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舌戰

閣部重臣和九卿列座,蘇澤滿眼看到的都是熟人。

太常卿陳慶,光祿卿黃華,太僕卿朱大器,這幾個存在感不強的九卿,上次蘇澤在九卿共議的時候已經認識了。

前任鴻臚卿蕭瀾,已經去南京養老了,新任鴻臚寺卿就是王世貞。

上次參會的刑部侍郎洪朝選已經罷官,接任他的是蘇澤的老朋友李一元。

通政使暫缺,通政副使楊思忠暫代參會。

當然人羣中有幾個新面孔。

工部侍郎潘季馴是個留着長長鬍子,看起來有些風霜的中年官員。

吏部侍郎終於補缺,吏部侍郎呂調陽,是嘉靖二十九年的榜眼。

呂調陽是個很有儒生風度的老者,他也是通過經筵官飛昇的典型官員。

呂調陽去年開始擔任隆慶皇帝的經筵官,多次給皇帝講學獲得獎賞,在這次皇帝補缺吏部戶部官員的時候被廷推,然後被皇帝欽點爲吏部侍郎。

如今朝野上下,都認爲呂調陽是首輔李春芳的黨羽。

但是蘇澤卻知道,在他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呂調陽是張居正的堅定副手。

而歷史的一個巨大玩笑是,呂調陽能在大明官場上平步青雲,他的人設就是“孝”。

而歷史上,張居正父親去世後,按理說張居正應該回鄉丁憂,是呂調陽帶頭上書奪情,請求皇帝留任張居正。

最終也因爲這件事,呂調陽的政治生命破產,歸鄉後不久就去世了。

蘇澤看了一眼張居正,在挖人方面,這位張閣老確實是專業的。

高拱的得意弟子,吏部文選郎張四維,日後也是力助張居正奪情。

蘇澤看了一眼首輔李春芳,這位首輔清靜無爲,政治手腕高超,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無爲”的。

相比之下,張居正的手段就要“有爲”的多,他對於自己的門生弟子也不吝嗇提拔重用,舉薦他們也不會避諱。

再看呂調陽,讓蘇澤想起了張居正的手腕。

“無爲”對上“有爲”,下面的人怎麼選,那就是一目瞭然了。

閣部九卿落座後,蘇澤看到在一羣座位的對面放着一張椅子。

好傢伙,這架勢比三堂會審還恐怖。

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自己好歹有一張椅子。

李春芳宣讀了皇帝聖旨,講了兩句客套話,就說道:

“陛下命‘再下南洋’之議,進行九卿廷辯,陛下口諭‘諸卿要辯個清楚,辯個明白’。”

“有所議者直接站起來發問就是,今日廷辯不用虛禮。”

說完這些,李春芳就坐回位置上,用戲謔的眼神看着蘇澤。

等李春芳宣佈開始後,首先站起來的是兵部侍郎曹邦輔。

“蘇翰林,當年鄭三寶下西洋,海員水手多達萬人,如今要重下西洋,這些海員水手從何而來?”

曹邦輔這麼一問,閣部和九卿重臣們紛紛點頭。

人,永遠都是最重要的因素。

蘇澤微笑的站起來,對着曹邦輔行禮,接着說道:

“少司馬,下官的想法是,請設海防武舉,選拔精通海務的軍官。”

“除此之外,下官還想請奏陛下,在直沽市舶司設教習所,專司培養精通航海、導航、海戰的專務人才,爲再下西洋做準備。”

“至於海員,山東指揮使俞大猷正在編練山東海防衛所。”

“再說了,鄭三寶第一次下西洋,艦隊規模也沒有後面那麼大,第一次下西洋只需要派遣艦隊十數艘,蒐羅山川地理舊聞,打探失貢藩屬國的情況就行了。”

聽到蘇澤拿出的方案,衆人也點頭。

特別是聽到蘇澤提議先派遣小規模艦隊下西洋的時候,很多大臣都鬆了一口氣。

如果只是小規模的艦隊,那消耗的錢財也不會太多,那朝野反對的聲浪也要小很多。

聽完了蘇澤的話,曹邦輔停止了發問。

作爲兵部侍郎,他其實是想要知道蘇澤的海防方略。

整編海防衛所,俞大猷是海戰名將,曹邦輔自然是放心的。

海防武舉和市舶司海務教習所?

