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楚宗案

第275章 楚宗案

緊接着,蘇澤宣佈會在武監訓練這種線列步兵陣的操典,而騎兵科也有相應的騎兵操典還在制定中。

蘇澤還承諾,在今年入秋後,會奏請皇帝前往武監檢閱武監生,到時候會舉行一次閱兵儀式,激勵大家好好操練。

武監生們都激動起來,能夠得到皇帝的檢閱,這是多麼光宗耀祖的事情!

所有人都摩拳擦掌,一定要儘快掌握操典。

看到這些充滿鬥志的臉龐,蘇澤終於安心的離開武監。

——

巡捕修習班。

“隔壁吵死了!”

外門巡捕營把總李德福坐在學堂裡,他身邊的年輕巡捕嘟囔了一句,被臺上講課的御史瞥了一眼。

這年輕的巡捕立刻被叫着站起來,李德福知道他今天又要繼續罰抄了。

看着一屋子年輕的面孔,李德福心中叫苦。

他可是正四品的巡捕營把總,可卻被外門巡城御史王任重點名,來什麼勞什子的巡捕修習班進修。

他身邊都是京師新招的巡捕,他這個年紀在一衆學員中十分的醒目。

巡捕修習班就在武監內,所以這些日子武監的號聲、訓練聲都傳到巡捕班的學堂裡,吵得每節課都不得安生。

但是巡捕班的學員可不敢造次。

負責講課的,是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員,這些可都是區區巡捕不敢得罪的人物。

比如李德福的上司,外門巡城御史王任重,就經常過來授課。

李德福雖然不滿,但也只能乖乖的在課堂坐下。

今天這節是有關治安巡防的課程,李德全在這行幹了二十多年,經驗要比講課的御史還豐富,他聽着聽着就神遊天外。

一直到剛剛連續的爆炸聲,這纔將李德福驚醒過來。

武監那邊又在擺弄什麼火器了。

李德福聽說前幾日蘇翰林前往武監整頓紀律,將武監生折騰得夠嗆。

巡捕班的學員們對這個消息自然是拍手叫好,他們早就看那幫鼻孔看人的武監生不順眼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課,李德福在茶歇時間喝着茶,又覺得在這裡上課也挺不錯的。

