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

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

王任重和沈藻打開這封來信,當看到落款的時候心中微微一驚。

給蘇澤寫信的,正是現任登萊巡撫涂澤民。

京師都在傳涂澤民能官復原職,然後被委任登萊巡撫這一方重任,都是蘇澤的功勞。

對於這樣的傳言,王任重和沈藻開始是不信的。

蘇澤才幾品的官,怎麼能決定一任巡撫重臣的委任?

但是看到這封來信,王任重和沈藻真的確定,涂澤民能就任登萊巡撫,說不定還真的是蘇澤的功勞!

這封來信的用詞十分的謙卑,甚至在王任重和沈藻看來都有些阿諛了。

巡撫一方的大員,用這樣的語氣給蘇澤寫信,不知道的還以爲蘇澤已經入閣了呢!

王任重和沈藻又有些隱隱的興奮,蘇澤將這樣的私信交給自己看,說明兩人已經進入蘇澤的核心圈子。

壓着這股興奮,兩人認真的讀起了來信。

但是很快兩人就面露難色,這信的字都認識,內容怎麼自己就看不懂呢!

兩人第一次對自己的學識產生了懷疑,要知道兩人雖然科舉名次不高,但好歹也是進士,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蘇澤看出了兩位同年的尷尬,喊來了徐渭給兩人解釋信中的內容。

徐渭說道:

“塗巡撫來信,是要請朝廷重開登遼海輸。”

見兩人還是一臉茫然,徐渭繼續說道:

“先帝朝以前,朝廷運往遼東的糧食,多是從登萊裝船海運北上的。”

“永樂年間,江南漕糧經過大運河運到山東或者直沽,再轉海船運送到遼東的金州、旅順,全程只需要十天左右。”

“成化年,朝廷又開登遼海輸,從萊州港直接運輸到遼東,只需要三晝夜就可達。”

“朝廷曾經在萊州造遮陽船,平底方頭,長十丈,船艙內防水防潮,損耗極小。”

“但自從先帝朝罷了海運,改河運和陸運後,朝廷每年運糧食到遼東的費用激增,而且損耗也十倍於海運。”

聽到這裡,王任重和沈藻也聽出來了海運的好處了。

沈藻問道:

“既然如此,爲何先帝要罷登萊海運?”

徐渭淡淡的說道:

“因爲倭亂。”

沈藻又問道:

“既然倭寇已經平定,爲什麼朝廷不重開海運呢?”

蘇澤心中微動,這大概就是庶吉士和普通進士在視野上的差距了。

如果是沈一貫或者羅萬化在這裡,甚至是張位王家屏,他們都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這是因爲庶吉士在翰林院進修,可以翻越朝廷的奏疏,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將明朝歷史上重大事件的決策流程搞清楚。

大明的這套宰輔培養流程,雖然少了在基層鍛鍊的部分,但是翰林院這種設計還是很鍛鍊人的。

高拱、張居正這些大明有名的宰相,都是在翰林院的時候學習了大量的歷史經驗,而他們的執政思想,也基本上都是在翰林院時期形成的。

這個問題就不是徐渭可以解答的了,蘇澤接過了話茬說道:

“主要是兩個原因。”

“首先是工部的原因。”

“自從先帝朝時期的海運斷絕後,朝廷採用騾馬駝運,重修山海關、寧遠、錦州驛道,騾馬馱運每石耗銀3兩,而海運只需要每石8錢。”

“如此高的運費,工部就提出了要疏通遼東的運河,疏通三岔河、遼河水道,在遼東也建設漕運。”

“爲了這個計劃,工部內的分歧很大,爲此也形成了主漕派和海運派,而如今工部內的主漕派聲音更大。”

這下子王任重也不理解了,他說道:

“既然國朝從永樂年間就開始用海運往遼東運糧,修運河費時費力,爲何工部還要力主修運河?”

蘇澤解釋道:“修建運河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修造運河可是關係到了很多人的政績,這條運河修造好了,可是能修個工部尚書出來的。”

這下子王任重和沈藻終於懂了。

自古以來,治河修河都是大功勞,而且都是看得見的功勞。

所以在工部內部,力主修造遼河運河的,就是以工部侍郎王之桓爲首的運河派,他們以海運可能會被倭寇海盜威脅爲理由,堅持要修造遼河漕運。

沈藻有些氣憤的說道:

“工部這幫人,難道就不以國事爲重嗎?”