這兩個提議讓曹邦輔滿意。

原因無他,無論是設立教習所培養海防相關人才,還是開放專門的海防武舉選拔海軍將領,這都是有利於兵部的事情。

大明的軍職世襲,能夠突破世襲壁壘的路,也就只有武舉等寥寥幾種。

而近些年來,武舉的道路日漸淤塞。

東南平倭戰爭結束後,武舉的錄取比例已經和科舉差不多了。

而武舉的收益顯然不能和士人的科舉比,還要面臨這樣激烈的競爭。

歷史上,到了崇禎年的時候,武舉已經卷到了極點,而朝廷能夠實授的軍職也已經少到了極點,最後廢除了武舉。

如果皇帝能同意專門開設海防武舉,那就意味着兵部手裡又多了不少職位。

曹邦輔滿意的閉上嘴,兵部尚書霍冀也微微點頭,兵部這一關算是過了。

等到兵部坐下後,工部侍郎潘季馴站起來說道:

“蘇翰林,這下西洋的海船要如何製造?”

蘇澤說道:

“苦兀貢木可以用來建造海船。”

這個結果在工部的預料之內,潘季馴沒有特別的反應。

蘇澤繼續說道:

“蘇某翻越前朝廣東海防衙門奏議,有司報告佛郎機人在浪白澳私設船廠,建造帆船。”

李春芳和高拱皺起眉頭,蘇澤說的是嘉靖年間,廣東海防衙門有關澳門附近佛郎機人佔據浪白澳的奏疏。

嘉靖皇帝曾經下令廣東官員蒐羅龍涎香,佛郎機商人打聽到了這個消息後,就用龍涎香賄賂了廣東海防衙門的官員,允許他們駐留在澳門。

爲了獲得龍涎香,廣東官員允許這些佛郎機人在白天登上澳門交易,但是禁止他們留宿在澳門島上。

於是這些佛郎機人佔據了澳門出海口的幾座島嶼,其中以浪白澳島規模最大,這些佛郎機人還在島上興建教堂,建造船廠和炮廠。

隆慶繼位後,罷了龍涎香的進貢,新任的廣東官員驅逐了澳門的佛郎機人,但是沒有對浪白澳動手。

原因是這些廣東官員發現,佛郎機人已經在浪白澳島上建造了大船,由於屯門海戰的教訓,廣東海防衙門也不敢貿然出戰。不過廣東官員也不敢怠慢,派人盯着浪白澳島上的動靜,上書請示朝廷。

對於這件棘手的事情,內閣和兵部也拿不出什麼好的意見來,所以隆慶皇帝對於廣東的奏疏也都是“不報”,只要佛郎機人不侵入大明的近海,就當他們不存在好了。

而浪白澳也成了澳門附近的走私基地,大量的廣東百姓用舢板劃到浪白澳島上,和島上的外國船隻交易商品。

浪白澳是葡萄牙人最遠的造船基地。

葡萄牙人在遠東的造船中心是印度的果阿,但是在發現了遠東航線後,葡萄牙人需要在更遠的地方造船,這個造船廠就建造在浪白澳。

而浪白澳現在建造的帆船,就是一艘用來遠洋的帆船,這艘帆船的型號是卡拉維爾帆船,也就是哥倫布探索海洋所使用的帆船。

這艘帆船是葡萄牙人在浪白澳建造,用來經營倭國、大明、馬六甲航線的商船,分別出現在大明、倭國和大馬的史料中。

蘇澤原本也不確定浪白澳是不是真的有造船廠,一直到他找到了廣東海防衙門的奏疏,這才確定了葡萄牙人真的在浪白澳造船。

蘇澤當衆將浪白澳的事情說出來,那羣臣就不能再裝鴕鳥了。

兵部尚書霍冀說道:“浪白澳的事情廣東海防衛所多次上報,但是閣部念及東南倭亂方定,所以沒有驅逐島上的佛郎機人。”

“蘇翰林,這和造船何干?”

