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逃不掉的李侍郎

刑部侍郎李一元自從離開了通政司,感覺整個人生都海闊天空起來。

刑部尚書毛凱,性格上和首輔李春芳很像,對於刑部的部務很少插手,最近毛尚書也學着李首輔告病在家,李一元就成了事實上的刑部一把手。

而李一元其實也對刑部的事務不太上心,但是刑部運行自有定製,他這個侍郎只需要在大方向上爲刑部爭取利益就行了。

而刑部的事務又相對封閉,國朝自太祖訂立《大明律》後,基本上也沒怎麼折騰過,所以只要沒有大案要案,刑部的日子還是很清閒的。

李一元每次坐在自己的公堂內,回想起當年在通政司的日子,特別是再也不用面對蘇澤的奏疏,都快要舒服的輕哼起來。

今天李一元按時來到刑部,照例查看了刑部各司的公文,簡單處理了一下就放下筆,剛剛準備翻開《樂府新報》,就聽到手下官員通報,通政副使楊思忠來了。

李一元有些奇怪。

自從自己不讓楊思忠辭官,但是自己又跑了以後,兩人的關係日益冷淡,已經到了基本上不來往的地步。

李一元其實對這老下屬也是有所愧疚的,自己留了一個火坑給楊思忠。

可好不容易能有一個離開通政司的機會,李一元也不可能放棄,而楊思忠業務熟練,是頂替自己的最好人手,所以只能死道友不死貧道了。

今天楊思忠上門,李一元還以爲他是要來修復和自己的關係,於是親自領着官員來到刑部衙門前迎接。

“孝夫兄,今日通政司得閒?讓你駕臨刑部?”

剛說完這句話,李一元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這話怎麼聽起來就這麼嘲諷呢?

李一元暗暗反省,自從離開了通政司自己爲官的謹慎都丟了,他連忙找補說道:

“孝夫兄,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通政司事關朝廷機要,什麼事情需要你這個正印官親自來刑部的,讓手下通傳不就行了。”

李一元雖然往回找補,但是楊思忠的臉色更難看了。

李一元乾脆閉上嘴,看樣子楊思忠不是來修復關係的了。

楊思忠不冷不熱的說道:“李侍郎,本官來刑部是爲了公務。”

看到楊思忠這幅公事公辦的樣子,李一元心中涌起了不祥預感。

果不其然,楊思忠道:

“聖上有旨!”

李一元連忙讓手下官員請出香案,又將刑部內的各司郎中都喊出來,在刑部公堂前迎接聖旨。

等到楊思忠唸完了聖旨,李一元的臉都白了。

什麼叫民律?

什麼叫讓刑部詳議,拿出法司改制的章程?

李一元的腦袋如同漿糊一樣,楊思忠再也遮掩不住嘴角的笑意,對着李一元和刑部衆官員說道:

“此事皆源於蘇子霖的奏疏,他的奏疏本官就不讀了,請李侍郎和諸位大人自己看吧。”

說完這些,楊思忠留下了蘇澤的奏疏,瀟灑的揚長而去。

李一元聽到蘇澤這個名字,應激的顫抖了一下,他連忙拿起蘇澤的奏疏,當看完了奏疏之後,他兩眼一黑,被身後的官員扶住。

幾名刑部郎中拿過奏疏,看完之後更是面面相覷。

修律?

有上進心的官員,當然激動不已。

但是更多的官員也和李一元那樣憂心忡忡,修訂律法可是大事,而且按照蘇澤的奏疏,要將原本《大明律》中的刑事重罪和民事訴訟分開,又要結合當今遇到的新問題,修訂一部民法典,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

這樣一來,接下來幾年時間,刑部估計都不得清閒了。

李一元終於恢復過來,他拿起奏疏又讀了兩遍,又看到聖旨御批和高張兩位閣老的票擬,他很清楚這趟差使是逃不掉了,只能硬着頭皮接下來。

——

史館中,羅萬化拿着蘇澤的奏疏,向蘇澤詢問奏疏上的幾條政策。

羅萬化準備在《樂府新報》上開闢一個新的欄目,專門採訪相應的官員,在報紙上解釋這些朝廷政策的意圖。

羅萬化第一個採訪目標就是蘇澤,而選題自然是蘇澤這份攪動刑部諸法司的上書。

“子霖兄,既然原本《大明律》就有刑律是民律,爲何要分開?”

蘇澤說道:“民律要獨列於刑律,就是爲了輕刑。”

“輕刑?”