蘇澤搖頭說道:

“這事情倒是也不能都怪工部。”

“倭亂十幾年,沿海遭到了很大的破壞,但是最大的破壞是萊州港內的遮陽船都已經破敗無法使用了,如果要重啓海運就要造船。”

“如果只是造船也就算了,禁海十幾年,登萊各衛所也已經沒有足夠的船伕水手了。”

東南倭亂改變的不僅僅是東南一個地區,也影響了大明的很多政策。

“修造遼河漕運要銀子,重造運輸船隊也是要銀子的,朝廷的銀子只有這些,兩派自然要爭。”

這下子王任重和沈藻明白了,兩人連連點頭。

接着王任重又問道:

“剛剛子霖兄原因有二,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

蘇澤說道:

“晉商。”

“晉商?區區商人,如何能影響到朝廷國策?”

蘇澤搖頭說道:

“晉商可不是普通的商人,不可等閒視之。”

“我大明朝一南一北,山西的晉商和南直隸的徽商。”

“就說這晉商,是從我朝實行開中法,往邊關運糧而興起的。”

王任重和沈藻更是覺得腦子不夠用了,晉商怎麼又扯到開中法了?

他們這才發現,自己和蘇澤的差距,不僅僅是名望上的差距,而是在思維層次上就有巨大的差距。

蘇澤見到問題,就能一眼看出問題的癥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他們甚至連問題的關鍵都看不破。

同樣都是兩榜進士,難道差距有這麼大嗎?

蘇澤以往也都是和庶吉士打交道,往來的都是申時行羅萬化這樣的三鼎甲,他也沒想到王任重和沈藻需要補課的地方這麼多。

但是他還是耐心的解釋說道:

“開中法,就是洪武年爲了解決邊關衛所糧食不足的問題,而制定的鹽法。”

“簡單的說,商人運輸糧食至邊鎮,官府按里程與數量發放鹽引,商人憑引至鹽場支鹽販賣。”

“當然,開中法具體的執行過程要比我說的複雜多,兩位只要知道,因爲開中法的實行,晉商逐漸壟斷了北方糧食邊輸的生意。”

“等到了弘治年間,時任戶部尚書葉淇允許商人捐輸獲得鹽引後,開中法已經名存實亡,鹽商花銀購鹽引,不再需要往邊關運送糧食。但是九邊依然需要商隊運糧,晉商更加勢大。” “無論是陸運還是漕運,晉商的商隊都能參與其中,獲得其利,如果改爲海運,則晉商就要失去薊遼之利。”

“於是晉商也在京師活動,僱傭山人掮客,說服朝中大臣繼續用陸運,阻止朝廷再議海運。”

經過蘇澤這麼一說,王任重和沈藻終於明白了,一個登遼海輸,竟然牽涉到了這麼多的利益,也難怪工部爲此爭論不休。

蘇澤繼續說道:

“登萊塗巡撫到任後,整飭海防,又修復了三艘遮陽船,想要重啓登遼海輸,於是寫信給我,想要詢問我的想法。”

王任重和沈藻連連點頭,一個巡撫詢問蘇澤這麼一個正六品的左春坊左中允,兩人竟然覺得一點都不違和。

沈藻連忙問道:

“子霖兄是怎麼看的呢?”

蘇澤說道:

“我自然是贊同重啓登遼海輸的。”

蘇澤說道:“海運的成本遠低於陸運漕運,所需耗損也極少,如果能重啓登遼海輸,也能節省下一大筆的銀子。”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蘇澤沒有說的。

海上運輸的需求,也會帶來造船技術的進步。

而爲了防備海盜,也就誕生了護衛艦隊。

歷史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其實就是爲了護衛寶船而誕生的。

而護衛艦隊的發展,也能提升航海技術和海上武器的發展,蘇澤當然支持海上運輸的。

蘇澤又說道:

“無論是遼河漕運,還是騾馬陸運,在戰時都很容易被敵人切斷,相比海運反而是安全的。”

這個理由王任重和沈藻有些疑惑。

蘇澤明白他們的疑惑,因爲現在整個九邊防線的重點,是山西和西北方向,薊遼整體上還是安穩的。

遼東的主要敵人,是大漠東部的蒙古察哈爾部,以及極北山林裡的生女真。

後面崛起的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還在老老實實給大明當狗。

任何一個隆慶朝的文臣武將,都不會想到將來滅亡大明的罪魁禍首,如今就在薊遼。

而歷史上,努爾哈赤就是通過切斷遼東的陸運通道,最終逼迫薊遼諸衛投降,而崇禎時期也想要重啓海運,但那個時候已經無力迴天了。

所以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蘇澤都是支持重啓登遼海輸的。

蘇澤已經明確表明了觀點,王任重和沈藻立刻正色說道:

“那子霖兄要我們做什麼?”

