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紅茶和白糖

蘇澤跟着張宏來到了東宮,一路上他聽完了張宏的描述,總結一下就是“茶葉滯銷,蘇師傅幫幫我”。

等蘇澤來到了東宮,除了太子之外,蘇澤還見到了國舅李文全。

一見到蘇澤,小胖鈞就說道:“蘇師傅!幫幫孤!”

蘇澤安撫住了小胖鈞,接着問道:“百戲會已畢,太子還要那麼多銀錢做什麼?”

朱翊鈞委屈巴巴的說道:“過些日子就是母妃壽辰了,孤想給母妃準備一份大禮。”

蘇澤看了一眼朱翊鈞,沒想到他還有這份孝心。

李貴妃只是貴妃,如今皇后還在,自然無法大操大辦慶賀。

朱翊鈞能想到母妃,自籌經費送禮,這也讓蘇澤有些欣慰。

接着蘇澤又問道:

“那茶葉滯銷又是怎麼回事?”

這時候朱翊鈞身邊的國舅李文全說道:

“殿下,還是讓我來說吧。”

李文全對蘇澤行禮,這才說道:“蘇翰林,前陣子太子請陛下從內承運庫中盤出陳茶,交給在下送到登萊售賣,剛開始的時候銷量不錯,也籌辦了不少銀子。”

“但是前些日子,商船都不再收茶了,現在還有不少茶堆在萊州港的庫房裡。”

蘇澤疑惑的問道:“茶葉不好賣嗎?”

不應該啊,茶葉明明是中原出口的暢銷貨物,爲什麼會滯銷?

李文全倒是也做了一些調查,他說道:“以往茶葉出口的大頭都是朝鮮和倭國,近些日子福建春茶上市,商人更願意在月港買茶,殿下的茶葉雖然好,但卻是往年的陳茶。”

原來如此。

茶葉這個東西,本質上就是農產品,就是新鮮的最好。

內承運庫的貢茶自然是品質最好的茶葉,但是再好的陳茶也是比不過鮮茶的。

蘇澤又問道:“既然倭國朝鮮賣不動,西洋商人呢?”

上一次葡萄牙商船抵達登萊後,這些西洋商人知道登萊允許和外國人做生意,萊州港的西洋商船越來越多。

這個時代歐洲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是極其恐怖的,一個能自由交易的大明港口,就算是遠行幾千裡也是值得的。

李文全說道:“蘇翰林怕是不知道,這海輸的茶葉可不好賣,西洋商人一般不敢收太多。”

怕蘇澤不懂,李文全說道:“茶葉是非常容易壞的,海水溼潮,海上運輸的茶葉運回西洋,還能喝的十之無一。”

李文全這麼說,蘇澤纔想起來,明代茶葉出口量確實不大,真正茶葉成爲拳頭產品,還是清朝時候的事情。

再一想,蘇澤立刻明白了原因。

隆慶時期茶葉的都是綠茶,綠茶是非常容易變質的,運回歐洲以後茶葉口感也不好,並不受歐洲歡迎。

朱翊鈞越聽越急,他問道:“蘇師傅,要不你上書請奏父皇,禁止月港售茶就是了!”

蘇澤連忙說道:“殿下,不可。”

“爲何不可?”

蘇澤想了想說道:“殿下,這銀錢於您,可是必須之物?”

朱翊鈞想了想,自己身爲太子,好像賺錢還真不是什麼必須的事情,他只是單純的喜歡看到賬上的數字上漲。

蘇澤又引導說道:“殿下,這做生意也是有競爭對手纔有意思,如果只有您一個人賣,賣再多銀子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句話讓小胖鈞思考起來。

他想起自己“玩遊戲”最有樂趣的那段日子,就是剛剛接手店鋪,和周圍店鋪競爭的時候。

等那幾家店鋪上了正軌,每日看着賬上的數字上漲,反倒是沒了樂趣。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小胖鈞立刻說道:“蘇師傅說的對!孤就要和這些福建茶商好好競爭,要堂堂正正贏了他們才行!”

