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國本

涂澤民沒有接受手下的馬屁。

鹽工們往溶解的粗鹽溶液中投入的是豆漿。

豆漿投入到了粗鹽水中,很快就有雜質變成了豆花漂浮上來。

鹽工立刻將這些結合了雜質的“豆花”撇掉,只見到原本渾濁的滷水立刻清澈了。

這時候鹽工又將皁角搗碎,混合粟米糠,滷水沸時投入其中攪和,不一會兒就凝結出了白色的鹽塊沉澱下來。

將這些鹽塊取出,遞到了涂澤民的面前。

涂澤民只見到這鹽塊潔白,又沾了一點送入口中,絲毫沒有粗海鹽的苦澀味道,喃喃道:

“竟然真的成了。”

手下不知道涂澤民這個製鹽之法是蘇澤所授,涂澤民也沒有和他們解釋,而是拿着鹽急匆匆的返回自己的公署。

涂澤民要將新的製鹽方法進獻給皇帝,這樣一來製鹽就不再是問題。

緊接着涂澤民又給蘇澤寫信,寫完後將信塞入【飛鴿傳書】的信籠中,讓胖鴿子飛往京師。

——

六月四日。

在閉幕前的靈濟宮大會上,賢良文學對於蘇澤取消匠竈樂籍的奏疏開始激烈的抨擊。

這些代表地方士大夫的保守勢力,再一次一千多年前鹽鐵會議上的“農本”之說,抨擊蘇澤取消匠竈樂籍,是在動搖國本。

如果取消這些戶籍的限制,讓匠戶、竈戶和樂戶隨意任職,他們必然會攪亂社會風氣。

也有江南的士大夫站出來,講述江南地區農民放棄農耕,進城從事絲綿紡織業,這是擾亂了原本社會秩序。

還有賢良文學在靈濟宮大會上呼籲,要重新恢復西周的井田制度,讓百姓都留在土地上農耕,這樣社會纔會回到上古淳樸的社會氛圍中。

聽了一天講的申時行,實在不明白,爲什麼話題會從取消賤籍歪到了“重農抑商”上去了。

申時行的妻家就是蘇州府的棉紡大戶,他也聽不慣那些打壓工商的論調,可是偏偏又提不出什麼反對的話。

沒辦法,重農抑商幾乎是封建時代的千年國策了。

圍繞着這一點,有着無數的理論建設,甚至工商業者卑賤這種帶有職業歧視的理論,都已經發展到十分成熟完備的地步。

比如申時行這樣的官戶,就算是要開辦工坊,一般也會託寄在宗族名下,很少會直接下場辦工坊的。

商人就算是做到了皇商,同樣被當官的看不起。

當然,這種社會氛圍在工商業發達的江南地區早已經鬆動,就連朱元璋定下的工匠商人不得穿絲綢的禁令,在江南也已經名存實亡。

那些有錢的工坊主,在絲綢的衣服上扣上一根麻繩,就當做自己套了麻衣,官府也不會管。

所以申時行在京師後,並沒有認爲這是個問題。

但是這一次的靈濟宮會議上,申時行才意識到,在廣袤的大明土地上,並不都是江南,很多地方依然排斥工商,將從事工商當做賤業。

就在這個時候,王錫爵又前來拜訪。

王錫爵手裡拿着一份報紙,遞給申時行說道:“汝默兄,你看看這篇文章。”

申時行打開這份報紙,原來是加印的新《君子報》,文章主題就是支持農本,農業定爲“本業“,工商視爲“末業“。

又提出工商業敗壞民風道德,讓百姓都想着投機漁利,而不是從事農耕。

這樣會導致國家糧食的短缺,動搖國家根本。

這些論點也是陳詞濫調了,核心論點和六月三日的文章差不多。

但是申時行看到文章後一排署名,臉色也難看起來。

這些是陝西、河南、湖廣三省的賢良文學簽名,也就是說他們在報紙上公開簽名支持這篇文章!

糟了!

申時行站起來說道:

“從戶籍之爭變成了農商之爭,這樣吵下去可是要動到國本了啊!”

王錫爵也臉色難看的說道:

“汝默兄,如果只是農商之爭倒也沒什麼,這個問題千百年也沒吵出什麼結果,就怕那《新樂府報》再刊文反擊。”

“這樣爭下去,就要和國初南北之爭一樣了。”

這下子申時行的臉色就徹底變了。

申時行明白王錫爵的意思。

國初的南北之爭,並沒有因爲南北榜的事件徹底解決,反而演化成了新的矛盾。

問題逐漸演化爲新的南北之爭,也就是東南沿海省份和內陸省份之爭。

而大明有關海禁政策的爭論,正是這種爭鬥的外部表現。

王錫爵又說道:

“明日靈濟宮大會閉幕,陛下要親臨會場,如何再將這個話題拋出來?”

