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得罪了大銀臺還想跑?

遼東?

許篈這位朝鮮的書狀官有些疑惑,他不明白蘇澤爲什麼會關心遼東的事情。

但是許篈還是老老實實的講起了自己前往京師的見聞。

“蘇翰林,學生在遼東的時候,遭遇了一次建州三衛的叛亂,驛路曾經一度斷絕。”

“這次叛亂被遼陽總兵李成樑帶兵擊潰,驛路很快恢復了通暢,學生也得以繼續出使。”

蘇澤問道:

“這次叛亂的是建州女真的哪一部?”

許篈說道:“還不是建州右衛的王杲。”

“王杲?”

蘇澤本以爲會聽到更熟悉的名字,這王杲是誰?

許篈說道:

“王杲曾經朝廷敕封的建州右衛指揮使,此人控制了遼東水渡,成爲建州女真的首領。”

“自從前些年遼陽總兵李成樑移鎮薊州後,遼東的女真就經常叛亂,這王杲就經常叛亂,一旦戰敗就逃到鴨江邊上,我朝鮮深受其害。”

果然,比起大明在遼東的軍情戰報,朝鮮人其實對建州女真的崛起更關注一些。

原因也很簡單,女真崛起後就經常侵擾朝鮮的北境,朝鮮多次派遣使者向大明求援,但是大明都沒有理會。

蘇澤記下了王杲這個名字,準備以後向兵部打聽一下建州女真的事情。

原來在這個時期,建州女真就開始崛起了。

女真的崛起,其實就是大明朝廷一再放縱的結果。

最早起源於正統五年的建州衛內遷。

建州衛原本是大明設置在邊疆的羈縻衛所,成員就是歸化大明的女真部落。

在正統年間,遼東總兵官曹義奏請建州三衛內遷,“建州三衛殘破,宜徙遼陽東山及蘇子河,以固藩籬”。

結果就是建州三衛佔據遼東山險,成化年間頻繁劫掠撫順、清河堡。

三衛時叛時降,遼東的軍事壓力倍增。

成化年間,明廷採用“剿撫並施”,算是重新穩定了遼東的局勢。

成化年間的幾次“犁庭掃穴”,焚燬建州村寨五百餘處,又強行將建州女真遷到了遼陽等地。

但是這一次的內遷,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遼東的土地矛盾本來就很大,遼東都司屯田僅撥貧瘠土地予內遷部衆,這些內遷的女真人,不僅僅沒能成爲大明遼東的屏障,反而成了遼東的不穩定因素。

原本想要通過內遷來“以夷制夷”的權宜之計,最後讓遼東女真人成爲心腹大患。

而蘇澤關心朝鮮使團,也是因爲朝鮮因爲女真的劫掠威脅,比大明更加關注女真的情報。

之所以大明面對屢次叛亂的建州女真沒有辦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女真人一旦叛亂失敗,就會逃亡朝鮮交界的鴨江地區。

到了這時候,大明的軍隊就沒辦法繼續追擊了,最後也只能採取招撫的方式,姑息女真人的叛亂。

如果能強化和朝鮮的關係,兩路夾擊女真,或者乾脆利用艦隊在鴨江附近建設據點,是不是就能徹底清剿女真的威脅?

蘇澤思考過這個計劃,但是他很快意識到,女真人的崛起,其實還是大明在遼東控制力的缺失。

從建州衛內遷開始,就是大明在失去對遼東的控制力。

大明的影響力衰退,自然有新的力量填補上來。

大明因爲短視的政策,主動放棄遼東的影響力,那就算是不是建州女真,也會有其他部落崛起。

所以在清剿女真部落的同時,必須要填補遼東的力量空白。

只有這樣,才能讓遼東長期穩定下來。

好在還有時間。

現在的薊遼總督,是曾經協助胡宗憲平定東南倭亂的譚綸。

而現在的建州女真,也只敢劫掠商路,遇到大明正規軍都是要逃跑的。

而且女真崛起,還和抗倭援朝有很大的關係,抗倭援朝葬送了大明北方的精銳部隊,給了女真崛起的契機。

如今這些條件都還沒湊齊,遼東女真在朝堂看來並不是什麼大患。

這也是蘇澤很少見到遼東奏疏的原因。

蘇澤送走了許篈這位朝鮮的書狀官,開始思考繼續加強和朝鮮聯繫的事情。

蘇澤提起筆,將剛剛的提議寫成了奏疏,趁着沈一貫等人去吃午飯的時候,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裡。

——【模擬開始】——

《具議朝鮮藩務疏》送到內閣,高拱和張居正票擬贊同,趙貞吉擔憂設立朝鮮通政署會影響和朝鮮的關係,寫下了反對意見。

一天後,隆慶皇帝看完奏疏後,發往禮部討論。

禮部官員復奏,部分官員認爲設立朝鮮通政司不合祖制。

禮部官員拿出嘉靖朝時候,嘉靖皇帝要求設立安南通政司分司遭遇羣臣反對的事情。

隆慶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是否花費50點威望點,確保奏疏完全執行?】

【剩餘威望點:130點。】

蘇澤看完了也是無語,禮部官員拿出嘉靖朝的“祖制”,皇帝就退縮了?