但是小胖鈞又說道:“可如今新茶都賣的差不多了,孤要怎麼競爭?”

蘇澤早有了辦法,既然綠茶不好賣,那就賣紅茶好了!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明末的時候,福建改進了製茶技術,開始製作紅茶出口,這纔在歐陸打開了銷路。

而紅茶的口感更加的醇和,也沒有綠茶的苦澀感,歐陸人更加喜歡這樣的飲品。

比如維多利亞女王,就很喜歡紅茶,也帶動了英國下午茶的風潮。

紅茶的製造工藝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在傳統綠茶的製作工藝增加一道發酵工藝,也就是在茶青萎凋後進行發酵,然後再製茶。

相傳紅茶就是在明末動亂中,茶農爲了躲避清軍藏起來,沒來及的處理採下來的茶葉,第二天又捨不得茶葉,將這些發酵過的茶葉製作成茶。

卻沒想到這種看起來不好看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湯醇厚明亮,紅如琥珀,所以被命名爲紅茶。

而且紅茶的製茶並不需求鮮葉,不像是綠茶,必須要穀雨清明前後的嫩葉。

於是蘇澤將製造紅茶的方法講給了李文全,又將具體步驟謄抄下來,讓李文全去收購茶葉製造一批,向那些西洋商人推銷看看。

李文全已經非常信任蘇澤,又聽到如此絕妙的製茶之法,連忙向蘇澤道謝。

蘇澤又說道:“製茶是一個辦法,但還有一項收益極豐的產業。”

聽到還有新產業,小胖鈞和李文全都豎起耳朵。

只聽到蘇澤說道:“製糖。”

聽到是製糖,李文全反而露出一副奇怪的表情。

小胖鈞倒是激動的說道:“製糖?對啊,糖在京師也暢銷物件,蘇師傅還懂製糖?”

看到太子有些上頭,李文全潑冷水說道:“蘇翰林,有件事您怕是不知道,這萊州來往的商船中,也常會帶來交趾黑糖,這交趾糖在京師也賣不上價格。”

朱翊鈞疑惑的說道:“國舅,這是爲何?孤可聽說糖在京師價格可高了。”

李文全說道:“京師賣的是福清冰糖,這福清白糖白如雪,甜賽蜜,在京師很受歡迎。”

“但是交趾黑糖外觀黑黢黢的,糖中帶苦,還有異味,但是價格也不算太低,貧苦人家又吃不起,所以運來萊州港,也沒有大明商人願意買。”

蘇澤也沒想到,竟然已經有商人將交趾的糖送到萊州港來賣了。

聽到這裡,蘇澤連忙問道:“這交趾糖多嗎?”

李文全說道:“不多,這交趾糖賣不上價格,也只有那些西洋蠻夷會買,不過他們都是直接在交趾買。很多商人都是把交趾糖當做壓艙的貨物,運來萊州碰碰運氣的。”沒想到這麼一問,竟然問出了商機。

交趾黑糖也是一種蔗糖,交趾種植甘蔗的歷史很久,但是製糖業一直很落後。

工藝的落後,讓交趾的糖賣相很差。

但是交趾糖也是糖,而賣相差也是可以通過技術彌補的。

蘇澤就想到了骨炭法,也就是用乾燒動物骨骼製作活性炭,來吸附糖水中的有色物質,然後再製作白糖的技術。

這方法是拿破崙時期法國商人發明的,當時英國實行大陸封鎖政策,不讓奢侈品類的白糖進入歐陸。

而法國利用這個方法制作了大量白糖,突破了大陸封鎖,籌集了不少軍費。

蘇澤對着李文全說道:“請李國舅在萊州收購交趾糖,然後運輸到京師來,或者直接讓商船停靠直沽港,再用運河運到京師。”

然後蘇澤又對着太子說道:“請太子找些可靠的人手,再在京師找一座工坊。”