自從巡捕營改置後,外城巡捕營的工作忙碌起來。

自己的上司王任重像是瘋了一樣,整日拿着各種數據考覈下面。

比如命案發生後的破案率要考覈,命案從報案開始到破案的時長要考覈,普通案件也要考覈。

每個月,各個巡捕所都要按照數據排名,靠前的巡捕所會被獎勵,靠後的則會被申飭懲戒。

外城巡捕營從來沒有這麼忙碌過。

當然,巡捕們能心甘情願幹活,除了監督和懲戒外,這位外城巡城御史確實是一位好上司。

首先是提高了巡捕營的待遇,王任重明確了巡捕的俸餉,現在巡捕也仿效吏員,設置六檔,每一檔的待遇都有提升。

巡查、巡警、副警長、警長、副警監、警監。

據說這六檔等級是蘇翰林命名,李德福現在的職位應該是外城巡捕營副警監。

之所以還沒能轉正成爲警監,是因爲李德福還沒有完成巡警班的課程。

這次巡警修習班,五門巡城營中,就屬外城巡捕營最熱心。

王任重定下了不通過巡捕班課程就不得擔任正職的規定,同時要求所有外城巡捕營的巡捕都要輪流去巡捕班上課。

茶歇過後,李德福又匆忙趕回了學堂。

看到這節課授課的老師,李德福打起精神來。

這名授課的老師名叫狄許,這位刑部陝西清吏司主事,是刑部有名的神探。

據說他是唐代宰相狄仁傑的後人,但是科舉之路並不順暢,考上舉人後就入仕了。

能從舉人做到刑部主事,這已經算是摸到了舉人做官的天花板了。

狄許能夠突破舉人的限制,調入京師做官,就是因爲他在破案上的能力。

刑部陝西清吏司除了要負責陝西的司法事務外,還要負責整個大明死刑案件的複覈。

這位狄主事能夠通過卷宗發現問題,在刑部爲官十載,糾正了命案十數起,甚至有幾次還直接從卷宗上發現了真兇。

狄許講解的《巡捕公案》,是整個巡捕班最喜歡的課程,每次授課的時候大家都聽得最認真。

而這位狄主事每次講解也十分詳細,他會結合自己偵破過的案件,一步步拆解自己破案的過程。

就算是李德福這樣的老練巡捕,聽完狄許的課程也是非常的佩服,如果全天下的巡捕都能和狄許一樣,那這天下就沒有冤案了。

當然,李德福也知道這不過是做夢罷了。

就算是狄許,也直言有自己破不了的案子。

而且有的案子是可以破但是不能破,但有的案子則是不能破卻必須破。

比起案件來說,政治可能纔是更復雜的事情。

就在狄許講課的時候,蘇澤悄然走入學堂,聽完了狄許的課程後,蘇澤也十分的滿意,將這個名字記在心裡。

——

八月十七日。

大明的中秋佳節習俗已經和現代無異,朝廷按例也放了兩天假。

八月十五當天蘇澤邀請好友來家中賞月,衆人也是好好放鬆了一下。

不過剛剛結束休沐,蘇澤踏入報館,通政司經歷黃文彬就求見。

蘇澤記着這個年輕的經歷官,似乎是通政使楊思忠身邊的人,於是讓人將他帶進來。

果不其然,黃文彬是來幫楊思忠帶話的,請求蘇澤去通政郵遞司議事。

蘇澤只能不情願的離開報館。

帶路的黃文彬小心翼翼。

通政司的公務繁忙,黃文彬調入京師後,就接了前任經歷的缺兒,成爲大銀臺楊思忠身邊的佐官。

可僅僅是興奮了幾天,黃文彬就被通政司海量事務壓得直不起腰。

比起公務上的折磨,更讓黃文彬恐懼的是通政司的詛咒。

自己這個位置,三名前任,分別調任南洋、琉球、澎湖,全都是京師十萬八千里的地方。

黃文彬謹慎小心,生怕自己得罪了大銀臺又被遠派。

蘇澤並不知道眼前這名通政司經歷的心思,只覺得這位年輕經歷似乎謹慎沉默過頭了,不如楊思忠身邊前幾任那麼機靈。

等到了通政司,蘇澤才發現今日楊思忠要見的還不止自己一個人,前任通政使,現任刑部侍郎李一元也坐在偏廳喝茶。

通政使楊思忠陪着前任喝茶,但是兩人說話中含槍帶棒,似乎並不是那麼愉快。 李一元陰陽怪氣的說道:

“通政司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楊大人身邊那個經歷官像個木頭一樣,一問三不知,也不知道您這位通政使是怎麼調教的。”

楊思忠臉上含笑說道:

“那還不是李大人走的匆忙,要不然楊某上奏陛下,請您回來做這個大銀臺?”

見到兩人鬥嘴,蘇澤恨不得退出偏廳。

說起來這事情也和自己有點關係。

前任刑部侍郎洪朝選就是因爲自己的奏疏倒臺的,當時刑部侍郎空缺,李一元爲了能順利填補,不肯當時的通政副使楊思忠請辭。

結果是李一元成功脫坑,卻讓楊思忠坐死了大銀臺的位置。

雙方的仇怨就這樣結下,所以蘇澤看到李一元也坐在偏廳,自然是十分的驚訝。

見到蘇澤進門,兩位重臣換上另外一幅面孔。

通政使楊思忠上來迎接蘇澤,李一元也離開座位致意,等到三人再次坐下,楊思忠直截了當的說道:

“蘇翰林,就開門見山了,今日我和李侍郎請您過來,是因爲一件難事。”

楊思忠遞來一堆資料,蘇澤首先就看到一份聯名血書。

原來是這個案子。

蘇澤看完了血書,就知道這是明代著名三大案之一的“僞楚宗案”。

隆慶四年,也就是今年年初的時候,封藩於湖北武昌的楚恭王去世。

楚王留下遺腹子朱華奎、朱華壁,按照大明宗法,應該由朱華奎繼任楚王。

但是關於朱華奎的身世,楚藩內部多有質疑。

楚宗質疑的原因也很簡單,朱華奎、朱華壁是遺腹子,在他們母親,宮人胡氏懷孕的時候,楚恭王已經重病。

所以武昌的楚宗有傳說,說是朱華奎其實不是楚恭王的兒子,而是楚恭王妃之兄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之子。

朱華奎、朱華壁是在楚恭王薨了之後,才被抱入王府的。

假楚王之說在武昌氾濫,不少楚藩宗室都對兄弟的身世有所懷疑。

於是就有楚府宗人輔國中尉朱華趆,攜帶楚宗血書來通政司告狀。

通政使楊思忠接到這樣的舉報自然頭大。

這案子涉及到宗藩事務,又涉及皇家血統,楊思忠上奏之後,隆慶皇帝命令通政司會同刑部處理。

於是楊思忠和李一元商議了一下,決定還是請蘇澤來幫忙。

畢竟蘇澤是處理大明宗藩事務的第一人。

蘇澤也沒想到,僞楚王案竟然提前上演了。

在原時空,僞楚王案是在萬曆年間才爆發。

同樣是楚地宗室質疑楚王的身份,翻出了這起幾十年前的舊案。

當時的萬曆皇帝讓湖廣官員覈查,但是湖廣巡撫趙可懷得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結果。