蘇澤很滿意的看向兩人,雖然在政治才能上,王任重和沈藻不太行,但是能說出這句話,也就說明兩人已經明確態度追隨自己。

對於一個政治集團來說,往往忠誠比才幹更重要。

畢竟一個政治集團中,才幹突出的畢竟還是少數,對於大部分成員只需要忠誠就可以了。

蘇澤說道:

“我準備上書,贊同塗巡撫的意見,重啓登遼海輸。”

“但是這一次上書後,必然會引起運河派和晉商有關的官員的反擊。”

“你們兩位是山東道監察御史,對山東事務也有發言權,等到時候請二位在都察院造勢,支持重啓登遼海輸!”

蘇澤還有一半沒有說,那就是王任重和沈藻對山東和山東籍的官員有監察權,他們可以用自己都察院御史的身份,逼迫一部分人支持登遼海輸。

王任重和沈藻立刻表態說道:

“子霖兄,我二人也可以隨你一起上書!”

蘇澤搖頭說道:

“不用,兩位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王任重和沈藻連忙說道:

“子霖兄放心,我們明日就去都察院盯着。”

送走了兩人之後,蘇澤打開【手提式大明朝廷】。

其實在幾天前,蘇澤已經用了【手提式大明朝廷】了。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重開登遼海輸疏》送到內閣,高拱、張居正支持你的意見,但請發往工部再議,奏疏被送入宮中。

兩天後,皇帝下旨,着令工部再議奏疏。

工部內部對你的奏疏產生極大的分歧,工部侍郎王之桓以請辭脅迫,皇帝擱置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是否花費20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蘇澤向系統詢問道:

“系統,可以延後決定是否花費威望值嗎?”

【可以,本次模擬會暫時掛起,等到宿主決定後再扣除威望值,但是掛起期間無法進行下一條國策的模擬。】

蘇澤又問道:“等我決定扣除的時候,威望值會重新計算嗎?”

【所需要扣除的威望值,會在扣除前重新計算。】

果然如此!

其實登遼海輸並不是什麼大事,阻力上也不算特別大,如今內閣的閣老們都是聰明人,說服皇帝的難度不大。

所以強制執行也只需要200點威望值。

但是蘇澤這次是爲了驗證自己的一次猜想。

上次《考成法》的時候,蘇澤就已經想到了,如果自己在模擬後,主動引發朝局的風向變化,讓朝局更偏向自己這邊,是不是就能花費更少的威望值?

這麼做,一是可以節省下寶貴的威望值,用更少的威望值來推行政令。

另一方面,蘇澤也可以觀察到朝局的變化,瞭解朝廷局勢的變化,對於執行國策的影響。

甚至等以後,蘇澤在使用【手提式大明朝廷】後,是不是可以針對反對的人,從而降低執行國策的成本?

比如這一次,最激烈反對登遼海運的,就是工部侍郎王之桓。

如何壓制住王之桓的反對意見,蘇澤也早已經做好了準備。

但如果還是利用言官來攻擊王之桓,那就回到了晚明黨同伐異的老路上。

作爲穿越者,蘇澤自然是不屑爲之!

蘇澤拿起桌上的一封信,將信中的內容仔細閱讀了兩遍,就起身夾着信前往報館。

(本章完)

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81章 清田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8章 會館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81章 跳幫戰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4章 拆臺子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31章 莫須有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57章 思退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37章 講讀東宮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78章 國本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8章 傳承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52章 貢監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5章 圈子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7章 威望增加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81章 清田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30章第58章 斷章狗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42章 經筵第42章 經筵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
第121章 堂堂連載第28章 徐階罷相第268章 神劍再斬妖第81章 清田第177章 《請廢匠竈樂諸籍疏》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8章 會館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100章 高拱鋪路(九更)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13章 《請刊鄉試答卷明正視聽並肅典制疏第2章 【手提式大明朝廷】第281章 跳幫戰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4章 拆臺子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285章 子霖兄幫幫我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31章 莫須有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議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91章 選官大計第57章 思退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37章 講讀東宮第53章 化緣禮部第259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122章 《興文教以隆聖治疏》第180章 悄悄升官了第178章 國本第166章 《請開埠直沽疏》第115章 敕勒川上的板升城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26章 蜂窩煤和醬油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103章 再次經筵(二更)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40章 欲買桂花同載酒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8章 傳承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132章 《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疏》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52章 貢監第169章 任務完成!第210章 大捷!告廟大捷!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15章 圈子第127章 報紙論戰!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7章 威望增加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7章 威望增加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164章 這就是實學!第81章 清田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45章 治河專家第264章 雙道具,一紫一橙第54章 上秤千斤重第130章第58章 斷章狗第1章 穿越,是庶吉士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80章 節省威望點的新用法第60章 物價指數(加更加更)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42章 經筵第42章 經筵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332章 李通政使怎麼看?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