朱翊鈞和李文全雖然不知道蘇澤要做什麼,但是兩人還是連忙答應下來。

在朱翊鈞看來,蘇澤就是最神奇的人,凡是他說能辦的事情,最後都能辦成。

——

從東宮回來,蘇澤乾脆也不回衙門了,直接就提前回了宅邸。

聽說丈夫提前回家,趙令嫺將書藏起來,又帶着貼身侍女去迎接蘇澤。

不過蘇澤今天沒有直接回書房,而是拉着趙令嫺進了內宅。

趙令嫺的耳朵都紅了,她本來想要拒絕丈夫,卻不知道爲什麼全身發軟。

趙令嫺摸着肚子,實在不行就把貼身丫鬟推給夫君好了。

不過蘇澤將她拉進內宅,卻沒有動手動腳,而是說道:“娘子,家裡有可信的下人嗎?”

“啊?”

趙令嫺收起奇怪的心思,正色說道:“我有幾個陪嫁的家生子,做事敦實可靠,夫君有什麼交代嗎?”

蘇澤問道:“可靠嗎?”

趙令嫺說道:“他們的身契都在我們手上,自然是可靠的。”

“可會賬房算數?”

шшш ¸тTk ān ¸¢〇

“趙成是城外田莊的管事,懂得一些賬房算數。”

蘇澤點點頭,又問道:“娘子家中可有靠譜的匠人。”

趙令嫺點頭,內江趙氏是巴蜀大族,又出了趙貞吉這個閣老,家中的僕役衆多。

蘇澤說道:“爲夫想要和太子合辦製糖工坊,如果家中也有得力的人手,可以合股賺上一點。”

蘇澤又說道:“這些日子都是娘子補貼家用,工坊掙了錢,家中也能寬裕些。”