蘇澤解釋說道:“地方衙門在辦案的時候,遇到一些案件,就會用重刑壓制訴訟雙方。”

看到羅萬化還是不懂,蘇澤說道:“就比如張三向李四借錢不還,原本是借債糾紛,鬧到地方衙門後,衙門先以誆騙財物將張三羈押。”

“張三使人疏通關係,衙門再用誣告一罪將李四抓進大牢。”

“張三李四受盡了牢獄之苦,最後案子也不了了之。”

羅萬化聽完了蘇澤的話,他雖然沒在地方上任職過,但是對地方衙門的黑暗還是有所耳聞的,贊同的點頭。

蘇澤說道:“刑民分律後,日後張三就去民案司狀告李四,這案件就只是民律案件。”

“民案司不設監牢,堂上審結,這樣民間之訟有處伸冤,又不至於因爲訴訟家破人亡。”

羅萬化連忙記錄下來。

民法典的最大作用,就是將一些民事糾紛輕罪化或者去罪化,從而給訴訟雙方一個解決爭議的地方。

歷史上的民法典,基本上都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誕生的。

這個時代的中外法庭,上庭都是要去掉半條命的。

西方等到了《拿破崙法典》出現後,民法和刑法分開,打民事官司纔不是過鬼門關,司法在經濟活動中的仲裁作用發揮作用,反過來推動經濟發展。

說白了,鎮撫司改制不在於法條細則,而是要設立一個輕罪法庭,將日常的輕罪和重罪區分開。

當然,蘇澤也知道律法也不是完美的,他也不覺得由人制定的法律有什麼神聖性。

法律就是解決社會爭議的工具,公平只不過是副產物罷了。

刀筆吏要害人,自然還有種種手段。

但是好歹將司法權力限制住,不要變成清末那樣,打官司吃了原告吃被告,衙役用官司來誣陷敲詐百姓,社會經濟才能發展。

民刑分開後,再通過修改具體的法律條文,來達到移風易俗的效果。

羅萬化又和蘇澤的採訪寫下來,交給蘇澤審閱後,夾着稿子向印書坊走去。

蘇澤看着系統幾天前彈出的報告。

——【模擬開始】——

一天後,《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送到內閣,高拱、張居正極力贊同,奏疏被送到皇宮。

隆慶皇帝同意了你奏疏對養象所的改制措施,對鎮撫司的改革猶豫不決。

皇帝將你的奏疏交給刑部公議,刑部侍郎李一元反對修律,修律之事不了了之。——【模擬結束】——

【是否花費100點威望點,保證奏疏全部執行?】

蘇澤當然選擇了是,強行執行了全部的奏疏內容。

今天系統彈出了結算報告。

【使用1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鎮撫司改制後,新設立的民案司大體公正的處理了京師的經濟糾紛,促進了經濟發展,京師的經濟活動更加的活躍。】

【一年後,刑部侍郎李一元帶領刑部官員,《大明民律》修訂完成,世界第一部民法典誕生在大明。】

【印花錢的收入越來越高,補充了國家財政。】

【大明國祚+5】

【剩餘威望值:16點。】

國祚+5!

李一元僅僅用一年時間,就將這《大明民律》修成了?

蘇澤沒想到那個看起來唯唯諾諾的前任通政使,竟然有這份能力?

大明真是埋沒人才啊!

這麼艱鉅的任務,老李一年就完成了,等《大明民律》修完之後,可不能浪費這等人才,要再弄點法律上的工作讓他乾乾。

暗暗記下這點後,蘇澤又嘆了一口氣,不情願的向着戶部走去。

蘇澤剛剛在山東清吏司的正堂坐下,主事魏惲就拿着厚厚的賬冊過來說道:

“員外郎,這是萊州鹽所上月的賬簿,鹽運司牒呈我司,請示餘鹽怎麼處理?”

蘇澤不由的頭疼起來,戶部十三清吏司,分管各省的事務,但是往上卻沒有協調部門。

山東的鹽產多了,要調運其他省份,蘇澤就要和其他清吏司的主官商議。

更麻煩的是,凡是涉及到這種跨省的事務,做賬都十分的麻煩。

沒辦法,大明的財政就是這樣的一筆糊塗賬。

簡單的說,大明根本就沒有一個全國性的財政部門,戶部雖然掌管全國財計,但其實還是十三清吏司分掌。

比如山東一個衛所需要糧食,那就由山東周圍一個縣負責這個衛所的俸餉,每年這個縣收來的糧食,都要由這個縣負責運送到這個衛所。

衛所查收糧食後,上報山東清吏司,就算是交割完畢了。

可除了戶部之外,大明還有很多部門可以徵稅,比如羣牧監的“馬錢”,工部徵收的“木料錢”,這些賬也都是不經過戶部的。

由於沒有一個統收統支的財政部門,地方財政十分的混亂,中樞財政也是一筆糊塗賬。

大明這套財政體系,甚至比唐宋還要落後,唐宋就已經知道在宰相下設立三司使,統籌全國的財政工作。

更要命的是,十三清吏司還有大明特色的制衡機制。

比如蘇澤負責的山東清吏司,就要負責天下鹽課,但是其他省的鹽所賬目,需要由其他清吏司彙報給山東司。

而山東司要給天下鹽所下達命令,也要挨個通知協調轄區內有鹽所的清吏司。

至於爲什麼要這麼設定,那就要問明太祖朱元璋了。

混亂的清況一直到了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後,用白銀取代實物稅收,這筆賬纔算清楚。