算了,還是花威望點吧。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點:80點。】

【請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

八月十日,通政司內。

新任右通議馮學顏,正在和同僚討論京師近日的新聞。

年輕的通政司官員說道:

“馮大人,您聽說了嗎?朝鮮使團在會同館邊的市場賣紙,賣的都是不值錢的竹紙,但是那些朝鮮商人紛紛高價搶購,這些朝鮮人是不是傻子?”

馮學顏已經在官場多年了,他當然不會覺得朝鮮商人是傻子。

只能說蘇澤的奏疏實在是太厲害了,一下子讓朝鮮使團沒辦法繼續騙賞,只能用這種方式籌措貢銀。

馮學顏向手下解釋了一遍其中的因果,年輕的通政司官員感慨說道:

“蘇澤的奏疏真厲害啊!”

馮學顏連忙說道:

“在通政司可不要提蘇澤的名字!”

年輕的官員說道:

馮大人,這是爲什麼啊?”

馮學顏身爲右通議,自然知道一些上層的秘辛,說道:

“咱們通政使聽不得蘇澤的名字,通政使的心眼可小了,你知道副使大人爲什麼被派到京畿處理驛站事務?”

年輕的官員知道最近通政副使裴清接了一個苦差事,被派遣到京師附近負責驛站改革。

聽說裴副使這些日子天天風餐露宿,上次回通政司述職的時候曬成了黑炭,年輕官員就打了一個哆嗦。他連忙問道:

“難道是因爲副使大人提了蘇澤的名字?”

馮學顏點頭說道:

“所以知道了吧?以後不要在衙門內討論蘇澤的事情。”

“多謝馮大人提醒!”

馮學顏滿意的點頭,他卻沒注意到,自己和下屬交談的時候,門外閃過的那個身影。

楊思忠回到自己的公房中,翻開蘇澤新上的《具議朝鮮藩務疏》。

前兩天蘇澤才上了《請改貢例疏》,今日又上了《具議朝鮮藩務疏》,原本一月兩疏的蘇澤,已經變成了兩日一疏了嗎?

楊思忠捏了捏太陽穴,如果蘇澤再照這個頻率上疏,自己怕是要死在通政使的任上。

更讓楊思忠頭疼的,蘇澤這份奏疏,內容除了請求朝廷允許朝鮮士子來大明國子監讀書外,還提了一件有關通政司的事情。

蘇澤提議在朝鮮設立朝鮮通政署,派遣大明官員常駐朝鮮,“以通聲教、固藩籬事”。

蘇澤奏疏中寫道:

“三患交迫,不可不察。”

“倭情難測,其患一也;女真侵逼,其患二也;邊民流竄,其患三也。”

“臣請在朝鮮王都設朝鮮通政署,其利有四。”

“軍情速遞,朝堂可遠知倭情。”

“調停邊訟,遼民與鮮民爭地事,就地勘驗,免釀邊釁”

“引導朝貢,校正貢道文書。”

“宣播德化,歲刊朝廷邸報,頒賜鮮國州縣。”

蘇澤還在奏疏中說明,這通政署只是負責傳遞消息,絕對不干預朝鮮的內政。

楊思忠也不得不承認,蘇澤的辦法確實不錯。

朝鮮通政署一旦設立,大明朝廷就能清楚知道朝鮮的情況。

只是這通政署的主事人選?

這差事要常駐朝鮮,試問哪個京師官員願意離開繁華的大明京師,去往朝鮮鳥不拉屎的王都?

但楊思忠想到了剛剛說自己壞話的馮學顏,他夾着奏疏走向內閣。

既然事關通政司,自己去遞送奏疏,閣老們必然也要詢問自己的意見。

到時候就推薦馮學顏好了。

——

楊思忠來到了內閣,卻發現只有高拱和張居正兩位閣老在。

向中書舍人打聽,楊思忠才知道是城外的火炮工坊,造出了新式的炮彈,兵部邀請趙貞吉觀摩試炮。

中書舍人說,新炮彈不是以往那種實心的鐵彈,而是用木質托盤綁住的鐵珠霰彈。

工部那邊造炮的官員說,這種火炮是專門用來對付近距離衝鋒的士兵的。

炮彈發射後,就會如同天女散花一樣飛射出去,炮口射程範圍內人畜皆傷,殺傷力大的驚人。

楊思忠不懂軍事,但是聽完中書舍人的描述,也知道這是一種強大的火器。

據說等兵部驗收合格,這些炮彈就會送到大同,送到東勝衛的棱堡中。

楊思忠夾着蘇澤的奏疏,走入內閣中,將蘇澤的奏疏遞給了次輔高拱。

高拱看完了奏疏,提筆寫下了贊同的意見。

張居正看完後也同樣寫下了贊同意見。

兩人都是政治高手,明白蘇澤的奏疏是爲了更好的控制朝鮮。

而隨着大明逐步開海,高拱張居正這些有識之士,都看到了海洋的重要性。

那作爲大明海陸屏障的朝鮮,確實需要加強控制了。

等兩位閣老批完,高拱向楊思忠問道:

“楊大人,通政司內可有得力人才,能蘇子霖奏疏中重任的?”