蘇澤說道:

“佛郎機人竊占滿剌加,滿剌加王曾向大明呼救,但那個時候武宗皇帝剛剛駕崩,朝廷也就囚禁了冒充滿剌加貢使的佛郎機人,並沒有幫滿剌加王復國。”

“滿剌加人,男女椎髪,身膚黑漆,間有白者,唐人種也。”

“滿剌加乃是我大明藩屬,卻被蠻夷竊占,這些蠻夷狼子野心,又佔浪白澳,還在廣東傳播邪教,禍亂民心。”

“下官以爲,朝廷應該奪回浪白澳。”

“浪白澳船廠炮廠的奴工,多是佛郎機人從滿剌加帶來的,他們原本就是大明子民。”

蘇澤這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滿剌加,也就是馬六甲,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滿剌加國王向大明稱臣,成祖敕封滿剌加爲藩屬國。

但在明武宗的時候,佛郎機人佔據了滿剌加國,還冒充滿剌加的貢使向大明朝貢,試圖用借殼上市的方式和大明貿易。

而滿剌加國王在國滅後逃到京師,向剛繼位的嘉靖皇帝告狀。

被識破後,大明也就是囚禁了佛郎機的使者,卻沒有出兵幫滿剌加國王復國。

在場的老臣還記得這樁公案,

工部尚書雷禮也點頭,其實他早就想要拆一拆西洋的帆船了。

和後世刻板印象不同,大明是個又開放又保守的朝代。

大明最開放的還是對外國科技上。

屯門海戰後,大明朝廷很快就認識到了和西洋火炮的差距,立刻開始引進佛郎機炮。

後來大明又見識到了紅夷大炮的威力,自己開始仿製造炮,還花錢向荷蘭人購炮。

明末的時候,這種交流更是達到了巔峰,崇禎還讓西洋傳教士編修新曆法。

大明有識之士,其實從屯門之戰後,也看清了造船技術的差距。

福船寶船在近海運輸航行的性能優於西洋帆船,但是在作戰和遠洋探索上,如今的西洋帆船還是比大明的船先進的。

但是船可不是火炮,不是可以拆卸研究的。

造船需要合格的工匠,還需要有全套造船的圖紙。

現在蘇澤點明瞭,在浪白澳就有造船工匠和全套圖紙,工部自然動了心。

研究西洋帆船的結構,也能改進現有的大明船隻,雷禮自然也動心了。

但是雷禮問道:

“如何讓佛郎機人交出圖紙?”

蘇澤說道:

“其實也簡單,就是在廣州開埠,允許佛郎機人合法貿易,以此來要求他們退出浪白澳,將船廠交給大明。”

“至於佔領滿剌加的佛郎機人,等船隊下西洋後,勘探當地形勢再議。”

雷禮點頭,用收回浪白澳,和佛郎機換通商權,這倒不是虧本的事情。

而且羣臣也清楚,佛郎機人爲了和大明通商,搞出了多少騷操作。

允許他們在廣東通商,別說是歸還浪白澳了,估計就是讓他們歸還滿剌加,他們都能談。

葡萄牙人開啓大航海時代,就是爲了尋找前往東方的航線。

沒辦法,東方的絲綢、茶葉、陶瓷,都是全世界獨一份的貨物,運回到歐洲大陸都是暴利。

葡萄牙人爲了和大明貿易,可以說是絞盡腦汁,冒充朝貢使者,賄賂海防官員,只要能買到大明的貨物,這些葡萄牙人什麼都願意做。

不就是讓出浪白澳嗎?

還有帆船的建造技術,這在歐洲也不是什麼秘密。

這個時代的歐洲,可沒有什麼反間諜和技術保密的想法。

造船技術、海圖,這些東西都可以肆意出版。

歐洲大陸的帆船,就是西班牙人抄葡萄牙人,荷蘭人抄西班牙人,英國人抄荷蘭人。

雷禮點頭坐下,海上貿易已開,其實已經有佛郎機人北上貿易了。

明眼人都知道,廣州開埠也是必然的事情,不如用這個來換取浪白澳,以及佛郎機人的造船技術。

大明對於學習外來技術可沒什麼羞恥。

工部已經滿意。

原本一些躍躍欲試的大臣也冷靜下來。

蘇澤做事天馬行空,總能用意想不到辦法,拿出解決方案。

那些心存刁難蘇澤想法的大臣,也決定暫停提問。

這時候鴻臚寺的王世貞站起來。

“我朝厚往薄來,回賜之物重於進貢之物,以至於成化朝禁止海外多貢,還有商人冒充貢使,隨意進獻騙取朝廷賞賜的事情。”