蘇澤也明白了,爲什麼張居正非要他來做這個山東清吏司員外郎。

戶部這種體制,想要辦成事情,就必須要主官特別有能力。

也只有蘇澤這樣的人出面,其他清吏司纔會密切配合,不敢搪塞推諉。

如果是主事魏惲出面,怕是連賬冊都要不到。

蘇澤不得不從兩日來一天戶部,改成了三天來兩天戶部辦公,才能堪堪處理山東司的事務。

不過這段時間,蘇澤對於大明戶部的事務也上手飛快,他也逐漸對十三清吏司的運行體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這樣一直忙碌到了六月二十日,蘇澤赫然發現中旬都過去了,他纔算是理順了山東司的公務。

明日就是旬末休沐的日子,蘇澤連忙收拾東西返回家裡。

蘇澤剛回府就見到了門口停着的車馬,向門前迎接的小廝問道:

“府上有客人?”

小廝連忙說道:

“老爺,是沈府杜娘子來拜會大娘子的。”

蘇澤纔想起來,沈一貫出使草原後,留下妻子杜氏和兒子沈泰鴻留在京師。

還是妻子心細,經常邀請杜氏上門做客。

等蘇澤進府後,僕役已經通知了後宅,杜氏帶着兒子沈泰鴻恭敬的向蘇澤行禮。

“蘇叔父。”

沈泰鴻今年十三歲,在讀書上非常有天分,已經準備參加今年的順天府鄉試了。

蘇沈兩家已經是通家之好了,蘇澤也喜歡聰明伶俐的沈泰鴻,將他當做自家子侄,於是又問了一下他的學業,這才滿意的說道:

“嫂嫂,泰鴻今年參加順天府鄉試,一定能中舉!”

杜氏的臉上卻帶着憂色說道:

“小叔,坊間都說你今年要出任順天府鄉試主考官,泰鴻今年參加順天府鄉試,若是中舉,怕是要惹非議,所以我今日來府上,就是想和小叔商議,今年泰鴻就不要參加順天府鄉試了。”

蘇澤驚訝的看着杜氏,又看着一臉失落的沈泰鴻,蘇澤立刻說道:“這怎麼行!科舉是讀書人的大事,豈能因爲這個耽誤。”

“順天府鄉試主考官還未定下,嫂嫂還是讓泰鴻好好溫書,不要誤了秋闈大事。”

送走了沈家母子後,趙令嫺擔憂的說道:

“杜姐姐其實是擔心沈翰林。”

嘆氣沈一貫,蘇澤也露出憂色,草原的情況複雜,就是有【飛鴿傳書】通訊,蘇澤也不能確保沈一貫的安全。

看到丈夫憂慮的樣子,趙令嫺岔開話題說道:

“夫君,我聽杜姐姐說,城外養象所開放了,大夫也說我脈象穩固,明日休沐能不能過去看看?”

蘇澤點頭應下,趙令嫺又說道:“順道再去城外的白糖工坊看看!”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68章 傳承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57章 思退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84章 邊亂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章 請修國史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33章 考成法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51章 國祚減二第78章 公私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8章 會館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4章 高拱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1章 風暴再起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68章 傳承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53章 水毒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9章 藍色道具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83章 羊吃人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76章 閣部會議!
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38章 送給張居正的大禮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37章 講讀東宮第168章 傳承第86章 【事後畫冊】第292章 辦事立業,就在當下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57章 思退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84章 邊亂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3章 請修國史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33章 考成法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248章 是時候出重拳了!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297章 請個國主?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51章 國祚減二第78章 公私第194章 《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8章 會館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29章 經營遊戲第170章 橙色道具記憶宮殿香囊第3章 《請罷早朝疏》第86章 【事後畫冊】第328章 司禮監掌印出缺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73章 武監演武第4章 高拱第101章 一條鞭法的前置國策(十更)第160章 系統的新用法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92章 巡案人選(一更!)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1章 風暴再起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158章 經天緯地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168章 傳承第74章 襲職盛況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64章 邊關告急第147章 連上兩疏第258章 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95章 金座玉佛第253章 水毒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9章 藍色道具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51章 國祚減二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199章 九卿廷辯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302章 檢閱三軍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257章 通政司怪談其四第308章 一日破案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283章 羊吃人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76章 閣部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