聽到丈夫這麼說,趙令嫺眼睛有些紅了。

雖然家中不缺銀錢,但是丈夫能爲家計着想,還是讓趙令嫺十分的感動。

和妻子簡單溫存了一下,蘇澤又怕妻子動了胎氣,連忙跑回書房。

——

東華門外。

說起來憋屈,明明是東廠後成立的,東廠在宮外的辦事機構所在的衚衕名叫東廠衚衕。

毗鄰東廠的錦衣衛總部,卻沒有一個錦衣衛衚衕的名字。

別人如果要尋得這錦衣衛的總衙,大概都會說在東廠衚衕邊上。

當今的錦衣衛十分的憋屈,權力上被東廠穩壓一頭,錦衣衛下屬的北鎮撫司也越來越勢大,如今已經風頭壓過了總衙,對總衙聽調不聽宣了。

北鎮撫司專理“詔獄”,是獨立於三法司外的特別司法部門,可以直接刑訊處決犯人,是外朝人人畏懼的地方。

成化年北鎮撫司獲得印信,也就有了獨立的行政編制,在錦衣衛內部也處於半獨立地位。

對於現狀,錦衣衛內部都覺得憋屈。

更讓錦衣衛憋屈的,這些日子俸餉總是拖欠,有人去問上頭就說戶部不批銀子。

這點錦衣衛內也有風聲,說是廠公馮保和執掌戶部的閣老張居正關係好,東廠不願意爲錦衣衛短缺的俸餉出頭。

這一切都讓錦衣衛內部更加義憤。

當然,義憤的都是基層的錦衣衛,上層不滿的是錦衣衛政治地位低下,而不是這三瓜兩棗的俸餉。

王三是京師城外養象所的百戶。

大明在京郊養象,大概是弘治年間開始的傳統,錦衣衛下專門設養象所一座,負責養象馴象。

象馴好後,要參加朝廷的活動,舉凡皇宮有大朝會或慶典,就會派大象,或駕輦,或馱寶,使朝會慶典喜慶隆重,以壯君威。

這是個清閒的差事,也因爲清閒,所以皇帝每次封賞錦衣衛的時候,都會將人員編制塞進養象所。

王三就是這樣一個養象所的世襲百戶,他祖上也不知道立了什麼功勞,被塞進養象所,至今已經四代了。

錦衣衛裡的權貴不在乎俸餉,新貴其實也不在乎,只有王三這種不上不下的纔會在乎。

王三性格衝動,於是別人慫恿着,藉着往錦衣衛總衙送文檔的機會,向總衙討要俸餉。

到了總衙,王三又被人忽悠,帶着幾個好友,穿着錦衣衛的衣服衝向了戶部,準備向山東清吏司討個說法。

當然,王三也不是完全沒腦子。

他知道自己不過是個養象所的百戶,鐵定衝不動戶部。

所以他決定就瞄着山東清吏司的主官,以他這點政治水平,他覺得就是山東清吏司卡着公文,才拖欠他們錦衣衛俸餉的。

王三還賄賂了戶部的門房,讓他幫着指認山東司的主官,而他則帶人在戶部門前守着,準備在這狗官下衙的時候將他拿下,恐嚇一番讓他就犯。

王三自以爲計劃天衣無縫,在戶部門前守到了下衙,接着又得到了門房的暗號,帶着人將蘇澤圍住。

蘇澤身邊站着李文同,正準備去視察京郊籌辦的製糖工坊,就見到一羣錦衣衛圍上來。

李文同正是養象所的千戶,一眼就認出王三正是自己手下百戶。

李文同大喝說道:“王三!誰給你的狗膽,在戶部衙前滋擾朝廷命官?”

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4章 高拱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68章 傳承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84章 邊亂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50章 辦報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53章 水毒病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56章 大婚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8章 徐階罷相第78章 公私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57章 思退第25章 再升官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41章 冊立第125章 實學第131章 莫須有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75章 楚宗案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57章 思退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2章 神劍出鞘第77章 一錘定音
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265章 海上京觀第163章 捕鯨和龍涎香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67章 再苦苦百姓第322章 《聯名共議財政制度議》第269章 兩疏同上第64章 邊關告急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26章 再補閣臣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4章 高拱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168章 傳承第70章 倦鬼之說第184章 《議養象所改制及鎮撫司職司疏》第167章 貢使入京師第176章 靈濟宮大會開幕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119章 遼王覆滅第84章 邊亂第96章 三策(五更)第141章 御史被打第50章 辦報第112章 塗色遊戲第316章 報道引起的科道風暴第83章 親親尊尊第109章 奏疏執行(4k)第80章 暗流再起(加更)第256章 《請整飭京畿治安並置巡防制度疏》第262章 大國之道第253章 水毒病第66章 殃及池魚第209章 萬騎叩邊!第159章 春分賭約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第282章 順義王之死第313章 壞心辦好事第156章 大婚第203章 《驛路改革疏》第298章 宗藩殖拓之始第241章 系統發威,水淹皇陵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8章 徐階罷相第78章 公私第181章 上任山東清吏司員外郎第57章 思退第25章 再升官第94章 《海國記》(三更)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62章 棱堡和火炮第32章 神劍出鞘第279章 《大爭之世論》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41章 冊立第125章 實學第131章 莫須有第315章 王玄策故事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270章 曲阜縣令的最佳人選第13章 請修國史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4章 《條陳國史三事疏》第193章 再用【事後畫冊】第275章 楚宗案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14章 一不小心文抄了(加更)第319章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第198章 再下西洋之議第137章 禮物的藝術第179章 四民說和請徵商稅第301章 《請聖駕檢閱武監演武疏》第294章 三合一疏第139章 黃銅計劃!第53章 化緣禮部第324章 兩位兄臺可是害苦了我第11章 風暴再起第104章 所謂祖訓(三更)第136章 准奏頒行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124章 約稿高拱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173章 王世貞也寫禁書?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22章 《附議遼督並請設通遼棱堡疏》第211章 升官正五品第165章 統計學魅力時刻第57章 思退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216章 說服張居正第323章 掌印之爭,素來如此第155章 九卿共議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32章 神劍出鞘第77章 一錘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