而當時的朝堂又因爲黨爭,將這起案子搞成了迷案。

後來楚王朱華奎不斷上書,又向萬曆皇帝捐了大一筆銀子,這案子終於結束,皇帝駁回了楚宗的上書。

但是案件審理一塌糊塗,案件審理下來誰也不服。

僞楚宗案之後還有餘波,楚王朱華奎在案後向皇帝送萬壽節禮物,又被傳是楚王向皇帝行賄,要誅殺舉報的楚地宗室。

於是楚地宗室聚衆沖毀楚王府,搶劫了楚王準備送給萬曆的禮物,史稱“劫槓案”。

這場案子還打死了前來緝兇的湖廣巡撫趙可懷,還引起了萬曆朝堂的一系列動盪。

只是不知道爲什麼,在這方時空,楚宗案在楚恭王剛去世就爆了出來。

蘇澤對楚地宗室沒有好感。

從“劫槓案”就可以看出來,楚地宗室都已經爛透了。

楚地宗室佔據了湖廣大量肥沃的土地,但依然貪婪不知道滿足。

楚宗連巡撫都敢殺,可見平日是多麼橫行鄉里的。

湖廣官員管不住楚地宗室,楚王府則忙着內鬥。

楚恭王死後,由朱華奎叔公武岡王朱顯槐代理府事。

武岡王朱顯槐也是狠人,史書上說他“剝削宮眷寢園,置之絕地,凌逼加於太妃,受賄殺人,罪惡暴著”。

朱顯槐還偷竊楚王府財寶。

原時空爆發楚宗案,是因爲朱華奎承襲王爵後,嚴厲對待楚地宗室,才引起反彈報復。

但是朱華奎也不是什麼好人。

他在位楚王六十三年,府內錢財堆積如山。

明末的時候,張獻忠進攻武昌時,湖廣地方大員齊聚楚王府,跪求朱華奎捐資助餉,朱華奎指着洪武朝所賜之裹金交椅,說道:“此可佐軍,他無有!

後來張獻忠攻克武昌城,“盡取宮中金銀各百萬,輦載數百車不盡”,下令將朱華奎投入長江。

在蘇澤看來,楚宗就和遼王、代王一樣,全都是爛透了。

沒想到自己沒有去找宗室麻煩,楚宗自己找上門來了。

蘇澤再看向兩人,李一元說道:

“楚宗內亂,禮部和刑部要派員詳勘,如何處置楚宗,我們還是想聽聽蘇翰林的意思。”

老狐狸。

看這樣子,雖然楊思忠說是難事,實際上難的不是調查楚宗案件,而是要對楚宗下手,拔除楚宗這個毒瘤。

李一元又說道:

“蘇翰林,近十年來,湖廣關於楚宗的案件近千起,因爲涉及宗室,所以只能交給楚王府處理。”

“先楚王對待宗親‘寬仁’,就算是大罪也只是訓誡一頓了事。”

說到“寬仁”的時候,李一元臉上帶着冷笑。

顯然這位對宗親“寬仁”的楚王,是對整個湖廣地區百姓的殘忍。

在對付楚宗的事情上,楊思忠和李一元站在了同一立場上,他也說道:

“通政司在武昌設有經歷所,根據經歷所上報,武昌官府百姓都對於楚宗滿是怨氣,還有官員上書要求仿照荊州遼王例,廢除楚宗的。”

兩人看向蘇澤,蘇澤是朝中的廢藩派頭子。

蘇澤果然不負他們的期望,點頭說道:

“兩人大人所言蘇某明白了,這件事蘇某義不容辭。”

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84章 邊亂第133章 考成法第131章 莫須有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50章 辦報第22章 升遷途徑第9章 藍色道具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59章 日用之道?第85章 橙色道具第81章 清田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5章 馮保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23章 丹術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57章 立成法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31章 莫須有第130章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76章 閣部會議!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42章 經筵第157章 立成法第123章 丹術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82章 代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52章 貢監
第204章 詐騙的朝鮮使臣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84章 邊亂第133章 考成法第131章 莫須有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來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50章 辦報第22章 升遷途徑第9章 藍色道具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59章 日用之道?第85章 橙色道具第81章 清田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7章 錢法不通第143章 國祚加五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32章 德育論和智育論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3章 保守和進步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56章 宰輔之才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5章 馮保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196章 期貨,糧食和酒第106章 北方開關(4k)第39章 支線任務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251章 欺天大案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61章 讀者們(感謝大家支持)第59章 日用之道?第123章 丹術第39章 支線任務第111章 疑似有些太激進了(加更!)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157章 立成法第37章 講讀東宮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2章 衆望所歸的人選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07章 秀榮馬場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31章 莫須有第130章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271章 李如鬆鬧課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260章 蘇公樓和皇家水泥廠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76章 閣部會議!第95章 最終人選(四更)第33章 第五疏,金瓶掣籤第42章 經筵第157章 立成法第123章 丹術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82章 代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306章 通政司怪談其五第52章 貢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