澤抽出一份空白的奏疏說道:

“等幾天就有了,我這就啓奏陛下,盤活營繕司下的這些產業,爭取儘快盈利。”

萬敬已經跟不上蘇澤的思路了,他連忙問道:

“可是蘇兄,這些房子租出去,總要有筆整修的費用吧?”

蘇澤說道:“這個簡單,先讓勳貴重臣們把五萬兩銀元退了,不就有錢了嗎?”

《大庇天下寒士疏》

奏疏開頭很簡單,蘇澤將工部情況講了一遍:

“查工部營繕司,執掌京師宮殿、官署、宅邸修葺及官產維護。”

“邇來賬目所載,歲耗十五萬銀元,內中五萬兩用於勳貴、閣部九卿重臣御賜宅邸修繕,餘十萬兩則糜於零星官產之養護。”

“然地段稍劣者,多空置廢棄,年需維護費近一萬五千銀元,租息難覆,徒耗國帑。更有甚者,城東城西寒宅三百間,爲離職官員所踞,工部反爲養廩,無異於雪上加霜。”

“近者,言官彈章迭起,朝議紛擾。營繕司隱忍不辯,蓋因恐揭明細而觸怒重臣。然長此以往,必致工部拮据,民生滋弊。”

“臣觀前宋故事,嘗置店宅務,掌官產租賃,汴京公宅二萬間,歲入頗豐。今效其制,庶幾可解困局。”

緊接着,蘇澤又寫道:

“查御賜宅邸,雖屬朝廷產業,然勳貴閣臣已蒙殊恩,不當再耗公帑修葺私邸。”

“請旨敕工部備細賬目,悉數退還所得銀兩。”

“若得清繳,可充整修空產之資。”

“城南城北寒宅並其餘工坊倉庫,今多頹敗閒置。請提退還之五萬銀元,先爲繕補,使完固堪用。”

“繼仿宋制,立“京師官產務”,專司租賃事。”

最後蘇澤又上升高度:

“寒宅賃予百姓,賤值庇寒士,有惠小民。若行此德政,大庇天下寒士,則可爲杜工部筆下,萬世隆載之盛世矣!”

萬敬親眼看着蘇澤一氣呵成,寫完這樣一份重量級奏疏,恍惚間都有些傻了。

只聽到蘇澤說道:“我這就帶着奏疏拜訪諸位勳戚重臣,他們都是通情達理的,必然會贊同蘇某此疏,萬兄且回工部,等着我的好消息。”

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41章 冊立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32章 神劍出鞘第50章 辦報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52章 貢監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6章 立人設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69章 寡斷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00章 舌戰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87章 齊發力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25章 實學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68章 傳承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57章 思退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58章 斷章狗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5章 圈子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4章 徐階思退第44章 拆臺子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79章 靈活的祖訓
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41章 冊立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32章 神劍出鞘第50章 辦報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2章 神劍出鞘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34章 太子的南洋攻略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52章 貢監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6章 立人設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69章 寡斷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56章 宰輔之才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00章 舌戰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87章 齊發力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25章 實學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68章 傳承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57章 思退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19章 奎寧,紅薯和玻璃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59章 日用之道?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58章 斷章狗第20章 《請修帝鑑圖說疏》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15章 圈子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24章 徐階思退第44章 拆臺子第17章 威望增加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225章 請設武監遺表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79章 靈活的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