申時行說道:

“走,我們去見蘇兄!”

兩人從禮部出來,準備前往報館,卻發現前方有人羣聚集,緊接着兩人發現被圍的是賣報的報童。

只聽到報童高聲喊着:“《新樂府報》刊文‘四民平等’!請開匠竈樂禁!”

申時行和王錫爵對視了一眼,如今京師的報童也學會了吆喝兜售報紙。

他們會請識字的人,將報紙上重要新聞總結下來,然後沿街叫賣。

這樣沿途的路人,一旦聽到有趣的新聞,就會停下來出錢購買報紙。

申時行和王錫爵擠進了人羣,最後還是王錫爵身手敏捷,搶下了報童報簍裡的最後一份《新樂府報》。

迅速讀完了這篇文章,兩人來到了報館。

這時候蘇澤正在和羅萬化校對明天要出版的《樂府新報》,申時行一見到蘇澤,就急匆匆說道:

“子霖兄,你快快看看這篇文章。”

蘇澤接過了報紙,果然和系統預測的那樣,《新樂府報》上刊登了文章,提出了“四民平等”。

蘇澤將文章看完,微微嘆一口氣。

作爲一個穿越者,“四民平等”蘇澤當然是認同的。

但是這篇文章所講的四民平等,和後世那種又是不同的。

簡單的說,就是在儒學的框架下,又加入了一些佛道的說法,雜糅復古學說,又走向了奇怪的地方。

比如這文章在討論“四民平等”,但是又歪到了復古體制上,最終竟然要回到自給自足的小民經濟,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四民平等。

而文章又對“君”這個問題含糊其辭,也提不出有效的改革措施。蘇澤明白這就是晚明儒學的困境。

儒學發展到了這個時候,很多儒者已經意識到再用四書五經來解釋現在遇到的問題,已經是不夠了。

儒生無法再從“宗周”這個“政治童話”中尋找解法了,社會發展到現在遇到的問題,也不是念經就能解決的了。

再加上中晚明一系列的社會現狀,促使儒者“求變”。

於是誕生一批看起來“離經叛道”的儒生。

但實際上,他們的批判依然在儒學的框架內。

在蘇澤看來,這種“求變”其實也是大明精英階層的一種“自救”。

但是由於整個社會結構沒有變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也沒有變化,這些理論最後都變成了“狂言”。

有些話乍一看還挺先進,但是實際的論述又搞的玄而又玄,也沒有聯繫到真正的底層百姓,本質上不過是讀書人的自嗨。

這篇文章的“四民平等”也是如此,雖然聽起來先進,但是最後又回到了復古的老一套上。

蘇澤並不覺得這篇文章有什麼新意,但是申時行說道:

“子霖兄,這文章呼應你的廢除賤籍之說,又有五省賢良文學署名,這下陛下要如何看你啊!”

果然在文章的後方,有南直隸、福建、廣州、江西和山東五省的賢良文學署名。

申時行說道:

“現有新《君子報》三省聯署,如今又有《新樂府報》五省同保,這樣下去廢除賤籍就成了南北之爭了啊!”

羅萬化的官場經驗還淺,不明白其中的深淺,他問道:

“子霖兄又沒有和這些省份的賢良文學串聯,陛下應該會信任子霖兄的。”

王錫爵說道:

“這不是陛下信任不信任的問題!”

“自從倭亂後,南北之爭日漸激烈,如今子霖兄的奏疏掀起了朝爭,就算陛下知道不是子霖兄串聯,但是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

王錫爵又說道:

“主張廢籍的,也是江南呼聲最大,而子霖兄是蘇州府人。。。”

這下子申時行也聽懂了。

事已至此,已經不是皇帝信不信的問題了。

而是你蘇澤掀了這麼大的爭議,朝廷要息事寧人,最後總要拿人開刀。

就如同國初的南北榜案。

錄取的都是南方人,這其中完全是主考官劉三吾的過錯嗎?恐怕也未必。

但是最後結果是劉三吾作爲負責人背鍋,最後被朱元璋貶去戍邊,一直到建文帝繼位後才赦免。

蘇澤再次掀起南北之爭,最終皇帝可能迫於朝野壓力懲罰蘇澤,彌合南北矛盾。

王錫爵和申時行在官場多年,這種事情自然也見的多了。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千古以來這一招都是屢試不爽的。

羅萬化說道:

“可子霖兄要廢除匠樂竈籍,也是爲了天下蒼生啊?”