“蘇翰林,長久以往,朝貢就要變成負擔了。”

蘇澤感激的看了一眼王世貞,這是昨天蘇澤通過沈一貫,和王世貞商議好的問題,其實就是王世貞給蘇澤遞話,讓蘇澤當衆表達自己的觀點。

蘇澤清了清嗓子,向王世貞拱手作禮,他接着說道:

“藩屬國所貢,皆入內帑,按照陛下御批過的《恭陳清釐財用以昭聖治疏》,朝貢回賜,也應該皆出自內帑。”

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33章 考成法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40章 盛世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56章 大婚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6章 立人設第35章 馮保第55章 壓力怪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54章 蒸汽機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8章 徐文長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25章 實學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38章 徐文長第69章 寡斷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7章 助攻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30章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40章 盛世第178章 國本第6章 畫餅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4章 高拱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6章 立人設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56章 大婚第41章 冊立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42章 樹典型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4章 高拱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1章 大明神劍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25章 實學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48章 流黜(加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46章 叩闕第78章 公私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78章 公私
第189章 戶部紅人蘇子霖第90章 登聞鼓響(明日中午十二點上架)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47章 這就是天朝!第49章 暗中博弈第154章 接羔搜套第235章 趁熱打鐵再上一疏第263章 天下第一巡撫?第133章 考成法第30章 烏思藏爭貢第218章 山東人的執念第192章 下次一定還幹第240章 不裝了,蘇澤出手第221章 《請修長城並編練薊遼兵馬疏》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140章 盛世第22章 升遷途徑第214章 定海神針蘇澤第156章 大婚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6章 立人設第35章 馮保第55章 壓力怪第185章 請修民法典第254章 蒸汽機第70章 倦鬼之說第38章 徐文長第266章 戰績可查第284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318章 吃空餉的京營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第146章 滿門忠烈武清伯第3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303章 龍顏大悅!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125章 實學第239章 前置任務?《請增補閣臣疏》第24章 徐階思退第142章 都察院風暴第38章 徐文長第69章 寡斷第233章 《武監教育論奏議》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47章 助攻第148章 妖報風波(加更!)第278章 蘇師傅,打起來了!第130章第17章 威望增加第140章 盛世第178章 國本第6章 畫餅第250章 對倭刀寶具鋼筋第4章 高拱第182章 草原奇旅第245章 《請御覽水晶宮博覽會疏》第329章 看茶,上好茶第16章 立人設第311章 《奏請開設國子監預科疏》第190章 但凡變法,必觸皇權第108章 《請開登萊通商疏》!(加更!)第110章 你還沒入閣吧?第201章 莫非王土第197章 《請奏四方來朝疏》?第56章 宰輔之才第229章 堂辯羣臣!第156章 大婚第41章 冊立第26章 紫色道具第23章 講學之風第212章 黑暗森林第244章 走一步看三十步第327章 《乞允年老宮人恩養疏》第300章 帶過最差的兵第242章 樹典型第287章 《請更定鴻臚寺職掌專轄外務疏》第43章 《請辦樂府新報疏》第217章 《請開吏科試選才疏》第4章 高拱第174章 【記憶宮殿香囊】的用法第31章 大明神劍第65章 言官的進攻第289章 太子教育第188章 給張居正的“禮物”第29章 趙貞吉到任第71章 父母之愛兒第125章 實學第5章 何爲祖宗法?第19章 第四封奏疏第223章 《請設國子監武科疏》第310章 高拱的前置任務第305章 《請設鐵路公股募資修路疏》第68章 平絨策(加更)第48章 流黜(加更!)第85章 橙色道具第46章 叩闕第78章 公私第205章 《請改貢例疏》第312章 禮部本意是壞的第78章 公私