楊思忠立刻說道:

“右通議馮學顏,機敏謹慎,熟悉通政司事務,可以派往朝鮮。”

高拱捏着鬍子,回憶起這位新晉升的右通議,將他的名字記在心裡。

按照蘇澤的奏疏,這朝鮮通政署的主司,只需要五品就可以了,而這個級別的官員,是不需要廷推的,只需要吏部文選司定下人選就行了。

高拱又說道:“煩勞楊大人送入宮內了。”

楊思忠又拿着票擬後的奏疏,親自送到了司禮監。

司禮監最近的氛圍有些緊張。

作爲消息靈通的通政使,楊思忠清楚這是司禮監三巨頭,爲了爭奪下西洋艦隊的正使,展開了一系列的明爭暗鬥。

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能在這次下西洋的差事中立功,那司禮監就要再出一位秉筆了。

而無論這個新秉筆是誰的人,司禮監內三巨頭的勢力均衡就要打破,內廷就要進行一輪新的洗牌。

所以當楊思忠送來蘇澤的奏疏,司禮監三位巨頭都放下手裡的公務,領着楊思忠來到御書房內。

遞上來蘇澤的奏疏,皇帝認真看完後,又看向在場衆人。

“蘇子霖所奏,可有前例?”

如果是以前,司禮監三巨頭都會盡量避免傾向性的回答,以避免被外廷安上一個太監干政的罪名。

但是現在到了爭奪正使太監的關鍵時刻,爲了增加在皇帝面前的話語權,馮保也顧不得藏拙了。

“陛下,成祖曾經設安南通政司,專司安南政務流轉,蘇翰林所奏是有舊例的。”

聽到馮保這麼說,隆慶皇帝想起成祖朱棣曾經征服過安南。

又想起了成祖的豐功偉績,他不再猶豫,御批硃批通過了蘇澤的奏疏。

——

就在皇帝通過奏疏的時候,蘇澤也看到系統的報告。

【使用50點威望值,強行通過奏疏。】

【朝鮮通政署設立,右通議馮學顏出任首任主司。】

【馮學顏在朝鮮任職多年,素有威望,朝鮮國主君臣多次請留。】

【十五年後,倭國一統,倭國野心再現,出兵攻打朝鮮。】

【通政署主司馮學顏及時送回情報,大明提前部署軍隊,贏得抗倭援朝戰爭。】

【大明國祚+5】

好傢伙,這次的模擬信息量也不少。

首先是這個右通議馮學顏還真是個人才,外交官的個人魅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倭國一統的時間加快了?

歷史上,抗倭援朝戰爭是發生在二十二年後,但是模擬出來十五年後就爆發了?

也對,蘇澤在大明攀科技,又提前開啓全面通商,作爲大明鄰國的倭國,必然會吸收大明的新技術,加快統一進程。

當然,這次的結果,是系統在大明不出手干預倭國的前提下,模擬出來的結果。

如果能提前介入到倭國事務,是否能避免抗倭援朝戰爭呢?

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3章 講學之風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53章 水毒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33章 考成法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25章 實學第16章 立人設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47章 助攻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40章 盛世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41章 冊立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47章 助攻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42章 樹典型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30章第81章 清田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81章 跳幫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4章 邊亂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8章 會館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70章 倦鬼之說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55章 壓力怪第253章 水毒病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3章 水毒病
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3章 講學之風第64章 邊關告急第243章 水晶宮博覽會第253章 水毒病第85章 橙色道具第133章 考成法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87章 甘蔗種植園的構想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261章 義利之辯第135章 聖人無名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49章 暗中博弈第227章 做空,天可汗第125章 實學第16章 立人設第93章 張居正獨對(二更)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47章 助攻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307章 嚴打大案第140章 盛世第299章 化學染料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274章 “排隊槍斃”第88章 《請廢代藩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41章 冊立第228章 詳議武監第91章 上架感言第309章 優秀的向上管理能力第47章 助攻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150章 破譯《營造法式》第242章 樹典型第224章 書中自有黃金屋第105章 擴展的朋友圈(日更)第152章 《請設營造學社以助營造疏》第215章 吏科試的構想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02章 皇太子追更(一更)第290章 學歷貶值的憂慮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149章 大明土木大軍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30章第81章 清田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252章 羣臣疑似有些太極端了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44章 《請重開登遼海輸疏》第246章 中興的誘惑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281章 跳幫戰第83章 親親尊尊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59章 日用之道?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286章 蘇公樓建成第293章 《疏通舉人銓政壅滯疏》第128章 模擬成功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72章 整頓學風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84章 邊亂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325章 李春芳辭相第18章 會館第172章 國之大事第70章 倦鬼之說第79章 靈活的祖訓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30章 《詳議武監疏(改)》第55章 壓力怪第253章 水毒病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31章 大明神劍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76章 閣部會議!第12章 第二次上疏第253章 水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