申時行嘆息道:

“南北之爭可不是這麼容易平息的,如今《新君子報》和《新樂府報》針鋒相對,加上在京的賢良文學不斷聚會議論,陛下和閣老們恐怕也要坐不住了。”

申時行看向蘇澤說道:

Wшw¸ тTkan¸ c ○

“子霖兄,要不你上疏請罪吧?”

羅萬化很想告訴兩人,蘇澤已經寫好了文章,要在明日的《樂府新報》上刊登,但是又看到蘇澤的眼色,並不準備透漏給申王二人,羅萬化將話憋了回去。

這麼看來,蘇兄應該是早有計劃。

看來一切都要在明日靈濟宮閉幕的會議上見分曉了。

——

六月五日。

隆慶皇帝梳洗完畢,換上龍袍遲遲不願意離開寢宮。

皇帝心裡很煩。

靈濟宮大會開幕的時候,皇帝心情非常好,在百戲會開幕後,他還將演奏《黃河》的民間樂手召入宮中,讓樂團在宮內演奏了半天才過癮。

接下來科道和司禮監分別送上會議的記錄,會議整體上還是和諧的,地方上的賢良文學講述了地方的情況,而朝廷的重臣們也向這些地方的賢良文學解釋了朝廷的大政方針。

如果這種氣氛能持續到閉幕,那這次靈濟宮大會就是一次成功的大會,足以計入大明歷史的完美會議。

到那時就在蘇澤上疏後,這一切發生了變化。

也不知道哪個科道言官,將蘇澤的奏疏泄露出去,刊登在了《新君子報》上。

這封奏疏立刻引起了朝野的巨大議論,然後就是《新樂府報》隔空開始打擂臺。

聚集在京師的賢良文學,以及京師的讀書人,又在兩份報紙的輿論引導下,在京師各地進行了論戰。

按照錦衣衛和東廠的報告,如今京師是“物議洶洶”,話題已經從廢除賤籍,變成了南北之爭上。

事情到了這一步,就不是那麼容易收場了。

皇帝一邊讓緝私御史王任重和沈藻繼續緝捕《新君子報》和《新樂府報》這兩個地下小報的報館,一邊又下令內閣儘快拿出平息議論的方案來。

可讓皇帝沒想到的,內閣首輔李春芳拿出來的方案,是請雙方在靈濟宮辯論,然後再讓蘇澤自辨,就由這個話題來結束這次靈濟宮大會。

隆慶皇帝不想要參會了。

可身爲皇帝,有些事情又必須要做。

到了這個時候,皇帝心中也對蘇澤有了不滿。

你要廢除賤籍,就從匠籍和樂籍開始好了,朕肯定就準了啊!

匠籍名存實亡,樂籍也沒有多少人,這也算是自己在位的仁政。

可偏偏要扯上竈籍,又要在靈濟宮大會期間上疏!

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如果最後不好收場,皇帝也只能懲處蘇澤了。

做完了心理建設,隆慶皇帝終於離開寢宮,在太監的陪伴下前往靈濟宮。

內閣帶領百官在皇宮前匯合,跟上皇帝的龍攆,浩浩蕩蕩向靈濟宮而去。

何心隱換上一身儒衫,他也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混入到了賢良文學的隊伍中,在靈濟宮內的精舍就坐。

六科和都察院一些保守的言官,則看着隊伍中的蘇澤,準備在會後上疏彈劾他。

而京師的報童們,拿着墨跡剛乾的報紙,大聲兜售《樂府新報》。

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283章 羊吃人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5章 馮保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44章 拆臺子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8章 徐文長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8章 會館第81章 清田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0章 舌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2章 神劍出鞘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23章 丹術第82章 代王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章 畫餅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81章 跳幫戰第32章 神劍出鞘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55章 壓力怪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53章 化緣禮部第76章 閣部會議!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23章 丹術第156章 大婚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
第331章 太子的首本政疏第283章 羊吃人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20章 國祚不變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96章 辯個痛快!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35章 馮保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44章 拆臺子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91章 上架感言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99章 又升官了(八更)第38章 徐文長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18章 豎纛鳴冤第18章 會館第81章 清田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200章 舌戰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66章 殃及池魚第117章 《請除遼藩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37章 下個目標工部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2章 神劍出鞘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23章 丹術第82章 代王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6章 畫餅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133章 考成法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81章 跳幫戰第32章 神劍出鞘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61章 《請修棱堡復設東勝衛疏》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55章 壓力怪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53章 化緣禮部第76章 閣部會議!第67章 第八疏求戰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31章 大明神劍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36章 從報紙得到捷報的兵部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23章 丹術第156章 大婚第11章 風暴再起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